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糖人用的什么糖
吹糖人用的什么糖
吹糖人是舊時北京的一個行業(yè),北京話為“吹糖人兒”,漢族民間手工藝品之一。那么大家知道吹糖人是用什么糖進行制作的呢?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相關(guān)內(nèi)容,希望大家喜歡!
吹糖人用糖的制作方法
一、材料:冰糖,水(比例是1:1)
做法:
1、水煮沸后加入冰糖,邊煮邊攪拌。
2、煮止金黃色后小火
3、找一塊塑料切菜板,一定要是塑料的。
4、拿勺子挖一勺糖漿在塑料切菜板上,澆出你喜歡的圖案,并拿一支簽子按到糖漿上。
5、涼后拿小刀把糖畫從塑料切菜板上切下即可。
二、材料:麥芽
做法:
1、選料:選擇干燥、純凈、無雜質(zhì)的小麥(或大麥)、玉米(或糯米)、以及無霉爛變質(zhì)的紅薯作原料。小麥與其他原料的配比為1:10,即1千克小麥(或大麥),配以10千克玉米(或糯米)以及紅薯等。玉米需粉碎成小米大小,紅薯需粉碎成豆渣狀,但不能粉碎成粉狀。
2、育芽:將小麥麥?;虼篼滬溋O磧?,放入木桶或瓦缸內(nèi),加水浸泡。浸泡的水,夏天用冷卻水,冬天用溫水。將麥粒浸泡24小時后撈出,放入籮筐內(nèi),每天用溫水淋芽兩三次,水溫不要超過30℃。經(jīng)過3天—4天后,待麥粒長出二葉包心時,將其切成碎段,且越碎越好。
3、蒸煮:將玉米碎?;蚺疵紫磧簦谒薪?小時—6小時,待吸水膨脹后,撈起瀝干,置于大飯鍋或蒸籠內(nèi),以100℃蒸至玉米碎粒或糯米無硬心時,取出鋪攤于竹席上,晾涼至40℃—50℃。
4、發(fā)酵:將晾涼的玉米碎?;蚺疵?,拌入已切碎的小麥芽或大麥芽,發(fā)酵5小時—6小時,再裝入布袋內(nèi),扎牢袋口。 5、壓榨:將布袋置于壓榨機或土制榨汁機上,榨出汁液,即為麥芽糖。
6、濃縮:炸出的汁液經(jīng)過加熱熬煮,便可濃縮成一定的濃度,當水分小于18%的時候可在陰涼干燥處保存1年以上。水分小于15%可以在陰涼干燥處保存若干時間。
由于麥芽做法周期較長、工序較多,所以很多家庭都不做了,好懷念以前的麥芽糖稀啊。
糖人的制作過程
制作糖人是一種民間的,制作者多挑一個擔子,一頭是加熱用的爐具,另一頭是糖料和工具。糖料由蔗糖和麥芽糖加熱調(diào)制而成,本色為棕黃色,也有的加入顏料或色素使之呈紅色或綠色。使用時火候的控制是關(guān)鍵,過熱則太稀易變形,冷了又會太硬無法塑形。使用的工具很簡單,多是勺形和鏟形的。按照其制作工藝的不同,可分為三種:吹糖人、畫糖人和塑糖人。
吹糖人
“吹糖人”是一種傳統(tǒng)的民間工藝,據(jù)說宋代時就有,時稱“戲劇糖果”。“吹糖人”所用的原料主要是藝人自己熬制的飴糖(也稱轉(zhuǎn)化糖),糖體為咖啡色。熬制飴糖的主要原料是淀粉。藝師們都有自己獨到的配方和熬制方法,整個過程全憑經(jīng)驗來判斷,所以積累的操作經(jīng)驗顯得十分珍貴。
民間 “吹糖人”的藝人,他們將飴糖加熱到適溫時,揪下一團,揉成圓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淀粉壓一個深坑,收緊外口,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的細度時,猛地折斷糖棒,此時,糖棒猶如細管,立即用嘴吹氣造型。 整個操作過程必須經(jīng)過苦練,手法要準確、造型要簡潔生動。吹糖人的關(guān)鍵技術(shù)在吹和捏的功夫上。制糖人先將一小塊飴糖放在手心壓扁,然后握起拳頭,用另一只手的手指從手心穿過,把糖塊堆成管狀,在把管的最上端咬掉后就可以吹了。制糖人鼓起腮幫子,不一會兒就吹成薄皮中空的扁圓球狀,再用靈巧多變的手法,捏出造型各異的花鳥魚蟲、人物百態(tài)等,有的還涂上花花綠綠的顏色。
畫糖人
畫糖人,是民間用食糖來造型的藝術(shù)樣式,多流傳于四川各地,以自貢地區(qū)的品種最多、內(nèi)容最為豐富,其造型亦最為趣味。
畫糖人是在石板上用糖漿畫出者。石板多用光滑冰涼的大理石,用時在上面涂一層防粘的油。糖稀熬好后,用小勺舀起,在石板上澆出線條,組成圖案。因糖稀在石板上很快就冷卻了,所以要一氣呵成。糖人的制作過程很是精彩。待造型完成后,用小鏟刀將糖畫鏟起,粘上竹簽,稍候凝結(jié)即成。
畫糖人,顧名思義是以糖為材料來進行造型的,所用的工具僅一勺一鏟,而糖料一般是紅、白糖加上少許飴糖放在爐子上用文火熬制,熬到可以牽絲時即可以用來澆鑄造型了。在繪制造型時,由藝人用小湯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飛快地來回澆鑄,畫出造型,這時,民間藝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關(guān)鍵。因為在澆鑄時,糖料是經(jīng)火加溫后溶開的,一旦冷卻后糖即凝固了,所以,要求民間藝人要眼明手快、眼到手亦到地進行造型,以求一氣呵成。當造型完成后,隨即用小鏟刀將糖畫鏟起,粘上竹簽。稍候凝結(jié)便可以插上草把出售了。
塑糖人
塑糖人,即用模具塑造者。
吹糖人有金瓜、石榴、桃子、雞狗、猴吃桃、元寶燈籠、壽星、和合二仙、漁翁釣魚;畫糖人有文人武士、寶劍、龍鳳、麒麟、鳥獸等;塑糖人有羅漢、財神、壽星、獅子、寶塔等。
賣糖人的手藝人將糖稀慢慢傾倒在石板上,勾畫出各式各樣的圖案,然后附上小竹棍,凝住,小孩子們邊吃邊玩,是過去廟會不可缺少的風景。
面糖造型
畫糖人的題材有小說、戲曲人物、吉祥花果、飛禽、走獸、文字等的內(nèi)容,以人物和動物的造型最為有趣,若是側(cè)面的形象,便以線造型;若是正面的形象,則用糖料將其頭部堆成浮雕狀。由于糖料的流動性,即使相同的形象,亦不會出現(xiàn)雷同的造型。民間藝人在長期實踐掌握了糖料的特性,同時根據(jù)操作的特點,在造型上多施以飽滿、勻稱的線條,從而形成了獨有的風格樣式,給人以美的享受。
吹糖人的傳承與發(fā)展
早年間,做這種生計的人是挑著擔子走街串巷的,集市廟會更是少不了他們的身影。
擔子的一頭是一個小柜子,床頭柜般大小,兩邊釘有一個長方形的木框,框中間的銅環(huán)上拴著根短繩頭,用來穿扁擔。柜面上放一個圓木盤,上面畫著寬窄不等的由圓心向外呈輻射形的格子,里邊寫著“葫蘆”、“大公雞”、“關(guān)公”和“猴子”等等。木盤中心有一個固定在線軸里的轉(zhuǎn)桿,長度比木盤的直徑要短一點,轉(zhuǎn)桿的頂頭垂著一根小針,轉(zhuǎn)桿停止轉(zhuǎn)動時,小針指著哪個格子,就得哪個獎,獎品越大格子就越窄,命中的幾率就越低,最大的格子就四個字:糖豆兩顆,那糖豆比圍棋子兒還要小。圓木盤底下有個抽屜,拉出來是一塊大理石板,用來畫糖人的。柜子右上角有個洞用來插草把子,不管吹還是畫的糖人都插在上邊。
另一頭擔子的樣子差不多,但沒有面板,只是一個小炭火爐子支著一口銅鍋,里邊熬著糖稀,再下面有幾個抽屜用來放原料、工具、竹簽和木炭。
很多手藝人都是既吹糖人又畫糖人的。與吹糖人相比,畫糖人要簡單一些,先用油氈子在大理石板上輕輕蹭一下,一把很精致的小銅勺舀上少許糖稀,微微傾斜著糖稀就緩緩流出,緊接著手往上一提就成了一條糖線,隨著手腕的上下左右地翻飛,一個個或人物或動物或花卉就出現(xiàn)在大理石板上,待得涼了定型,用糖稀在糖人身上點兩個點,把竹簽朝上一貼就拿起來了,再往草把子上一插大功告成。
幾支牙膏皮換一份快樂
記得小時候在農(nóng)村老家,每逢村里支戲臺子唱戲時,總會有位吹糖人的老人前來支攤,戲還沒有開始,吹糖人的攤子前早已圍滿了觀看的人,多是小孩兒。孩子們瞪得滴溜圓的大眼睛,對老人有說不出的佩服,每當一只“公雞”或一個“豬八戒”在老人的手里像變戲法一樣呈現(xiàn)時,孩子群里都會傳出一陣陣喜悅的笑,然后纏著家里的大人給買。而我就是那群小毛孩兒中眼睛瞪得最圓笑得最開心的一個,當然也沒少纏著媽媽給買個糖人吃。
在上世紀80年代初,走街串巷吹糖人的為了讓生意好做,糖人可以不必用錢來買,而是用牙膏皮來換。幾支牙膏皮可以換一個孫猴子或是其他的小糖人,這一著頗受兒童歡迎。
現(xiàn)在經(jīng)濟發(fā)展了,牙膏皮也就不那么緊缺了?,F(xiàn)在,恐怕不少老人只能對扔到垃圾堆里的牙膏皮報以苦澀的一笑了。
過去糖人很便宜,在不富裕的時候是兒童很喜愛的玩物。那時,家門口如果有“吹糖人”的,便會圍滿了小伙伴。
如今兒童的玩物多了,糖人不再是單純哄孩子的東西了,“糖人”挑子也早已被人遺忘,在城市的街頭巷尾也很難覓其蹤跡。對于現(xiàn)在的孩子,“糖人”已是個陌生的名詞了。
“撥浪鼓兒風車轉(zhuǎn),琉璃咯嘣吹糖人”,每當看起晶瑩剔透的糖人,總是會喚起塵封已久的童年記憶,那一份淡忘已久的歡樂與驚喜。
現(xiàn)在估計已經(jīng)沒有什么人把吹糖人作為一門吃飯的手藝活兒了。希望吹糖人兒和剪紙、年畫、泥玩等東西作為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能夠受到人們的關(guān)注,能夠有人繼承和發(fā)揚他們,把這些古老的傳統(tǒng)手藝保存下去,流傳下去。
看過“吹糖人用的什么糖“的人還看了:
3.吹糖人三年級作文
4.吹糖人課堂反思
6.吹糖人課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