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讀后感31篇(4)
傷仲永讀后感31篇
傷仲永讀后感600字2
王安石的《傷仲永》講述了一個令人惋惜的故事。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哎呀!不得了了,一個五歲的小孩竟能作出詩的文采和思想內容都用值得欣賞的地方,這個方仲永可真是神童呀!如日后好好栽培,長大后必成大器!
可仲永的父親可不這樣想,他靠著兒子做詩掙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一個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刻畫出了仲永之父貪圖小利的可悲可嘆的愚昧無知之態(tài)。愛迪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分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仲永只靠自己的天分,后天不努力,導致“泯然眾人矣!”的可悲結局。
“玉雖有美質,在于石間,不值良工琢磨,與瓦礫不別。”玉雖有美好的品質,但如果遇不到良好的工匠進行精心加工,那就和瓦片。石塊一樣微賤。美玉即是如此,何況人乎?天資再聰明的人,也要經過刻苦的學習才能成才。如果只依靠自己的天資,而不去努力奮斗,也只能一事無成。天才可能變成庸才,而庸才不學習就會變成蠢才。
現在是我們學習的黃金時期,只有現在勤奮學習,長大后才會有出路。所以,努力學習吧,因為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傷仲永讀后感600字3
讀完《傷仲永》這篇課文之后,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如果我是一塊璞玉,定要盡情的“琢”,使之成為“器”;是一塊銹鐵,也要不懈的“磨”,使之成“針”。 仲永的故事是這樣的:仲永小的時候天資過人,具有作詩的才能,可是他的父親不僅不讓他繼續(xù)刻苦學習,繼續(xù)深造,竟然把他當成了一個賺錢的工具。到了十一二歲的時候,方仲永的才能衰退,大不如從前。仲永又過了七年,完全變成了平庸之人。我為之感到詫異,一個從小就才華出眾的天才,長大后怎么會變成普通的人?
原來是因為他的父親“不使學”。如果讓方仲永繼續(xù)學習,那將會成為一個對社會非常有用的人??墒且驗樗母赣H貪圖小利,毀了仲永的大好前程,真是可悲、可嘆啊! 天才,顧名思義:從上天那里得到了才華的人。天才,當然比普通人要優(yōu)秀很多,只要稍加教育、學習,就能成為一個社會難得的人才。但為什么方仲永成為了一個普通的人,甚至連普通人都不如呢?這是因為他沒有接受后天的教育,沒有進步,只是原地踏步,而別人卻在努力奮斗,不斷進步。最終他只有被別人超過。
天生的才能固然很重要,但后天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后天的教育。再好的才能也會被荒廢。反之,一個普通人,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可能也會對社會做出很大貢獻。 我記得一位偉人曾經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賦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如果你先天非常聰明,但是不接受后天的教育,同樣只是一個普通人。
愛迪生不是神童,他甚至連初小都還未念完,但他努力自學,總是以無比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刻苦專研自己不懂的問題,最終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天才。 我們不要為現在的聰明才智而感到驕傲,努力吧,我們要繼續(xù)努力地學習,成為一名真正的天才!
傷仲永讀后感600字4
王安石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題目是《傷仲永》,一個“傷”字,足以看出王安石對仲永的遭遇之哀傷與嘆惜。
仲永的確是個天才,是我們難以尋覓的奇才。他五歲時,連筆墨紙硯都不曾見過,竟能提筆作詩,并且還能指物立就,所作之詩文理均有“可觀者”,真讓人羨慕!
轉念一想,他卻又是可悲的。自他寫過第一首詩后,就變成了“明星”,甚至是有不少人甘愿出錢請他題詩的“明星”。也正因為這樣,他才深受其害。他的祖輩都是農民,家里出了這樣的人才,父親并不知道如何去珍惜,只知道帶著兒子去賺錢。也正是父親的貪財短見,愚昧無知,不讓仲永去學習知識,接受教育,因此,仲永便漸漸地由天才蛻變?yōu)榉踩恕O氲竭@,我便不再羨慕仲永了,反而對他充滿了同情。
仲永是被家庭害了;是被愚昧無知的父親害了。也許上天就是這樣安排的,以仲永雖為天才,可不接受后天教育終為凡人的悲劇,警示人們后天教育的重要。
天才就如刀刃,后天的教育與自身的努力,就是磨刀石,刀刃只有不斷在磨刀石上磨礪,才能保證寶刀不老。我不再幻想自己有什么天分,只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學習中腳踏實地。我們的家長是明智的,讓我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我們要衷心地感謝他們??墒牵改笧槲覀兲峁┝肆己玫臈l件,我們自己還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一份耕耘,才能有一份收獲。只要我們肯努力,我們就能獲得無窮的知識,我們也就能成為天才。
所以我們也應頂著困難冒著險阻向著知識的大門挺進。不斷認識自己的無知,讓人生的意義在理想與知識的充實下閃爍光輝……
傷仲永讀后感600字5
今天,我坐在桌前一遍又一遍地背著《傷仲永》這篇古文。背著,背著,我不禁陷入了沉思。雖然作者王安石寫得有些夸張,但寫出了方仲永之所以由神童變?yōu)槌H?,關鍵的一點,在他還無法把握自身的時候,他父親貪圖小利,把他當做獲利的工具,不教育他繼續(xù)好好學習,以致他的才華也就在世俗的恭維面前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但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跟仲永前途不同的神童。像我國著名的戲劇活動家田漢,小時聰穎過人,尤善吟詩聯(lián)對。昔日有一墨客路過他家旁邊的客店,曾書一句上聯(lián)“二河兩巖雙江口”,久久無人對上。田漢11歲時,見之揮筆即書:“單人獨馬一桿槍。”田漢后來取得驚人的成就,除了他超人的才華,當然跟他平常刻苦發(fā)奮是分不開的。
通過這兩個故事的對比,說明人的才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后天的教育和學習在造就人才方面是起決定作用的。
然而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里,卻也有被錢財或虛榮心迷了心竅的家長,為了讓孩子“一鳴驚人”,一味地給孩子加作業(yè),加壓力,以致孩子整天頭昏眼花,不僅沒有起到好的效果,反而起了副作用,以后孩子一看到作業(yè)題,一提到學習,就有一種莫名的煩躁與恐懼。
我在這里告誡“神童”的家長們,不要忽略了孩子的愛好,也不要一味地為讓孩子們“成名”而把他們“捆”在急功近利的巢穴之中。讓孩子們從枯燥、被動的學習中走出,從束縛的生活中走出來,去領略大自然,領略人生奮斗之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