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隨想錄讀書筆記
巴金的《隨想錄》處處透著他耿直與善良的好意,即使是說理,也十分本份誠懇。接下來學(xué)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巴金隨想錄讀書筆記,歡迎閱讀!
巴金隨想錄讀書筆記篇一
正所謂文如其人,巴金的《隨想錄》處處透著他耿直與善良的好意,即使是說理,也十分本份誠懇。
七十五歲的老人,經(jīng)歷了劫難,歷盡滄桑。這份善良與誠懇,應(yīng)是早年性格使然。
文章大都寫于“”后的七九年,如今又二十八載。今天讀來,言辭不免有些老套,絕不能與新生代如韓寒者來比現(xiàn)代感。
惟有真情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而這正是巴金最善于表達的。
《懷念蕭珊》中“看來,我們要分別了。”是七二年巴金夫婦永別的聲音。文章配了蕭珊的兩張照片,分別攝于1936年與1970年。前后巨大的對比是夫婦在那個特殊年代遭遇劫難的最好注腳。
《沙多——吉里》描述了作者重返二十年代留學(xué)法國是住過的小鎮(zhèn),校舍依舊,而當年好心的看門人早已作古。舊地重游是很能帶來感慨的,何況一隔就是五十年,其間法國人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而作者由二十余歲的青年變成劫后余生的老人了。
書中不少的照片顯然增添了閱讀的趣味。除了蕭珊的,值得一提的還有他早年與大哥的合影(1929年)。照片中的大哥袖著手,帶著警覺防范的面色,看上去滿心不快樂。這種情緒在書中扉頁巴金在上海寓所的照片(攝于1979年)表現(xiàn)得尤其突出,這一點即使是善良的巴金也藏不住。
也許這“不快樂”無意中給本書的定了基調(diào)。
巴金隨想錄讀書筆記篇二
前段時間讀巴金老人的《隨想錄》,有一些話很受啟發(fā),摘錄如下:
不要輕視胡思亂想,思想有它自己的路。而且總是順著思路緩緩前進,只有多用自己腦子思考的人,才具有真正的是非,才有認真的探索和追求。
未來就像一件有可塑性的東西,可以由自己努力把它塑成不同的形狀。
產(chǎn)生希望的是努力,是向上、向前的努力,而不是豪言壯語。
縱然是年近八旬的老人,我也還有未來,而且我還有雄心壯志塑造自己的未來。
巴金隨想錄讀書筆記篇三
“我就這樣給逼著用老人無力的叫喊,用病人間斷的嘆息,然后用受難者的血淚建立起我的‘“”博物館’來。”老人的晚年并不幸福,十年“”的夢魘折磨著他,得不到一絲安寧。“我不曾滅亡,卻幾乎被折磨成一個廢物,多少發(fā)光的才華在我眼前毀滅,多少親愛的生命在我身邊死亡。”
老人是孤獨的,那從前的老友,那一生的摯愛,那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都在這無盡的黑暗中悄然隕落,留下的,也在重創(chuàng)之后漸漸衰老、凋謝,而他,拖著病態(tài)的身體,破碎的心,遍體鱗傷地殘喘著。也許,如果不是那一顆偉大的藝術(shù)良心,如果不是為了能站出來講幾句真話,他也會抵不住“傷口”的潰爛,早早收場。——“到了我不能保護自己的時候,我就像高爾基所描繪的鷹那樣帶著傷‘滾下海去’。”
老人反反復(fù)復(fù)絮叨著那些個可怕的字眼,那些個恍如昨日的畫面,那些個音容笑貌從不曾模糊的面孔,他恨自己沒有勇氣站出來為朋友說一句公道話,他恨自己唯唯諾諾逆來順受,他恨自己浪費了十年光陰沒能更多地為他所愛的國家和人民留下點什么,他要贖罪,于是,他用千斤重的筆劃開歷史的裂縫,扒開自己仍然在化膿流血的傷口,他惟一的心愿就是“化做泥土,留在人們溫暖的腳印里”。
“不少人受屈含冤痛苦死去,不少人身心傷殘飲恨終身,更多的人懷著余悸活到現(xiàn)在。”老人像一只受驚的小動物,一邊舔舐著傷口,一邊懷疑地看著周圍的一切,一點點動響都會嚇得瑟瑟發(fā)抖。精神和身體的雙重折磨吞噬著老人的健康,2005年10月17日19時零6分,老人安詳?shù)厝チ?,他說了想說的話,他說了真話——“沒有神,也就沒有獸,大家都是人”。
2003年老人九十九歲之時獲選《感動中國》人物——“穿越一個世紀,見證滄桑百年,刻畫歷史巨變,一個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間燃燒的激情,點亮多少人靈魂的燈塔;他在人生中真誠地行走,叩響多少人心靈的大門。他貫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熱情、憂患、良知,將在文學(xué)史冊中永遠閃耀著璀璨的光輝。”
愿老人安息!
巴金隨想錄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2.家春秋讀后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