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人教版教學設計及電子課本
桃花源記人教版教學設計及電子課本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人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接下來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桃花源記人教版教學設計及電子課本,一起來看看吧。
桃花源記人教版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指導學生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字詞與基本內容。
3.對文章所寫社會現實與社會生活有所了解。
過程與方法:
1.小組合作探究,班級讀、評、講、議。
2.提高讀懂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3.引導學生初步掌握文言文比較閱讀的基本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作者通過描繪“世外桃源”所表達的社會理想。
二、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掌握文言文比較閱讀的基本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比較閱讀的興趣,在比較閱讀中品鑒文言文。
3.理解作者寄托的理想生活。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自主學習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深入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文章字詞的理解是通過朗讀及自主學習來完成,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2.學生對文章基本內容及主旨思想的分析主要通過課堂討論來完成,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
3.學生對文言文比較閱讀基本方法的掌握主要通過教師講授與課堂實踐來完成,在實踐中掌握與運用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從《消失的地平線》中對香格里拉的描寫,引導學生走進“世外桃源”。
2.引導學生說一說“你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是什么樣子”。
導語:英國詹姆斯·希爾頓在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虛構”了一個叫“香格里拉”的東方城市,那里有著旖旎的風光、蔚藍的天空和純凈的土地,是一個寧靜、安逸、悠遠、知足、明朗、和諧的理想歸宿。人們常常將自己理想中的居所成為“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出自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桃花源是怎樣一個地方呢?為什么說它在“世外”呢?讓我們一起跟隨陶淵明的腳步,探訪那片神秘的土地。
【設計意圖】從學生較為熟悉的作品入手,有助于學生走進將要學習的課文,并初步感知“桃花源”的內涵。
(二)疏通文意
1.教師范讀,幫助學生讀準字音。
2.學生自讀課文,嘗試結合書下注釋疏通文意。
3.逐句疏通文意,教師進行糾正和強調。
【設計意圖】本文注釋較為詳細,讓學生先結合書下注釋、運用所學方法疏通文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本課在初中語文學習中具有具足輕重的地位,教師幫助學生糾正和強調重點文言字詞有助于學生文言詞語的積累,同時也為理解文章做好鋪墊。
(三)理解內容
1.梳理行文線索。
(1)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的不同片段。
(2)為故事的不同片段擬寫小標題。
發(fā)現桃花源──探訪桃花源──離開桃花源──再尋桃花源。
2.走進桃源生活。
教師提出問題,分小組討論探究。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點評和歸納,引導學生明確桃源人的生活及處世態(tài)度,進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1)漁人進入桃花源后,他看到了怎樣的景象?(引導學生從自然風光、人文風情兩個角度去思考。)
(2)漁人進入桃花源后,村中人是如何對待漁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樣的社會風氣?
(3)桃花源中的人“避秦時亂”之后為何“不復出”?漁人“──為具言所聞”后,桃花源中的人“皆嘆惋”的原因是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行文線索的梳理與文章細節(jié)的探究,學生可以從整體把握故事內容,對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情感有所理解,為明確文章主旨做好準備。
3.明確文章主旨。
(1)帶領學生一起歸納總結桃源生活。
陶淵明為我們呈現的桃花源是一個他心中的理想社會。在這個社會里,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紛擾,人人各盡所能地參加勞動,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與人之間都極其融洽而友好。
(2)引導學生明確文章寫作主旨。
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虛構了一個和平、寧靜、平等、安樂的理想社會,描寫了一幅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安居樂業(yè)、彼此和睦相處的幸福生活圖景,寄托了作者的社會理想,隱含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抨擊,反映了人民群眾的美好愿望。
【設計意圖】在“理解內容”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明確文章主旨變得水到渠成,有利于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四)拓展比較
1.文意理解。
(1)學生自由朗讀《秦時婦人》。
(2)學生借助注釋與工具書,簡要疏通文意,進行口譯。
(3)學生逐句翻譯文章,教師進行點撥和糾正。
【設計意圖】 《秦時婦人》字詞難度不大,由學生自讀、自譯,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快讀閱讀的能力。
2.勾連回顧。
(1)引導學生由《秦時婦人》聯想到《桃花源記》,并初步發(fā)現兩篇文章的相同之處。
(2)幫助學生初步形成比較閱讀的意識。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調動已學內容,為后面比較閱讀打好基礎。
3.方法講授。
(1)引導學生由“已知”到“未知”提出文言文比較閱讀的基本角度。
(2)教師進行歸納總結,給予方法指導。
方法點撥:文言文比較閱讀可主要從三個角度進行:(1)文章內容;(2)中心主旨;(3)寫作手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已知聯系到未知,有助于學生遷移運用已學閱讀方法,同時“降低”比較閱讀的陌生感和難度。
4.方法應用。
(1)學生結合比較閱讀的基本方法和要點,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就《桃花源記》《秦時婦人》進行比較閱讀,發(fā)現其中的異同。
(2)教師進行歸納和總結。
【設計意圖】《桃花源記》《秦時婦人》兩篇故事架構“大同小異”,但表達主旨、表達方式“小同大異”的文章比較閱讀,有助于學生掌握方法。
5.小結。
教師在學生課堂實踐的基礎上,再次強調文言文比較閱讀的基本角度。
【設計意圖】 小結回顧,有助于學生夯實本課重點。
(五)布置作業(yè)
拓展遷移:課后運用所學方法,從比較閱讀的角度,分析《桃花源記》和《乙亥北行日記(節(jié)選)》的異同。
【設計意圖】再閱讀一篇與《桃花源記》有相似之處的《乙亥北行日記(節(jié)選)》,可以幫助學生遷移所學方法,能夠在“舊文章”中有“新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