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書心得筆記大全
關于讀書心得筆記大全
俄國文學家托爾斯泰要求自己:身邊永遠帶著鉛筆和筆記本,讀書和談話的時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話語都把它記下來。接下來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讀書心得筆記,歡迎閱讀!
關于讀書心得筆記篇一
我叫黃康,今年12歲了,我最大的愛好是讀書。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就很渴望讀書,我常常哭著叫媽媽給我買小人書,可媽媽告訴我:“我們連飯都快吃不上了,哪來錢給你買書呢?”讀一年級時,老師囑咐我們要好好學習,告訴我們:知識是開啟社會的鑰匙,而獲得這把鑰匙必須通過書,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更好地融入社會??墒?,在學校里除了學習課本知識再也沒別的書看了。那時學校圖書館沒什么書,只有一些學習資料。
我太渴望讀書了,這種渴望一直沒有辦法去達成,直到有一天,“中國移動愛心圖書”向我們贈送了好多書。
從此,我一有時間就往閱覽室跑,一看到書,我就忍不住讀一讀,我的知識也豐富多了,漸漸地和書成了伙伴。
暑假伊始,我便早早制訂好了讀書計劃。
我按照計劃讀了魯迅的 《吶喊》、冰心的 《冰心兒童文學全集》、斯托夫人的 《湯姆叔叔的小屋》、高爾基的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鮑姆的 《綠野仙蹤》、卡洛爾的 《愛麗斯漫游奇境記》 等中外著名作家的作品。
這些書都是“中國移動愛心圖書”向我們贈送的,寫得都是那么引人入勝,我不僅能夠從中學到新的知識,還能學到做人的道理。
在我讀過的這些書中,給我教育最深刻的便是《寓言故事》 了。其中有一篇 《狼來了 》 使我受益匪淺:有一個放羊娃經(jīng)常趕著他的羊群到村外的山上去放養(yǎng),有一天他閑得無聊,便想出了一個壞主意,逗村里的人,他連續(xù)兩次喊狼來了,把村民騙上山來,村民非常生氣。有一天狼真的來了,可是任他怎么喊也沒人上山來救他的羊,直到羊被狼吃光了。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做人要誠實,不要說謊話。如果你經(jīng)常欺騙別人,你的真話也就會被別人誤以為是謊話,這樣會給你造成嚴重的后果。
在我們孤獨的時候,“中國移動愛心圖書”變成了我們最大的樂趣。它不但富有知識性,還具有娛樂性,當我們在看它們時,會感到快樂、輕松;而在我們遇到煩惱時,最能使我們快樂起來的便是讀書了。從“中國移動愛心圖書”中獲得的對自己有益的東西是無窮的。感謝“中國移動愛心圖書”,不僅使我知識豐富起來,而且教會了我怎樣做人。
關于讀書心得筆記篇二
書到用時方恨少,是非經(jīng)過不知難。對于我們學生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了,而我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在學習中,書本是一位無言的老師,是我們在學習中最大的樂趣。
比知識更重要的便是講究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徑。讀書要知道為何學習,從哪里學習,怎樣學習。因為這對于我們處在學習時代的人來說,不啻是一個致命的缺陷。學習型社會為全體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的資源。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作為一名學生應認準自己的人生目標, 夢想。有時,一本好書會使我愛不釋手;一篇佳作美文會使我百讀不厭;一首好詩會使我如醉如癡,像把我?guī)нM一個神秘的世界,只有細細去體會才會是在愉快中學習。當然,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tài)度,比態(tài)度更重要的是要有毅力。如果一天愛讀書,容易; 如果一輩子都愛讀書,談何容易。無論誰都可以使自己的夢想成為現(xiàn)實,但要現(xiàn)擁有能夠實現(xiàn)夢想的信念, 毅力,有堅強的毅力才能成功。
每當讀一本書時,我手里總拿著一支筆,遇到共鳴以及有疑問,就在底下畫一條線,并簡單的作出旁批,也可以把自己的觀點寫在空白處,如果長時間這樣做,不但對閱讀與作文提供很大的幫助,而且有時候翻一翻,會有溫故而知新的感覺。我讀文章都作旁批,甚至讀完一篇文章,會寫成讀后感等等。這樣可以抒發(fā)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靈感,自己的自創(chuàng)觀點。閱讀體會分好多種,有的就是純粹感想;有的還可以是小論文,先說明問題,表明觀點,然后找論據(jù),用看書學習得到的觀點,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這一段我學習都有什么收獲,把它們都整理出來,用知識書或提綱等形式歸納起來。
學習和讀書生活,使我感悟出了學習的真諦:學生在學習中,應該有創(chuàng)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我們要做“代表先進文化方向”創(chuàng)新型學生。我們讀書就是要有春蠶的精神,蜜蜂的作風,蠟燭的風格,綠葉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要有奮力拼搏,樂于探究,無私奉獻的精神。
常讀書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對自己要求多看書,既要不憚于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善于總結自己的“成功經(jīng)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鑒的精華,為學習的突破夯實的根基,這就是我的讀書心得。
關于讀書心得筆記篇三
讀書于我而言,是一種審“苦”。這種審苦,像一位評論家形容波德萊爾的寫作狀態(tài):他躺在玄色的石板上,拿著明晃晃的刀子給自己解剖。不同的地方是我左手持鏡、右手持刀;最后發(fā)現(xiàn)刀是鈍的、身軀是虛空的。
“我”在石板上銘肌鏤骨地“觀”著。鏡子呢?鏡子還是鏡子。我從小人書開始“讀書”生涯。村里的大小孩,從初中學校借回小人書。有些大小孩還爬到老師家或供銷社里去偷小人書。借回來的第二天就要還,于是一本小人書在村里輪流讀到天明,輪不著的干瞪眼。讀小學的我放學回家,主要任務是放牛,讀小人書的機會比其他人多。當時用得最多的一個短語,可能就是“改革的春風”。在這“春風”中,我感覺到了父輩們一生的“悲慘”。這種“悲慘”感越來越強烈,最后成了未成年的我關注農村一草一木惟一的“眼”。讀高中時,我拼命地思考農民的命運。讀的書越多,越深入,越感覺到世界的廣大、知識的無涯、思考的無窮,而人在其中的命運也越切近,越飄渺。我不知不覺走上抽象之路。當年的“農村之思”遠了,“人的命運”這個維度卻刻骨銘心了。為何讀書?我說不清楚,因為我意識到這個問題時,讀書已經(jīng)是存在本身。但我知道:我讀書之所及,無不是“人的命運”,人在鹽米油醬醋中的命運,在世界中的命運,在人類中的命運。我關于人的命運的關注就這樣地由近及遠、由此及彼地展開了。
我信奉叔本華的理論:喜歡閱讀一目了然的書的人是懶惰的人,只有閱讀那些需要自己反復思考才能明白的書的人,才是真正讀書的人。我認為一個民族也是如此。一個沒有比較艱深著作的民族是不深刻的民族。真正的艱深,不是因為它遠離我們的日常生活,而是因為它直面世界本身的復雜。我的閱讀也是如此。我喜歡閱讀艱深的著作。在閱讀中我強調想象和聯(lián)想。再抽象的理論表述,在進行思辨理解的同時,我把它還原成日常生活的圖景。有些只需要現(xiàn)成的聯(lián)想,有些需要想象的構造。我一直認為,無法進入抽象概念的人是缺乏想象的人;缺乏想象的人如果自認為理解抽象概念,這個概念在他那里也已經(jīng)是一個死的東西了,既沒有聯(lián)結能力,也沒有生成能力。
閱讀是抽象的,關于命運的感受是具體的。在抽象閱讀和現(xiàn)實感受中,我明白自身觀念的命運。我們生長在改革年代,但在接受現(xiàn)成的非個人化的觀念里長大。許多教育和觀念已經(jīng)深入到生理反應中去。我不得不四面突圍。人不能揪住自己的頭發(fā)離開地球。在自圓其說的內部突圍中,惟一的途徑是自覺引入差異。遇到能夠證明自己感受和觀點的事物固然高興,遇到不同的甚至否定的事物,我更加高興。我稱之為差異閱讀法。我很少單純地閱讀一本書,或者一種觀點。我總會同時將觀點不同的許多書放在一起讀。我越信服某種觀點或某本書,我越要尋找不同的書來辯論。
讀書不是為了解釋“文本”,而是為了理解“事物”或者說“世界”。辨證一點,就是“人”與“世界”的關系,“人”在“世界”中的命運。我用是否“知言”和“知事物”來評價學者和書。一旦“文本”在閱讀中成為“事物之本身”,閱讀就進了高境界。換言之,只能見到“人在鹽米油醬醋中的命運”的人是“幸福”的人。審“苦”的閱讀可能使人更加超然,也可能讓人日日在黑暗中靜默。
這與其說是讀書觀,不如說是展開一種讀書。
關于讀書心得筆記大全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