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讓學生自主預習
如何才能讓學生自主預習
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教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預習的習慣呢?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讓學生自主預習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讓學生自主預習的方法
一、問題的提出
《學習的革命》一書的作者認為:“學校應該教什么?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應該是兩個科目,學習怎樣學習和學習怎樣思考。”一個學生在中學生階段的學習只有幾年,而當他們離開學校以后,不斷學習以及工作的時間將是幾十年。如何使中學幾年的學習著眼于離校后幾十年的應用,其中一個重要的教學措施就是讓學生具備自學能力。在語言教學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仔細品味《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就會發(fā)現(xiàn),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標準》的突出特點?!稑藴省分赋觯?ldquo;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自主學習放在了首位。預習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它實質(zhì)上是學生自學的開始,良好的預習方法的掌握是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習慣的關鍵,它雖是在教學的起始階段進行,卻影響著教學的終端效果。
預習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的開端,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對一個新的認識對象預先進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動求知過程。面對一篇新鮮生疏的課文產(chǎn)生一種求知的渴望,在這種內(nèi)動力的趨動下,主動地去研讀課文。在預習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新的知識,竭力地運用所具備的知識和能力去了解、分析和吸收,有利于培養(yǎng)自覺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葉圣陶先生就特別重視預習,認為“預習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驟”①預習的宗旨是讓學生“動天君”,“動用自己的心力,嘗試去了解” ②借以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自學探求習慣。一篇課文,學生應該懂得而未能自行解答的,應該讓他們嘗試一下如何弄懂。“他們經(jīng)過了自己的摸索,或是略有解悟或者不得要領,或者是全盤錯誤,這當兒再來聽教師的指導,印入和理解的程度一定比較深切” ③另外,“他們動了天君,得到理解,當討論的時候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正相吻合,便有獨創(chuàng)成功的快感;或者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不甚相合,就作比量短長的思索;并且預習的時候決不會沒有困惑,困惑而沒法解決,到討論的時候就集中了追求的注意力。這種快感,思索與注意力,足以鼓動閱讀的興趣,增進閱讀的效果,都有很高的價值。” ④可見,預習是聽講和討論前的準備,是教學過程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是落實學生本位,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重要措施。
現(xiàn)在有的教師不重視學生的預習,在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不熟悉的情況下開講,不僅增加學生接受新知識的困難,而且往往費時多,效果又不好。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往往把預習放在課外進行,不僅增加了學生的課余負擔,而且由于教師失控,學生的預習多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很難達到真正的訓練要求,因而預習很難到位,時間長了,學生還會喪失預習的興趣,這些都對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精神和自求能力極其不利。
對課前預習的重要,許多同學也都能認識到,在寫學習計劃的時候,也都能提到,但就是實際中做得不夠,或者不能始終堅持。大家可能都有一種感受,對課外讀過的東西,往往津津樂道,印象深刻,而對課本中學的東西,卻茫然不知,說不出個所以然,這就是因為課本中的東西往往是通過老師的講解,強加給自己的,而不是自我感受,自己探求獲得的。課前預習不僅僅只是明了課文的重點,難點,做到聽課有目的,更重要的是能培養(yǎng)自學能力,獲得讀書的樂趣。如果能堅持預習,把預習中獲得的東西和老師的講解結合起來,那感受,那印象,那樂趣肯定不同凡響。
為此,教師的教學要在預習上下功夫,做文章,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有效地指導預習,以便于學生操作,提高預習效果,同時使學生養(yǎng)成自我閱讀的良好習慣。
二、預習的指導
有效的預習是有利于過程教學的。近幾年來,我們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預習,并在這方面進行了實踐摸索,圍繞預習做了如下幾方面工作,讓預習落到實處。
1、課題查讀
預習中所涉及的知識比較廣泛,包括文章的作者,時代背景,詩詞常識,以及課文中重要的人、事、景、物等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有關這些知識,教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介紹一些資料,甚至把學生不易借到的資料借給他們。另外還可以借助瀏覽器和搜索引擎,利用網(wǎng)絡資源,搜集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為此可以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課外摘抄本,把有關內(nèi)容分類摘抄下來,這樣既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又能提高閱讀的積極性,并在興趣的引導下,逐步理解課文,完成預習任務。
2、認讀感知
學生預習課文的時候,首先應自覺主動地去掃清文字障礙。這是認讀課文的基礎。但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會去做,我們要求每個學生備齊《現(xiàn)代漢語詞典》和《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等工具書,仔細查閱課文中遇到的生字新詞,并將關鍵字詞的注音和釋義注到課文中。這樣,有利于作品的理解,便于記憶。這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理解,整體把握文章的第一步。朗讀課文時,要求學生口齒清晰,讀出語氣,讀出情感,以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
在這里,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只是表層的、粗略的、感性的,但卻是深入理解課文的必要基礎。因為這時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帶有整體性,便于學生在后面的閱讀中能從整體出發(fā)理解課文的各個組成部分,不致有肢解課文之弊;同時又使而后的理解分析始終伴隨著具體的感性材料,可無架室分析之虞。
3、思考問題
這是預習課文的一個重頭戲,要求學生邊讀邊想,通常要求學生從三個方面思考:1、文章寫了什么?(什么?)2、怎樣寫的?(怎樣?)3、為什么這樣寫?(為什么?)。學生在研讀過程中,如果對三個問題都能作出正確圓滿的回答,對課文閱讀理解的過程就基本完成了。
這三個問題只是規(guī)定了思考問題的大方向,要求還比較籠統(tǒng),在進入到具體文章的閱讀時,還必須根據(jù)文體的特點,把它們化為一串要求明確具體的小問題,才便于操作。比如側重于記事的記敘文為例,三個問題可以具體為:
什么?――事情發(fā)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涉及什么人物?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經(jīng)過和結果如何?這篇文章寫了什么東西?……
怎樣?――文章按怎樣的順序敘事?怎樣安排材料的?怎樣在敘事中寫人?怎樣展開描寫?語言運用有怎樣的特點?……
為什么?――為什么要按這樣的順序敘事?為什么要這樣展開描寫?為什么要如此表達?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
學生在預習課文時,可按問題的順序,邊閱讀邊思考,邊思考邊回答,要求在課本上圈點勾畫,并在書頁空白處簡要記下思考的結果。由于三個問題涉及文章的內(nèi)容,形式和作者構思的意圖,學生經(jīng)過思考,對課文的認識就比較完整,深入了。
4、引導質(zhì)疑
懂得質(zhì)疑才是真正懂得學習。愛因斯坦說:要懂得“在別人視為平常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別人不覺得是問題上看出重要問題”。宋代陸九淵說:“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質(zhì)疑的過程是思維的過程,是發(fā)揮學習主動性的過程,是深化認識的過程。“問”反映學習者對學習對象的投入,思考和思維空間開闊的程度,問得越尖銳,越能反映學生的理解和體驗,越能體現(xiàn)學生的閱讀質(zhì)量。真正有水平的問題的提出是建立在學生對課文有全面深入的理解之上的。教師經(jīng)常注重啟發(fā)和鼓勵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積以時日,學生不僅能有效地學得知識,還能潛移默化地形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和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自身良好的問題意識。
為了讓學生勇于質(zhì)疑,教師必須依據(jù)學生學習語文的認識規(guī)律,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引導學生質(zhì)疑。
(1)教給質(zhì)疑方法 教師要為學生指點質(zhì)疑的途徑,教給學生質(zhì)疑的方法。比如,可以從課題上發(fā)問,從課文的內(nèi)容上,語句上發(fā)問,也可以從標點符號的使用,寫作特點上發(fā)問,還可以從某些看似矛盾的地方發(fā)問。如在預習《荷塘月色》一文中,有個學生就問,第6自然段末尾“這時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蛙聲和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一句中的“他們”指代蟬和蛙,為什么不寫成“它們”?作者為什么說“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又如學習郁達夫《故都的秋》的時候,學生就問到“北方人念陣字,總老像是層字,平平仄仄起來,這念錯的歧韻,倒來得正好”,為什么說“這念錯的歧韻,倒來得正好”?這樣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就可以讓學生開動腦筋,思維活躍。
(2)鼓勵質(zhì)疑 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同時,教師應表揚、鼓勵學生大膽生疑,保護質(zhì)疑 積極性。即使學生提出似乎幼稚的疑問,教師也要加以肯定、鼓勵,消除學生怕問的心理,使學生肯把學習上的疑問向老師“曝光”。對那些不會生疑的學生,則針對不同情況,運用不同方法,通過不同途徑啟發(fā)、點拔、引導,如課上多啟發(fā),課后多問問,作業(yè)時相機布置質(zhì)疑作業(yè)等。其實在教學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不管什么層次的學生,都會提出一些很有價值的問題,而且越是基礎差的學生越有可能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有些問題貌似簡單,卻是教師引出課文重點的契機。譬如魯迅的小說《藥》,在“談藥”一節(jié),眾多茶客中有一個不太起眼的人物“二十多歲的青年”,有個成績較差的學生就問:作者安排這一人物何用?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它是直接向文章的中心而去的,是很有價值的問題。學生經(jīng)過思考分析,便會認識到:這個青年同其他茶客一樣不理解革命。同樣愚昧落后,安排這一人物表明當時國民愚昧落后的程度之嚴重,不但中老年如此,連青年也如此。作者安排這個人物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題。經(jīng)過教師的提醒和肯定,學生同樣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價值所在。
當代教學崇尚學生主動學習,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注意到這一點。只是在操作過程中,往往忽略了或者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無法讓學生來主動學習。抓好預習中的質(zhì)疑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最關鍵的一環(huán),這一步棋走好了,就會滿盤皆活。其實,在課堂上,教師也會提出與學生類似的問題,但是換一個角度,由學生來提出,這就把由教師的思考變成了學生的思考。這種學習主體性的轉移,實際上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肯定,而且形式上也完全扭轉了教師“導演”的地位,發(fā)問的主動權已經(jīng)完全還給了學生。解決問題當然也完全依賴學生。教師在學生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則發(fā)揮著點撥、引導、深化以及裁判的作用,這就把過去老師的單邊活動變成師生互動的雙邊活動。學生從這種學習的形式中不僅成為了主體者,而且享受到了自己思考的價值被認可的快樂,作為教師也不斷地被學生提出的一些有價值而又有獨創(chuàng)性的問題所激發(fā),所陶醉,這是過去唱獨角戲難以享受到的教學樂趣。
教學過程,是教師幫助學生學習的一串過程。學生掌握了一般的預習方法,還需要歷練,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要養(yǎng)成一種習慣,必須經(jīng)過反復的歷練”⑤。這就需要恒心,要堅持不懈地“督促學生認真練經(jīng)常練”“積日累月地練,練到非常熟,再也丟不了了”⑥,學生身上才真正會有這種習慣。養(yǎng)成了習慣,也就培養(yǎng)了能力,真正是一輩子受用。
三、幾點補充:
實踐證明,指導學生預習,對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有極大的好處,但需要教師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預習盡可能地放在課內(nèi)進行。學生在課堂預習,教師可以控制,教師可讓學生在自讀階段完成預習任務。
第二,預習要及時檢查,并進行簡要的評價、總結,對于預習方法上存在的問題要及時的解決,評價、總結要以鼓勵為主,盡可能地調(diào)動和培養(yǎng)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三,預習時對不同學生要有不同要求,不能等同劃一,只要學生盡其所能就可以了。預習的步驟和預習的過程要因人因文而異。
第四,學生在預習時,提倡同學之間互動,可先讓同學各自預習,然后把自己的感受或體會和預習中還沒有解決和疑難問題在學習小組中進行討論,起到弄清疑難問題并鍛煉口頭表達能力的作用。
“未來的文盲將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一些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缺乏思維能力的人。”把預習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具體易行的途徑。利用預習,給學生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老師再創(chuàng)設一個平等、互動,充滿生氣的課堂環(huán)境,讓預習過的學生能得到更大的發(fā)展,讓不同認知水平的同學在交流、協(xié)作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
讓學生自主預習的建議
一、什么是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并不是老師放任孩子不管,孩子要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來制定學習計劃和目標。通過實施學習計劃來發(fā)現(xiàn)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這一過程來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不斷解決過程中的困難來磨練學生的學習意志,通過解決問題的能力來提高學生的智商和情商。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自主學習興趣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自主學習興趣
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與課堂內(nèi)容相關的情境,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來調(diào)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和思維等,激發(fā)學生的潛在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通過課堂創(chuàng)設情境感性的素材使學生養(yǎng)成理性分析的學習態(tài)度。也可以通過這種對知識探索的動機,達到解決教學問題的目的。
三、充分落實自主學習
教師實施培養(yǎng)學生自主教學的時候,要立足學生、教輔材料、課標等全方位結合,要找準切入點。教師在實施過程中,可以適當?shù)狞c撥學生。要讓學生形成問題意識、養(yǎng)成思維縝密、步驟嚴謹?shù)乃季S習慣。逐步提升學生的自學習慣,最大限度的開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讓學生自主預習的技巧
老師應該循循善誘,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改變給老師學習的觀念。
通過改變傳統(tǒng)的上課方式,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變得主動,不再需要督促才會想起還有學習沒有完成。
要制定合理的學習安排計劃,不要自由散漫的,要讓學生真正把學習放在心上。
要實行鼓勵式教育,學生不會不懂錯誤的地方,一定要耐心的教導,不要盲目的批評,要多鼓勵。
學生在學校目的是學習,但是回了家也不能放松,家長要學會配合,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一起配合教師,讓孩子愛上學習。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