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這樣的老師的教學設計
一個這樣的老師的教學設計
《一個這樣的老師》?這是一個怎么樣的老師呢?下面是有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 《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文是美國作家大衛(wèi).歐文回憶自己少年時代學習生活時寫的一篇文章。它敘述了科學課上懷特森老師運用“故弄玄虛策略”,教會學生“新懷疑主義”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對學生產生了深遠影響而又獨具一格的老師形象。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與學生常見的文章有所不同: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描寫人物,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點。文中既有對懷特森老師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正面描寫,也有對“我”的心理活動、懷特森老師教育效果的側面描寫。二者相互結合,懷特森老師特點就更加鮮明突出了。能夠結合正側面描寫來了解人物的特點是本文的教學重點,體會這種側面描寫的作用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學生分析:
文中所塑造的懷特森老師的形象對學生是一種“沖突”。首先是視覺上的沖突:懷特森老師別具一格的科學課讓學生耳目一新。其次是心理上的沖突:他們沒想到懷特森老師會“戲弄”自己的學生,這讓他們的心里有些受不了。再次是思維方式上的沖突:現(xiàn)在的大多數(shù)孩子還是教師和教材的忠實信徒,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去懷疑教師和教科書上說的,因此是對他們多年來一種思考方式的挑戰(zhàn)。最后是生活習慣上的沖突,懷特森老師不僅教會我們用“新懷疑主義”去學習,也教會我們用“新懷疑主義”去生活,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這些沖突有的源自于中外文化的差異,但更多的是源自于懷特森老師與其他老師的與眾不同。
設計理念:
以“懷特森老師是怎樣的一個老師”,為學習的主線。引導學生從“懷特森老師本人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我的心情變化”“我們的行為變化”三個角度來探究這個問題。在三種不同角度的學習交流中豐滿人物形象,達到立體感悟人物形象的效果。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及新詞,認讀2個字。
2、能說出課文大意,提出不懂的問題,初步擬定學習方案。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學習30,大家齊讀課題。讀了這個題目你們有什么問題嗎?(預計學生可能提出: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師?這個老師與別的老師有什么不同?等)帶著這些問題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檢查預習
1、按自然段開火車朗讀課文,注意做到正確流利。
2、提出并解決不理解的詞語。
解決學生不理解的詞語后,提出:
(1)面面相覷,結合課文內容談談同學們?yōu)槭裁磿婷嫦嘤U?
(2)冰川期,你們知道冰川期是什么時期嗎?(地質上的一個時期,在新生代的第四季,當時氣候非常寒冷,歐洲和美洲北部都被冰川所覆蓋,也叫冰河時代。)
(3)胸有成竹,文中說我做什么胸有成竹?
(4)鄭重其事,懷特森老師是怎樣鄭重其事地講“凱蒂旺普斯”的?
(5)狡黠是什么意思?(狡詐)懷特森老師眼里為什么閃過狡黠的光芒?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學:用你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看看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或是想知道的?在書上做個標記。
2、匯報:
(1)說說你讀懂了什么?(略)
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指名說,修改完善,達到人人會說(這篇課文寫的是,懷特森老師把一個不存在的凱蒂旺普斯介紹給我們,我們沒有懷疑,結果在考試是我們都不及格。這件事上改變了我們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
(2)提出不懂的問題:
存疑置后處理的問題預計有:
我們測驗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
為什么說上懷特森老師的課,每一節(jié)課都是不尋常的探索?
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
“新懷疑主義”指什么?我們是怎樣學會“新懷疑主義”的?
懷特森老師介紹的“凱蒂旺普斯”哪些地方有疑問?
文中兩次提到“正視”有什么含義?便打了“我們”“我“什么樣的心情?
他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上學到點什么呢?
四、明確進一步學習的方向
1、你覺得《一個這樣的老師》這篇課文的主要人物是誰?(可聯(lián)系課題、課文的主要內容及課后2題確定)
2、下一步我們深入學習什么呢?
首先看看學習《一個這樣的老師》這篇課文我們應該弄懂什么——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師?他對給學生什么樣的影響?
還要解決我們不懂的問題——懷特森老師介紹的“凱蒂旺普斯”哪些地方有疑問?……
3、擬定進一步學習的方案:
學生自擬后師生交流,形成建議性學習方案和自擬學習方案。(此處略,見第二課時)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對學生的深遠影響,并寫出對他的評價。
2、體會側面描寫人物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30課《一個這樣的老師》。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出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呢?(引導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你們是從哪兒得到這么多地感受呢?作者又是怎樣把一個“這樣”的老師展現(xiàn)給我們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深入學習課文。
二、依學案自主探究,因需交流。
學案:懷特森老師是一個()的老師。
思路1:默讀課文,看看懷特森老師說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一想懷特森老師是一個()的老師。
思路2:默讀課文,思考在懷特森老師教“我們”的過程中“我”的心情和行為有了哪些變化,“我”認為懷特森老師是一個()的老師。
三、共議交流。
l 懷特森老師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老師。
(一).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教會我們“新懷疑主義”的老師。(學生也可能認為是博學的、有趣的、特殊的、不尋常的、不可思議的、惹學生生氣的、狡黠的、戲弄學生的、讓學生學到了探索精神的、讓學生明白書上寫的老師說的都是不一定正確的、用特殊方法糾正學錯誤的、……)
在“凱蒂旺普森”事件中,預計學生對懷特森老師最初的認識可能是零散的,如:他們會認為懷特森老師是博學的、戲弄學生的、教會我們懷疑的……教學時可依照學生的發(fā)言順序教學,而后進行整合提升。
1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博學的老師。(如果學生先談到略處理)
懷特森老師笑了笑,“那是一種夜行獸,在冰川期無法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而絕跡了。”說著,他從講桌里拿出一件動物頭骨,向我們解釋起這種動物的特征來。講完,他把頭骨交給前排的同學,讓大家輪流觀察一下。
師:你從懷特森老師向同學們介紹的凱蒂旺普森身上覺得他是一個博學的老師。
2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戲弄學生的老師。
“很簡單,”懷特森老師眼里閃過狡黠的光芒,解釋道,“有關凱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我編造的,這種動物從來就沒有過。你們筆記里記的都是錯的,錯的當然就不能得分了。”
師:狡黠是什么意思?你從中感受到什么了?(引導學生理解懷特森老師的本意不是去捉弄孩子們。而是讓他們從這件事上學到點什么)
3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教會我們懷疑的老師。
懷特森老師擺擺手,讓大家平靜下來:“難道你們自己沒有想過嗎?既然是‘絕跡’了,那就什么也沒留下。我向你們描述它的夜間視力、皮毛的顏色,以及許多根本不存在的現(xiàn)象,還給它起了個可笑的名字,你們竟一點也沒有起疑心,這就是你們不及格的原因。”
(1)懷特森老師認為我們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不是知識性的,而是沒有對老師說的話做認真的考慮,發(fā)現(xiàn)其中的疑點。)
(2)我們再看看懷特森老師向我們介紹的凱蒂旺普斯,看看我們該不該起疑心?
懷特森老師笑了笑,“那是一種夜行獸,在冰川期無法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而絕跡了。”說著,他從講桌里拿出一件動物頭骨,向我們解釋起這種動物的特征來。講完,他把頭骨交給前排的同學,讓大家輪流觀察一下。
(引導學生把冰川期絕跡和動物頭骨結合起來考慮,體會到在冰川期絕跡的動物留下來的應該是化石而絕不是頭骨。)
追問:還能從哪感受到懷特森老師要教會我們懷疑?
(3)從考試成績登記在冊教會我們必須學會懷疑。
過渡::在這次“凱蒂旺普斯”事件中“我”的態(tài)度有什么變化?“我”眼中的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呢?(喜歡——吃驚——憤怒——領會良苦用心)
……我心中暗想,這回我遇到一位博學的老師了。
……可是,當試卷發(fā)下來的時候,我卻驚呆了:我答的每道題旁邊都打著大大的紅*!怎么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師講的寫的呀!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錯了。
……“那你為什么要在課堂上鄭重其事地講?為什么還要考試?這種老師算什么老師?”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頭,我緊緊抿住嘴唇,控制著自己不嚷出來。
……他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上學到點什么。
師:讀讀這些句子,結合上下文談談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導學生體會懷特森老師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上學會懷疑,學會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新懷疑主義。這也是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
小結:一個莫須有的凱蒂旺普斯,讓我們懂得了要用“懷疑”的眼光去看待書本上的內容和老師說的,還能從哪感受到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學方式。
(二)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教會我們探索的老師。(略處理)
師:請你結合實際談談為什么說這是不尋常的探索?
(引導學生從“小汽車”事件體會懷特森老師是一位教我們學會探索的老師)
l 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影響深遠的老師。(引導學生體會懷特森老師即影響了我們的學習方式有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師:懷特森老師不僅教會了我們質疑,也教會了我們探索。那么在懷特森老師教我們科學課之前和之后,我們是怎么學習的呢?
(引導學生結合“我們”行為的變化過程:不習慣質疑——學會了新懷疑主義——把新懷疑主義帶進了所有的課堂——把新懷疑主義帶進了我們的生活,感受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對我們影響深遠的老師)
相機出示:
逐漸的,我們懂得了,書本上寫的,老師說的,并不是一貫正確的,事實上沒有誰是一貫正確的。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警惕,用事實,用科學的方法,糾正錯誤,而且應當有堅持真理的毅力。同學們把這種學習方法稱為“新懷疑主義”。
師:你們覺的什么是“新懷疑主義”?
(引導學生從這一段中感受到懷特森老師教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掌握了一種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了我們堅持真理的毅力。教學時還可引導學生結合下文來談懷特森老師對我們的影響。)
師:本文的主要人物是懷特森老師,作者不僅對懷特森老師的語言和行為進行了細致地描寫,還用了大量的筆墨來描寫我的心理活動以及我們行為的前后變化,加深了我們對懷特森老師的認識。這種通過對有關的人、事、景、物的描述,渲染氣氛,烘托出所要描寫的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寫作手法叫側面描寫。
(三)師生總結。
完成填空:懷特森老師是一個()的老師。
四、拓展延伸。
是呀,懷特森老師用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教會了孩子們怎樣學習,這不僅改變了孩子們的學習方式,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大衛(wèi).歐文,他寫的《第一家爸爸銀行》風靡全球。試想如果他在少年時代沒有遇到懷特森老師,那么他還是今天的大衛(wèi).歐文嗎?
五、作業(yè)。
必做:
1、練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選做:
試著把這種獨特的學習方式帶到你的學習生活中去。
《一個這樣的老師》課文原文
懷特森先生教我們六年級的科學課。第一節(jié)課上,他問我們:“誰知道一種叫做凱蒂旺普斯的動物?”同學們面面相覷(qù),就連生物比賽得過獎的比利也都驚奇地瞪大了眼睛。
“噢,沒有人知道。”懷特森老師笑了笑,“那是一種夜行獸,在冰川期無法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而絕跡了。”說著,他從講桌里拿出一件動物頭骨,向我們解釋起這種動物的特征來。講完,他把頭骨交給前排的同學,讓大家輪流觀察一下。我們饒有興趣地傳看,記筆記,有的同學還畫了圖。我心中暗想,這回我遇到一位博學的老師了。
第二天,懷特森老師對上次講的內容進行了測驗,我胸有成竹地答好了卷子,交給老師。
可是,當試卷發(fā)下來的時候,我卻驚呆了:我答的每道題旁邊都打著大大的紅*!怎么同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師講的寫的呀!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錯了。我瞧瞧周圍的同學,似乎每一個同學都不及格,比利正氣惱地捶桌子呢。這是怎么回事呢?
“很簡單,”懷特森老師眼里閃過狡黠(jiǎoxiá)的光芒,解釋道,“有關凱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我編造的,這種動物從來就沒有過。你們筆記里記的都是錯的,錯的當然就不能得分了。”
“從來沒有過?那你那天拿的頭骨是怎么回事?”比利問。
“那件頭骨嘛,”懷特森老師笑了,“不過是馬的頭骨罷了。”
“那你為什么要在課堂上鄭重其事地講?為什么還要考試,這種老師算什么老師?”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頭,我緊緊抿(mǐn)住嘴唇,控制著自己不嚷出來。教室里響起了不滿的議論聲。
懷特森老師擺擺手,讓大家平靜下來:“難道你們沒有想過嗎?既然已經(jīng)‘絕跡’了,我怎么可能那么詳盡地描述它的夜間視力、皮毛的顏色,以及許多根本不存在的現(xiàn)象,還給它起了個可笑的名字,你們竟一點兒也沒有起疑心,這就是你們不及格的原因。”
懷特森老師說試卷上的分數(shù)是要登記在成績冊上的,他也真這么做了。他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上學到點兒什么。
上懷特森老師的課,每一節(jié)都是不尋常的探索。比如,有一次他說小轎車是活的生物,讓我們反駁。我花了整整兩天時間寫小論文,說明小轎車和生物不一樣。他看了后說:“勉強及格,你總算知道了什么是生物,什么不是。”
逐漸地,我們懂得了,書本上寫的,老師說的,并不是一貫正確的,事實上沒有誰是一貫正確的。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警惕,用事實,用科學的方法,糾正錯誤,而且應當有堅持真理的毅力。同學們把這種學習方法稱為“新懷疑主義”。
我們把“新懷疑主義”帶進了所有的課堂。每堂課我們都十分注意聽講。有時老師講著講著,下面就會有同學清清嗓子,說:“凱蒂旺普斯,”接著他站起來,正視著老師的眼睛,說出懷疑的理由。這樣做是很有趣的。當然,多數(shù)的時候,我們懷疑錯了,但老師在糾正我們的錯誤時,就加深了我們對事物的理解;有時我們的懷疑是正確的,它又促使老師去糾正錯誤。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認識到這里面的價值。有一次,我把懷特森老師的事講給一位鄰居,他驚訝極了:“那位老師不該這樣捉弄你們。”我正視著他的眼睛,告訴他:“不,你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