蘆筍高產(chǎn)種植技術(shù)
蘆筍高產(chǎn)種植技術(shù)
種植蘆筍高產(chǎn)是每一個種植戶的夢想,要想高產(chǎn)關(guān)鍵還是要掌握好的技術(shù)和方法,那么下面一起來看看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蘆筍高產(chǎn)種植技術(shù),希望能夠?qū)δ兴鶐椭?/p>
蘆筍高產(chǎn)種植技術(shù)
一、培育壯苗
要奪取蘆筍高產(chǎn),除選擇優(yōu)良品種外,還必須建立苗圃地進行育苗,最適建圃期為6月份,育苗時間約3個月。起畦點播,株行距為16.5厘米×16.5厘米。移植苗以具10-20條根的中苗最適宜。
二、整地移植
蘆筍喜生長于潮濕沙壤土,移植前要多次犁翻松土并把土壤中的雜質(zhì)清除干凈,充分曬白后(時間約1-2個月)畝施腐熟農(nóng)家糞肥4000-5000公斤或100-150公斤餅肥,加15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氯化鉀。糞肥撒施后再翻犁,餅肥則要加水腐熟8-10天再混合過磷酸鈣和氯化鉀,施于深度30-40厘米的溝中覆土后植苗。
三、合理密植
最適植苗期為秋季8-9月,種后翌年3-4月份采筍,時間短、成活率高。植苗的株行距為25厘米×160厘米。種植時把根理順分成兩半,固定在定植溝穴里,鱗芽朝向畦中線,然后覆土5-6厘米,壓實淋足定根水。
四、加強肥水管理
1、苗期:植苗后如果采用溝灌的可隔20-25天灌水一次,同時要開通排水溝,做到雨停地面干。植后20天施第一次肥,畝用復(fù)合肥5公斤兌水1000公斤穴施或開溝施。植后40-60天,每隔25-30天施肥一次,畝施復(fù)合肥25-50公斤或尿素10-20公斤加氯化鉀6-12.5公斤。植后4個月至采筍前,每25天左右施肥一次,畝用尿素20公斤、氯化鉀12.5公斤溝施。施肥后要灌水。
2、采收期:采收期間每隔15-20天施肥一次,每次畝施尿素20公斤、氯化鉀12.5公斤。同時要注意開通四邊溝和田中溝,雨天排干水,晴天要灌水。
五、定母莖
植后約5-6個月,幼苗抽生最后一批莖株,其莖粗達0.8-1厘米時即可選定母莖,一般每蔸選留2-3條老熟無病蟲害的健壯母莖,然后把多余的、細小或過粗的莖株拔掉。定母莖前每畝溝施尿素30公斤、氯化鉀15公斤。選定母莖后要即時整畦進行大培土,培成30-40厘米高的廂畦。
六、防治病蟲害
蘆筍常見的病害有莖枯病、炭疽病。防治莖枯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或40%多菌靈500倍液噴霧,幼苗、成苗期每10-15天噴一次,母莖選留期每5-7天噴一次;防治炭疽病可用70%代森錳鋅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每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但采筍前7天嚴禁噴藥。常見害蟲有地老虎和青蟲。青蟲1-2齡時可用安綠寶1000倍液噴殺,青蟲大齡幼蟲及地老虎可采用人工捕殺。
七、換苗
收筍3-4個月后原苗開始老化,此時應(yīng)把苗全部拔掉,只留根筍,然后開壟施肥攻筍出苗,一般每年換苗兩次。
采收白蘆筍于每天黎明時巡視田間,發(fā)現(xiàn)土面有裂痕,即有幼莖伸上出土的標志。先在裂痕處用手扒開表土,確定幼莖的位置后,插入特制的掘筍刀,在接近地下莖處割斷,使幼莖長度在18厘米以上。割取時不可損傷地下莖。收割后的空洞應(yīng)立即用土填平。采收后期,天氣較熱,幼莖伸長速度快,必須每天早晨和傍晚各采一次。采割的嫩莖應(yīng)立即裝入盛器,防止照光著色。
采收持續(xù)日期和產(chǎn)量,依植株年齡、氣候、土質(zhì)、施肥管理等具體條件而有所不同。綠蘆筍在定植后第二年開始采收少量嫩莖。于幼莖高21-24厘米時齊土面割下。每次采收不論白蘆筍或綠蘆筍都必須將所有嫩莖割取,否則會消耗地下部貯藏養(yǎng)分,影響產(chǎn)量。一般定植后第6年到12年為旺產(chǎn)期。13年以后植株趨向衰老,產(chǎn)量逐漸減少。植株的經(jīng)濟年限為15年左右,如栽培管理良好,可延長到20年左右。
春季蘆筍育苗方法
蘆筍生產(chǎn)一般采用育苗移栽,集中育苗移栽出苗率高,可節(jié)約種子,降低成本,便于集中管理,有利于防治病蟲害和培育壯苗;可以延長種植當年的生長期,提高第二年的產(chǎn)量;幼苗在栽培時可以按蘆筍生長方向進行定向定植,便于培壟,采筍和管理操作。
一、栽培季節(jié)和播種期
蘆筍多春播,也可秋播。春播一般2~4月份播種,4~6月份定植,第二年春季開始采筍;秋播8~9月份播種,10~11月份定植,第二年秋季即可采筍。播種期可根據(jù)茬口和育苗條件,由定植期向前推60~80天。
二、育苗場地的選擇及苗床的準備
育苗地要選擇土質(zhì)疏松、土壤肥沃、透氣性好的壤土或沙質(zhì)壤土,具有澆水和排水條件,環(huán)境空曠通風由于蘆筍與蔥蒜類蔬菜同為百合科作物,為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前茬作物是蔥蒜類的地塊不宜作為蘆筍的育苗或栽培場地。
三、育苗方法及苗床準備
主要有日光溫室育苗、塑料小拱棚育苗、陽畦育苗和露地育苗等育苗方式。提倡采用營養(yǎng)缽育苗,移栽時傷根少,成活率高。
1.日光溫室育苗:育苗可采用營養(yǎng)缽育苗,營養(yǎng)缽應(yīng)于播種前準備好,營養(yǎng)缽的直徑一般為8~10厘米。營養(yǎng)土按30%園土、35%的圈肥、30%的草炭土、1.5%復(fù)合肥、0.5%尿素、1%磷肥和20%氯化鉀配制,過篩裝缽,擺到畦內(nèi)。擺放前按每畝苗床用辛硫磷4~5公斤,加適量沙土配成藥土撒于苗床,以防地下害蟲。播種前10~15天覆膜和草苫增溫。
2.小拱棚或陽畦育苗:陽畦可于冬前做好,一般做成寬1.5米、長10~15米,北墻高于南墻10厘米的搶陽畦,育苗可采用營養(yǎng)缽育苗,營養(yǎng)缽準備方法同日光溫室,制備好的營養(yǎng)缽擺到陽畦或小拱棚內(nèi)。
3.露地育苗:每畝施腐熟堆肥3000~5000公斤、撒可富復(fù)合肥50公斤,撒勻深耕25厘米,精細整地后做畦,做成寬1.2~1.5米的畦,整平畦面做到土壤細碎,畦面平整。種植白蘆筍畝用種60~70克,占育苗地面積20~30平方米;種植綠蘆筍畝用種90~100克,占用育苗地面積30~40平方米。
四、浸種催芽
蘆筍種子皮厚堅硬,角質(zhì)化強,吸水困難,發(fā)芽緩慢,為促進蘆筍種子發(fā)芽,在播種前必須先催芽。播種前可先將種子晾曬1~2天,然后用清水漂去秕籽和蟲蛀籽,用50%的多菌靈300倍液浸泡10~12小時,用30℃~35℃溫水浸種2天,每天換水1~2次,待種子吸足水分撈出,放在盆中,用濕紗布或毛巾蓋好,或用濕紗布或毛巾包好,放在25℃~30℃的溫度下催芽,每天用自來水沖洗2~3次,發(fā)芽后及時播種。
五、播種
播種前營養(yǎng)缽育苗畦或露地苗床澆透水,水滲后撒一層薄土,露地苗床按10厘米株行距劃線,或用刀切深10厘米見方的土方,取發(fā)芽的種子一粒播種在方格的中央或營養(yǎng)缽中央,覆藥土2~3厘米,播后覆膜。露地也可撒播或開溝條播。
六、苗床管理
1.溫度:蘆筍發(fā)芽適宜的溫度為25℃~28℃,小拱棚或陽畦育苗白天溫度應(yīng)控制在25℃~28℃、夜間15℃~18℃。出苗后白天25℃,最低溫度不低于8℃,最高不超過30℃,超過30℃及時放風。并逐漸加大通風煉苗,使其適應(yīng)外界自然環(huán)境。當幼苗地上莖3條以上時,即可定植。
2.水肥:出苗前苗床土要保持濕潤,否則應(yīng)及時澆水,出苗后幼苗根系弱小,旱時及時澆水。當苗高10厘米左右時,可隨水澆施一次稀薄的有機液肥,如充分腐熟的人糞尿或沼液,也可隨水施入尿素及氯化鉀等,苗期追肥2~3次,使苗在生長后期能充分積累同化養(yǎng)分培育壯苗。
3.中耕鋤草:出苗后,立即將地膜揭除。撒播的齊苗后要疏苗,保持苗距7~10厘米。育苗期間要勤鋤草,及時中耕松土。適當培土,使鱗芽發(fā)育粗壯,防止苗株倒伏。當幼苗達到定植苗標準時即可定植。定植標準是:苗高0.3米左右,有3根以上的地上莖及地下貯藏根5條以上。
看了“蘆筍高產(chǎn)種植技術(shù)”的人還看了:
1.蘆筍的種植方法
2.大棚蘆筍怎樣種植
4.蘆筍怎么種植
5.蘆筍種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