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讀后感范文800字
《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諷刺藝術達到最高峰的一部巨著,也是一面封建社會的照妖鏡。那么儒林外史讀后感該怎樣寫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娜辶滞馐纷x后感范文800字,希望大家喜歡!
儒林外史讀后感范文800字(一)
《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諷刺藝術達到最高峰的一部巨著,也是一面封建社會的照妖鏡。它通過對封建文人、官僚豪紳、市井無賴等各類人物的真實生動的描寫,并涉及當時的政治制度、倫理道德、社會風氣等,讓人深刻地認識當時的封建社會。
說到讀史,有必要說說讀史的境界,在此借用佛教中的三種境界:“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讀史的境界或許會因人而異,但大概不會偏離這三層意思:第一層境界是只看到歷史的表象,“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第二層境界是能透過歷史表象看到當時社會的本質,“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層境界是通過對歷史的了解從而提煉出能為當今社會所用的意識并運用于當今社會,“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閑齋老人說《儒林外史》“讀之者無論是何人品,無不可取以自鏡”,此僅為讀《儒林外史》的第一層境界;透過《儒林外史》深刻認識當時的封建社會統(tǒng)治者大興文字獄,設博學宏詞科以作誘餌,考八股、開科舉以牢籠士人,以理學統(tǒng)治思想等方法來對付知識分子,其中,尤以科舉制為害最深,影響最廣,使許多知識分子墮入追求利祿的圈套,成為統(tǒng)治者的玩偶、學而無用的市儈,此為讀《儒林外史》的第二層境界。
《儒林外史》中反映的是當時封建社會的客觀現(xiàn)實,但士子們醉心制藝,熱衷功名利祿的習尚,看不清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則純屬當時人們的主觀意識問題,吳敬梓是“世人皆醉我獨醒”,他深切期盼能喚醒世人,或者說得更偉大些,他想醫(yī)治社會、拯救世人。如果這當真是吳敬梓寫作《儒林外史》的目的的話,則他的思想意識很值得當今社會有責任心的人所借用,此當為讀《儒林外史》的第三層境界的首要內容。
當今社會有責任心的人應當如吳敬梓那般,用明晰的眼光和準確的判斷力,認識社會、認識事物,準確表現(xiàn)和揭露社會,了解社會和事物的本質,掌握社會和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分清是非,引人愛俗、樂俗,或者因為憂世傷俗,奮而醫(yī)世救俗,從而促進社會進步和發(fā)展,切不可以一己私利的眼光看待社會、看待事物,憤世嫉俗,蠱惑他人棄俗、反俗,讓人誤入歧途,更不可以擾亂社會謀取個人私利為目的做出反人民、危害人民,反社會、危害社會的事情。
儒林外史讀后感范文800字(二)
"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情緒,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這是《儒林外史》開頭的幾句。能夠說,這也是整本書的靈魂所在。
這些話雖然已是老生常談,可真正能明白人的又有幾個"學而優(yōu)則仕",正是這句話害了一批又一批的讀書人。他們把讀書當成敲門磚"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圓如意,書中自有美嬌娘……"為了金錢,為了財富,他們能夠廢寢忘食地讀書,能夠從黑發(fā)垂髫考到白發(fā)蒼蒼:八十歲才中了狀元的梁灝,花白胡子還是"小友"的周進,考了幾十年一朝中榜,歡喜瘋了的范進……儒林中為了功名利祿,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又何止這幾個魯迅先生稱封建禮教為吃人的禮教,那么稱封建科舉制度為害人的制度也不為過了。
讀書,其實強調的是一個漫長的求知過程。王國維說得很好,讀書分為三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這是立志。"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奮斗。"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才是最后的成功。在我看來,讀書就是人在不斷汲取精神食糧的過程。其中最關鍵的在于吸收,然后再轉化為自身的力量。這與一日三餐的功效是一致的:吃飯,吸收營養(yǎng),再促進自身生長。
只可惜,儒林中的某些學子們只注重"食",即數十年如一日地讀書,卻忽視了吸收。讀書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敲開榮華富貴之門的工具。一旦到達目的,這個工具也就毫無價值了。這些人,即使讀一輩子書,也不會有半點知識吸收轉化成自身力量。這些書,除了造成他們的"營養(yǎng)不良",別無他用。
當然,"世人皆醉我獨醒,舉世渾濁我獨清"的人在儒林中也不是沒有。王冕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從小就正因家境貧寒而為鄰人放牛。在牛背上,他仍舊博覽群書,更自學成為了畫沒骨花卉的名筆。此后,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知縣財主都來索畫。但王冕性情不一樣,不求官爵。朝廷行文到浙江政司,要征聘王冕出來做官,他卻隱居在會稽山。后人提到王冕時,常常稱其為王參軍。但王冕何曾做過一日官能在功名面前,心如止水,不為所動,也只有王冕這些儒林中的鳳毛鱗角了。
幾百年后的這天,捧起《儒林外史》細細品讀。時而為當時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嘆息,時而又為貪官污吏的卑鄙丑惡而憤怒。吳敬梓以其幽默詼諧的語言,把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畫的入木三分。難怪后人有"慎勿讀《儒林外史》,讀竟乃覺日用酬酢之間,無往而非《儒林外史》"之嘆。
儒林外史讀后感范文800字(三)
《儒林外史》是一部諷刺小說,是一幅活生生的社會面貌圖。《儒林外史》把鋒芒射社會,寫秀才舉人、翰院名士、市井細民,而且是客觀的、寫實的,現(xiàn)在讀來,仍感嘆不已。
在當時認為舉業(yè)高于一切,于是讀書人便死作那些八股文,認為只要有了功名,便高人一等。于是隱藏在這種心理背后的丑態(tài)被折射了出來,君不見那八十歲才中了狀元的梁灝,花白胡子還是“小友”的周進,考了幾十年一朝中榜,歡喜瘋了的范進……儒林中為了功名利祿,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又何止這幾個?可是當他們考取了功名,真正為老百姓做事,當一個好官的又有幾人呢?
進士王惠被任命為南昌知府,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詢問當地的治安,不是詢問黎民生計,不是詢問案件冤情。而是查詢地方人情,了解當地有什么特產,各種案件中有什么地方可以通融;接著定做了一把頭號的庫戥,將衙門中的六房書辦統(tǒng)統(tǒng)傳齊,問明了各項差事的余利,讓大家將錢財歸公。從此,衙門內整天是一片戥子聲、算盤聲、板子聲。衙役和百姓一個個被打得魂飛魄散,睡夢中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而他本人的信條卻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朝廷考察他的政績時,竟一致認為他是“江西的第一能員”。與他們相比開頭出現(xiàn)的王冕,中間出現(xiàn)風四老爹,結尾出現(xiàn)四大奇人。他們全是沒有任何社會地位、游離于統(tǒng)治秩序之外的平頭百姓。他們的冰清玉潔、古道熱腸、淡泊明志,都與丑態(tài)百出的儒林和官場形成鮮明對照。
而那些有錢的財主們卻又為富不仁。貢生嚴致中是橫行鄉(xiāng)里的惡棍。他強圈了鄰居王小二的豬,別人來討,他竟行兇,打斷了王小二哥哥的腿。他四處訛詐,沒有借給別人銀子,卻硬要人家償付利息;他把云片糕說成是貴重藥物,恐嚇船家,賴掉了幾文船錢。嚴監(jiān)生死后,他以哥哥身份,逼著弟媳過繼他的二兒子為兒子,謀奪兄弟家產,還聲稱這是“禮義名分,我們鄉(xiāng)紳人家,這些大禮,卻是差錯不得的”。
這林林總總的丑態(tài)也正說明了清朝黑暗統(tǒng)治下士大夫階層的墮落與無恥,政治的罪惡與社會的腐敗。幾百年后的今天,捧起《儒林外史》細細品讀。時而為當時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嘆息,時而又為貪官污吏的卑鄙丑惡而憤怒。吳敬梓以其幽默詼諧的語言,把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畫的入木三分。難怪后人有“慎勿讀《儒林外史》,讀竟乃覺日用酬酢之間,無往而非《儒林外史》”之嘆。
儒林外史范文讀后感900字(四)
《儒林外史》開篇便借王冕之口道出以八股取士的弊病,而后便是科考文人的人生百態(tài)。三年一科,有些人窮其一生都在準備科舉考試,只為一朝得道,飛黃騰達。古典諷刺小說里,吳敬梓的這部《儒林外史》算是我最喜歡的作品了。白描寫實的手法,讓一個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魯迅先生說它的藝術風格是“戚而能諧,婉而多諷”,真是十分之洽當。
范進中舉這篇課文里面,五十多歲的范進依然堅持科考,終于中了舉人,高興瘋了。范進從此揚眉吐氣,一眾鄰里尤其是老丈人胡屠戶頓時一改往昔鄙夷,處處簇擁,前倨后恭,當真是刻畫得入木三分。我們彼時只說范進迂腐,八股取士害人,卻不見這背后又是何種欲望在驅使。私以為課本里沒有的,范進后來夾起大蝦元子來迫不及待的一幕更為精彩,只這一個舉動,數十年苦讀,滿口子曰詩云仁義道德,說到底不過是為了功名利祿。而一朝得勢,心里便不再有什么仁義理智信,只想著如何填滿自己永無止境的欲望。
匡超人更是書中一個個性鮮明的形象,他從淳樸少年到偽君子真小人的轉變,讀來總讓人唏噓。大孝出場,年少家貧,心地善良,手腳勤快,奉養(yǎng)父母,體貼入微。相較于范進服喪期間破犖戒還多有狡辯,竟是天壤之別。然而恩師被誣,他結交了一幫對功名富貴一心向往卻求而不得的假名士,人生觀便開始扭曲。待到潘三教他做些拐帶人口,買囑槍手的事,他的眼中便只有金錢利益,蛻變成了一個薄情寡義、虛偽狡詐的小人。而這背后,是勢利的社會風氣和八股取士的制度。
《儒林外史》差不多就是中國文士社會傳統(tǒng)生活的全貌概括了,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算是一部警醒世人的好作品。若讀書只為名利,那又怎會有人專心去做學問。追求物質并沒有什么不對,可一旦頭腦貧瘠,思想淺薄,便容易陷入名利的漩渦,失了本心??倸w人可以窮,志卻不能短,精神世界必不可埋沒。
儒林外史讀后感范文900字(五)
至到夜里凌晨一點,終于把《儒林外史》讀完啦!為啥要用“終于”呢?因為這書是我高一第一個學期買的,買回來的時候翻過幾頁就被我放下了。直至到大學報到的那一天被我塞進行李里邊帶到大學里,在期間讀到四十幾回,又棄了。然后到今年3月初,那時候在找工作,有大把的空閑時間,于是又重新拾起,雖然最終比原定的倆星期要看完的時間晚了差不多一個月,但是還是看完了。我很歡喜。
看完一本書,總要寫一些字才行的。下面是不像讀后感的讀后感吧。
說真的,整書讀下來我也不是很明白清楚。但是能感覺到濃濃的諷刺我味兒。就是因為書中到處都是諷刺的,所以讀到后面,我都搞不清楚哪些是贊揚哪些是批判了。書中人物很多,開始的時候以為他們沒聯(lián)系,但后來繞了一圈兒,他們又聚在一起。
《儒林外史》是我文學史上一部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長篇諷刺小說,作者吳敬梓在文中借一些追求功名、思想迂腐的文人儒士,極力揭露和批判封建科舉制度的昏暗及大批讀書人靈魂的玷污、人格的墮落。在這部蔑視一意功名富貴的讀書人的著作中,沒有貫穿全書的中心人物和情節(jié),但科舉制度的腐敗這一中心思想卻將各個人物與自成段落的串接起來,構成了一幅有內在關聯(lián)的民間士林百態(tài)圖。
讀了《儒林外史》我才知道。原來古時的文人可以那樣的迂腐,就比如說書中第四十八回徽州府烈婦殉夫泰伯祠遺賢感舊中的那個王玉輝,他的三女婿死了,他女兒要殉夫。他聽后不勸反而對親家說:“親家,我仔細想來,我這小女要殉節(jié)的真切,倒也由著她行吧。自古心意去難然后又對他女兒說:“我兒,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難道反攔阻你?你竟是這樣做吧。我今日就回家去,叫你母親來和你作別。”這人腦袋里長的是豬油還是漿糊啊,尼瑪,后來他大笑的說“死的好!死的好!”(好吧,其實這不是書中最典型的例子,只是我想說說這個而已)
然后,我又才知道。那時的人,沒錢的時候是可以很理直氣壯的跑去人家那里說沒錢了,借倆錢來花花這樣子的。好神奇,更神奇的是那些被問到的人還大義凜然的借了,還要做出一副感懷傷時,啥啥啥啥的樣子。恩,這一個一杜少卿最典型。無論什么人來向他討好處,只要報出他老爹的名兒,無論隔著八輩子也好,繞了八九十圈兒也好,都是能成功的。最后他也散盡家財啦。不過我也挺佩服他的,自己都沒錢了,還拿自己的東西出去當了來給錢別人。 后來他沒錢的時候也沒見多少受過他惠的人來幫襯他啊。從杜少卿奇葩可以看出“不是自己努力賺的錢啊,它花起來就是不心疼?!?/p>
再然后,就是,那時的科舉制度真心腐敗。
這書其實就是講一幫不學無術的世家子弟和一大幫的迂腐的、清高的、趨炎附勢的文人聚在一起吟詩作對啊,賞花觀月啊,吃酒玩樂啊,討論科舉啊的事情。
儒林外史讀后感范文800字
上一篇:城南舊事讀后感范文800字
下一篇:童年讀后感范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