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門不入的成語故事典故_字詞解析_造句
過門不入的典故:
相傳距今約四千多年前,是堯舜相繼掌權的時代。那時,有些大河每隔一年半載就要鬧一次水災。有一次,黃河流域發(fā)生了特大的水災,洪水橫流,滔滔不息,房屋倒塌,田地被淹,五谷不收,人民死亡?;钪娜藗冎坏锰拥缴缴先ザ惚?。
為了制止洪水泛濫,保護農業(yè)生產,堯帝曾召集部落首領會議,征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大家公推鯀(gǔn)去辦理。堯不贊成,說:“他很任性,可能辦不成大事。”其他人說:“現在沒有比鯀更強的人才了,你試一下吧!”堯才勉強同意。
鯀到治水的地方以后,沿用了過去用土筑堤,堵塞漏洞的辦法治水。他把人們活動的地區(qū)用像圍墻似的小土城圍了起來,洪水來時,不斷加高加厚土層。但是由于洪水兇猛,不斷沖擊土墻,結果弄得堤毀墻塌,洪水反而鬧得更兇了。就這樣,鯀花了九年時間治水,卻沒有把洪水制服。
舜接替堯當部落聯(lián)盟首領以后,親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發(fā)現鯀辦事不力,就把鯀殺了,鯀死了三年尸體卻沒有腐爛,有人用刀剖開他的肚子,禹就從里面跳出來了,而鯀自己卻變成了一頭黃熊隱入到山中去了。
禹長大后,暗暗發(fā)誓,一定要繼承父親的事業(yè),治服洪水。后來,舜就派禹去治水。禹吸取父親以前治水失敗的教訓,帶領契、棄等人一起跋山涉水,把水流的源頭、上游、下游大略考察了一遍,并在重要的地方堆積一些石頭或樹木作為記號,便于治水時作參考。據說有一次他們走到山東的一條河邊,突然狂風大作,烏云翻滾,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山洪暴發(fā)了,一下子卷走了不少人。有些人在咆哮的洪水中淹沒了,大禹的徒眾受了驚駭,因此后來有人就把這條河叫徒駭河(在今山東禹城和聊城縣一帶)。
一番辛苦的考察后,禹了解到只用堵的方法治水是不行的,于是禹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戴著箬(ruò)帽,拿著鍬子,帶頭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終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種莊稼了。
治水的工作非常的辛苦,禹為了治水,直到30多歲才結婚。據說,大禹在接到舜帝使命出發(fā)治水時,和妻子涂山氏才新婚第四天。大禹為了治水,到處奔波,十三年沒有回一次家。
傳說禹有三次帶人修路過自己的家門,他都沒進去看看。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兒子啟,嬰兒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門外經過,聽見哭聲,也狠下心沒進去探望。至今,鄉(xiāng)間還流傳著這樣的歌:一過家門聽罵聲,二過家門聽笑聲,三過家門捎口訊,治平洪水轉家中。這四句普普通通的家常話,體現了大禹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禹三過家門不入的事傳遍了各地,人們都很受感動。
因為禹治水有功,所以舜年老以后,大家都推選禹作為繼承人。舜死后,禹就繼任了部落聯(lián)盟首領。后來,大禹的兒子啟創(chuàng)建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稱他為夏禹。大禹為民造福,永遠受到華夏子孫稱頌;大禹刻苦耐勞的精神,永遠為炎黃后裔懷念。
過門不入的漢語詞典解釋:
經過家門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職守,公而忘私。
●《孟子•離婁下》:「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p>
●漢趙曄《吳越春秋•越王無余傳》:「禹傷父功不成,循江溯河,盡濟甄淮,乃勞身焦思以行,七年,聞樂不聽,過門不入,冠掛不顧,履遺不躡?!?/p>
●明李贄《虛實說》:「彼其未嘗一日不與人為善也,是以人皆謂之舜也,然不知其能舍己從人否也。未嘗一日不拜昌言也,是以人皆謂之禹也,然不知其能過門不入,呱呱弗子否也?!?/p>
●清李漁《奈何天·計左》:「古人為國忘家,曾有過門不入之事?!?/p>
過門不入的近義詞/反義詞如下:
近義詞:公而忘私
反義詞:假公濟私
用過門不入造句:
1 大禹治水,盡心盡職,過門不入。
2 秦政自嘲一笑,卻是過門不入,調轉馬頭,沿著城墻從南城門朝北城門而去。
3 頂頭上司在里邊,他過門不入,確實很有些說不過去。
4 你我兩家通家之好,而你卻過門不入,這可不合乎禮節(jié)!
5 既如此,豈有過門不入之理?龍靈公這就快快請進,陪我好好痛飲幾杯!
6 公孫大人,為何過門不入啊?莫非我大哥閉門不納,竟敢慢待你這位司隸府的神箭公?
7 你還有臉說上次!上次明明是你‘過門不入’,還要說一大堆的話來傷我!現在反倒是把帳算在我頭上了!
8 此次途經漢中,雷瑾自然是要與曹文詔見見面的,過門不入,徒惹猜疑,會造成彼此的不信任。
9 這身影當然就是錢坤,他告別了叢林矮人聯(lián)盟,正趕往精靈部落,這里離精靈部落十分的近,沒有過門不入的道理。
10 小秋沒有爭論,關于風婆婆的傳言,他從小聽到大,印象中有點可怕,接下來的路程里,他一直在尋思過門不入的借口。
猜你感興趣:
2.成語過門不入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