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的教學手段有哪些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其復雜的語法結構和枯燥的課堂環(huán)境使得大部分學生提到英語便感覺到頭痛乏味。尤其對于職業(yè)學校的學生來說,在既非專業(yè)課又無實際明顯用途的英語課面前,很多人便產(chǎn)生了厭煩情緒。因此作為授課者,教師除了要掌握專業(yè)知識外,還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一系列教學藝術手段,使得學生能夠得到美和滿足的情感體驗,從而誘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與熱忱。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些英語的教學手段,希望能幫助到你們。
一、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以及學生在課堂上的心情舒暢是教師授課順利的保證
因此,教師不應該只生硬地講授課文內(nèi)容,而應該通過良好的導入把學生的興趣吸引到課堂上來,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在進入單元的warming up環(huán)節(jié)時,就應讓學生充分地熱身,把本單元的課文內(nèi)容與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環(huán)境結合起來,變“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變“任務”為“興趣”。例如:本次英語課中,教師對于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這一例句并沒有只是生搬硬套的講解要求記憶,而是請了一位學生上臺指揮全體學生模仿李陽瘋狂英語式的學法,不斷地朗誦、識記,這時每一位學生都在說英語,顯然使得英語教師們最頭疼的“不張嘴”難題已經(jīng)瞬間解決了,而每一位學生都已經(jīng)準備好了學習,這時教師再開始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就會容易得多。
二、教師要在課堂中不斷地創(chuàng)設場景,使得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這時,教師的身份已經(jīng)從演講者轉(zhuǎn)換成為聽眾,在構建好一個合理場景之后,教師所要做的就是聽與判斷,這也是當今課改的關鍵。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而且從思維發(fā)展的特點來看,中學生的思維已具有獨立性、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特點。因此,在構建好場景,設計出問題以后,教師所應做的就是因勢利導。在此次的課改課上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的教師已經(jīng)減少了授課講解的時間,把主要的工作都交給了學生,學生講解、學生表演、學生展示,學生已經(jīng)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而如何能夠創(chuàng)設出一個合理且具有延展性的場景則關鍵在于問題的提出。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最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感到有興趣,學起來就積極主動、滿腔熱情。古語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是問題,是引起思考的動因,是激起學生學習欲望和探究精神的最積極因素。因此,教師能否恰到好處地設置有價值的問題,學生能否有效地利用這個問題即是學生自主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
三、英語教學要注重藝術性,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心情舒暢、興趣盎然
教師的語言和行為藝術感染力在課堂中具有相當一部分作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話語比起冷漠單調(diào)的詞句更容易深入人心。因此,在英語教學實踐過程中,讓課堂更富有藝術感染力,讓教學藝術服務于教學是我們一直期望達到的效果。這就要求每個英語教師除了掌握專業(yè)知識外,還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對待課文要更加精心地設計,對話要更富有表演性,更能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甚至使用的每一個詞語都要仔細地推敲。而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師生都應處于一種愉快的狀態(tài),只有師生產(chǎn)生了共鳴,那么整個教學過程才能說是完整的以及對學生有益的。通常英語課總是乏味的,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設計上下功夫。杜威說:“工作始終滲透著游戲態(tài)度是一種‘藝術’。”在本次英語課上,教師設計了個小游戲用來識記單詞,一組學生通過做動作來傳達一個單詞,從而把教學活動轉(zhuǎn)變成一個游戲過程,使得教學變成了藝術。教師也可以在適當?shù)臅r候利用真實的視聽材料如原版電影安排教學活動,不僅能給學生提供機會接觸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中英語為本族語的語言材料,而且也真實地呈現(xiàn)了異族文化,幫助學生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選擇合適的影片讓學生“泛看”,即在不打斷影片節(jié)奏的前提下,將影片分成幾個片段,并根據(jù)交際法安排一些學習活動。學習活動每一片段進行一次,常安排在看電影片段之前或之后;有些活動由學生獨自完成,有些以小組的形式完成。
總之,雖然教改的深層含義是減弱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但是教師掌控課堂這一中心點是沒有任何改變的,所以,教師們應該更加合理地使用教學手段,使課堂更加趨于完善。
相關文章:
4.英語教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