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武備的古代詩詞典故(2)
【孫吳暗同】
《世說新語·識鑒》:“晉武帝講武于宣武場,帝欲偃武修文,親自臨幸,悉召群臣。山公(濤)謂不宜爾,因與諸尚書言孫吳用兵本意,遂究論,舉坐無不咨嗟,……時(shí)人以謂山濤不學(xué)孫吳,而暗與之理會(huì)。王夷甫亦嘆云:‘公暗與道合。’” ◆詠軍事才能。唐高適《李云南征蠻詩》:“廉藺若未死,孫吳知暗同。”
【背河一戰(zhàn)】
《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信曰: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指用兵奇謀。唐王季友《古塞曲》:“日落沙塵昏,背河可一戰(zhàn)。”另參見地理部·水流“背水”。
【黃公略】
參見器用部·衣冠“取履”。唐劉禹錫《郡內(nèi)書情獻(xiàn)裴侍中留守》:“兵符今奉黃公略,書贈(zèng)曾隨翠鳳翔。”
【聚米】
《后漢書·馬援傳》:“八年,帝西征隗囂,至漆,諸將多以王師之重,不宜遠(yuǎn)入險(xiǎn)阻,計(jì)冘豫未決。會(huì)召援,夜至,帝大喜,引入,具以群議質(zhì)之。援因說隗囂將帥有土崩之執(zhí),兵進(jìn)有必破之狀。又于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埶,開示眾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曲折,昭然可曉。帝曰:‘虜在吾目中矣。’” ◆指軍事上分析地形。明陳瑚《李映碧廷尉遺地圖》:“人關(guān)無復(fù)蕭丞相,聚米空思馬伏波。”另參見器用部·飲食“伏波米”。
【歸馬華山陽】
《尚書·武成》載:周武王滅商,“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指罷戰(zhàn)休兵。唐杜甫《有感五首》之二:“大君先息戰(zhàn),歸馬華山陽。”另參見地理部·土石“華山歸馬”、動(dòng)物部·走獸“華陽逸驥”。
【金湯固】
《漢書·蒯通傳》:蒯通勸說范陽令徐公降陳涉部將武臣,說:“通且見武信君(武臣)而說之,曰:……(范陽令)欲以其城先下君。先下君而君不利,則邊地之城皆將相告曰‘范陽令先降而身死’,必將嬰(環(huán)繞)城固守,皆為金城湯池不可攻也。為君計(jì)者,莫若以黃屋朱輪迎范陽令,使馳騖于燕趙之郊,則邊城皆將相告曰’范陽令先下而身富貴’,必相率而降,猶如阪上走丸也。” ◆喻防守堅(jiān)固。唐沈全期《初冬從幸漢故青門應(yīng)制》:“何必金湯固,無為道德藩。”另參見地理部·水流“湯池”、地理部·城建“金湯”。
【猿鶴化】
參見人物部·其他“蟲沙猿鶴”。清朱琦《關(guān)將軍挽歌》:“猿鶴幻化那忍論,我為剪紙招忠魂。”
【拔幟】
《史記·淮陰侯列傳》:“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草山而望趙軍,誡曰:‘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 ◆指在戰(zhàn)爭中戰(zhàn)勝對手,據(jù)有其地。南朝陳張正見《賦得韓信詩》:“沉沙壅急水,拔幟上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