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李淵的傳奇故事
關(guān)于李淵的傳奇故事
李淵你認識嗎? 唐高祖李淵(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隴西成紀人,祖籍邢州堯山 ,唐朝開國皇帝。那么關(guān)于李淵的傳奇故事,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關(guān)于李淵的傳奇故事
唐高李淵祖(566-635年)恐怕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依靠比武招親找到好媳婦的皇帝。竇皇后(約569年-613年),又稱太穆皇后,她是唐高祖李淵的原配、皇后。但嚴格說起來她并沒有真正擔任過皇后,因為她在李淵起兵反隋的前三年就去世了。其逝世的地點史書上記載是涿州,具體地點就是現(xiàn)在北京市房山區(qū)的竇店,當時歸屬于涿郡管轄,兩地相距很近。
她的出生地是京兆始平(今陜西省興平縣)人,其家族顯赫無比。她的父親竇毅是北周大司馬,入隋后,官居上柱國、定州總管、爵封神武公。竇家是鮮卑貴族,許多人認為竇家是東漢竇武之后,實則不然,應該就是鮮卑紇豆陵式改姓過來的。竇氏的母親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姐姐宇文氏,封為襄陽長公主,竇家可是名符其實皇親貴戚。
竇家小姐一出生,就一頭長發(fā)垂肩,長到三歲的時候,頭發(fā)就長到拖地,人人稱奇。四、五歲的時候就善書習文,知書達理,才智過人。這個小姑娘不僅聰明美麗,而且記憶力還特別強,讀《女誡》、《列女》等傳,都是過目不忘。她的舅舅北周武帝宇文邕聽說后,就將她接到宮中撫養(yǎng),并且常常隨侍左右。她小小年紀,就對政治十分關(guān)心,而且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備受舅舅皇帝的寵愛,并曾因勸諫舅舅皇帝親近和親的柔然公主而得到舅舅皇帝的稱贊。
大概在她13歲的時候,隨國公楊堅篡奪了北周宇文氏的帝位,建立了隋朝。竇家小姐聽說此事后嚎啕大哭,當時因為舅舅早逝而早已搬回家中。她手蹬腳刨地從床上摔倒了地上,并說道:“真恨我不是男兒身,我要是男子,就去救舅家的大難。”嚇得竇毅和襄陽長公主趕緊捂住女兒的嘴,說道:“好閨女,你可別胡說,這話如果傳到當今皇上那里,豈不害全家早滅族之禍?”
隋文帝當年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岳父,他從7歲小外孫、北周靜帝宇文闡的手中奪得了政權(quán)。而同樣作為原來宇文家的姻親竇毅,因為謹慎自守,對隋文帝小心侍候,官拜定州總管,并保持著爵位。話說到了隋朝開皇初年,竇家小姐已經(jīng)長成出落有致、待字閨中的少女,竇毅為此在京城長安公開為女兒招女婿,消息一傳開,城里城外的貴胄王孫、豪門子弟可都希望能相到竇府小姐做老婆。
可是,竇毅選女婿的方式很是奇特。他一不問家世財產(chǎn),因為竇家有的是金銀珠寶,貴為當朝寵臣和舊貴勛臣要啥有啥,不差錢。二不挑剔容貌氣度。招親的方式也很特別,是在園子中放置一個門屏,屏上畫了兩只孔雀。凡是有上門求婚的,不管老幼美丑,每人必須在百步之外張弓射箭,誰能射中孔雀,誰就將成為竇小姐的乘龍快婿的希望?!杜f唐書本紀》中記載:“射者閱數(shù)十,皆不合。高祖最后射,中各一目,遂歸於帝。”
話說竇家這個招親方式一公布,四方英杰紛紛上門試箭進行角逐。過去說,家有好女,媒人踏破門檻,這段時間到竇家求親的男子也快把門檻踏破,有的人射中了孔雀,但是,竇毅看了搖搖頭。于是,一個個王公貴族子弟敗興而去。幾天下來,竇府的門前漸漸冷落了。要說這件事似乎有些蹊蹺,就在于竇毅只發(fā)給參賽者每人兩只箭,只說是要射孔雀,可沒有說射孔雀身上什么位置,才算是符合要求。想來數(shù)十人來比武,中間恐怕還有神射手以孔雀翎、冠為目標而命中的呢。隋唐時期神射手委實不少,李淵后來的兒女親家,長孫皇后的父親長孫晟便是能一箭射雙雕的英雄。”然而,這前面的“射者閱數(shù)十”都成為“陪標”的。甚至在活動進行過程中,夫人襄陽長公主已經(jīng)開始埋怨之時,這時的竇毅也心里沒底,但他還是強作鎮(zhèn)定,手捋三綹長須,笑著安慰公主:“夫人何必多慮,我們的女兒生有奇相,智慧不凡,必有奇人相配。夫人難道忘了先帝當年的那些話嗎?”這里是指當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對竇毅說的話:“此女才貌非凡,不可妄以許人,當為求賢夫。”
直到幾天之后,又有人求見要求參加比武。這是一位大概十七八歲的少年,他瀟灑倜儻,姿貌雄偉,天庭飽滿,英武之中有透出豁達之氣。竇毅一看就很喜歡的那種。施過禮,少年自報家門:姓李名淵,字叔德,陜西成紀人氏,西涼國開國君主李暠的后裔。父李昞,乃唐國公、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但李昞在李淵7歲時即離世。竇毅一聽,李淵也出身將門,又增加了三分滿意。賓主寒暄過后,竇毅將李淵帶到后花園,給他兩支箭。李淵張開滿弓,對準屏上孔雀“嗖,嗖”連發(fā)兩箭,竟是不偏不倚,一中左目,一中右目。竇毅大喜過望,稱贊不已,連連說道:“老夫今日得佳婿也!”于是,這樁婚姻就定了下來,不僅是門當戶對,而且才貌相當。長安城中人人羨慕不已。這也是成語“雀屏中選”和詞語“目的”的由來。
后人認為,在以男性為中心的尚武朝代或民族,比武招親創(chuàng)造了一個讓大家便于接受的女方主動選擇男方的場合?;蛟S是當時竇家小姐已經(jīng)看中了李淵,這場比武招親活動是經(jīng)過竇氏父女策劃導演的,借助比武儀式而在一定風險下將女方有限的自由選擇合法化。但不管怎么著,竇家作為舊朝的皇親國戚,因為選中了李淵這位乘龍快婿,又成為了當朝的皇親國戚,這樣自然對竇毅的官銜爵位、對竇家顯赫家世更有保障。因為李淵和楊堅有著比較親密的親屬關(guān)系。李淵的母親是北周柱國大將軍獨孤信的四女兒,是隋文帝楊堅獨孤皇后(最小的七女兒,謚號文獻皇后)的姐姐。我們都知道,隋文帝楊堅是一個歷史上出了名的“妻管嚴”,對于宮內(nèi)或者親戚關(guān)系的處理上,獨孤皇后往往大事小情都是她說了算,有著絕對的發(fā)言權(quán)。順便說一下,隋文帝楊廣乃是唐高祖李淵的姨家表弟喲!
竇氏嫁給李淵后,夫妻兩人倒是恩愛無比,竇小姐從小長在皇宮,熟悉政治,喜歡讀史書,也擅長書法。夫妻倆經(jīng)常在書房舞文弄墨,竇小姐模仿丈夫的字跡,幾乎可以亂真。不但夫婦間,就是婆媳間,感情也很融洽。李昞早年亡故,家里的大小事情全由李淵的母親獨孤氏一人操持,她一生辛辛苦苦,晚年卻患病臥床,竇小姐侍奉的盡心盡責。有一次,獨孤氏病情很嚴重,家中幾個年長的妯娌都嫌棄獨孤氏脾氣暴躁,不愿意侍奉她,只有竇小姐不辭辛苦日夜陪伴在左右。獨孤氏對這個兒媳婦可沒的說,非常喜愛。再說,獨孤氏的大姐是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謚號為明敬皇后),是竇小姐的舅母,有了這層關(guān)系,婆媳之間更為親熱。呵呵,這獨孤信何等了得,三個女兒分別是三朝皇帝的皇后喲(筆者注:李淵稱帝后追封生母獨孤氏為元貞皇后)。
竇氏共為李淵連續(xù)生了四子一女,即兒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霸、李元吉,女兒平陽公主。最關(guān)鍵的是,她還成為了李淵政治上的高參,為李淵力量的重大和唐朝的建立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隋大業(yè)年間,竇氏去世。三年后,李淵代隋建唐,追封竇氏為皇后。唐高宗上元元年,又上尊號為太穆順圣皇后。
關(guān)于李淵的為政舉措
李淵稱帝后,百廢待舉。他一面組織力量進行統(tǒng)一全國的戰(zhàn)爭,一面注意加強政權(quán)建設。唐朝前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制度,在李淵時期基本上初具規(guī)模。
政治
政治體制方面,李淵繼承了隋朝的制度,又有一些發(fā)展。唐朝中央建立政治制度概括地說是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三省是尚書省、中書省和門下省。尚書省掌管全國政令,是命令的執(zhí)行機關(guān)。下屬共有六部,即吏、戶、禮、兵、刑、工。吏部掌管官吏的選用、考核與獎懲;戶部掌戶籍和賦稅;禮部掌禮儀和科舉;兵部掌軍事;刑部掌刑獄;工部掌土木工程;每部又分四司來作為辦事機關(guān)。中書省負責皇帝詔書的起草,是決策機關(guān)。門下省則審核中書省起草的詔書,不合適的駁回修改。監(jiān)察機關(guān)是御史臺,職責是監(jiān)督、彈劾文武百官。
地方的政權(quán)機構(gòu)基本是兩級,即州和縣。長官分別是刺史和縣令。刺史每年要巡查各縣,考核官員政績,還負責舉薦人才??h令要負責一縣的各種事務,官很小,卻是最繁忙的官員。
軍事
制度
唐朝軍事制度為府兵制,是一種職業(yè)兵制。這種制度創(chuàng)始于西魏的宇文泰時期,經(jīng)過北周、隋朝,沿用至唐朝。在太原起兵進軍長安的途中,李淵就逐步將手下軍隊納入了府兵制度中。府兵制將練兵權(quán)和領兵權(quán)分離,以防止將領擁兵自重,對抗中央。府兵制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礎上,是兵農(nóng)合一的制度,士卒平時在家生產(chǎn),戰(zhàn)時出征。農(nóng)閑時由兵府負責操練,提高戰(zhàn)斗力。在隋文帝時期,曾實行過這種制度。府兵的重要職責是輪流到京師或者邊塞服役,叫做"番上",戰(zhàn)時則出征御敵。在服役期間,士兵可以免除自身的租和調(diào),但不論"番上"還是出征,所需的兵器和衣服糧食等都要由自己負責籌備。府兵制從根本上減輕了國家的負擔,它不但能擴大兵源,也能保證戰(zhàn)斗力。而北方的游牧民族如突厥,其騎兵來源和府兵制相似,但都是牧民組成,平時沒有什么軍事訓練,所以,在和訓練有素的內(nèi)地軍隊的較量中,雖然他們總在數(shù)量上占優(yōu)勢,但戰(zhàn)斗力卻很弱,經(jīng)常打敗仗。
對外戰(zhàn)爭
唐朝開國后,許多地方還在分裂之中,農(nóng)民起義軍和隋朝殘余將領割據(jù)各地。李淵在長安安定之后便開始了長達10年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
經(jīng)濟
唐朝賦役制度主要是均田制和租庸調(diào)制。均田制:丁男授田一頃,包括口分田八十畝,永業(yè)田二十畝。對于貴族田地也有限制:從親王到公侯伯子男,授田數(shù)從一百頃到五頃不等。在職的官員從一品到九品,授田數(shù)從三十頃到二頃不等。此外,各級的官員還有職分田,用地租補充,作為俸祿的一部分。均田制對土地的買賣也做了限制,官僚和貴族的永業(yè)田和賜田可以買賣,百姓在貧窮無法辦理喪事時可以賣永業(yè)田,從人多地少的地方往人少地多的地方搬遷時也可以出賣永業(yè)田。
唐高祖李淵在實行均田制的基礎上,又實行了租庸調(diào)制:受田的農(nóng)民,每丁每年要交粟二石,這是租;每年交絹二丈、綿三兩,或者交布二丈五尺,麻三斤,這是調(diào);每丁每年服役20天,不服役可以折算為每天絹三尺,這是庸。假如官府額外加了役期,加夠15天則免調(diào),加30天免租調(diào)。每年的加役最多30天。唐朝的租庸調(diào)制與隋朝的相比,用庸代替服役的條件放寬了很多,更有利于農(nóng)民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文化
隋朝滅亡后,唐朝的帝王承襲了隋朝傳下來的人才選拔制度,并做了進一步的完善。由此,科舉制度逐漸完備起來。
在文化教育方面,李淵推崇儒學,儒家的經(jīng)書是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如《周易》、《左傳》、《禮記》、《尚書》。
在文化貢獻方面,李淵下詔編撰了《藝文類聚》,這是一部類編圖書,引用的古籍共有一千多種,為后人保存了很有價值的歷史資料。李淵還下詔開始修訂各朝歷史。
宗教
李淵對佛教采取抑制政策。在唐朝初年,最早反佛的是相州鄴人傅奕。李淵在做隋朝地方太守時和傅奕結(jié)識,李淵建立唐朝后任命他為太史令。武德七年(624年),傅奕請求滅佛,認為佛教宣傳的是"不忠不孝"的思想,迷惑百姓。傅奕所提倡的儒家思想是用忠孝來達到鞏固政權(quán)的目的,而佛教卻與此背道而馳。但李淵最后沒有采取措施實施傅奕的滅佛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