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創(chuàng)業(yè)故事-蔣友柏
名下無房無地,27歲創(chuàng)業(yè)4年失敗2次,終活成想要的樣子,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27歲創(chuàng)業(yè)故事,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他是蔣介石的曾孫,頂著蔣家后代的光環(huán),又一夜之間從天堂跌入地獄。
他一路喊著“不做蔣家第四代”、“蔣家再起,不會從政治起來”,明明可以靠臉,又非要搞設計,27歲創(chuàng)業(yè)2次倒閉,如今卻成了臺灣最賺錢的設計公司創(chuàng)始人。
我記得尼采有句話說: " 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
這句話用來形容蔣友柏,再適合不過。
1
從天堂跌入地獄
姓“蔣”成了原罪
最近騰訊推出了一個豆瓣評分8.9分的紀錄片《我的時代和我》,讓蔣友柏又一次進入了公眾視線。
他作為最后一期的嘉賓,節(jié)目播出后播放量高達3500萬,僅次于當紅的易烊千璽。
鏡頭前的他剃光了頭發(fā),把自己練得像“巨石強森”一樣,一開口就說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話。
“我看過為人民服務的狀態(tài),看過商人的狀態(tài),但我從來沒有看過幸福的狀態(tài)……”
蔣友柏這句話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很多人無法理解。
拿著瑪麗蘇男主劇本,一出生就享受了許多普通人一輩子都不可能企及的東西,還說自己從未見過幸福的狀態(tài),開什么玩笑?
但那段轟轟烈烈的家族過往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光環(huán),卻也把他推向了常人無法理解的深淵。
蔣友柏曾在《懸崖下的小道》里寫道:“我的成長過程就像一個虛幻的夢,或者你也可以說是一個海市蜃樓。”
他出生在中國近代史上最顯赫的家庭之一,曾祖父就像他的阿拉丁神燈,讓他整個童年要什么就有什么。
蔣友柏小時候也一直覺得自己以后會成為“總統(tǒng)”。
然而大權旁落來得太快,隨著祖父蔣經國去世,蔣家迅速沒落,父親蔣孝勇帶著他們,舉家搬到加拿大蒙特利爾。
一夜之間姓氏不再是他的“神燈”,司機、管家、保鏢也全都不見了,就連過去所有的價值觀都輕易被推翻。
因為語言不通,他不能融入群體,十幾歲的他并沒有做錯什么,卻常被同學指著鼻子罵“蔣匪”、“蔣賊”。
他不敢跟家里人講自己在學校的遭遇,年少的他始終無法說出“蔣匪”、“蔣賊”這樣的字眼。
后來在美國外念書時,他也有過一段荒.唐時光。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你能夠想到的事情我都做過,你沒有想到的我也都做過?!?/p>
他的渾渾噩噩一直到二十歲時,父親去世,蔣友柏才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究竟該何去何從……
蔣友柏感謝父親遠離政治,讓他有機會做一個普通人。
“當自己屈著身體躺在離天堂19層遠的地獄時,我反而看到了天堂的全貌”。
他回到臺灣,開始拼命掙脫姓氏帶給他的一切,背離家族的安排,放棄銀行、投資、律師等等世家子弟首選行業(yè)。
骨子里的那股傲氣,讓他覺得“找一種人家不屑的職業(yè),把它做起來”才是最痛快的報復,所以蔣友柏選擇了權貴都不屑的設計。
一做就堅持了15年,也讓他“寧愿放棄快樂,也要孤獨求敗”
2
27歲創(chuàng)業(yè),2次倒閉,又爬起來
“不靠姓蔣”才是人生的開始
“今天,做為一個后代,如果還要用前輩幫你種的樹來納凉,你就沒資格姓這個姓。”
這是蔣友柏對自己說的話。
2003年蔣友柏與弟弟蔣友常創(chuàng)立了橙果設計公司,主營工業(yè)設計、品牌包裝、空間設計等方面。
身為名門后輩,做得好,大家不會覺得是他努力得來的。公司不好,大家就在一邊看笑話。
但橙果的經營并不是一帆風順,第二年就因為周轉不開發(fā)不出年終獎,蔣友柏只能向員工們道歉。
加上他原來公子哥桀驁不馴的性情,作為乙方實在是太難了,短短4年就面臨了2次倒閉危機。
但“在商言商”,服務于客戶,不懂得妥協(xié)注定是死路一條。
他第一次放下高傲是給英國著名設計師邁克·楊打電話。
他一次次被拒絕,卻連續(xù)堅持6個月,每天都給他一通電話,最終以“你的前途在亞洲,而臺灣是你最佳的跳板”的理由打動了邁克·楊。
在一次次化險為夷的過程里,蔣友柏在臺灣設計界立住了腳跟。
他可以自信地對著那些想要看自己笑話的人說:“現(xiàn)在臺灣設計界,要找獲利比我高的很難?!?/p>
如今,在這部紀錄片里他就是一個正常的、成功的、同時也是焦頭爛額的41歲中年男人的狀態(tài)。
他所做的每一個決策,都與整個公司的命運休戚相關。
他的設計公司要去接生意、要去比稿、要頭腦風暴、要管人,為了追求效果,也要親自下場跟工程隊“撕逼”。
員工提到他,都贊不絕口:“這是我最佩服老板(蔣友柏)的地方,他是一個能彎腰的人,即使大家知道他是誰,他還是可以彎腰?!?/p>
低頭的是麥穗,昂首的是稗草,能做成大事的人,向來不懼俯身。
記得08年看《人物》上的他的專訪,那個陽光模樣的青年,言語間盡是“不做蔣家第四代,要做蔣家第一代”的豪情,
而今,他似乎正一步步實現(xiàn)著自己當初說過的話。
在即將出版的新書里,蔣友柏寫到:“在我這一代就結束了……因為我會讓它結束,這是我可以控制的事?!?/p>
10年彈指一揮間,當初那個雜志上的青年已至不惑之年,我們又何嘗不是驚覺歲月悚然。
3
所謂的奇跡
不過是持續(xù)性自律的結果
在蔣友柏《我的時代和我》的海報上,赫然寫著:一個姓氏,兩個故鄉(xiāng)。
從“懸崖邊上的沒落貴族”到如今橙果設計公司創(chuàng)始人,許多人喜歡用“奇跡”來形容蔣友柏的前半生。
但每一個成功,都不是沒有理由的:
他每天五點半起床、六點買早飯,六點二十喂狗,七點十五出門送小孩上學,八點準時到樓上的咖啡廳點一杯冰拿鐵。
他永遠是最早到公司的人,喜歡在上班前的一小時就一口氣排完一整天的工作。
對創(chuàng)作的追求讓他狂熱地愛上了健身,
蔣友柏說創(chuàng)作者要健身,因為健身能讓血管變粗,增加氧氣濃度,提升人的專注力和耐力,這是一個創(chuàng)作者最需要做的事。
這也讓今年42歲他仍擁有一副強健而耐操的體魄,隨時迸發(fā)澎湃的力量。
他喜歡做飯,但從來都是做給別人,自己不吃;
喜歡養(yǎng)狗,但養(yǎng)的都是流浪狗;
在他書架上永遠不動的只有女兒的祝福卡片和母親送的玉石;
面對刻薄的言論與謾罵,他從不回應,作品就是最好的回答;
家族的烙印,讓他自小便嘗盡了落寞的滋味,他也曾有意與自己的姓氏做出分割,然而直到年過不惑才發(fā)覺“武將個性”早已融入他的血統(tǒng)。
所謂奇跡,不過是持續(xù)性自律的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