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資治通鑒感悟
讀資治通鑒感悟(優(yōu)秀10篇)
讀資治通鑒感悟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guī)范?根據(jù)多年的文秘寫作經(jīng)驗,參考優(yōu)秀的讀資治通鑒感悟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讀資治通鑒感悟(優(yōu)秀10篇)】,供你選擇借鑒。
讀資治通鑒感悟篇1
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
——題記
我喜歡讀歷史,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曾說,“以史為鏡,能夠知興替”。很多時候我們對現(xiàn)實的問題或者時代的躁動不安一籌莫展,覺得我們走進了現(xiàn)實的死胡同,根本無路可走。這時候,我們不妨回頭看看歷史,接近經(jīng)典的史書、閱讀經(jīng)典的史書、品味經(jīng)典的史書,看看幾千年來歷史河流里古人們給我們留下的智慧。正所謂“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看看千秋萬代歷史偉人給我們留下的智慧和教訓,用歷史的眼光看待時代的發(fā)展與社會的提高,探討我們大學生的人生規(guī)劃,總能發(fā)人深省,獲益良多。歷史的車輪滾滾,億萬生靈在歷史的足跡下都顯得如此渺小。但司馬光用自我的生花妙筆,為我們留下了一部永恒的著作,永享后人的敬仰和萬世的榮光!這就是《資治通鑒》。
我之所以選擇讀《資治通鑒》,主要是因為《資治通鑒》歷史地位是中華禮貌的瑰寶,是了解我國古代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的重要歷史典籍,在順利完成后,便立即成為史學著作的典范,受到歷代學者的共同贊許。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先生更是評價《通鑒》時說:“司馬溫公《通鑒》,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結構之宏偉,其取材之豐贍,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勢不能不據(jù)以為藍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溫公亦偉人哉!”
《資治通鑒》是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們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guī)??涨暗木幠牦w通史巨著。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實。在這部書里,司馬光他們總結出許多經(jīng)驗教訓,供統(tǒng)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tǒng)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的資料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為主,兼及經(jīng)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經(jīng)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tǒng)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比如《資治通鑒》中《三家滅智伯》,晉國智家選取接班人,重才不重德,導致本來實力強大的智家軍隊被消滅、土地被分割,成員被全部處死,智家從此從歷史舞臺消失。這,是給當今那些企業(yè)乃至國家的管理者關于品德的重要性,上了深刻的一堂課呢?是否讓那些徘徊在如何抉擇人生仕途手段的人有了啟示呢?
讀《資治通鑒》還能夠能夠陶冶情操,修身養(yǎng)性,也可提高修養(yǎng)增加閱歷,也有助于增強對事物的觀察和分析問題的本事。西漢開國功臣之一,蕭何,憑著過人的胸襟氣度與深遠高明的見解眼光,成就了大事業(yè)的例子,讓我們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有有才有德,總會有我們的平臺!
讀《資治通鑒》,我邊讀邊感悟到人的渺小,于是我活學活用。我們都明白,只要翻開《資治通鑒》,就不難明白本書的思想深刻,論述嚴密,資料繁富,文字簡潔。但對于我來說,尚未有扎實嚴密的中國古代歷史知識和文化知識,本事實在有限,很難迅速閱讀并且完全領會和掌握它的主旨和精髓。所以,在品讀《資治通鑒》原著的同時,
我還參考了其他一些的關于《資治通鑒》的解析版本書目,原著的原汁原味,結合上研究史書的專家們編寫的書目,不僅僅激發(fā)了我對閱讀這些史書的興趣,更讓我進一步地品味其中的精髓。
今年,20x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社會各界都掀起回顧歷史、紀念歷史的浪潮,目的很明確——就是努力避免在歷史中吸取經(jīng)驗跟教訓,避免重蹈覆轍,現(xiàn)如今,隨著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斷提高,影響不斷擴大,國際社會中越來越關注中國,也越來越多外國學者關注中國文化,關注中國歷史,逐漸發(fā)現(xiàn)《資治通鑒》等經(jīng)典史書背后的無限價值及現(xiàn)實意義。作為中國人,作為大學生,我們更有義務和職責好好利用與參與到學習并運用歷史文化精髓的行列中,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努力。
我們大學生是文化理解和傳播的重要力量之一,如果我們能帶頭多用歷史的眼光看待當下,多學習歷史來修身養(yǎng)性,學習治國平天下之道,于個人,解決現(xiàn)實困惑,于國家定能為鑄就國家強大、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畫下一筆濃墨重彩。
讀資治通鑒感悟篇2
有一書,君王宋神宗稱其“有鑒于往事,以資于治道”;有一書,史學家王鳴盛贊其“此天地間必不可無此書,亦學者不可不讀之書”;有一書,與司馬遷所著《史記》并稱“史家兩司馬”。此書名曰《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為北宋司馬光主持編纂,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然而,真正吸引我的,不是它至上的史學地位,也不是它歷來為人們所稱頌的名聲,而是它其中紛呈,精彩,曲折的故事,如同一幅活靈活現(xiàn)的歷史畫卷在我面前徐徐展開。
每看完書中的一篇章,心中都會有感待發(fā)。其實我認為,《資治通鑒》本身就是一篇觀后感,以史實為材料,以朝代為提綱,縱觀古今,在敘述故事的同時加入了對歷史的看法評判,這也是《資治通鑒》吸引我的原因之一。
春秋末期,晉國被稱為中原霸主,大權旁落于智、韓、趙、魏四家,其中智家勢力最大。然而智家繼任族長智瑤卻是一個心胸狹隘,狂妄自大的人。他公然戲弄韓康子和魏桓子,甚至無故索取三家土地,最終三家分晉,晉國自此滅亡。智家原為四家中實力最強悍的,但在智瑤昏庸的領導下滅亡,令人嘆惋。而智瑤昏庸的源頭,便是由于他目中無人,不能寬容待人,聽不進勸諫,又得罪了其他三家,以致他們聯(lián)手攻打智家。一個驕傲自大的人,終會在他的自大中自取滅亡。不能因為眼前的一時得意而忘乎所以,肆意妄為,應該時刻懂得謙虛,謹慎。與此同時,也應當多與有才干,有品德的人結交,不嫉賢妒能,還要虛心接受他人正確的意見。這樣,才能真正受人愛戴。
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書中的長孫皇后、馬太后。長孫皇后的賢良淑德被后世傳頌。她雖貴為皇后,衣食住用行均不求奢華。她從不徇私,凡事秉公處理;她還常勸唐太宗親近賢臣,減輕百姓徭役。長孫皇后將賢德詮釋到了極致;馬太后與長孫皇后相似,崇尚節(jié)儉,甚至穿粗布衣裳,直接帶動了當時清明的良好風氣。當年漢章帝的繼位離不開馬家?guī)孜痪司说姆龀?,因此,繼位之后,他準備封賞自己的舅舅。原本,這只是按慣例辦事,但遭到馬太后的嚴詞拒絕。馬太后認為,馬家并無德才出眾之人,沒有被封賞的理由,也以免將來外戚專權。歷史上因外戚專權導致王朝覆滅的例子比比皆是,馬太后能看清根本,不為家族謀取私利,以國家為重,此等氣魄讓我驚嘆之余敬佩不已。當然,我們當前很難做到長孫皇后那般端莊賢惠,也無須刻意如馬太后那般布衣草席。學會大公無私,懂得知書達禮,對她們心存敬意,足矣。
《資治通鑒》中還有很多類似以上的史實,作為之后中國古代君主的必修書目,它教人勤儉節(jié)約,教人治國之道;教人如何得民心,如何用賢臣,如何除奸佞。
如果用一句話說明《資治通鑒》,那必然是:有鑒于往事,以資于治道。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資治通鑒》,那將會是:博古通今。
如果用一個字概括《資治通鑒》,我覺得,應該是:鏡。
讀資治通鑒感悟篇3
“流水無弦萬古琴,《通鑒》無聲天下音”,讓我們?nèi)ラ喿x《資治通鑒》,了解其中的一個個歷史故事吧!
《資治通鑒》是我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編年體通史,與《史記》并稱為中國史家之絕筆。它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后周顯德六年,共跨越1362年的歷史。在這近2000年的漫長歲月里,發(fā)生了多少曲折動人的故事啊!比如:“戰(zhàn)國爭雄”、“楚漢相爭”、“三國鼎立”、“隋唐盛世”、“五代十國”等等,便是這歷史長河中泛起的朵朵浪花。其中牛角掛書的李密、以死盡忠的豫讓、賢能勇猛的荊軻、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賢良淑德的長孫皇后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打開北宋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所編著的《資治通鑒》,之所以命名《資治通鑒》是因為它意為“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只要我們認真閱讀它,便可以從中體會到烽煙四起的朝代戰(zhàn)爭,無數(shù)百姓處于流離失所、水深火熱的痛苦。我曾記得有這樣一段故事:李密小時候經(jīng)常牧牛,可他卻每每帶上幾本書,把書掛在牛角上,這樣便可以邊看邊牧牛了,后被瓦崗軍推選為“魏公”。為什么他們在那艱苦的條件下都能自學成才呢?而我們現(xiàn)在的條件比他們優(yōu)越幾千倍,有什么理由不更勤奮學習呢?
《資治通鑒》不僅為我們生動演繹了一段真實的歷史,再現(xiàn)了一位位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還給了我們后人警醒。
讀資治通鑒感悟篇4
今天我看了《資治通鑒》的楚霸王自刎烏江。它講的是劉邦追擊項羽來到固嶺,商定與韓信、彭越匯合,可到日期了,韓信和彭越還沒來,劉邦很著急,最后將韓信和彭越封王以后,兩人立即支援,幾面合攻項羽,項羽被打的措手不及,好容易逃到烏江邊了,卻遲遲不渡河,手拿短兵器與劉邦作戰(zhàn),砍了幾百人,自刎而死,劉項兩家的爭奪也就以劉邦勝利而結束了。
可劉邦為什么會勝利呢?以前是項強劉弱,劉邦為什么會扭轉(zhuǎn)戰(zhàn)局呢?我覺得是因為他會聽從別人的意見,善于招募人才,比如張良、蕭何、韓信等都是他的部下,他還舍得拿錢,當時賞張良就是金百溢,珠二斗,而項羽呢,恰恰相反,他是婦人之道,他看見士兵受傷甚至會流眼淚,可將領有功他又遲遲不肯封賞,所以人們才會默默離開他,劉邦聽取張良的意見,給韓信封為大將軍,項羽卻只是對待他像對待一個小兵一樣,從不聽他的意見。
劉邦年齡也很大,他取得王位的時候已經(jīng)五十多歲了,足足比項羽大了二十四歲,他還有長者的風范、沒有殺秦王子嬰。
但是劉邦也有不好的地方,他愛破口大罵,蕭何去追韓信時他回來就對蕭何破口大罵:“那么多好將領你不去追,便去追一個韓信……”直到蕭何解釋后他才止住。
總之,劉邦是得到王位了,它的優(yōu)點是大于缺點的,應該留名千史。
讀資治通鑒感悟篇5
“歷史虛無主義”卻是絕對不可取的。要求史書所載百分之百真實可靠,本來就是不現(xiàn)實的要求。畢竟,史家們正努力地還歷史以本來面貌,雖然這是一個也許永遠無法到達的目標。但我相信,史家們所記載的資料,還是有必須的現(xiàn)實依據(jù)的?!爸芄謶至餮院?,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zhèn)螐驼l知?”畢竟周公有過大權獨攬的經(jīng)歷,畢竟王莽有過禮賢下士的表現(xiàn),這是誰也抹煞不了的。至于如果“當初”他們真的“身便死”了,那不是還有“蓋棺論定”一說嗎?
“以史為鑒”并不因史書資料有杜撰部分而失去意義——就連完全杜撰的小說尚且有不可估量的借鑒意義,何況史實遠遠多于杜撰的史書呢?
和其他所有史書一樣,《資治通鑒》也滲進了許多神話、傳說以及作者想當然地杜撰的資料,但這并無損于它的偉大。讀到“嚼碎張巡齒”這一段時,沒必要深究他的牙齒究竟是怎樣碎的,他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卻深深刻印在我們的腦海。讀到將士們箭盡糧絕,張巡把自我的小妾給將士們分食了的時候,于殘忍、冷酷、血腥的感覺之外,也無法不油然而生對張巡的無限敬意。這樣恨敵入骨、堅忍如狼的張巡,力盡被俘后如果不是大義凜然、慷慨就義,那才是真正不可想象的怪事!至于他的牙齒究竟是怎樣碎的,恐怕不會有一絲一毫影響到他近乎神一樣不朽的光芒!
推而廣之,史書里其它不夠真實的細節(jié)描述,并無損于“史鑒”的意義。史家們在力求真實的同時,難免會留下星星點點的瑕疵。但瑕不掩瑜,絕不可因史書的不完美,就滑向“歷史虛無主義”的深淵。
讀資治通鑒感悟篇6
歷有一位大臣名叫司馬光,他遵照宋英宗的命令,用十九年時間編寫了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其內(nèi)容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后周顯德六年,囊括了十六朝,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并朝代分為十六紀,內(nèi)容涵蓋了政治、軍事、民族等等。不管是在史學還是文學,它都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閱讀完這部偉大的史書,讓我最記憶猶新的是“安史之亂”:開元后期,唐玄宗整天過著縱情聲色的生活,楊貴妃一家勢傾天下,任意揮霍,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促使社會矛盾不斷加劇。朝廷是奸臣當?shù)溃蠈拥膬?nèi)部矛盾斗爭也很激烈。李林甫尸骨未寒,楊國忠就誣告他與人謀反,因而剝奪了其官爵,清洗了其黨羽。楊國忠與安祿山也勢若水火,他奏請哥舒翰為河兩節(jié)度使,以與安祿山相抗衡。均田制己破壞,官僚、商人大地主的勢力進一步發(fā)展,土地兼并嚴重,安祿山得到皇上皇后的寵愛后,由于害怕楊國忠對自己不利,于是拉起造反的大旗,以“討楊國忠”為名,起兵反唐。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zhuǎn)哀的一個轉(zhuǎn)折點,它不僅結束了盛唐的神話,讓中華民族由開放轉(zhuǎn)向保守,還使唐朝出現(xiàn)了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如果我是唐玄宗,絕不會因為安定富饒就縱情享樂,給了奸臣和小人可趁之機。但是,安祿山的反叛也很失敗,和他一起反唐的史思明竟投降了唐軍,雖然史思明最后回來了,但是安祿山還是被自己兒子殺了,起義終究難逃失敗的命運。不過,唐朝要是不滅亡,那么今天說不定就會換個樣子呢!
讀資治通鑒感悟篇7
讀史明理的確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而古籍中《資治通鑒》是其中的佼佼者。自宋司馬光完成這一力作后多少代儲君被要求必讀《資質(zhì)通鑒》。直到今日,這本書還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教會我們信義,智慧,勇敢,執(zhí)著等道理。
在那里,我就挑我感觸最深的一篇說說。漢武帝時期,霍去病少年得志,封侯拜將。是大漢王朝的驃騎將軍,立有赫赫戰(zhàn)功,擅長殺敵更是一馬當先??墒撬麉s不是一個能體會士兵疾苦的富家公子出身。每次打仗,專門為他準備的后備物資就有幾大車,往往打完戰(zhàn)了物資還有余??墒?,普通士兵卻可能饑寒交迫。反觀同時期的李廣將軍,人人都明白他的赫赫戰(zhàn)功,匈奴更是對他畏懼有加??墒歉档梦覀儗W習的是李廣對下屬的愛護和體諒。就是這種真正融入群眾的上級才獲得了真正的擁戴和信服。雖然由于種種原因李廣一向無法封侯,可是,在很多人的心里,李廣更像一位偉大的將軍。而霍去病則自能成之有勇有謀,得天獨厚。李廣的仁義,李光的謀略,李廣的膽識,李廣的本事造就了這位流芳百世的將軍。我們?nèi)绻麑沓蔀橐幻I導,不僅僅要有本事,還要懂得與下屬之間相處的藝術。合作,協(xié)助,共贏,相互體諒都是我們有學習的。
小至一個人,大至一個國家,《資治通鑒》里都給我們供給了一個學習的典型,大家有時間都來讀一讀,從中了解我國的歷史,從歷史中學到做人乃至治國的道理。
讀資治通鑒感悟篇8
最近閑來無事,打開書柜,找到一本老公以前讀過的書—《資治通鑒》,慢慢讀來,竟然讀出了興趣。
《資治通鑒》是北宋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著作。此書給當時的人的影響力十分大,更給后人予警示。
《資治通鑒》此書詳解了九世紀在戰(zhàn)國紀的滄桑風云中,我了解了六合一統(tǒng),在漢紀的泱泱文風當中,我明白兩漢(西漢和東漢)的興衰,在三國紀當中,我清楚了亂世中的演進,在晉、宋、齊、梁與陳紀當中,我了解了當時渾亂的場面,在唐紀當中,我明白了封建社會的鼎盛,在五代紀中,我明白了五代十國的演進。此書里面也寫了許多名人,如賢明帝王有:“千古一帝”的秦始皇、開辟漢風的漢高祖劉邦、開疆拓土的漢武帝國劉徹、渡江稱制的司馬睿;如賢明臣子有:變法的商鞅、縱橫的蘇秦、“仲父”呂不韋、開辟“絲綢之路”的張騫、外交家班超;如賢明的武將:樂毅、平定七國之亂的周亞父、“飛將軍”李廣、秦叔寶??梢?,《資治通鑒》的歷史知識面十分廣泛。
司馬光發(fā)憤寫了《資治通鑒》完整記述了戰(zhàn)國至五代時期的種種時間,并且英雄人物輩出。里面更加給后人給予經(jīng)驗。俗話說“讀史明志”,所以,讀歷史能夠讓人志存高遠。
讀資治通鑒感悟篇9
《資治通鑒》是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集十九年的心血主編完成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記載的歷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紀元前403年),下迄后周顯德六年(紀元959年),共1362年。成書目的主要是經(jīng)過對事關國家興衰、民族興亡的統(tǒng)治階級政策和朝代更替的過程描述,以警示后人。二十三年(紀元前403年),下迄后周顯德六年(紀元959年),共1362年。成書目的主要是經(jīng)過對事關國家興衰、民族興亡的統(tǒng)治階級政策和朝代更替的過程描述,以警示后人。
近來,有幸在局圖書室借到黃錦鋐等27位教授撰譯的《資治通鑒》第一輯(戰(zhàn)國、秦、西漢)和第五輯(隋、唐)。閑暇之時,認真進行了閱讀,對秦—漢、隋—唐朝代更替時期統(tǒng)治階段執(zhí)政政策的變化及所帶來的國家興衰感想很多。
縱觀秦朝、隋朝統(tǒng)治史,都是中國古代大統(tǒng)一形勢下短命的王朝。秦王贏政統(tǒng)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封建制國家,可謂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功績,但秦王朝統(tǒng)治僅持續(xù)十五年;隋朝也是在中國經(jīng)歷長期分裂之后建立的統(tǒng)一王朝,建國初期,也有隋文帝開創(chuàng)的“開皇之治”,但統(tǒng)治時間也僅有37年。秦朝、隋朝迅速滅亡,究其原因,與秦朝、隋朝統(tǒng)治階級實施苛政,毫無限制地奴役勞動人民有直接關系。秦朝在統(tǒng)一之初,民生尚未得到修養(yǎng),國力尚未得到恢復的情景下,就大興徭役,僅建造阿房宮、秦始皇陵和長城所征發(fā)的民工就達300萬人以上,農(nóng)民三分之二的收入都被征繳。隋煬帝統(tǒng)治期間,百役繁興,征斂無度,揮霍浪費,窮兵黷武,營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征伐高麗,每年役使民眾數(shù)百萬人,弄得“耕稼失時,田疇多荒”。沉重的賦稅,繁重的兵役和徭役,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極大的災難,官逼著民反。西漢、唐兩朝統(tǒng)治階級在總結吸取秦朝和隋朝滅亡的的歷史教訓基礎上,施行了與民休息、輕徭薄賦的政策,鼓勵農(nóng)民生產(chǎn),注重節(jié)儉,實現(xiàn)統(tǒng)治分別到達210年,期間出現(xiàn)了歷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等空前盛世局面。
正如唐太宗所言:“人以銅為鏡,能夠正衣冠;以古為鏡,能夠知興替;以人為鏡,能夠知得失”、“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民猶水也,君猶舟也”。如果不能正視歷史,擺不正與人民的關系,甚至把自我放在人民之上,自以為是,肆意妄為,其后果輕則脫離人民,重則損害人民,必然受到歷史規(guī)律的懲罰。
中國共產(chǎn)黨在充分總結吸取國內(nèi)外歷史更替和封建王朝興衰的經(jīng)驗教訓基礎上,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確立為黨的根本宗旨,始終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人民共同富裕而努力奮斗。改革開放三十年來,黨和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富民政策,如實行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職責制,取消農(nóng)業(yè)稅,發(fā)放糧食補貼;探索實行了新型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和養(yǎng)老保險試點,免除了城鄉(xiāng)義務教育學雜費;建立了以城鎮(zhèn)職工基本養(yǎng)老、醫(yī)療、失業(yè)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為主要資料的社會保障體系等,城鄉(xiāng)居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但我們也清醒看到,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有擴大趨勢,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夠完善等。這就要求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為民辦事實,使人民群眾覺得有盼頭、有奔頭。
讀資治通鑒感悟篇10
讀史明理的確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而古籍中《資治通鑒》是其中的佼佼者。
自宋司馬光完成這一力作后多少代儲君被要求必讀《資質(zhì)通鑒故事》。直到今天,這本書還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教會我們信義,智慧,勇敢,執(zhí)著等道理。
在這里,我就挑我感觸最深的一篇說說。漢武帝時期,霍去病少年得志,封侯拜將。是大漢王朝的驃騎將軍,立有赫赫戰(zhàn)功,擅長殺敵更是一馬當先。但是他卻不是一個能體會士兵疾苦的富家公子出身。每次打仗,專門為他準備的后備物資就有幾大車,往往打完戰(zhàn)了物資還有余。但是,普通士兵卻可能饑寒交迫。反觀同時期的李廣將軍,人人都知道他的赫赫戰(zhàn)功,匈奴更是對他畏懼有加。但是更值得我們學習的是李廣對下屬的愛護和體諒。就是這種真正融入群眾的上級才獲得了真正的擁戴和信服。雖然由于種.種原因李廣一直無法封侯,但是,在很多人的心里,李廣更像一位偉大的將軍。而霍去病則自能成之有勇有謀,得天獨厚。李廣的仁義,李光的謀略,李廣的膽識,李廣的能力造就了這位流芳百世的將軍。我們?nèi)绻麑沓蔀橐幻I導,不僅僅要有能力,還要懂得與下屬之間相處的藝術。合作,協(xié)助,共贏,相互體諒都是我們有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