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賢下士的典故(2)
禮賢下士的典故
毛公和薛公起的作用是在十年之后,秦軍攻魏時。沒有信陵君的魏國簡直不堪一擊,秦軍很快包圍了魏國都城大梁。魏王知道只有信陵君才能救魏,急忙派人到趙國找信陵君求援。信陵君一開始是不想回去的,他還是擔心魏王算老賬。毛公和薛公就勸他說,魏國是您的祖國啊,祖國一旦滅亡,您就是威名再大,也是亡國之奴。再說了,魏國一亡,秦國一定會攻趙,您的安穩(wěn)日子也過不長久。信陵君這才幡然醒悟,他立刻向五國君主求援。信陵君的聲望極高,稱得上是一呼百應(yīng),五個國家成立聯(lián)軍第二次擊敗了秦國,一直追擊到函谷關(guān)下。這兩次大勝,直接讓秦國的吞并計劃胎死腹中,讓六國又存在了幾十年。而信陵君表現(xiàn)出了他的杰出軍事才能,得到了六國的共同擁戴,秦國也畏之如虎。直到信陵君過世十八年后,秦國才敢進攻大梁,最后滅了魏國。
后來,敬仰他的大梁老百姓奉他為神,修建了信陵君祠,四時祭奠。如今的開封大相國寺,就是在這座祠堂基礎(chǔ)上修建的。信陵君這樣的豐功偉績,和他禮賢下士得到眾多賢人的幫助有著直接的因果關(guān)系,一個好漢三個幫啊。
禮賢下士的解析
【成語名稱】禮賢下士
【成語拼音】lǐ xián xià shì
【字詞釋義】禮:以禮相待。對待有禮貌。賢:指賢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謙居于別人之下,以示對人尊敬。士:舊指有知識學(xué)問的人;今多指參軍的士兵。
【成語釋義】對賢者以禮相待;對學(xué)者非常尊敬。在封建時代,指帝王或大臣降低自己的身份,敬重和結(jié)交那些有才德的人,使其為自己效勞。
【成語語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成語性質(zhì)】褒義詞
【近義詞】彬彬有禮、以禮待人
【反義詞】居高臨下、盛氣凌人
禮賢下士的造句
一、人家一而再再而三的禮賢下士,李嘯若是再不知好歹,那就不是鄙視,而是騷包了。
二、張兄所言有理,四為公子才名遠播,卻禮賢下士,帶人和善,就是我等升斗小民,也感佩不已。
三、銼掉左角,代表虛左以待,禮賢下士。
四、歷史上的明君,大多深諳厚黑之道,他們或是禮賢下士,聽取別人的建議,或是納諫如流,傾聽他人的批評,不以此為逆。
五、李離自幼禮賢下士,不管是軍營中人,還是草莽英雄,市井商販,都多有接觸。
六、劉備被作者塑造成為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七、要知道,春秋戰(zhàn)國時期,等級劃分十分明確,一般貴族與庶民結(jié)交是要受恥笑的,但這位陵陽君卻因結(jié)交販夫走卒在史書中留下了禮賢下士的美名。
八、馬成昆之所以禮賢下士地請康劍飛喝咖啡,乃是因為他覺得康劍飛這人很有趣,而且以后必定功成名就。
九、我要去那擺架子,那我‘禮賢下士’的形象不全毀了。
十、若說得民心吧,倒是周主素有賢名,禮賢下士,民生富足。
十一、久聞宛城張青禮賢下士,敬好漢,愛英雄,今日所見,此言非虛那!哥哥快快請起!區(qū)區(qū)小事何足掛齒,權(quán)當凌某人贄見之禮了!
十二、信陵君文武兼?zhèn)?精明能干,而且為人仁義,禮賢下士,從不炫耀自己的富貴身份,魏國以至鄰國的士人無不爭先前來投奔,座上賓客常過三千。
十三、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彩,禮賢下士,厚待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
十四、古代的人尚能禮賢下士,劉備能三顧茅蘆,尊重人才,現(xiàn)代人,特別是領(lǐng)導(dǎo)干部就更要愛護人才、保護人才。
十五、朝野上下,因其向來作風(fēng)簡樸、不好聲色、禮賢下士、謙恭謹慎因此,當時天下皆稱廣為賢王。
十六、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求賢若渴,有“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的禮賢下士精神,也要有“內(nèi)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的擔當意識和寬廣胸懷。
十七、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堅韌不拔。
十八、潘尚到任后,禮賢下士,博采眾議,把個通天府治理得百業(yè)興旺,政通人和,百姓安定,一向太平。
十九、順治的博學(xué)多聞、禮賢下士,已經(jīng)把木陳胸臆間的故國之思、華夷之別蕩滌殆盡。
二十、點了點頭,雷傲并沒有直接去見這名少年的想法,禮賢下士是不錯,但并不是什么樣的人才都值得這樣做,在這個講究出身的時代,禮賢下士這一套并不適用。
二十一、丁將軍,撇開別的不談,就沖陛下親自登門的這份誠意,這種禮賢下士的氣度,你就該萬死以謝圣恩了。
二十二、主公,劉大耳簡直一派胡言,應(yīng)當有胸懷天下之心,禮賢下士,敢下天子以令諸侯。
二十三、劉皇叔禮賢下士,吾知其必成,故舍劉璋而歸之。
十四、君主的仁義寬厚,發(fā)展生產(chǎn),勵精圖治,以德治國,禮賢下士,才能使國家繁榮興盛起來。
看了“禮賢下士的典故”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