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科學上冊復習提綱
人教版五年級科學上冊復習提綱
科學是一門接近生活的學科,五年級科學上冊復習內(nèi)容有哪些呢?下面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人教版五年級科學上冊復習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五年級科學上冊復習資料(第一單元)
1.種子發(fā)芽的必須條件是水分、空氣、適宜的溫度。
2.種子發(fā)芽可以不需要陽光,但生長需要陽光。
3.植物生長需要水分、空氣、適宜的溫度 、陽光、土壤。
4.蚯蚓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中。
5.各種動物都喜歡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外,它們彼此之間也是相互依賴,互相影響的。
7.食物是動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間這種像鏈環(huán)一樣的食物關系叫食物鏈。
9.食物鏈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產(chǎn)者,直接或間接消費別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費者。
10.食物鏈通常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終止。
11.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同一種動物也可吃多種食物。生物之間這種復雜的食物關系形成了一個網(wǎng)狀結構,叫食物網(wǎng)。
12.像生物和非生物這樣,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體,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一個生態(tài)群落。如:一片樹林,一塊草地,一個湖泊,一個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區(qū)域的生物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叫生態(tài)系統(tǒng)。
14.如果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受到了破壞,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就會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態(tài)瓶一樣,如果環(huán)境條件受到破壞,生物的生存就會受到影響。
16.寫食物鏈:草、兔、蝗蟲、鳥、蛇、鷹
1、草→兔→鷹 2、草→兔→蛇→鷹
3、草→蝗蟲→鷹 4、草→蝗蟲→蛇→鷹
5、草→鳥→蛇 6、草→鳥—→蛇→鷹
五年級科學上冊復習資料(第二單元)
1. 向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
2. 像這樣,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須有光源、遮擋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長短、方向與光源的位置、方向有關。
5. 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
6.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觀測儀計時。
8. 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短隨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
9. 光以直線的形式傳播,速度約每秒30萬千米。擋光的物體會有影子,是因為光是直線傳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鏡面改變了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線形式傳播的。
11.運用光的反射的有額鏡、反光鏡 、潛望鏡。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線。光弱時瞳孔放大,光強時瞳孔縮小。
13. 許多光源在發(fā)光時也在發(fā)熱。光強溫度就高,光弱溫度就低。
14. 匯聚太陽光的方法有凹面鏡、凸透鏡。
15. 人們對太陽能的利用有:太陽灶、點燃奧運圣火、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池板。
16.太陽表面溫度達6千多攝氏度,內(nèi)部溫度高達2千萬多攝氏度。
17.吸熱本領最強的是黑色的粗糙物體。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吸熱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熱快。
五年級科學上冊復習資料(第三單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點: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內(nèi)部運動引起的。地球內(nèi)部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部分,絕大部分的地震發(fā)生在地殼內(nèi),火山活動與地幔和地殼的運動有關?! ?、地球上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大;我國西部多高山,東部多平原。
4、地球內(nèi)部的運動使地表形態(tài)發(fā)生不斷的變化,這種變化有時表現(xiàn)出來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時是極其緩慢的變化,像喜馬拉雅山年復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變化都是在流水、風、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緩慢的進行的,我們在短時間內(nèi)難以察覺。
5、很多的高山是因為板塊的擠壓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峽谷是板塊拉伸后形成的斷裂谷。
6、巖石變化的原因有冷和熱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動物的活動等。
7、由于受水、大氣、氣溫或動植物的作用,巖石破碎,這種現(xiàn)象叫風化。
8、土壤分層實驗中,最底層是沙礫(小石子),中間是沙和粉沙,最上層是顆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殘體。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zhì)、水和空氣等物質(zhì)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著幾十億個生物體。土壤為他們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間,也為人類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來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殘體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質(zhì)更豐富。動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動土壤,為空氣和水營造空間。
11、雨點降落時的力可以打散并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動時,攜走了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帶走了,這就是侵蝕。雨點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蝕的開始。
12、影響土壤被侵蝕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無植物覆蓋、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會被侵蝕;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會發(fā)生沉積。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谕瞧皆?。
14、自然界中每時每刻都由侵蝕和沉積的現(xiàn)象發(fā)生。侵蝕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積卻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蝕和沉積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風、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會侵蝕土地。
16、房屋應該建在坡度比較平緩的地方,在坡度較大的地方應該植樹和種草,來減少雨水對土地的侵蝕。
17、保護森林、退耕還林可以減少土地的侵蝕。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