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般違法行為概念是什么(2)
違法與行政不當區(qū)別
行政違法與行政不當有較大的區(qū)別,具體表現在:
一、侵犯的行政關系的性質不同。行政違法侵犯的是行政關系的合法性;行政不當侵犯的是行政關系的合理性。
二、范圍不同。行政違法則既可能發(fā)生在自由裁量行為中,也可能發(fā)生在羈束行為中;而行政不當僅發(fā)生在自由裁量行為中,不發(fā)生在羈束行為中。
三、責任不同。行政不當并不必然導致行政責任,只有在法律規(guī)定的條件下,行政主體才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而且即使行政不當行為人必須依法承擔行政責任,一般承擔補救性行政責任,特殊情況下也可能承擔懲罰性行政責任;但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如果是違法的,違法行為人必須承擔由此引起的行政責任(包括補救性行政責任和懲罰性行政責任)。
四、法律效力不同。行政不當并非絕對無效。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第5條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在行政訴訟中,對具體行政行為作合法性審查,不做合理性審查。根據我國《行政復議法》的規(guī)定,行政復議機關在行政復議中可以審查行政行為的適當性,對明顯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作出撤銷、變更和責令重作的復議決定;而行政違法行為一概無效,對行政管理相對人沒有拘束力,而且自違法行為發(fā)生之日起行政行為就沒有效力。
民事違法
概念
指違反民事法律規(guī)定,損害他人民事權利的行為。
構成條件
主要有兩條:
(1)侵犯他人受到民事法律保護的權利和利益;
(2)行為具有違法性,即違反民事法律的規(guī)定。民事違法行為分為違反合同行為和侵權行為兩大類,前者指合同當事人沒有合法事由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義務的行為,后者指合同以外的,非法侵犯他人民事權利的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在表現形式上可分為作為和不作為。違法的作為是指實施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違法的不作為是指不實施法律所要求做的行為。
特征
(1)民事違法行為是違反民法規(guī)定的作為或不作為義務的行為;
(2)某些民事違法行為不要求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如從事高度危險作業(yè)造成他人財產或人身損害的,即使行為人主觀上沒有過錯,也同樣構成民事違法行為;
(3)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違法行為,本人雖不承擔民事責任,但要由其監(jiān)護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4)某些情況下,違反國家民事政策和社會共公利益的行為也可構成民事違法行為。
犯罪行為
概念
犯罪行為指違反刑法且刑法明文規(guī)定為犯罪的行為。
構成要件
我國刑法規(guī)定有四百多種犯罪,從構成要件上進行分析,每一種犯罪都具備四個方面的要件:即犯罪主體、犯罪的主觀方面、犯罪的客觀方面、犯罪客體。
(一)犯罪主體。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人。每一種犯罪,都必須有犯罪主體,有的犯罪是一個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數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數人。根據刑法規(guī)定,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犯罪的,構成單位犯罪,因此,單位也可以成為犯罪主體。
(二)犯罪的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犯罪行為及其結果所具有的心理狀態(tài)。犯罪主觀方面的心理狀態(tài)有兩種,即故意和過失。比如犯盜竊罪,犯罪人希望將他人財物竊為己有;犯故意傷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體受到損傷的結果。有的犯罪是過失性質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狀態(tài)。在單位構成犯罪的情況下,該單位對犯罪行為負有責任的人員也同樣具有主觀心理狀態(tài)。
(三)犯罪的客觀方面。是指犯罪行為的具體表現。比如犯詐騙罪,犯罪人具有虛構事實、欺騙他人的行為,販毒罪具有販賣毒品的行為,等等。
(四)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而被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犯罪客體和犯罪對象是不同的,犯罪對象是犯罪行為所直接針對的對象,如殺人罪、傷害罪,犯罪對象是具體的被害人,而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的公民人身權利不受非法侵害的這種社會關系。
特征
第一,犯罪是危害社會的行為。行為對社會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的特征。
第二,犯罪是觸犯刑律的行為。也就是說危害社會的行為必須同時是觸犯《刑法》規(guī)定的行為,才構成犯罪。
第三,犯罪必須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只有應受刑罰處罰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才被認為是犯罪。上述特征是確定任何一種犯罪必須具備的缺一不可的條件?!缎谭ā吠瑫r還規(guī)定,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這就說明,行為的情節(jié)和對社會危害的程度是區(qū)分違法和犯罪的界限。
交通違法
機動車違章查詢目前有四種方式:
1、到各市各區(qū)縣交通支大隊的辦公大廳通過觸摸查詢終端查詢。
2、登陸各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的對外服務網站:找到車輛違章查詢,輸入車牌號和車輛發(fā)動機號,點擊查詢即可。
3、撥打聲訊電話查詢。
4、通過編寫手機短信查詢違章。
什么是一般違法行為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