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玄奘寺導(dǎo)游詞
玄奘寺在設(shè)計理念上體現(xiàn)隋唐建筑格局,除了位于中軸線上的主建筑群外,玄奘寺還建有鐘樓、鼓樓、寺院辦公區(qū)、僧人居住區(qū)以及玄奘佛學(xué)院等配套設(shè)施。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帶來的洛陽玄奘寺導(dǎo)游詞,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篇一:洛陽玄奘寺導(dǎo)游詞
玄奘寺又名唐僧寺,位于偃師緱氏鎮(zhèn)唐僧寺村北,緊傍207國道,玄奘寺始建于北魏,原名靈巖寺,隋大業(yè)年間(公元605-618年)幼年的玄奘曾多次到該寺聆聽佛法,玄奘取經(jīng)返回后曾回寺看望僧眾,被譽為大德、大善之人,為了弘揚他堅毅卓絕的精神,又改名為"興善寺",唐太宗曾賜地40頃敕令重修,武周圣歷二年(公元699年)武則天自神都洛陽出發(fā),登封中岳,路過該寺,也曾賜金重修,并賜地百頃。后人為表示對玄奘法師的懷念,又改名為唐僧寺。1996年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老居士拜謁唐僧寺,提議更名為"玄奘寺"并親題"玄奘寺"匾額。
在我國,提起《西游記》里的唐僧,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唐僧,唐玄奘,陳姓名祎,洛陽偃師人,出生于河南省偃師市緱氏鎮(zhèn)北約1公里處的陳河村。
他13歲時跟隨二哥到洛陽凈土寺出家,貞觀初隨商人往游西域十七年,撰《西域記》十二卷。貞觀十九年,歸至京師,為中國佛教傳播作出了巨大貢獻。貞觀元年(公元627年),他遠游印度,精心鉆研佛教經(jīng)典。17年后,他回到了長安,在弘福寺、大慈恩寺等地著書譯經(jīng)。
主要著作有《大唐西域記》、《會宗論》、《制惡見論》等,翻譯印度佛經(jīng)75部,共1335卷,為中印兩國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玄奘一生影響巨大,在佛學(xué)界有千古一人之譽,為世人所敬仰。唐僧寺位于洛陽東南40公里處207國道北側(cè),偃師市緱氏鎮(zhèn)東南約兩公里的唐僧寺村北,北距玄奘故里約4公里,玄奘大師病故后,有說葬于緱氏鎮(zhèn)東南3.5公里處的白鹿原。在這里,玄奘9歲時常隨家人到靈巖寺中聽經(jīng),后被收為俗家弟子。為紀念玄奘,靈巖寺改稱"唐僧寺",寺的西北墻外即為唐僧墓。"西天取經(jīng)"成名后,人們?yōu)榱撕霌P他大善大德的精神,改名為"興善寺"。唐太宗曾賜給該寺土地40頃,并勒令對其進行重修。
公元699年,武則天從神都洛陽出發(fā),幸登封中岳時,路過該寺,也曾賜金重修該寺,并賜地百頃。明萬歷年間,又改名為唐僧寺。至今,在院內(nèi)上殿內(nèi)還保存有古碑多方,記載著歷代修葺唐僧寺的情況。有:明萬歷丙辰(公元1616年)重修唐僧寺碑;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7年)建火神廟碑;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唐僧寺上殿又重修碑;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修繕唐僧寺碑;重修唐僧寺伽藍殿碑;修唐僧神位碑等。唐僧寺隨著時代風(fēng)兩唐僧寺原來的規(guī)模是相當(dāng)宏大的,殿宇壯觀、香火旺盛。清朝末年寺內(nèi)尚保存有建筑幾十間,建有天王、大雄、白衣、伽藍等殿堂,殿堂兩側(cè)還有鐘鼓樓、藏經(jīng)閣等。寺內(nèi)后院有古柏100多株.古碑100余方。寺北墻外有僧人墓地,范圍達50余畝。傳說靈巖寺內(nèi)有古松一棵,在玄奘赴西天取經(jīng)之前,曾用手摸著松枝說:我去西方取經(jīng),你可以向西長;如我要回來了,你便向東長,以便使我弟子知道。等玄奘西行后,松枝每年向西,長了幾丈;有一年松枝突然回向東方,門人弟子都說,大師要回來了。于是一同迎接,大師果然返回了。后人遂稱此松為"摸頭松"。但現(xiàn)在院內(nèi)只剩殿堂兩座:天王殿和玄奘殿。天王殿又稱"下殿",中間供奉彌勒佛塑像,兩側(cè)分塑四大天王。玄奘殿又稱為"上殿",正中供奉玄奘大師塑像。
唐僧寺幾經(jīng)枯榮。到了近代,已是殿頹碑殘,墓塔破敗,海法老和尚(海法老和尚俗家姓朱,出家后法名海河,號性空,河南省信陽縣人,西元一九二一年~民國十年辛酉歲十二月初八日,出生于信陽吳店鄉(xiāng)的昌灣村)睹之,扼腕嘆惜,惻然心傷。他深知玄奘大師在歷史上的地位,也深知玄奘寺的歷史價值,乃發(fā)愿予以重修。他募資收回玄奘寺舊址,并另行徵購了數(shù)十畝土地,同時新建了山斗、圍墻、及鐘、鼓二樓。在施工期間,委其弟子印定、印觀尼師為該寺住持。不幸工程尚未全部完成,一九九七年計劃重建大雄寶殿之時,海法老和尚示寂,給該寺建設(shè)造成極大的困難。幸而印定、印觀眾尼師繼師遺志,克服萬難,繼續(xù)興建未了工程。
篇二:洛陽玄奘寺導(dǎo)游詞
今天,我走進了小九華山的玄奘寺。這里所供奉的不是佛祖不是菩薩,而是唐玄奘。這是為什么呢?參觀完后我才知道其中的原因。
原來,是因為這里收藏了唐玄奘的頂骨(不過只有三分之一喔)。所以這座寺叫玄奘寺,供奉的也是唐玄奘。
這座寺廟有很多關(guān)于唐玄奘的介紹,他小時候就很好學(xué),長大了知識淵博、精通佛法,可是跟一位印度高僧交談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知識不夠多,就要去印度取回真經(jīng),知道佛教的真諦。取經(jīng)路上神秘莫測,可能會餓死、渴死、累死。是什么讓他無所畏懼取經(jīng)路上的危險?是他堅定不移的信念和堅強的毅力。難怪后人稱他為“千古一完人”。今天我從唐玄奘身上得到了一條真理:如果沒有不懈的努力,就沒有明日的成功。
篇三:洛陽玄奘寺導(dǎo)游詞
金陵城垣東麓,練湖煙水之濱,有故丘曰九華山。其間供奉大唐三藏法師骨殖所在,名玄奘寺。
山門屑小簡拙,別有松柏掩映,頗具古意。越山門拾階而上者百十步可見佛殿,檀香馥郁,禪音婷裊,得無感觸?寺因道顯,縱非廟堂連宇,紫廈金閣,自是法相莊嚴,肅然起敬。焚香禮拜,叩三寶沐慈悲,余亦濁世癡男子耳。
過齋堂客堂,左側(cè)小徑可通羅漢洞、地藏殿,右則疏木修竹成蔭,或謂“放生池”。迎面巖階壁立,一上再上,直達舍利骨塔。已登臨,塔檐零落,衰草層生,遠山如在,流云似卷,雖無悲秋之感,猶覺懷抱難傾。
西向鐘亭,棧道危欄,崖高不過數(shù)仞,凜然心有余悸,因山勢無曲折回旋,只取其直之故也。料來世事亦如此,至險者,箭弦已發(fā),退無可退。
據(jù)亭而坐,揚目能觀鐘阜晴嵐,垂首得見臺城夕樹。至于練湖之內(nèi),翠波菱舟,畫橋長堤,纖毫皆在眼底。有伊人嘗欲得金陵真山水,恨當(dāng)日未暇同游。
臨去,蒙釋傳真師賜余《藥師光王佛本愿經(jīng)》、《觀音經(jīng)》、《地藏經(jīng)》數(shù)冊,余欲獻功德若干,師笑曰:“吾為傳真,豈為布施,幾冊經(jīng)文不舍,何求無上之法?”
師言如棒喝,當(dāng)戒貪與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