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美術生的名言短語
關于美術生的名言短語
藝術生對很多事就是講究美感,有點強迫性,不過美術生也是需要一些名言來激勵自己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于美術生的名言短語,供大家閱讀!
關于美術生的名言短語【精彩篇】
1.屋中有畫,等于懸掛了一個思想。——雷諾茲
2.畫家在畫室的門上應該大書:“室內有一雙眼睛,為不幸的人灑同情之淚。”——-賀拉斯
3.戰(zhàn)斗場面和繪畫,都要在遠處觀看。——英國
4.筆墨亦由人品為高下。——方薰
5.年紀大點的人身后都會有一條自己留下的軌跡,或者就叫做人生之路吧。可以說這條路人人都不同,大概這就是世界多奇妙之一端了。——尹國良
6.真正的藝術家總是冒著危險去推到一切既存的偏見,而表現(xiàn)他自己所想到的東西。——羅丹
7.真山水之川谷,遠望以取其勢,近看以取其質。宏觀取大勢,微觀取實質。——郭熙
8.著筆不宜一味熟,稱心還常三分生。——關山月
9.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fā)現(xiàn)出美來。——羅丹
10.生活是生活,藝術是藝術,不能也不必要完全一樣。——潘天壽
關于美術生的名言短語【精選篇】
1.不動就沒有畫。——關山月
2.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雷諾瓦
3.色彩像炸彈一樣具有威力,可是也像炸藥一樣,要有很好的方法控制它。——張大千
4.欲立藝者,先立人。——齊白石
5.應知天道酬勤,不叫一日閑過。——齊白石
6.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徐謂(明代)
7.我們所經歷的最美好的事情是神秘,它是所有真正的藝術和科學的源泉。——愛因斯坦
8.畫素描是從我們看不見的東西開始,而以看見的東西結束。——羅馬尼亞博巴
9.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張彥遠
10.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是知識的源泉。——愛因斯坦
11.美術一旦脫離了真實,即使不滅亡,也會變得荒誕。——托·卡萊爾
12.藝術,就是自然與人。——培根
13.將自己的職業(yè)作為武器,去抗爭,去爭取自由,要相信自己,負己之責,憑借自己的力量去與社會斗爭。——安藤忠雄
14.我不相信科學的傾向對藝術是有利的。——夏加爾
15.我們繪畫是比喻,不是模仿。形式和色彩本身并不美,只有通過心靈的意志創(chuàng)造出來的才是美的。——凱爾希納
16.客觀世界的視覺現(xiàn)象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有意義的是感覺,因而是與環(huán)境完全隔絕的。——馬列維奇
17.我從來不急于畫細節(jié),我首先注意一幅畫的大體和特征。——柯羅
18.離開了人民,藝術就沒有了土壤。——梁明誠
19.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張躁
20.藝術并不是真理。藝術是謊言,然而這種謊言能教育我們去認識真理。——畢加索
關于美術生的名言短語【最新篇】
1.繪畫有兩種:一種為物質的,一為精神的。——康定斯基
2.藝術是人類的天性。——伯克
3.畫素描是從我們看不見的東西開始,而以看見的東西結束。——博巴
4.在真正的藝術領域里,沒有預備學校,但是有一個最好的預備方法,就是對藝術大家的作品抱一種最虛心的學徒的興趣。這樣碾顏料的人常常會成為優(yōu)秀的畫家。——歌德
5.美術是揭示真理的謊言。——畢加索
6.沒有油畫、雕塑、音樂、詩歌以及各種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的樂趣會失掉一半。——赫伯特·斯賓塞
7.只有形式對心靈產生作用時,我們才能理解和欣賞一件作品;也只有通過形式,我們才能理解內容并欣賞一件作品。——康定斯基
8.筆墨亦由人品為高下。——清·方薰
9.那些長于表現(xiàn)技巧的藝術家則不能稱真正的藝術家,因為他們的目的是在于滿足人的欲望,因此他將自然的藝術、寫實藝術的藝術統(tǒng)稱做“無目的的藝術”。這類藝術“是一種遭到閹割藝術,不可來。”——康定斯基
10.著筆不宜一味熟,稱心還常三分生。——著名畫家關山月
11.繪畫愈像雕刻,映在我眼里愈覺得它是出色的作品,雕刻愈像繪畫,我就愈覺得它是拙劣的作品;雕刻是繪畫的火把,它們就如太陽與月亮的光,有天壤之別。——米開朗琪羅
12.在油畫的后面,跳動著畫家的脈膊,在塑像之中,呼吸著雕刻家的靈魂。——里爾夫
13.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畫之可采者融之。故建立新中國畫既非改良,亦非中西合璧,僅直接師法造法而已。——徐悲鴻
14.誰想獻身繪畫,誰首先就得通曉語言。——馬蒂斯
15.真山水之川谷,遠望以取其勢,近看以取其質。宏觀取大勢,微觀取實質——郭熙
16.照搬自然景色是絕對畫不出傳世之作的。——喬·雷諾茲
17.人生就像順小河漂流的軟木塞。——雷諾阿
18.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齊白石
19.藝術家用腦,而不是用手去畫。——米開朗基羅
2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