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哈姆雷特》700字讀后感5篇精選
讀后感也可以叫做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應(yīng)用文體,也是應(yīng)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簡單說就是看完書后的感觸。 小編將為你們帶來《哈姆雷特》讀后感5篇精選范文
《哈姆雷特》讀后感一
“一千個讀者當(dāng)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我就是其中之一?!豆啡R特》以劇本的形式,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丹麥王子為父親復(fù)仇的故事。這本書打動我的不僅僅是一個精妙的故事,更多的是那些令人深思的哲學(xué)問題、情感深邃的詩歌、以及哈姆萊特和奧菲利亞那若有若無、虛幻縹緲的愛情。
他,本該是一個幸福的王子。他有著過人的才質(zhì),至高的理性,純真的愛情。然而,一次與鬼魂的對話,讓他發(fā)現(xiàn)了父親的私絕非意外,而母親與叔父喜結(jié)連理更讓哈姆萊特十分痛心。就這樣,現(xiàn)實的憂郁、內(nèi)心的悲憤把他逼上一條為父報仇的道路。
在我心中,哈姆萊特是一個堅毅的、勇敢的、充滿智慧的勇士。他在得知真相起,就下定決心為父親報仇。面對日漸黑暗的現(xiàn)實,他沒有選擇逃避,義無反顧地堅持自己的信念。他精心安排了一場話劇,讓心里有鬼的叔父暴露內(nèi)心的惶恐,試探事情的真相。他耿直正義,重用霍拉旭這樣無名無利的大臣為自己的行動鋪路。對于母親喪失節(jié)操的錯誤他毫不避諱,努力勸說母親對自己的良心進行懺悔。
而最令我感動的是,他為了完成自己的志愿——為父親報仇,毅然決然放下了愛情。我相信,哈姆萊特是愛奧菲利亞的?!澳憧梢砸尚男切鞘腔鸢?你可以疑心太陽會轉(zhuǎn)移;你可以疑心真理是謊話;可是我的愛永遠沒有改變……”為了完成使命,他假裝變成了一個瘋子。奧菲利亞質(zhì)問他是否愛他,他說那是曾經(jīng),并且述說著人間的丑惡與令人失望的現(xiàn)實。讀后感·最終也沒有做出正面回答。他得知墓下埋的是奧菲利亞,他情緒激動奮不顧身跳下墓中要求為奧菲利亞陪葬?!八娜f個兄弟的愛合起來,還低不過我對她的愛”,簡簡單單的一句,讓我感慨萬分。在我心中,哈姆萊特是忠于愛情、執(zhí)著勇敢的青年男子。
這本書還令我著迷的是其精妙絕倫的詩歌語句,包含哲學(xué)氣息,引人深思。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在跨越千年的今天,仍然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物欲橫流的社會里,人們的思想變得松弛昏懶,目的心日益強烈,生活做事不簡簡單單憑著喜歡熱愛而一味地追求,追求一些美麗易碎的幻影,生命的重量也無需多言。而我們死后,睡著了,又會做一些怎樣的夢呢?
《哈姆雷特》讀后感二
《哈姆萊特》主要寫丹麥王子哈姆萊特為父王復(fù)仇的經(jīng)過。后來用“哈姆萊特”來比喻那些遇事猶豫不決,顧慮重重的人。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就概括了他的復(fù)雜性。
一杯毒酒,一把毒劍。結(jié)局被鮮血浸染。
哈姆雷特最終被眾人抬放于高臺,在沉重的葬禮進行曲中,無愧于禮炮的轟鳴。
王子復(fù)仇成功了,但同時哈姆雷特復(fù)仇者的身軀也壯烈倒地,悲劇隨之落幕??蓱z的雷爾提,淪為克勞地的殺人木偶,被其控制了復(fù)仇欲望,結(jié)果“聰明反被聰明誤”。還有克勞地、葛簇特,也算是罪有應(yīng)得,讓死亡超度他們罪孽的靈魂。
哈姆雷特是可悲的,他是封建時代的異類,人文主義的光芒還不足以驅(qū)散整個時代的陰霾。父皇被叔父秘密毒害,父皇的生命、地位、權(quán)利,甚至自己的母親都被陰險狡詐的叔父全盤剝奪。母親被叔父勾引亂倫。自己不能與愛人完璧。這一切猶如一座高不可攀的巨山,壓抑在心頭無法喘息。在他的身上有人生的思考,人性的剖析,卻苦于對手的強大,他揭開了封建社會妖嬈虛偽的面紗,看清了血肉模糊的時代面目,深刻地批判現(xiàn)實的黑暗,卻無力改變現(xiàn)狀,心有余而力不足,從而造就了他的憂郁苦悶、失望悵惘。
哈姆雷特一方面在追求人性的解放,但是面對現(xiàn)實的矛盾理想不能實現(xiàn)而精神扭曲感到痛苦;另一方面?zhèn)€人遭受排擠無法訴諸正義內(nèi)心摧殘。舊思想和新思想同時存在,使得他行為過于謹慎舉止不定。又因為特殊身份的限制,他還要對國民對國家負責(zé),這些都是哈姆雷特一個人擔(dān)負不起的。
作者莎士比亞身處的文藝復(fù)興時代的英國正是戲劇中丹麥的真實寫照。莎士比亞?哈姆雷特?創(chuàng)作者與被創(chuàng)作者,心連一系。
《哈姆雷特》讀后感三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最著名的—部悲劇,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義思想。莎士比亞說過,他的作品就是“給自然照一面鏡子,給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給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態(tài),給時代和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記”。《哈姆雷特》正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哈姆雷特是文藝復(fù)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理想人物。他是王子,按照傳統(tǒng),是王權(quán)的當(dāng)然繼承者。但是,他的美好前途被顛倒了的時代顛倒了。戲一開頭,作者就展現(xiàn)了一幅丑惡的社會畫面:國家發(fā)生宮廷政變,國王被害,陰謀家竊取了王位;王后改嫁;滿朝臣子趨炎附勢等等。世界仿佛到了末日。于是這個王子喊出了“時代整個兒脫節(jié)了”的吼聲。人們強烈地感受到這是“時代的靈魂”本身在呼喊。哈姆雷特本是個正直、樂觀、有理想的青年,在正常的環(huán)境下,他可以成為一位賢明君主;但是現(xiàn)實的社會迫使他不得不裝瘋賣傻,進行復(fù)仇。他是英國那個特定的動蕩不安時代的產(chǎn)物。
在《哈姆雷特》這部戲劇中,處處可以看出作者著意把自己心目中的典型人物塑造成一個英雄形象的匠心:哈姆雷特很有心計,在敵強我弱的惡劣情況下,他敢于針鋒相對地進行斗爭,他擊破了奸王設(shè)下的—個個圈套:先是戳穿了波洛涅斯和羅森克蘭等人進行刺探和監(jiān)視的把戲;又使王后發(fā)現(xiàn)天良;接著采用“調(diào)包計”除掉了奸王的兩個走卒,把奸王“借刀殺人”的陰謀擊得粉碎;最后“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把雙重陷阱——毒劍和毒酒還給了奸王。在每一回合的斗爭中,哈姆雷特都顯得形象高大。所以有評論說,《哈姆雷特》是一出“巨人型”的悲劇,此話不無道理。
但哈姆雷特決非“完人”。他雖然善于思索,卻優(yōu)柔寡斷;他雖然受到人民的愛戴,卻并不相信人民。他說:“時代變得越發(fā)不像樣子,—個農(nóng)民的腳趾竟然這么靠近一個朝臣的腳后跟,擦傷了后者的凍瘡?!笨梢姽防滋氐纳鐣母锱c農(nóng)民所要求的變革相距甚遠。盡管哈姆雷特有令人欽佩的才能,竭力想除舊布新,但他總是郁郁不樂,遲疑不決,他始終是孤立的。這就注定了他與丑惡同歸于盡的悲慘命運。
《哈姆雷特》描寫人物心理的語言十分豐富,這在莎士比亞所有悲劇中也是十分突出的。如哈姆雷特的性格大部分是以“瘋話”表達出來的,他的“滿口荒.唐言”就像迸發(fā)出來的火花。克勞迪斯陰陽怪氣的語言則照映出了他口蜜腹劍的丑態(tài)。波洛涅斯愛用詩體語言,給人以滑稽可笑的印象。
這部戲劇突出了人與人之間的仇恨,對金錢、權(quán)利的欲望。對于哈姆雷特的死,我是很悲痛的,這也引起了我們一些思考,冤冤相報何時了啊!
莎士比亞不屬于一個時代而屬于全世紀,他的戲劇就象燦爛星空中的北斗,為人們指引著方向。
《哈姆雷特》讀后感四
《哈姆萊特》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創(chuàng)作于1601年,是四大悲劇之首,集中體現(xiàn)了莎士比亞的思想特點和創(chuàng)作成就,被譽為莎翁戲劇王冠上最璀璨的一顆鉆石,它是莎士比亞的驕傲。
《哈姆萊特》主要寫丹麥王子哈姆萊特為父王復(fù)仇的經(jīng)過。后來用“哈姆萊特”來比喻那些遇事猶豫不決,顧慮重重的人。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就概括了他的復(fù)雜性。
莎士比亞在劇中說:“這是一個顛倒的時代”。不錯,彼時丹麥國的狀況是:婚禮緊接著葬禮;敵軍壓境,宮中卻仍在縱欲狂歡;朝廷里眾大臣爾虞我詐,互相傾軋;社會上民眾群情激奮。這就是我們的主人公哈姆萊特生活的時代與環(huán)境,這一切造就了他的性格與一系列看似怪異的行為。
在我看來,哈姆雷特整個人都籠罩著悲觀主義色彩。在哈姆雷特的理想幻滅后的眼中,人類本體是丑惡的,他對人的這種認識帶有偏激。所以,既然人在本體意義上是惡的,那還值得斗爭嗎?人活著還有意義嗎?
這種.種的考慮,無不造成他復(fù)仇行動上的猶豫延宕。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重重的顧慮是我們?nèi)兂闪伺撤?,決心赤熱的光彩,被審慎的思維蓋上了一層灰色,偉大的事業(yè)在這一種考慮之下,也會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動的意義。”
其實很多時候,對于未知的事情,我們總是抱著保留的態(tài)度,對于未知的領(lǐng)域,我們總是猶豫不前。因此對來之不易的機會,我們就這樣白白地放棄了?;蛘哂行r候,碰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如奸王克勞狄斯所說,“因為旁人弄舌插足、老天節(jié)外生枝,這些都會消磨延宕想做的愿望和行動;該做的事情一經(jīng)耽擱就像那聲聲感慨,越是長吁短嘆越會銷蝕人的精力和志氣?!彼?,想做的,想到了就該做!
《哈姆雷特》讀后感五
在沙翁所有的作品里,《哈姆雷特》或許是最受爭議的一部,也是最受矚目的一部。你在15歲時或許會被《羅密歐與朱麗葉》感動得潸然淚下,卻覺得《暴風(fēng)雨》不知所云;當(dāng)你17歲時,又可能深深地被后者所帶有的神秘主義色彩打動而對人生有所感悟,而前者卻已經(jīng)無法再次激起你心中的波瀾……但是無論你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當(dāng)你經(jīng)歷了一場豐富而深刻的精神生活時,當(dāng)你提升了自己的人格,重新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全新的自我時,你總是能在《哈姆雷特》里找到一些你會覺得那似乎應(yīng)該是屬于永恒與不朽的東西。因為它談到了人生的抉擇,談到了一個生活在特定的歷史與生活環(huán)境下的人在對他個人而言是獨特的,而對于全人類來說又是普遍的命運面前,在只有從過去所積累的有限的經(jīng)驗可以憑借與依托的情況下,所選擇的人生之路。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經(jīng)驗也代表了我們自己的經(jīng)驗,他所面對的命運在我們?nèi)松哪硞€階段里也是所要面對的。我們面對絕望的存在,在矛盾中摸索真理,在迷霧中找尋真相。
哈姆雷特也是不完美的,有時他的抉擇是非理性的,相當(dāng)沖動的,比如當(dāng)他在激怒之下一劍刺死他誤以為是國王的普婁尼阿斯時,然而或許正是他這種不理智的抉擇,這種人性的弱點的表現(xiàn),讓我們打心底里接受和認同他的藝術(shù)形象,因為我們常??梢栽谧约荷砩峡匆娝挠白?。
哈姆雷特又是極其珍視感情的,在他以裝瘋來躲避國王的迫害時,他依然抑制不住對奧菲莉婭的思念,不忍心讓她由于自己裝瘋而痛苦。就是這樣,哈姆雷特在對命運的抉擇中構(gòu)造了自己的悲劇,原來他完全可以屈服于自己的命運,不去探詢父王死去的真相,但哈姆雷特的性格不允許他帶著一個疑問生活在庸庸碌碌之中,所以他毅然走上了找尋真相的道路。此后,只要他所做出的任何抉擇稍有不同,他和其他人最終的命運都會改變,但是他的經(jīng)驗促使他一次次作出在他認為是正確的而實際上是致命的抉擇。最后,哈姆雷特并沒有為自己的抉擇感到遺憾,因為每一個人的每一個抉擇都是在特定的歷史情況下唯一而不可重復(fù)的,所以在這里假設(shè)如果哈姆雷特能回過頭去重新作出抉擇,會是怎樣一種情景就毫無意義。我們每一個人也是這樣,可以說,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哈姆雷特,我們所做的每一個抉擇都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它將直接影響到我們未來的命運,沒有什么標準可以衡量我們的抉擇是否正確,我們也必然要接受自己的抉擇所引起的一切后果。
在一個除了目標,再也沒有任何尺度可以衡量其善惡的世界里,勇敢地作出抉擇,然后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命運……這就是哈姆雷特永恒的魅力之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