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語文復(fù)習提綱資料有哪些
中考在即,如何在這段時間里學習好復(fù)習好語文是關(guān)鍵,為此,下面是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七上語文復(fù)習提綱資料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七上語文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復(fù)習提綱資料
一、《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文學常識
《詠雪》、《陳太丘與友期》選自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作者是南朝宋(朝代)劉義慶,《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
詞語解釋:
1、內(nèi)集:家庭聚會
2、講論文義:講解詩文
3、俄而:不久、一會兒
4、驟:急速
5、欣然:高興的樣子
6、何:什么
7、似:像
8、差:大致、差不多
9、擬:相比
10、未若:不如、比不上
11、即:就是
12、因:憑借
13、兒女 古義:子侄輩,指家中年輕一代人 今義: 專指子女(兒子、女兒)
理解性默寫 :
1、交代詠雪背景的句子: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2、詠雪的直接原因:俄兒雪驟。
3、兩個比喻句: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4、謝道韞對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風起。
5、補充點明謝道韞身份的句子(暗示謝太傅對謝道韞才氣的贊賞):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重點句子翻譯:
1、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譯: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
2、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譯: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
3、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
譯: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
4、兄女說:“未若柳絮因風起。”
譯: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
5、公大笑樂。
譯: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
6、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譯: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重要問題:
1、“寒雪”、“內(nèi)集”、“欣然”、“大笑樂”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氣氛?
答:和睦、融洽、歡快、輕松的家庭氣氛。
2、對于謝太傅的出題,兄子和兄女分別給出什么答案?
答:兄子:撒鹽空中差可擬,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兄女:未若柳絮因風起。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
3、兩個詠雪句“撒鹽空中差可擬”與“未若柳絮因風起”,哪一個更好?請從文中找出根據(jù),并談?wù)勀愕目捶ā?/p>
答:“未若柳絮因風起”更好。作者也沒有表態(tài),卻在最后補充交代了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贊賞道韞的才氣。
4、謝太傅為什么跟兒女們談?wù)撛娢臅r,出了一個“白雪紛紛何所似”的詠雪題目?
答:主講人出題考聽眾時,天氣發(fā)生了變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變成了紛紛揚揚的大雪。這使主講人感到很高興,就出了一個“白雪紛紛何所似”的詠雪題目。
5、“未若柳絮因風起”被后人稱為詠雪佳句,妙在何處?
答:因為柳絮團狀,與雪花相似,漫天飛舞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傳神,而且還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溫暖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蘊。
6、你學過的古詩詞中詠雪佳句?請寫出一兩句來。
答: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數(shù)梨花開。(比喻)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比喻)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夸張)
7、你認為謝太傅究竟?jié)M意誰的答案?為什么?
答:對兄女的答案滿意。因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表明了謝道韞的身份,暗示了謝太傅對道韞才氣的贊賞。
8、文章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答:補充點明了謝道韞的身份,暗示了謝太傅對道韞才氣的贊賞。
二、《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ldquo;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字詞翻譯:
1、期日中:約定的時間是中午。日中,正午時分。2、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3、 尊君在不(fǒu):你父親在嗎?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不,通“否”,句末語氣詞。表詢問,可翻譯為“嗎”。
古今異義詞:
1、去 古義:離開 ;今義:往、到。
2、委 古義:丟下、舍棄 ; 今義:委屈、委托。
3、顧 古義:回頭看 ;今義:照顧
4、引 古義:拉;今義 :引導,帶領(lǐng)。
5、期 古義:約定;今義 :期望。
重要問題:
1、這則故事寫了陳太丘、友人和陳元方三個人的活動,重點寫的是哪兩個人的活動?這兩個人各有什么特點?
答:陳元方、友人;陳元方:不卑不亢、倔強任性;友人:誤時無禮、錯而能改。
2、請按要求寫出這則故事下述一些內(nèi)容。
答:故事的起因:陳太丘與友期行;故事的發(fā)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故事的高潮:元方據(jù)理駁斥友人;故事的結(jié)局:友人慚而致歉。
3、陳元方的言行有對有錯,請談?wù)勀愕目捶ā?/p>
答:對:①耐心說明;②據(jù)理反駁;錯:入門不顧。
4、故事中友人聽了陳元方的話后感到非常慚愧,可是陳元方仍然“入門不顧”,假如是你,你會怎么做?
(言之有理即可)
三、《論語》十二章
文學常識
孔子簡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南辛鎮(zhèn))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鬃蛹A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圣”,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鬃拥娜寮宜枷雽χ袊?、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遠的影響。其教育代表思想著重有“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啟發(fā)誘導”、“溫故知新”等等。
《論語》介紹:《論語》是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四書)《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五經(jīng))并稱“四書五經(jīng)”。
理解性默寫
1.闡述“學”和“思”辯證關(guān)系的句子是:
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
2.求學應(yīng)該謙虛,正如《論語》中所說: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3.復(fù)習是學習的重要方法,且對學習者有重要的意義: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當別人不了解自己、誤解自己時,孔子提出不要焦慮: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5.孔子贊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zhì)的句子是: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6.孔子在《述而》篇中論述君子對富貴的正確態(tài)度是: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由此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文中通假字:
(1)不亦說乎(說通悅,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有通又,用于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
文中的古今異義:
(1)有朋自遠方來。朋,古義:志同道合的人;今義:朋友。
(2)不亦君子乎。君子,古義: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今義:對人的敬稱。
(3)五日三省吾身。三,古義:泛指次數(shù);今義:二加一所得的數(shù)目。
(4)擇其善者而從之。從,古義:跟從,學習;今義:從前。
(5)可以為師矣??梢?,古義:憑借某種條件去做; 今義:允許。
一詞多義:
(1)時:學而時習之(時常、按時)元芳時年七歲(當時)
(2)志:吾十又五而志于學(立志)匹夫不可奪志也(志向)
文言虛詞:
(1)而,擇其善者而從之(表順承)、人不知而不慍(表轉(zhuǎn)折)
(2)為,為人謀而不忠乎(替)、可以為師矣(作為)
(3)其,回也不改其樂(代詞,這)、擇其善者而從之(代詞,其中)
重點句子翻譯: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師。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我十五歲就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能通達事理。
4.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云。
用不義的手段得到富與貴,對于我來講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樣。
5.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fù)習過呢?
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譯文: 軍隊可以被奪去主帥,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志氣。
7.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忠實地記住,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七上語文現(xiàn)代文課內(nèi)閱讀題復(fù)習提綱資料
一、閱讀《散步》第6——8段,做題。
后來發(fā)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于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母親對我說。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1.母親人老了,“要走大路”因為“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因為“小路有意思”,為什么意見發(fā)生分歧后,母親又選擇了走小路?
答:因為母親有涵養(yǎng),謙讓,而且很疼愛孫子,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要寵著孫子。這是老一輩人的奉獻精神。
2.當母親、孩子、妻子都等著“我”來選擇走哪條路的時候,為什么“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答:因為無論是母親、兒子還是妻子都依靠我,都依從我的選擇和決定,所以我意識到自己的責任重大。
3.如何理解“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這句話的含義?
答:小路其實也很美,也充滿著旺盛的生命力,正像孫子說的“有意思”。這也是母親決定走小路的原因,展示了母親熱愛生命而且也充分理解孫子的內(nèi)心。
4.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的含義?
答:“走得很仔細”表明“我”和妻子尊老愛幼,怕因閃失給孩子和老人帶來傷害。“整個世界”可以這樣理解:一個是老人,代表著業(yè)已過去的時代和世界;一個是孩子,代表著剛剛開始的時代和未來的世界。背著這個“世界”的“我”和妻子作為中年人,起著頂梁柱的作用,從家庭到國家,都是如此。這帶有象征性的句子,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二、閱讀《秋天的懷念》,做題。
?、匐p腿癱瘓以后,我的脾氣變得暴躁無常,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錄音機里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母親這時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fù)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的,看著我。“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她總是這么說。A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癱瘓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活著有什么意思!”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
?、诳晌乙恢倍疾恢?,她的病已經(jīng)到了那步田地。B后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睡不了覺。
?、勰翘煳矣知氉宰谖堇?,看著窗外的樹葉“刷刷拉拉”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xiàn)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時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說。我的回答已經(jīng)讓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說。她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么好準備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說著:”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guī)闳ケ焙?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芩鋈ズ螅驮僖矝]回來。
⑤鄰居們把她抬上車時,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著鮮血。我沒想到她已經(jīng)病成那樣??粗嗆囘h去,也絕沒有想到竟是永遠的訣別。
⑥鄰居的小伙子背著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著。C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未成年的女兒……”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在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1.這篇文章反復(fù)寫“看花”這一內(nèi)容的原因是:答:①“看花”是全文圍繞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愛的集中體現(xiàn)。 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親愿望的達成。
2.文中加點的“悄悄地”所要強調(diào)說明的是:答:①母親十分體諒兒子的苦衷。②母親周到細心,盡可能不去驚擾兒子。③母親的心里更難受。
3.文中有幾處插敘的內(nèi)容,請找出一處,用橫線標出來,然后說說它在文中的具體作用。答:第一處A:“母親喜歡花……”。作用:①母親是一個非常熱愛生活的人。②母親為兒子放棄了對生活的享受。第二處B:“后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睡不了覺”作用:①補充說明母親的病具體到了哪步田地。②母親做出的超常努力。第三處C:“別人告訴我”。作用:說明母親心里只為兒女的幸福著想,從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4.結(jié)合內(nèi)容說說文中加點的動詞“撲”和“擋”為什么用得好。答:表現(xiàn)了母親時刻為兒子著想的形象,細節(jié)描寫使人物性格刻畫鮮明,感人至深。
5.將第三段中加方框線的“央求”換成“期待”好嗎?為什么?答:①“央求”反映出母親既盼望兒子早日擺脫陰影,又怕自己支撐不到那一天的復(fù)雜心理,若換成“期待”則不能突出母親忍著巨大病痛仍一心為兒子著想這一特點。②從詞義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則指較高要求。
6.文章結(jié)尾說“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你認為文中的“我”懂了嗎?請結(jié)合結(jié)尾段中的描寫內(nèi)容具體說明。
答:從結(jié)尾的描寫內(nèi)容看,“我”不僅懂了,而且已經(jīng)像母親期待的那樣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著積極地去面對生活了。
7.如果將這篇文章標題中的“秋天”兩字去掉好嗎?為什么?
答: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寫景、敘事、記人,都與“秋天”有關(guān)。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寫照,具有象征性。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樂觀生活的象征。
8、分析第③段中“我”的回答為何讓母親喜出望外。答:①兒子同意“看花”,說明兒子消沉的情緒有所好轉(zhuǎn)。②讓兒子能夠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是母親的心愿,這一愿望終于要實現(xiàn)了。
9、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具體分析作者從“看花”中獲得了哪些人生感悟。
答:①身患重病的母親,一直熱切地期待陪我“看花”,表現(xiàn)母親對兒子細膩的呵護和關(guān)愛,從中“我”感受到母愛的偉大。②母親病逝后,“我”終于在“看花”時,理解了母親的良苦用心,領(lǐng)悟到人要積極勇敢地面對生活的道理。
10、說說作者在文章題目中加上“秋天”二字的原因。答:①秋天是故事發(fā)生的特定時間。②秋天的蕭條景象襯托了“我”遭遇不幸后的絕望心情。③菊花在秋風中盛開的景象,表明“我”走出了人生低谷,開始積極面對人生。
11、說說文章為什么用“秋天的懷念”做題目。答:文中所敘述的事情發(fā)生在秋天,而就在那個秋天,病重的母親依然全身心的照顧著我,直至在那個秋天離“我”而去,因而,每到秋天必會想起母親,懷念母親,所以,以《秋天的懷念》為題更能表達“我”對母親地思念。突出文章中心。
12、讀讀文中第③段畫橫線的句子回答問題
?、龠@句話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秋季。(“母親”說菊花開了,而菊花開的時間就在秋季)
?、谀赣H擋.在窗前不讓“我”看到什么?她不愿意讓“我”看到飄零而落的枯葉,她擔心這樣的生命逝去的景象使“我”心情更難過。
?、鬯秊槭裁匆獛?ldquo;我”到北海去看菊花?她不愿意讓那凋零的落葉占據(jù)我的思想,她要告訴我:外面的世界五彩繽紛,充滿生命力,只有走出去,走出心中的陰影,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13.雙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請在原文中找出相應(yīng)的句子來。答: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
14.說說你對“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這句話的理解。答:母親充分體諒兒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兒子發(fā)脾氣時,悄悄躲出去,讓兒子徹底發(fā)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擔心兒子做出“傻事”,就偷偷地聽著兒子的動靜。
15.文中母親說“好好兒活”和“我”說的“要好好兒活”各有什么含義?
答:母親說“好好兒活”指母子倆都要戰(zhàn)勝病魔。我說的“要好好兒活”是指為了母親,我和妹妹要堅強地活下去。
16.文章中的母親令人難忘,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談?wù)勎闹心赣H給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答:示例一:從母親忍受肝病折磨可以看出母親的性格堅韌、頑強。示例二:從母親央求我看菊花可以看出母親對我的愛與關(guān)心,看出母親堅韌、樂觀的性格。
17.最后一段寫“我”和妹妹秋天一起去看菊花,這里著意寫了各種花給人的感受,這能使人聯(lián)想到什么?答:使人聯(lián)想到母愛的圣潔、崇高,生活是美好的,對生活永遠要有信心。
三、閱讀《春》第四、五段,做題。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ɡ飵е鹞秲?,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zhuǎn)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yīng)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
1.請你給上面兩段話分別加上一個小標題。答:①春花圖 ② 春風圖
2.“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這三個句子的順序能否顛倒?為什么?
答:不能;因為要與后文的“桃兒、杏兒、梨兒”相照應(yīng)。
3.“‘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春風除了像母親的手,你覺得還像什么?示例:像一方絲巾,細細的,柔柔的,飄在臉上。
4.春風是很難描寫的,但作者調(diào)動各種感覺器官去感受,并展開想象,因而把它寫得形象可感。請你仿照示例填空。
示例:寫觸覺的:“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1)寫嗅覺的: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
(2)寫聽覺的: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蓜e惱??矗衽C?,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卻綠得發(fā)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xiāng)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nóng)民,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5.文段抓住了春雨 多 、細密 、輕盈 的特點來寫。
6.文段含蓄地寫了春風,從下面哪一句話可以看出?( B )
A.雨是最尋常的 B.密密地斜織著 C.籠著一層薄煙 D.稀稀疏疏的
7.文段描寫的景物給人的感覺是( C )
A.春雨綿綿,令人喜愛 B.春雨尋常,憂傷煩惱
C.清亮溫馨,寧靜和平 D.凄神寒骨,撩人思緒
8.文段描寫雨中景物的正確順序是從 靜 景 到 動 景 ,從 物 到 人 ,從 近 到 遠 。(每個方框填寫一個字)
9.“斜織”一詞表現(xiàn)春雨的什么特點?答:輕盈、細密
10.在這段文字中,除雨外,作者還寫了人,有近有遠,有靜有動,試概括都寫了有關(guān)人的什么場景?寫這些場景的作用是什么?
答:寫了燈光;撐著雨傘慢慢行走的人;工作的農(nóng)民;寫了房屋。作用是烘托春天雨夜的安寧、和平和生氣
11.語段中與“稀稀疏疏”相對應(yīng)的詞語是 一點點 。
12.“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使用了 比喻、排比 的修辭手法,分別形容雨絲 B、A、C。 A、閃光 B、緊密 C、細長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ɡ飵е鹞秲?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兒、杏兒、梨兒?;ㄏ鲁汕С砂俚拿鄯湮宋说佤[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13.這段文字描繪了一幅 春花 圖,并由眼前的花聯(lián)想到了 秋實 ,用一句成語來概括即 春華秋實
14.選文中“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從 視覺 的角度寫春花色彩紛繁,而“ 花里帶著甜味兒”則是從嗅覺的角度來寫的,“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又是從聽覺的角度來寫的。
15.這段文字所用的修辭方法是 比喻、擬人、排比
16.這段文字抓住了花的哪些特點來寫的?是按什么順序?qū)懙?
花多花艷花甜的特征,按樹樹上-花下-遍地的順序進行描寫的
17. 桃樹、杏樹、梨樹……滿是桃兒、杏兒、梨兒。/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根據(jù)樹上--花下—遍地的寫景順序劃分)
18.文章第二段中,哪一個詞語能說明在下雨的同時,還有微風在吹拂著?斜織
四、閱讀《濟南的冬天》,做題。
語段(一)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窗桑偕缴系陌稍桨l(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鎮(zhèn)上一道銀邊。②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回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1、概括這段文字描寫的內(nèi)容,并說說它的特點。答:薄雪覆蓋下的小山。特點:秀氣。
2、 這段文字按什么順序?層次分明地描寫了哪些景物?
答:按空間順序。 從上到下層次分明地描寫了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的景物。
3、“最妙是下點小雪呀。”請歸納一下文中描述了幾方面的妙處。答:雪光、雪色、雪態(tài)三妙。
4、文中第①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用“一髻兒白花”來比喻的本體是什么?用“日本看護婦”來比喻的本體是什么?文中第②句描寫了什么和什么相間的美景?
答:①樹尖上的雪 ②頂著白雪的樹 ③山色和雪下草色
5、 總說這一段文字內(nèi)容的一個句子是哪句?用橫線畫出來。作者贊嘆雪后小山的句子是哪句?用波浪線畫出來。
6、 文中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小雪”的“小”?
答:雪中的矮松;披雪的山尖;露出草色的山坡;微微露出點粉色的薄雪。
7、 文中“這件花衣”具體是指山的表面暗黃的草色與薄雪交錯的形態(tài),山的“肌膚”是指山的泥土。
8、 這段文字從(色彩)變化的角度圍繞“(妙)”字描寫了山上的矮松、黃草和薄雪等景色,又按(空間)順序從山上寫到山坡、山腰。
9、 賞析。(1)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答:比喻,把小雪后的矮松比作日本看護婦,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雪后矮松秀美的形態(tài)。
(2)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
答:比喻,把雪后草色與薄雪交錯的形態(tài)比作花衣,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雪后山的秀美。
(3)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答: 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夕陽斜照下雪色嬌美的情態(tài)。
語段(二)
?、僭O(shè)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_______著陽光,暖和安適地_______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________,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_______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xiàn),他們也并不著急,因為這樣慈善的冬天,干啥還希望別的呢!
1、依次填入第①段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D )
A.迎 睡 吹拂 那樣 B.迎 臥 吹拂 特別C.曬 臥 喚醒 那樣 D.曬 睡 喚醒 特別
2、概括這段文字描寫的內(nèi)容,并說說山的特點。答:陽光朗照下的山。 特點:暖和安適。
3、文段中加點的兩個"它們"的意思是否一樣,請簡要說明。
答:前一個指濟南的山山水水,后一個指這一圈小山。
4、指出作者描繪景物的觀察角度?文段第一句在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先俯視,后仰視 承接上文。
5、用文中的話說說“濟南為什么是個理想的境界?”?答: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6、賞析。(1)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答: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冬天的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2)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答:比喻,把圍著濟南的一圈小山比作“小搖籃”,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山如慈母般的溫存、體貼、慈祥,突出濟南冬天“暖和安適”的特點。
7、“小搖籃”比喻 圍著濟南的一圈小山;作用是把一圈小山寫得如慈母般的溫存、體貼、慈祥,“小”照應(yīng)了前面 "小山"的"小"。
8、請你根據(jù)第①段的內(nèi)容,說明濟南的人們一看到那些小山,就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的原因。
答:因為這一圈小山可以擋住冬天呼嘯的北風,保持氣溫。(或: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的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好像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讓濟南免受嚴冬狂風暴雪的侵襲,保持氣溫。)
9、文中寫到濟南人的心理活動,這些心理描寫有什么作用?
答:突出了濟南冬天的溫暖,以及濟南人對家鄉(xiāng)冬天的喜愛之情。
語段(三)
那水呢,不但不結(jié)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A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1、本段的描寫對象是濟南冬天的水 ,其特征是暖、清、綠、亮,順序是:自下而上
2、請你找出兩個能概括濟南冬天水的特點的詞來,它們應(yīng)是不結(jié)冰和澄清。
3、本段文字重在表現(xiàn)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4、加點詞“綠的精神”在文中指的是水不結(jié)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熱氣,水藻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用原文回答)概括句中“綠的精神”指的是: 蓬勃的生機
5、從這段文字來看,水的靈性的具體表現(xiàn)是:不忍得凍上;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6、賞析。
(1)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水“綠”的特點,突出“綠的精神”之珍貴、可愛、美麗。
(2)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
比喻,把冬天的濟南的水比作一塊“藍水晶”,生動地寫出了水的清、亮的特點。
補充:(3)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比喻,把山坡上小村莊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畫”,生動形象寫出了山淡雅的特點;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村莊、雪的樣子、情態(tài),烘托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
七上語文《朝花夕拾》復(fù)習提綱資料
一、作者:
1.《朝花夕拾》是一部 回憶性散文集,也是魯迅惟一一部散文集,寫于1926年,最初在《莽草》上發(fā)表時名為《舊事重提》。作者是魯迅,他是我國現(xiàn)代偉大的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2. 在《朝花夕拾》的12篇文章中包括 《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jīng)>》、《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nóng)》 等散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記》
3. 作者在《朝花夕拾》中全用第 一 人稱敘事。
二、作品的主要內(nèi)容:
1《朝花夕拾》是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不同生活經(jīng)歷與體驗的文字,是記敘文,是回憶性散文。
2《朝花夕拾》題目意義:“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舊事重提”:“從記憶中抄出來的意思”。是“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不同生活的經(jīng)歷與體驗”。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畫面。
三、各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和主題思想
1、《狗•貓•鼠》——在這篇文章里,魯迅先生清算貓的罪行:
這篇文章主要通過對貓和鼠的一些秉性,行為的描寫來比喻某些人。魯迅先生在文中闡述他仇貓——即不喜歡貓的原因。其實這些原因與一類人的行為,性格很相像,例如寫貓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夠,就不甘心一樣,如果別人犯了什么錯,受到批評,說不定那種人就會在某個角落里偷偷地奸笑。
2、《阿長與〈山海經(jīng)〉》——阿長是魯迅小時候的保姆。記述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jié)”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jīng)》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3、《二十四孝圖》——所謂《二十四孝圖》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最反感“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最不可思議的是“臥冰求鯉”,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后人”。
4、《五猖會》——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表現(xiàn)了父親對兒童心理的無知和隔膜,暗示著對封建思想習俗的不合理的批判。
5、《無?!?mdash;—描述兒時在鄉(xiāng)間迎神會和喜劇舞臺上所見的“無常”形象,說明“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是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文章在夾敘夾議中,對打著“公理”、“正義”旗號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嘲諷。
6、《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yīng)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7、《父親的病》——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y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陳蓮河等“名醫(yī)”的行醫(yī)態(tài)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xiàn),揭示了這些人巫醫(y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zhì)。揭露庸醫(yī)害人和對封建孝道的不認同。
8、《瑣記》——魯迅在這篇文章里主要回憶了自己離開紹興去南京求學的過程。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wù)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wù)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如饑如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xiàn)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欲望。
9、《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敘述在仙臺醫(y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yī)從文的經(jīng)過。作者突出地記述了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
10、《范愛農(nóng)》——追敘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后與范愛農(nóng)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范愛農(nóng)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xiàn)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四、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現(xiàn)的四個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師、朋友和父親。
1、長媽媽——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著樸實善良的愛,令作者永生難忘。從長媽媽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魯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們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頌他們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質(zhì)樸善良、愚昧麻木、勤勞)
2、藤野先生——一位日本醫(yī)學教授,因為表現(xiàn)出平等待人的態(tài)度,關(guān)心弱國子民的學業(yè),所以他樸素而偉大的人格令人肅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沒有民族歧視,如果我們設(shè)身處地地想象魯迅當時的處境,便不難感受到這位老師的偉大之處。(治學嚴謹、平等待人、和藹可親)
3、范愛農(nóng)——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但是無法在黑暗社會立足。他無法與狂人一樣,最終與這個社會妥協(xié),也無法像N次方先生一樣忘卻,所以他的內(nèi)心痛苦、悲涼,我們和魯迅先生一樣,疑心他是自殺的。(正直、倔強)
4、父親——父親曾讓童年魯迅困惑過,因為在他興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會時,勒令他背書。但是,魯迅從來沒有指責過自己的父親,他懺悔的是自己沒有讓父親安靜地死去,這讓他的心靈永遠不安永遠痛苦(在父親去世之際,聽從衍太太的指示,一直在床邊大喊大叫)。由此我們可以感到魯迅先生對父親強烈的愛。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的爸爸是無情的,他沒有關(guān)注到孩子在一步一步的努力,卻一味地敷衍孩子,令孩子自尊心受損,便會度日如年。(嚴厲、慈愛)
五、藝術(shù)手法
1、把記敘、描寫、抒情和議論有機地融合為一體,充滿詩情畫意。如描寫百草園的景致,繪聲繪色,令人神往。
2、在對往事深情的回憶時,作者無法忘卻現(xiàn)實,時不時插入一些“雜文筆法”(即對現(xiàn)實的議論),顯示了魯迅先生真實而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如《狗•貓•鼠》一文既有作者對童年時擁有過的一只可愛的小隱鼠的深情回憶,又有對祖母講述的民間故事生動的記敘,同時揭示了現(xiàn)實中那些像極了“貓”的正人君子的真實面目。
3、常攝取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以小見大,寫人則寫出人物的神韻,寫事則寫出事件的本質(zhì)。如在《無?!分?,從無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實中,作者既寫出了無常富于人情味的特點,又巧妙地諷刺了生活中那些虛偽的知識分子,入木三分。
4、作者在批判、諷刺封建舊制度、舊道德時,多用反諷手法。表面上很冷靜地敘述事件的始末,其實是反話正說,在敘述中暗含著“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諷刺。如在《父親》中,對庸醫(yī)的行醫(yī)過程細細道來,沒有正面指責與諷刺,但字里行間處處蘊含著作者激憤的批判和諷刺。
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對比手法。如《五猖會》通過我前后心境的對比表達了對封建社會的反感和批判;《無?!吠ㄟ^無常這個“鬼”和現(xiàn)實中的“人”對比,深刻地刻畫出了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惡面目;《狗•貓•鼠》作者對小隱鼠的愛和對貓的強烈憎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六、其他
1.在《無?!分?,魯迅提到了“大戲”和“目連”,它們都是紹興的地方戲。
2.《父親的病》開頭先寫了衍太太,這是一個虛偽的散布流言的女人。
3.魯迅得知范愛農(nóng)的死訊時,懷疑他是投水自殺的,文章表達了對范愛農(nóng)的同情和悼念之情。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