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文言文翻譯
初二語文文言文翻譯
初二語文文言文翻譯有木有難度哦?下面就有學(xué)習(xí)啦小編來講解一下這部分的內(nèi)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桃花源記原文和譯文
原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魚為生。(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不知道走了多遠。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夾著溪流兩岸走了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芳草鮮艷美麗,落花繁多。他對此感到非常詫異。又繼續(xù)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花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就到頭了,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隱隱約約好像有光。漁人離開了船,從洞口進去。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寬闊明亮了。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整整齊齊的樣子,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塘,桑樹竹林這類景觀。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雞鳴狗叫的聲音能互相聽到。這中間,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著就好像桃源外面的世人。老人和孩子們各個都安閑快樂,顯得心滿意足。
(村人)看見了漁人,都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擺了酒,殺了雞準(zhǔn)備食物款待他。村里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率領(lǐng)妻子兒女和同縣人來到這個跟世人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跟桃花源以外的人不再來往。(村人)問(漁人)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晉。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他們)都感到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各自都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天后,告辭離去。村里人囑咐他道:“(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漁人)已經(jīng)出來,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來時的路回去,處處都做記號。到了郡下,去拜見太守,述說了這番經(jīng)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前往,尋找以前所做的記號,最終迷失了方向,不再找到原來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品質(zhì)高尚的人,聽到這件事后,高興地計劃前往。沒有實現(xiàn),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沒有探求(桃花源)的人了。
二、 陋室銘原文和譯文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
譯文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龍(居住)就成為靈異的(水)。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往來談笑的有淵博的學(xué)者,沒有粗俗的人??梢詮椬嗖患友b飾的古琴,閱讀佛經(jīng)。沒有奏樂的聲音使雙耳受到擾亂,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云的玄亭。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三、愛蓮說原文和譯文
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水面上和陸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值得喜愛的有很多。晉朝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人很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里長出來卻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滌過卻不顯得妖媚,它的莖內(nèi)空外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jié)節(jié), 香氣遠播,更顯得清香,潔凈地挺立在那里,可以在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呢。
我認(rèn)為菊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喜愛菊花的人,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喜愛牡丹的人,當(dāng)然是很多了。
四、核舟記原文和譯文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zhí)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xiàn)右足,魯直現(xiàn)左足,各微側(cè),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shù)也。
舟尾橫臥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zhí)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lián)、題名并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魏子詳矚既畢,詫曰:嘻,技亦靈怪矣哉!
譯文
明朝(有一個)手藝奇妙精巧的人,名叫做王叔遠。(他)能用直徑一寸來長的木頭,雕刻出宮殿房屋、器具、人物,甚至飛禽走獸、樹木山石(這一些東西來),沒有一件不是依據(jù)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來雕刻),各有各的神情姿態(tài)。(他)曾經(jīng)送給我一艘用桃核雕刻的船,刻的是蘇軾乘船游覽赤壁。
船從頭到尾長約八分多一點,大約有兩顆黃米粒那么高。中間高起而開敞的部分是船艙,上面蓋著(刻出來的)箬篷。旁邊開著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開窗戶來看,雕刻有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關(guān)上窗戶,就看到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用石青涂在刻著字的凹處。
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兩腮長有很多胡須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在他的右邊,黃庭堅在他的左邊。蘇東坡、黃庭堅一起看一幅書畫長卷。蘇東坡用右手拿著書畫卷的右端,用左手撫摸魯直的脊背。魯直左手拿著橫幅的左端,右手指著書畫卷,好像在說什么似的。蘇東坡露出右腳,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cè)轉(zhuǎn)身子,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膝,各自隱藏在書畫卷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極像彌勒菩薩,敞開胸襟,抬頭仰望,神態(tài)表情和蘇東坡、黃庭堅不相類似。佛印平放著右腿,彎曲著右臂支撐在船上,并豎起他的左腿,左臂掛著念珠靠在左腿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shù)出來.
船尾橫放著一支船槳。船槳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個船夫。在右邊的人扎著椎形的發(fā)髻,仰著臉,左手靠著一根橫木,右手扳著右腳腳趾,好像在大聲呼叫的樣子。在左邊的船夫右手拿著蒲葵扇,左手摸著爐子,爐子上面有個壺,那個人眼光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字跡)細小得像蚊子腳,一勾一畫清清楚楚,它的顏色是黑的。還刻著一枚篆字圖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顏色是紅的。
總計一條船上,刻有五個人;刻有八扇窗戶;刻有箬竹葉做的船篷、船槳、爐子、茶壺、書畫卷、念珠各一件;對聯(lián)、題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個。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然不滿一寸。原來是挑選了一個又長又窄的桃核刻成的。咦,技藝也真靈巧奇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