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中學生朝花夕拾讀后感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讀著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不由得想起自己的童年,那么真實。頓時,貪戀起童年的味道。也體會到了魯迅先生散發(fā)內(nèi)心對童年的熱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描寫中學生朝花夕拾讀后感,歡迎閱讀!
描寫中學生朝花夕拾讀后感1
當我捧起魯迅先生的著作《朝花夕拾》開始細細品讀時,發(fā)現(xiàn)了一種奇妙的感覺,如小橋流水般沁人心脾
《朝花夕拾》這本書主要講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jīng)歷,對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表達了最熾熱的情感,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時的生活畫面。舉幾個例子吧:《故鄉(xiāng)》中生動地寫了魯迅和閏土的童年,魯迅家條件不錯,但他沒有自由;閏土家很窮,他擁有自由,可卻向往過上好日子。
長大后,兩人才發(fā)現(xiàn)自己與對方之間隔著一層厚厚的墻,美好的童年再也回不來了;《藥》,則通過對茶館主人老栓夫婦為兒子小栓買人血饅頭治病的故事,反映出了愚弄人民的罪惡行為和革命者那無私的獻身精神。從這兩個事例來看,我們都看出了舊社會的黑暗與不公平的評判。
相比之下,我們現(xiàn)在過上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美好生活,相比之下真是天壤之別。坐在干凈明亮的教室里學習,有點同學還不完成作業(yè),有的還甚至不肯做作業(yè),想想真是不應該啊!現(xiàn)在的我們沒有不公平的法律,我們沒有提心吊膽的生活,我們沒有饑寒交迫的日子,我們也沒有外強的侵略。
我們有的是豐衣足食的日子,讓老百姓心安理得的生活,強大富饒的國家我們在這二十一世紀過得無比快樂與甜美。想吃什么,想穿什么,想去哪兒玩,想干什么,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動動手指頭就能實現(xiàn)。但假設放在魯迅小時候那個年代呢?能實現(xiàn)嗎?
不,很難實現(xiàn)。對于富有的大戶來說,可能可以,但對于窮苦的人家來說,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何來的去實現(xiàn)那些根本不敢想的愿望呢?如今我們應該體諒父母,不能再任性了,要放在以前,哪有可能去容你幻想呢?說不定連書都沒法讀。
《朝花夕拾》這本書是對逝去歲月的回憶,無比悲傷,卻又讓人無奈。時而喜悅,時而不樂,讓我記憶猶新。
描寫中學生朝花夕拾讀后感2
《朝花夕拾》是魯迅在晚年的時候,回憶過去寫的一本書。從書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早晨的花,到了晚上再把它拾起來。多么美妙的名字!
魯迅先生是近代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學家。他的作品不求語言華麗,只求能抨擊人心。在朝花夕拾這篇文章中,《藤野先生》這篇文章令我感觸很深。一開始,我并不認為藤野先生是一個很好的老師。但是后來經(jīng)過魯迅先生的描寫,我深刻的體會到藤野先生的為人,他和其他日本人包括有些中國留學生不一樣。他并沒有嘲笑或者看不起中國人,而是很認真的教每一個學生,他教學很認真嚴謹,哪怕是魯迅先生的一個血管圖畫的不準確,他都要親自告訴魯迅。因此我很佩服藤野先生。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聯(lián)想到了在中國抗日戰(zhàn)爭以前,有一位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來到了中國,他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救死扶傷”成了他的最高使命。在面對即將爆發(fā)的戰(zhàn)爭時,他也毫不退縮,絲毫沒有回國的意愿,而是堅持留在了中國,最終在為病人手術時不幸被感染,不久便離開了人世……
藤野先生和白求恩醫(yī)生,他們都為了自己的使命拼搏著、奮斗著,而且有著超越國界的博大胸懷。這不僅讓我感動也引發(fā)了我深深的思考。我想:我們現(xiàn)在作為一名學生,最大的使命不就是利用這青春的大好時光好好的學習嗎?就像魯迅說得那樣:“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有良心發(fā)現(xiàn),而且增加勇氣了……再繼續(xù)寫一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在想要放棄時,我們應想想身邊辛勤的老師時、我們應該想想身邊含辛茹苦的父母時,便更應該努力的學習,努力完成作為一名學生的使命——好好學習!
描寫中學生朝花夕拾讀后感3
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時不時享受著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xiàn)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讀魯迅先生的作品,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鉆進百草園,他與昆早為伴,有采摘果子、野花,一切都是那么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在奶奶還在午休的時候,我愉愉溜出家門,邀上小伙伴,去后山里,爬樹,打果子,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由,那么美好。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甜,但都在自己心里留下美好的記憶,在我的記憶里,我的童年是甜的,有同學朋友的陪伴,老師親人的關懷,是她們給了我一個美好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就是寫他童年和青年的回憶”。
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將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所難忘的人和難忘的事,用語言真情的流露出來,說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時所難忘的經(jīng)歷,在他的童年里,他并不快樂,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得不到長輩的認同,這讓他很難過,但是他沒有放棄,而是化不認同為動力。
在《朝花夕拾》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狗、貓、鼠”,這題目很吸引我,不過最讓我喜歡的是這件事,魯迅在童年里與一只仇貓的敘事,這表達了魯迅對貓的仇視,他說起仇貓的原因來,有條有理,這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以貓的特質(zhì)諷刺某些人一旦抓住別人的弱點或不足,就想盡辦法慢慢折磨別人。
魯迅的童年和青年是酸甜的,我的也和他一樣,童年與青年過的好與不好,都會給予我們回憶,都會是我們一生中最燦爛的記憶。
描寫中學生朝花夕拾讀后感4
這段日子總算是閑下來了,有機會浸入書中世界了。我欣喜異常,翻開魯迅的《朝花夕拾》,進入文字的波濤中,觸及先生的靈魂所在……
早聞魯迅先生的文字是一把刀,鋒利無比。今日之見,果然名不虛傳,這文字,威力極強,深深刺入敵人的要害。
最喜《狗·貓·鼠》這篇文章,感嘆其靈活的語言運用以及立意的深刻,時不時地向腐朽的封建統(tǒng)治和黑暗的軍閥勢力,施以“冷箭”。老鼠,一種弱小的動物,在動物世界里,屬于弱勢群體。它們,雖然迫于生活偶爾出格,但它們從不干些傷天害理的事,卻常常遭遇“貓警官”們的“嚴刑逼供”,但無人愿為他們伸張正義,因為它們是弱者。被欺壓,正常!
我不禁陷入沉思,聯(lián)想到了那時的舊社會,軍閥當?shù)溃饨绫榈?。社會的黑暗,腐朽落后。有千千萬萬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捎挟斁终咛皆L民間疾苦?沒有!那些貼著“正人君子”標簽的統(tǒng)治者,只不過是一個個戴著這虛偽面具的暴戾剝削者。他們以要改變中國落后的面貌為借口,大肆征集稅收,搜刮民脂,來滿足自己的私心,不管底層百姓的一片怨聲載道。
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雖然寥寥幾頁,卻針針見血,發(fā)人深醒。在這個世界上,“弱肉強食”是亙古不變的”叢林法則”。佛家有云:“眾生平等”。但在那個年代,依舊存在著腐朽的封建等級制度。老百姓處于社會底層,就如同魯迅筆下的隱鼠一般不見天日;而軍閥統(tǒng)治者之流的貓們卻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依仗自己的強大,欺壓善民。殊不知,他們也不過是一群欺軟怕硬的無能之輩罷了。
如今我們正處于和平的年代,雖然沒有當時的軍閥統(tǒng)治,百姓也安居樂業(yè)了,相比當初人們的思想觀念,“眾生平等”的理念也漸漸地深入到人們的靈魂中。
也許是那個年代喚醒了現(xiàn)在人們的靈魂吧!
描寫中學生朝花夕拾讀后感5
童年呵,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
童年,人皆有之?;蛐腋?。或悲慘??上В覀儾辉湎н^它,長大了,領悟了,卻已晚了——童年,漸行漸遠。
曾經(jīng),魯迅先生的童年,遇到過真誠善良的阿長,擁有一個嚴厲的父親,更經(jīng)歷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趣味到乏味的生活。其中,他在三味書屋的枯燥、乏味,許多同學應該也和他一樣對學習感到厭煩吧。而之前,魯迅先生是多么自由自在:有植物,有動物相伴。長吟的鳴蟬,肥胖的黃蜂,碧綠的菜畦……構成了一座小村莊——百草園。它很小,但帶來了無限的樂趣。
不用過于浮夸的語言,魯迅先生便能演奏一支綠色的自然圓舞曲。而隨著音樂響起的,還有我的回憶:活動課,我們尋找傳說中的幸運草;美術課,我們放著自制的風箏;班會課,當了回小小推銷員……那時的我們,無憂無慮,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被學習緊緊地束縛著。當然,也曾有過不悅、煩惱,但我們看得很輕,風一吹,就過去了,只是被披上了一層薄薄的紗,留下的,更多是美好的、快樂的。
長大后的魯迅先生,不再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不會害怕“美女蛇”,不會拔何首烏,更不會和閏土一起去瓜田刺猹了。他長大了……去日本留學了……遇到了敬愛的藤野先生,后來卻棄醫(yī)從文了……
過去。現(xiàn)在。未來。
過去,往往是美好的回憶;現(xiàn)在,卻常是成堆的煩惱;未來,未知。
很多人都說過,活在當下。是這樣的,時間無法倒流,過去的都已經(jīng)過去了,未來的卻還未來,唯有珍惜現(xiàn)在,過好每一天,才是最好的選擇。若每個人都永遠活在過去,活在回憶,那一天將比一天更糟糕。過去的一年,我正是這樣,總是想著小學那段美好的時光,導致這一年的心情都很糟糕。
從現(xiàn)在起,牢記:活在當下!不要憂郁了,不要永遠緊握清晨的一縷陽光不放手。日出,日落,每天都會發(fā)生,明天,還有更加燦爛的陽光!
描寫中學生朝花夕拾讀后感6
魯迅先生,他的名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眾所周知。而我對魯迅先生的認知依舊停留在語文書上的資料中——“文學家”、“思想家”……提到“魯迅”,自然就想到“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做孺子牛”,因此心中始終存著對魯迅先生的敬畏之心。
普通的魯迅先生卻又不普通,他以筆代槍抨擊了多少社會的黑暗,揭露了多少丑惡的.面孔,說了多少人不敢說的話。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仍是用率真的筆鋒書寫兒時的人物。因此在魯迅先生筆下,人物是多面性的,是有血有肉的。魯迅先生描寫人物并不是一味地夸贊、捧吹,光寫“優(yōu)點”。
而是將人物原原本本,毫不掩藏地還原到書中,以最本真的姿態(tài)大方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例如“長媽媽”——一個守舊的婦女。平時喜歡切切察察,睡覺擺“大”字型,有一堆麻煩的禮節(jié)……讀的過程中,自己的心情也隨著魯迅先生的回憶活泛起來。到后面長媽媽為“我”買“三哼經(jīng)”(山海經(jīng)),我也與魯迅先生一起,因為這個心地純樸的長媽媽小小地感動了一把。
黃昏,夕陽西下,殘陽的余輝溫柔地灑在地上,彎腰拾起地上散落的落花,低頭細細地端詳,此時落花早已喪失清晨時的嬌嫩、鮮美,只余一抹若有若無的殘香,勾起塵封已久的記憶……再轉(zhuǎn)身,交付給每一個活在當下的人。
“朝花夕拾”顧名思義,清晨盛開的鮮花,傍晚時分再去將它拾起。意為回憶往事,舊事重提。這么溫柔詩意的名字正是魯迅先生取的。
在讀了《朝花夕拾》后,魯迅先生的形象在我心中頓時柔和了許多。這樣一個看似遙不可及,高不可攀的大人物,原來孩童時期也同普通人一樣,天性愛玩,時常流連、嬉戲于田園間,與花草為伴,與鳥蟲為友。
魯迅先生在世幾十年,遇到的人,看清的事,不計其數(shù)。記憶中那些善人及美好的記憶更是顯得彌足珍貴。
描寫中學生朝花夕拾讀后感7
這是黑暗深處的一聲吶喊,這是刺醒人民的一把利劍。如果不是軍閥混亂中的人,是無法理解這些文字的,就像黑暗看不見光明?!冻ㄏκ啊氛悄敲匆宦晠群埃悄敲匆话牙麆?。
正同于它別出心裁的書名,這本膾炙人口的巨作是魯迅先生人到中年時雕琢出來的。某天夜晚,魯迅先生在窗前,聽外面的警報迭起,屋里是自己孤身一人,不禁思緒拉回了過去——一個在歡樂與痛苦中度過的童年。但他不只是為了回憶而回憶,他還要讓過去成為一把利器,為新文化運動將封建思想斬草除根。
單從題目來看,他將過去的時光喻為花,而“夕”表示了日薄西山了,可以看出魯迅先在黑暗中找回從前的希望。既是對社會的憎恨,又是對未來的寄托。
雖然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本應表達出不同的感受,可出鞘之劍難以收回,傾盆之水不易阻截,就在那夜,帶著憎惡黑暗與回味美好的種子又一次破土萌發(fā)。翻開書,讀完第一章《狗·貓·鼠》后,便能從字里行間讀出諷刺與憎惡,看似是回憶一只救養(yǎng)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jīng)歷,細細品味,卻能品出當時軍閥對弱小者的壓迫,同樣對社會進行抨擊,諷刺的還有指斥趕超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對反對白文,提倡復古傾向予以抨擊的《二十四孝圖》;在《無?!分校梢姟叭碎g沒有公正,惡人不得惡報”這句,公正的裁判在陰間,是一辛辣的嘲諷。還有用巫醫(yī)不分、故弄玄虛的“名醫(yī)”來諷刺政府與地主勒索錢財,草菅人命實質(zhì)的《父親的病》;最后,還用《范愛農(nóng)》中的主人公范愛農(nóng)因不滿黑暗的社會,追求革命,被打擊迫害的悲慘遭遇來對愛國的革命者同情與悼念。
但作品中也不乏溫暖的一面,這點在《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得以體現(xiàn)。記述的是自己兒時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情景。雖然她既嘮叨,也迷信,但十分善良。比如說她將魯迅當年盼望已久的《山海經(jīng)》送給他流露出魯迅先生對這位勞動婦女的懷念,另一篇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在諷刺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背后,也寫出了童年的樂趣。描寫百草園時,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椹……看似平常的事物,在魯迅先生的筆下顯得生機勃勃。
可以說,《朝花夕拾》這本書無疑是回憶性散文的典范之作,作者魯迅先生將揶揄嘲諷的語言與犀利風趣比喻縫合得密不透風、天衣無逢且耐人尋味。這就使這本膾炙人口的散文集有足夠的力量將光明喚起,有足夠的鋒利將黑暗刺穿。
朝花,夕拾,拾起的是回味,也是新文學綻放的,真理之花。
描寫中學生朝花夕拾讀后感相關文章:
描寫中學生朝花夕拾讀后感
上一篇:小學生童年讀后感600字
下一篇:最新朝花夕拾讀后感六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