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個地球王崧舟課堂實錄
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是從哪些角度描述地球面臨的嚴峻情況的?作者從中告訴我們什么樣的道理?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的只有一個地球王崧舟課堂實錄,希望對您有用。
只有一個地球王崧舟課堂實錄第一部分
課始,柔和的音樂聲起。多媒體展現(xiàn)浩瀚無邊的宇宙,由遠及近。一顆美麗的藍白紋痕相互交錯的星球在教師的配樂解說中緩緩映入眼簾。孩子們目不轉睛的注視著畫面,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
師:“在浩瀚無邊的宇宙,有一個美麗的星球。她是人類的家園,她是太陽和月亮的朋友。它叫——?”
生齊聲答道:“地球。”
師溫柔地問:“你還想親切地稱呼她什么?”
一個孩子深情地說:“我還想稱呼它‘媽媽’、‘生命的搖籃’。”
另一個孩子說:“我想稱呼它‘人類的后花園’、‘人類的凈土’。”
點評:
多媒體信息技術為我們的教學創(chuàng)建了良好的平臺,使“教”與“學”實現(xiàn)完美的組合;使學生真正“好學、樂學”。我認為結合信息技術自身的特點和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學科整合,能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效能。本片段的教學設計成功地引導學生進入了學習最佳狀態(tài)。媒體創(chuàng)設的情境引發(fā)了學生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探究欲望,為課文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溫婉的聲音給學生以親切感,在聲樂的配合下有效地驅動了學生情感的自然表露。“媽媽、搖籃、花園、凈土”這一個個貼切的稱呼既是學生的真情流露,也是學生們課外閱讀的知識積累。
師:“地球是這樣的美麗可愛,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人類活動的范圍又很小很小,我們人類又是怎樣對待地球母親的呢?”
師:“輕聲讀讀課文第3、4自然段,課文從哪幾個方面講了人類對地球的破壞?”
(生自由輕聲朗讀后交流)
生:“人類對地球的破壞是人們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后果地濫用化學品。”
師:“什么是‘濫用’?”
生:“濫用就是隨便地使用,過度地使用。”
生:“胡亂地使用。”
師:“對呀,胡亂地過度地使用就是濫用。”
生:“人類對地球的破壞我找到了一句話‘如果不加節(jié)制地開采,必將加速礦產資源的枯竭。’”
師:“不加節(jié)制地開采有限的資源。‘不加節(jié)制’是什么意思?”
生:“不加節(jié)制就是不加限制。”
師:“這些破壞會導致怎樣的后果?”(媒體出示第四節(jié))
生:“如果不加節(jié)制地開采有限的地球資源,必將加速礦產資源的枯竭。”
師:“枯竭是什么意思?”
生:“枯竭就是水干了。”
師:“枯竭的原意是指水源干涸了。在這里指什么?”
生:“文中指如果不加節(jié)制地開采必將把礦產資源用盡。”
師:“還有什么后果?”
生:“由于人們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后果地濫用化學品,不但影響再生資源的再生,而且還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態(tài)災難,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只有一個地球王崧舟課堂實錄第二部分
師邊心情沉重地說,邊點擊媒體,突出強調(本來、但是……不但……而且……、生態(tài)災難),幫助學生了解、掌握本段的寫法:“是啊,這些資源原來是可以再生的,由于人類的不珍惜,不愛護,而導致不但不能再生,還造成了生態(tài)災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出示課件:凄美的音樂聲中一張張觸目驚心的圖片躍然眼前。孩子們皺起了眉頭。
師:“說說你感觸最深的畫面吧!”
生:“我感觸最深的是第三幅圖。地球上的水資源是有限的。我們人類不懂得愛護是水源枯竭了。地面干涸得裂開了一道道大口子。”
生:“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幅圖。那個女子在河邊洗衣服。河里的水已經發(fā)黑發(fā)臭了。河面上漂浮著各種垃圾。我們平時是絕對不會這么做的,令人不可思議。”
生:“我感觸最深的是第一幅圖。人們隨意地焚燒草地,產生了大量的煙霧,造成了空氣污染。”
生:“我感觸最深的是第四幅圖。人們污染了水源,動物飲用了臟水導致了死亡。”
生:“我感觸最深的也是第四幅圖。我不同意剛才那位同學的說法。這副圖上的動物是被獵人用獵qiang打死的。我們人類隨意捕殺動物,使動物大量滅絕。”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那么請你聯(lián)系生活實際或者剛才的畫面,仿照課文第四節(jié)來說一說。【媒體出示句式:( )本來是可以再生的,但是( )。不但( ),而且( )?!?/p>
生:“水資源本來是可以再生的,但是人類不顧后果地濫用化學品,將垃圾隨便扔進河道,工廠隨意排放污水。不但影響了水資源的再生,而且還給人類自身的生存帶來了許多危害。”
生:“森林資源本來是可以再生的,但是人們亂砍濫伐。不但影響了森林資源的再生,而且導致了水土流失,帶來了洪水。
生:“樹木資源本來是可以再生的,但是由于人類地大量砍伐,不但讓森林資源不能再生,而且還嚴重地影響了空氣的凈化。
……
點評:
導入教學的兩個基本功能:一是宏觀學習過程的整合,二是調整學習狀態(tài)。教師有計劃有步驟的完整的教學過程,使學生在嚴謹地訓練和培養(yǎng)過程中,獲取最佳的學習收獲。本片段的教學環(huán)環(huán)相扣,連續(xù)貫通。借助多媒體信息呈現(xiàn)圖片、音頻、視頻等等。這些形象、直觀的材料成為了輔助教學的左膀右臂。運用這一特有功能,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化枯燥為生動,從而化難為易。在文本閱讀的基礎上,激活了學生的學習思維,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在持續(xù)性學習過程中,保持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得到優(yōu)化,進入良性運轉狀態(tài)。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過程中的障礙就是我們教學的難點。語文教學的根本在于如何讓學生學會、掌握、運用語言的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仿說、仿寫無疑是最佳途徑。本片段教學過程,是有一定的坡度的。首先引導學生讀懂文本,繼而運用多媒體技術功能,有效幫助學生解除抽象思維、邏輯思維方面的困難,降低難度,集思廣益,積累素材,學會運用課文第四節(jié)的寫法。教學中的難點得以順利突破。
總評: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語文的規(guī)律。這節(jié)課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多主動實踐的機會,使他們“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來看,用自己的雙手來做。——郭沫若”
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進行學法的遷移,通過發(fā)散學生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學生大大增加聽和看的機會;用文字、圖像、聲音的巧妙結合,可以大大增加課堂信息量,實現(xiàn)課內外的溝通,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我們的教學,為我們的學科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提高了我們課堂教學的效率,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真正確立,使自主學習、探索學習、協(xié)作學習得以真正實現(xiàn),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適時、適度、適量地選擇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師、學生以及信息技術相互促進的教學環(huán)境。
看過“只有一個地球王崧舟課堂實錄”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