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學習的解決方法
孩子不愛學習的解決方法
現(xiàn)在的孩子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了,學習的資源也越來越豐富了,可是有些孩子就是不愿意學習,或者說就是學不好,怎么辦呢?下面學習啦小編為你收集了孩子不愛學習的解決方法的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孩子不愛學習的解決方法
一、引導孩子的好奇心
小朋友天生是好奇的。比如說,從零歲到一歲時,他會把所有東西都放到嘴巴里試試看,當然我們或許覺得那很臟,可這就是小朋友的好奇心。甚至有一杯熱水放在面前,小朋友也會很想去摸它試試看。
常常家長在親子教育過程當中,往往會阻止或壓抑了孩子的好奇心,然而小朋友就是喜歡自己去嘗試,喜歡做事情按照他想要的方式試試看。孩子充滿好奇心的同時表明著孩子在思考,這是一個好的現(xiàn)象,家長這個時候就要想如何引導孩子的好奇心,從而轉(zhuǎn)化為學習動力。
二、高效是喜歡的表現(xiàn)之一
孩子寫作業(yè)慢的原因:
神游太空型——時間管理差
追求完美型——認真過了頭
條理性差——學習無方法
學習基礎(chǔ)差——學習有困難
被逼無奈——學習沒有興趣
三、注意力不集中——無關(guān)動作多
孩子寫作業(yè)慢的原因大概有以上幾種原因,孩子寫作業(yè)很快大概是孩子喜歡這門課程,在這個課程里面找到了學習的樂趣,高效是孩子喜歡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一個人的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動力。要充分分析孩子寫作業(yè)慢的原因,找出病因才能治好病。
四、不要無視障礙
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總會遇到困難,這個時候他們會非常需要家長的幫助和支持。如果家長選擇無視孩子所遇到的困難,那么孩子很有可能會選擇逃避。只要在某件事情上遭受挫折,對于這件事情的興趣就會大大下降,不會再選擇做這件事。
甚至于發(fā)脾氣。大叫、跺腳,把東西扔得滿地都是。有時候,不僅破壞自己的東西,甚至還去傷害別人的東西。很少有孩子在父母無視自己的困難之下還能迎難而上,在孩子猶豫遲疑的時候給予支持和鼓勵,這是我們作為父母應該做的。
五、不要對差生戴“有色眼鏡”
在一次段考中,一個男生的語文得了59分。他找到老師說:“老師,您就再給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了!”老師說:“作文絕對不給加分;但是,我可以給你把總分改成60分——我借給你1分。
不過,你可要想好啊,這1分不能白借,要還利息的,借1還10,下次考試我要扣掉你10分,怎么樣?要是覺得不劃算就不要借了。”男生咬咬牙說:“我借。”結(jié)果,再后一次段考中,他語文得了91分,扣掉10分,凈剩81分。
不得不說這位老師很聰明,很有愛心,不像一般老師對學習成績不佳的學生那樣,往往不重視,不會很信任,有的甚至會挖苦諷刺,巴不得借家長之手“好好整治”一下學生。不僅僅是老師,還有家長,孩子成績差,應該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方法、學習的興趣,而不是挖苦孩子。
孩子有效學習的方法
1、讀一小時不如讀五十五分鐘
要讓孩子能夠耐得住長時間做功課的方法之一,是一種叫做“時間的拍賣方式”的做法。
如果你想要孩子做“一小時”功課,那么就把這“一小時”時間稍微縮短,指定他們做“五十五分鐘”或“五十分鐘”。事實上,這五分鐘或十分鐘雖不算多,但是在心理上,卻有好幾倍差別的效果。也就是說你叫他做“一個鐘頭”,和做“五十五分鐘”的功課,感覺上的負擔,后者要比前者減輕好幾倍呢!
猛一看,這好像是在騙小孩,但效果的發(fā)揮,并不是基于“小孩才會上當”等玩笑式的理由,其實我們大人也一樣。就像百貨公司大拍賣時,兩千元的東西,如果改成一千九百元時,顧客就覺得便宜多了,而立刻買下來。這心理是完全一樣的。
一個鐘頭的做功課時間,如果孩子“不肯買帳”,那么就“降價”變成五十五分鐘,好象“便宜了”,于是孩子欣然接受,“買”了做功課的時間,這就是為什么“時間的拍賣方式”有效的理由。
2、一天做幾小時的功課才算有效率
有一陣子流行過一句話“四上五落”,意思是說要考上一流大學,一天睡眠不得超過五小時,否則就會名落孫山。這句話確實在日本風行過一陣子,可是對考上一流大學的學生追蹤調(diào)查的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他們每天幾乎都睡足八小時左右。
就算是高中生,從學?;貋硪院?,在家能夠集中精力用功的時間,以兩小時到四小時為最大限度;而無法集中注意力的小學生,頂多以兩小時為限,再繼續(xù)讀下去,效率不但不能和時間成正比,反而會傷害孩子的身心,結(jié)果造成孩子討厭讀書。
有不少家長常沾沾自喜地說:“我家的孩子從學校一回來,就關(guān)在書房,除了吃飯時間以外,都不出來呢。”其實,孩子就算躲在書房也未必一直都在讀書。做功課與其求量,不如求質(zhì)。家長必須了解這點,及時把孩子從書桌上“解放”出來。
3、每一科目的用功時間一次多少最佳
同一個科目如果需要讀五個鐘頭時,一天讀五小時好,還是分成五天,每天讀一小時好?
前者稱為“集中學習”,后者稱為“分散學習”。一般來說,以“分散學習”的效果比較好。
以某項作業(yè)的實驗來看,同樣的作業(yè)二十次集中做,和一天一次分為二十天做,兩相比較,每一次的作業(yè)效能,后者確實比前者高出百分之三十。就像人一天要分三次吃飯一樣,讀書也不能一次讀完,必須插進休息時間,分好幾次讀,效能才能高。
這件事,從紐斯特“對所學的東西能記憶多少”的實驗中也獲得證實。在學習某一科目時,與其連續(xù)強記,不如休息之后再記,才不會使記憶的內(nèi)容重復搞混,這就是有名的“紐斯特法則”。
考試前一夜的臨時抱佛腳效率不可能高,因為一考完之后,前一夜拼命死記的東西,會忘得一干二凈,也就是這個緣故。
由此可見,在為孩子擬定學習計劃時,與其以一小時為單位,不如以二十分鐘為單位,因為效率較高,記憶也比較確實。
4、吃飯前后一小時,讀書效率并不高
“等飯做好了,我會喊你,現(xiàn)在你還是好好讀書。”
“吃過飯別東摸西摸的,快點去做功課。”
父母親常掛在嘴巴上的就是“去做功課”,而且是在吃飯前后的一小時內(nèi)最常說。很多母親似乎都不明白,“吃飯前后一小時”其實是一天里面效率最低的時候。
從生理學上來說,吃飽飯后,全身的活動能量都集中在消化器官,頭腦的活動相對地也就遲緩了。
而空肚子的時候,所有的動物都在為尋求食物而四處移動;人類的身心動向,又何嘗不是集中于“食物探索行動”中!換句話說,吃飯前后一小時,心力是最不傾向于頭腦的時間。
雖然常常有人說:“珍惜吃飯的時間,也要用來讀書”,但實際上這時候即使讓孩子讀書,也只有浪費時間而已。吃飯前后應該讓孩子好好休息,以充分儲備接下來做功課的有效能量,從效率上來說,這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