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有哪些
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不斷的教學反思。那么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有哪些?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1、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
分數乘整數的知識基礎在于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及分數的意義及整數乘法的意義等知識。在課堂的開始環(huán)節(jié),我對這些內容進行了一定的復習,再進入分數乘整數的教學。
分數乘整數的算法很簡單,在相乘時,分母不變,只把整數和分數的分子相乘作分子。在教學這個內容時,我關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視,注意到圖形和算式之間的聯系,在計算前充分讓學生感知畫、涂圖形的過程。因此,在后面計算方法的得出就水到渠成,比較容易了。再者,對“分數乘整數表示的意義”也有機的滲透,為后面的知識打好鋪墊。一堂課上下來,由于學生對內容比較容易接受,課堂上有了空余時間。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比較清晰,但還存在的問題就是約分的環(huán)節(jié),有些學生喜歡算出結果以后再約分,對計算過程約分還不愿意采用。這一環(huán)節(jié)還應講深講透。學生可能對于這種在計算過程當中的約分,還是一知半解,對這樣約分的道理理解得不夠清楚。學習分數乘整數,學生在計算時肯定會遇到先約分后乘還是先乘后約分的問題。如果僅僅是為得到一個正確的結果,那么無論前者,還是后者,都無關緊要,只要不出差錯,最后都能得到正確結果。顯然,我們還需要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較高的計算速度和計算正確率!那么我們就必須讓學生明白到底哪種思路更合理,更有助于自己的后續(xù)學習。作為分數乘法的第一節(jié)課——分數乘整數,形成先約分后計算的良好計算習慣,對于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計算速度,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2、《分數乘小數》的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在本節(jié)課中,我放手讓學生聯系已有知識經驗,用自己思維方式進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學生自主地構建知識,充分體現了“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的理念。學生通過討論、合作交流,得出三種不同的處理方法。小數化成分數,分數化成小數,小數和分母約分。同樣得到了正確的結果。有針對性的練習是內化知識、訓練思維、培養(yǎng)能力、形成技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計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于是我便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設計了形式多樣、與生活密切相連的、不同層次的練習,使程度不一的學生都能在練習中鞏固新知,發(fā)展能力,充分感受學習的快樂。
不足之處: 由于學生對知識的遺忘,在復習分數與小數互化時,時間使用多了一些,導致后面的練習沒有按計劃完成。
3、《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是學生在已經掌握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分數加、減、乘、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把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運算律推廣到分數上的,為后面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做好準備?!斗謹邓膭t混合運算》我設計了一些預習內容:(1)回顧以前學習關于整數、小數的運算順序(2)整數、小數的各種運算定律,并用字母公式表示出來。(3)計算:3.2×99+3.2 120÷0.25÷40(4)預習書上第80頁的例題,思考:整數的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適用嗎?(5)試做練一練。 從預習作業(yè)情況來看,個別學生書寫習慣不好,把數字抄錯;把自己書寫的數字看錯;觀察力不強,看不出其中的錯誤等等。少部分學生的計算準確率相當低,對稍復雜的計算在處理時往往有點亂,不知所措,尤其是既有小數又有分數的,運算符號三個以上的,錯誤率相當高,但大部分學生的預習作業(yè)做得相當棒。
改進之處:在出現不同方法的情況下并沒有讓學生有個觀察比較的過程,而是我在很生硬地讓學生接受那種簡便的方法,結果并沒有收到很好效果。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建議
1.對六年級數學教師的學科素養(yǎng)的要求:對數學知識既要“胸有成竹”又要“胸有丘壑”。
作為一位六年級的數學老師,一定要對小學數學的所有內容,理清各部分知識的具體內容和重難點,以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對整個小學數學知識做到“胸有成竹”,把每一部分的教學置身于整個的數學知識體系中。例如:四則計算,既有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各自的計算方法,又有四則計算的一般“運算順序”和“運算定律”的通用性。例如在教學分數乘除法時,要聯系到分數的加減法,整數的運算定律,讓分數的四則計算成為一個整體,對整個計算部分進行通盤考慮。
在全面把握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要做到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提煉考點。例如:分數的四則運算的重點是計算方法,難點是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問題癥結是學生的通分和約分掌握的不好。為什么通分和約分有問題,追究其根源是學生對于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沒有掌握扎實。而這部分知識都是五年級中學習的,所以作為六年級數學老師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要刨根問底弄清楚,解決掉。真正地做到“胸有丘壑”,幫助學生平安順利地越過數學知識中的丘與壑。
2.對六年級數學教師教學方法的要求:對數學教學既要”舉輕若重“又要”舉重若輕“。
六年級數學老師不但要研究數學知識,更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采取”有效“的學習方法。”方法比知識重要。“這已經成為我們的共識,如何讓學生習得有效的學習方法呢?首先要對數學中的每個數學思想方法都要做到”舉輕若重“,反復練習,最后形成學生的一種思維習慣。例如:”轉化法“:在平面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中反復利用轉化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把三角形、梯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把圓轉化成長方形。但是在教學中老師們往往注重了了面積公式的教學,而忽視”轉化法“思維的培養(yǎng),我們要在教學中把往往輕視的”數學思想方法“舉到學習的重要位置上來。如果”轉化法“真的習得為學生的一種思維方法,在學習探究圓柱的體積公式時,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想到把圓柱轉化成已經學習的長方體進行探究。如果是這樣的話學生的學習就會達到一個”靈活自如“的更高的學習境界,這時可以說學生會學習了。
在學習方法的教學中除了做到”舉輕若重“,還要做到”舉重若輕“。這主要表現在對數學知識規(guī)律的把握。不言而喻,數學知識的規(guī)律性是很強的,老師就要和學生一起探究數學知識的規(guī)律,化繁為簡,實現數學學習方法的”舉重若輕"。例如:每冊數學教材的《數學廣角》部分,都是比較難的數學趣題,但是其規(guī)律性很強,都是對數學思想方法的集中練習。《雞兔同籠》、《抽屜原理》、《找次品》、《植樹問題》等等。在掌握問題的本質和規(guī)律的前提下“化難為易”,實現學習方法的習得和遷移,讓學生在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情境中感受數學的魅力。
3.對六年級數學教師研究學生的要求:對學生研究既要“注重共性”又要“關注個性”。
無論是知識的學習,還是學法的運用,最終要落實到“人”的問題上。六年級學生無論在年齡特點還是知識水平上都有共同點,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共同點”組織教學。這無須累贅。
下面重點談談如何根據“學生個性”采取教學,我的具體辦法就是開展“四合一”主體學習,做到“心中有人”,分析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智力水平,制定一個理想的學習目標。特別是邊緣的學生(能優(yōu)秀卻沒優(yōu)秀,能及格卻沒及格的)開展個別談話,個別輔導等措施。
如果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那么我認為“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四合一”主體學習成功之處之一就是極大調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小組合作學習,完善的激勵機制都是基于對學生個性的研究。如何激發(fā)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呢?
首先是小組合作,合作產生動力,每個人都想為小組貢獻自己的力量,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贏得小組同伴的認可。“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做個好人的愿望。”(蘇霍姆林斯基)
其次是小組互助,互助產生凝聚力,小組長帶領小組成員主動學習,不讓任何一個同學掉隊,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在互助中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互當小老師”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了盡大可能的展示機會,在展示中學社的學習興趣大增。
最后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做好“談心”及時解決個別問題,談心要抓住關鍵,“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看到希望,樹立目標,解決困惑,激發(fā)興趣。老師要做到”眼里既有小組,又要有個人“,在“四合一”主體學習中以小組為單位,同時要做好個別學生的工作,兩者相得益彰,效果更好。
有人說“教書匠琢磨題,教育家琢磨法,思想家琢磨人”。六年級數學老師既要琢磨題,又要琢磨法,更要琢磨人。綜觀我校六年級的數學教學成績,自建校三年來都穩(wěn)居全縣”第三“,有人戲稱:我們是”小三“,那就讓我們發(fā)揚”小三精神“:明知無地位,但堅信有機會!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注意事項
一、重視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和良好審題習慣的養(yǎng)成
審題能力是綜合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一種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識儲備、認知水平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讀題習慣、有效的思考方法為保證。應用題的審題過程就是要審清題目的情節(jié)內容和數量關系,使題目的條件、問題及其關系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為正確分析數量關系和解答應用題創(chuàng)造良好的前提條件。
培養(yǎng)小學生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并形成較高的審題能力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須要有相當長的時間來強化訓練,幾乎貫穿我們數學教學的始終。在開始的訓練階段,教師必須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一讀題目,建立表象;二讀題目,明確問題;三讀題目,找出關鍵,并作記號。其難度主要體現在“在關鍵字詞句下劃上重點標記”這一要求。教師還可以利用時常出些“陷阱題”“刺激”學生,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審好題目的重要性,這一點還是比較容易做到。
二、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模型并提高學生的模式識別能力
數學是充滿模式的?,F代 認知學習理論的研究成果清楚地表明:專家之所以能很快地通過知覺找出在某一情境下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因為他具備迅速地把記憶中原有的知識?經驗檢索出來的能力。在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學生如能正確地識別問題的模式,就能很快地收斂思考問題的范圍,為正確選擇問題解決思路就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目前小學生解決實際題的能力還是相當薄弱的,主要表現為對問題的情境語言缺乏常識性的了解,不善于利用等量關系去解決問題,即找不準問題中各數量間的關系,這方面就屬于模式識別研究范圍內的問題。變式訓練是一良策,學生可以從題目的變更中了解與應用問題密切相關的術語,而且通過背景的變換,達到強化模式的目的。在采用變式訓練的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抓住引導學生實現模式識別關鍵性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詳盡的剖析,決不能就題論題,要教方法?教思想,從而達到以不變應萬變的目的。
三、引導學生概括、領悟常見的數學思想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抽象邏輯思維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 ,他們有一定歸類和上升為數學思想的能力。
數學思想較之數學基礎知識,有更高的層次和地位.它蘊涵在數學知識發(fā)生、發(fā)展和應用的過程中,它是一種數學意識,屬于思維的范疇,用以對數學問題的認識、處理和解決.數學方法是數學思想的具體體現,具有模式化與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作為解題的具體手段.只有對數學思想與方法概括了,才能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時得心應手;只有領悟了數學思想與方法,書本的、別人的知識技巧才會變成自己的能力。像小學數學經常會出現的行程問題,學生如果掌握了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的時候就會得心應手。
四、重視解題策略的回顧和反思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歸納、概括、和策略反思的能力。
在數學解題過程中,解決問題以后,再回過頭來對自己的解題活動加以回顧與探討、分析與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解后不思等于不收”,“反思是收獲的黃金季節(jié)”)。這是數學解決問題過程的最后階段,也是對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最有意義的階段。
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目的并不單純?yōu)榱饲蟮脝栴}的結果,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驗只有通過概括才能上層次,概括的層次越高,遷移的半徑就越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而這一教學目的恰恰主要通過回顧解決問題的教學來實現.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要十分重視解題的回顧,與學生一起對解題的結果和解法進行細致的分析,對解題的主要思想、關鍵因素和同一類型問題的解法進行概括,可以幫助學生從解題中總結 出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加以掌握,并將它們用到新的問題中去,成為以后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有力武器。
五、適當進行開放題和新型題的訓練,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數學教學中適當地對學生進行開放題和新型題的訓練,是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必要補充。可利用學校的圖書館、教室等學生非常熟悉的地方,創(chuàng)設出一個個豐富的現實的問題情境,學生依據這些材料解決問題,求知欲強,并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能知道現實生活中蘊涵著大量的數學信息,能感受到現實世界中有廣泛的應用。也可以通過改變條件或問題,把一道題改編成幾道不同類型的問題,讓學生弄清算理,加以辨析,從而形成知識鏈,提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