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如何施肥能高產(chǎn)_楊梅高產(chǎn)施肥方法
楊梅在種植的時候,肥料是其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的來源,我們要合理施肥促進楊梅的高產(chǎn)生長,具體的施肥方法是什么呢?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楊梅高產(chǎn)施肥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點擊此處小編精心為您推薦“楊梅樹怎么種”
楊梅高產(chǎn)施肥方法
楊梅合理施肥方法
楊梅的施肥應考慮土壤和樹體養(yǎng)分水平及楊梅的需肥特性。首先是楊梅的需肥特性,應注意氮、鉀肥的使用,成年樹對鉀肥要求較高。鉀肥施用對提高果實品質(zhì)有較好的效果。而楊梅對磷的需求量低,使用量不足或過量,都會產(chǎn)生不良后果,過多會造成某一年的結果過多,甚至全部果實都呈畸形,僵硬,小果,味酸,著色不良等。如20世紀80年代初,浙江余姚曾因大面積過量使用磷肥而出現(xiàn)上述情況,損失嚴重。過少則不利于花芽分化,影響結果。其次是土壤條件,據(jù)對浙江楊梅園土壤營養(yǎng)的實測,土壤中的氮、磷、鉀含量較低,氮為0.09%、磷為0.04%,鉀為0.047%~0.0056%。楊梅栽植于山坡地,表土易流失,氮、磷、鉀肥利用率分別只有40%、20%和30%。為此,實際施肥量應大于理論推算量。另外,考慮樹體養(yǎng)分水平,樹體生長勢強,養(yǎng)分積累亦多,反之長勢弱,養(yǎng)分積累亦少。因此,楊梅施肥應根椐需肥特性、樹體養(yǎng)分水平和土壤條件,從平衡樹體養(yǎng)分出發(fā),合理配比使用。楊梅三要素配比,氮磷鉀比為 1∶0.5∶2.6。施肥量則應從品種、樹齡、生長與結果情況,及上年施肥情況和立地條件等綜合因素來確定。
楊梅幼年樹施肥
幼年樹以促進生長,迅速形成豐產(chǎn)樹冠為目的。因此,除栽植前施足基肥外,在3~8月的生長季節(jié),應以薄肥多次追肥,并以速效性氮肥為主,如尿素,或配有適量的氮磷鉀的復合肥。新植幼樹成活后及時施用速效性薄肥,在春、夏、秋梢抽生前半個月施入,一般株施尿素0.1kg,由于幼年樹抵抗力弱,施肥時要求土壤含水量充足,可于降雨前后施入,或?qū)λ┤搿?年生后,每株增加肥料用量,配合適量磷鉀肥。如全年株施尿素0.3~0.5kg加草木灰 2~3kg,加焦泥灰5~10kg或加硫酸鉀0.1~0.2kg。始果后施肥時要注意少氮增鉀,以控制生長,促進結果。施肥方法多采取環(huán)狀和盤狀施肥,促進根系向外延伸,擴大樹冠。
楊梅結果樹施肥
結果樹以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優(yōu)質(zhì)、高效為目標。施肥原則為增鉀少氮控磷。一般全年施肥2~3次。全年施3次肥的,第1次為萌芽前的2~3月份,以鉀肥為主,配施氮肥,滿足楊梅春梢生長、開花與果實生長發(fā)育的養(yǎng)分需求;第2次壯果肥于5月中旬施,以速效性鉀肥為主,補充果實生長發(fā)育的養(yǎng)分需求,提高果實品質(zhì);第3次為采果后的6~7月份,以有機肥為主,輔以速效性氮肥,及時補充樹體養(yǎng)分,3次分別約占30%、30%和40%。全年施兩次肥的,于第一次萌芽前施第1次肥,施肥量約占40%,第2次采果后施入,約占60%。
楊梅大小年結果樹施肥
楊梅大小年結果時施肥上應有所不同,一般大年樹花多結果多,養(yǎng)分消耗也多,春梢和夏梢發(fā)生量減少,采后樹勢較弱,應采取施好萌芽肥,適當增施氮肥,以促進春梢生長,同時要早施采果肥,以及時補充營養(yǎng),促進夏梢生長和花芽分化。此外,要在5月份追施壯果肥與葉面肥。小年樹花少結果少,樹體負擔輕,應避免春梢抽生過多過旺導致落花落果,影響當年產(chǎn)量,施肥量與大年樹相比,可少施或不施萌芽肥,采后肥主要依樹勢而定。
楊梅根外追肥技術
根外追肥近年來在楊梅上應用較為普遍,主要是在果實生長期應用。如花期噴0.2%硼砂液,果實生長期噴0.2%尿素加0.3%磷酸二氫鉀或高效稀土液肥1200~1500倍液等,促進葉片生長,提高光合作用,改善果實品質(zhì),一般應用1~2次為宜,若次數(shù)過多,會導致營養(yǎng)生長過旺,影響果實品質(zhì)。缺素癥及其矯治:一方面,由于楊梅栽植于山坡地,土壤比較瘠薄且易遭雨水沖刷;另一方面管理較粗放,不重視施肥;楊梅產(chǎn)區(qū)均存在缺素現(xiàn)象。楊梅缺氮表現(xiàn)葉片發(fā)黃變小,枝梢生長不良,樹勢衰弱,造成減產(chǎn)或大小年結果;缺磷表現(xiàn)新梢和根系生長減弱,葉片變小,缺乏光澤,嚴重時引起早期落葉,花芽分化不良,影響產(chǎn)量和品質(zhì);缺鉀時果實小,著色差,品質(zhì)劣,產(chǎn)量低;缺硼時樹體生長衰弱,枝條簇生小葉,新梢枯梢,花芽分化不良,落花落果嚴重。尤其是楊梅對硼元素缺乏敏感。當土壤中有效硼含量為0.09ppm時,就表現(xiàn)缺硼癥狀。葉片硼含量在20ppm~80ppm均屬正常。一般氮、磷、鉀缺乏可通過土壤施肥來矯治,也可結合采用葉面噴布。缺硼時,可在花芽萌發(fā)初期至開花期噴布0.2%硼砂加0.5%尿素加0.3%磷酸二氫鉀1~2次,或在冬季(11月)土施,每株撒施硼砂50g左右。
楊梅種植方法
一、清理林地。在發(fā)展楊梅的山地,必須先清理柴草,采用帶狀或大塊狀整地。
二、挖穴深翻。在帶狀內(nèi)挖定植穴,要求深50cm,大80cm,清除定植穴的柴根和茅草根。
三、株行距。4*5m,畝栽33株以上。
四、整理苗木。苗木定植前,適當短截主干和剪短過長的主根,使苗木主干高不超過30cm,主根保留25cm長。
五、定植。將苗木根部放入定植穴的中央,理順根系,避免卷典,培土2/3時(千萬不要用帶草根的土),把苗木微微上提抖動、扶正,使土壤與根密接,用腳踏實。再將定植穴所有挖出的土全部回穴,使嫁接口埋入土中,再次用鋤敲實土壤,回穴土會高出穴面,以后會逐漸沉實。
六、樹盤覆蓋。定植后在定植穴上面覆蓋雜草,以減少水分蒸發(fā),保證成活。如種后遇連續(xù)干旱天氣,則要澆水抗旱。
楊梅種植要點
定植時間。楊梅是常綠果樹,我國南方各地應在春季的2-3月份,冰凍期過后,楊梅開始萌芽前定植,并且以選擇陰天或小雨天定植為好。
定植園地。楊梅耐陰喜濕,一般年均氣溫15-21℃,最低氣溫-8℃以上,年降雨量不少于1000毫米的地區(qū),均可進行栽培。楊梅最適宜在海拔500米以下,山上長有蕨類、杜鵑等指標植物,不積水,較陰濕的山坡地栽培。
定植穴。種植前先挖好定植穴,挖穴宜在冬季進行,高等線上挖成魚鱗坑,大小1米見方,深0.8米;表土和心土宜分開,以便填土時分層利用。施足基肥,每穴施廄肥25千克(或菜餅3千克)和焦泥灰10-15千克,再加過磷酸鈣0.5千克,于種植時和土拌勻施入;定植時避免根系與肥料接觸。魚鱗坑周圍的雜草和樹木不宜立即去掉,待苗成活后再把高大的樹砍去。
定植壯苗。選擇粗壯、帶數(shù)個分枝、無傷根的一級苗木,定植前,剪去苗木嫁接口以上1/3葉片,減少水分蒸發(fā),以利成活和成活后生長。
定植方法。為提高成活率,種植時宜深不宜淺,特別是秋旱比較重的地方。應把砧木上的老接穗全部埋入土下,接穗上新長出的枝葉也至少有3-5片葉埋入土中,以使接穗部分發(fā)根。如果種淺了,老接穗露出土面,則成活率低,這是種植楊梅成不知的關鍵所在。定植前,應剪去全部葉子,留下葉柄,并去掉接穗上的尼龍薄膜。如果有掘傷的根系,應用整枝剪剪平傷口。同時,應注意做好定干工作,接口以上中心干高度約25厘米為宜。定植時,先在肥料上蓋一層15-20厘米厚的表土,這是與根直接接觸的土壤。放下苗木,理順根系,分次填入表土,四周踏實,最上面用心土覆蓋到高于地面20-30厘米,然后澆水1-2次,再蓋一層松土。
防旱抗旱。定植后的第一年,楊梅根系不發(fā)達,在7-8月高溫干旱時,易被旱死,應進行防早抗旱。有水源的地方可行灌水或澆水;也可在出梅后(7月)地濕時,覆蓋5-10厘米厚的草于魚鱗坑范圍內(nèi),防旱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