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桃源縣導(dǎo)游詞
桃源縣域為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地段,屬中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帶來的湖南桃源縣導(dǎo)游詞,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篇一:湖南桃源縣導(dǎo)游詞
各位團友,此時我們探訪的是桃源洞,深藏在武夷山中。由于蹬道高坡度大,有時還要穿越洞穴,請大家在行進途中互相關(guān)照,注意安全?,F(xiàn)在我們正循蒼屏峰與北廊巖之間的松鼠澗旁小徑行進。將至桃源洞口,便有一堆亂石截斷了谷口,小澗驟然消失,只聽見石下錚琮有聲,似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然而,只要各位再往前走幾步,就可看到巨石相倚的小洞口。洞極為狹小,僅容一人通過,而且洞中十分黑暗,請大家跟我走好。穿過小洞,小澗奔騰而出。這種“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不知大家體味得如何??邕^橫架在澗上的石橋,幾經(jīng)曲折,輾轉(zhuǎn)而入,迎面有一石門,借著門內(nèi)射出的一縷幽光,大家是否看清石門兩旁的一副石刻對聯(lián):“喜無樵子復(fù)觀弈,怕在漁朗來問津。”相傳這副對聯(lián),是一隱士根據(jù)仙凡曾在此對弈,樵子戰(zhàn)敗仙翁的故事而寫的。
進入石門,頓覺豁然開朗,果然是“洞天絕境”。四周群巒環(huán)繞,南有蒼屏峰,北有三仰峰,東有玉版巖,西有天壺峰、北廊巖。當(dāng)中是幽深的谷地,方圓大約20畝。但見田疇平曠,阡陌縱橫,屋舍儼然,桃園、石池、竹林、流泉,引人入勝。若逢春日來此游覽,桃花盛開,燦若云霞,地地道道的陶淵明筆下的武陵桃花源勝景。徐霞客在游記中曾這樣寫道:“四山環(huán)繞,中有平畦曲澗,圍以蒼松翠竹,雞聲人語俱在翠微中。”桃源洞北面有兩幢古老的屋舍,是桃源庵和開源堂舊址,堂內(nèi)塑有太上老君的神像。屋旁斜倚著的一塊巖石,名金磚石。從巖罅里涌出的一股山泉,叫金磚泉。清亮的泉水繞過屋舍,注入田間,在爬滿青藤的壽桃石旁,蓄成一口水池。池邊的石盤纖塵不染,正是品茗小憩的雅座。桃源洞西邊這座老君巖雕像,是1996年,由武夷山風(fēng)景區(qū)勝區(qū)管委會投資23萬元,福建惠安工匠歷時6個月雕鑿而成。雕像高16米,寬11米,厚10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老君巖雕座像(堪稱中國之最的泉州老君巖雕像高僅5。1米),堪稱“老子天下第一”。
桃源洞后山有小路上三仰峰,也可取道山北慧苑坑,從章堂巖上三仰峰。三仰峰是武夷山風(fēng)景區(qū)內(nèi)的最高峰,海拔717。7米。三峰皆昂首向東,高者為大仰,次者為中仰,再次者為小仰,故名。仰望三仰峰,大家不知是否有種感覺,三座山峰,宛職巨石三片,斜插碧霄,形如旌旗招展,巨蛇凌空。三仰峰上勝景頗多。從桃源洞后山小徑攀登到小仰,路左邊有一石洞,深四五米、高二三丈的巖洞,名“碧霄洞”。洞上方巖壁有明萬歷年間林培所書的“武夷最高處”五字。洞旁有一口井,相傳為宋白玉蟾的丹井。清會稽周士蕓曾結(jié)廬修煉于此。在大仰峰腰,有一平坦方正的巨石,名棋盤石,相傳昔時有仙人在此對弈。這里古樹環(huán)匝,密葉交蔭,即令盛夏酷暑到此,只消片刻,便暑熱全消。離此地不遠(yuǎn)的三隱臺,臺上有積翠樓庵、知白庵、仰云庵,臺麓有蘿庵等舊址。峰頂有電視轉(zhuǎn)播臺。從峰頂俯瞰百里武夷山,只見群峰起伏;仰望天空,高遠(yuǎn)無邊。
雄峙在三仰峰南麓,皆倚鑄錢巖,也似三仰峰一樣,崚嶒三石,層疊而起,只是山形比較平緩的山峰,是三層峰。三層峰有“武夷氣象臺”之稱。大雨行將來臨之際,在它的峰巒之間,便會涌起一團團白霧;而天將放睛時,籠罩在峰巒上的濃重云霧,又會先行化開,露出濃如潑墨的峭壁。當(dāng)?shù)厝擞盟鼇眍A(yù)測睛雨,還頗為靈驗。宋翁彥約有詩贊道:“崚嶒三迭倚青冥,宿霧云飛自有程。靈境只因通造化,故教人世驗陰晴。”
從三層峰往前,過蒼屏峰,可見矗立在七曲北岸的北廊巖。北廊巖因橫立的巨壁像一條獨長的走廊,故而得名,聳立在北廊巖后面的是天壺峰。峰腰有一軒朗的巖洞,峰下有天壺道院舊址。危立于天壺峰西面的瑯玕巖,又名欄桿巖、朗官巖。以“瑯玕”取名,是形容此巖光潔晶瑩,好似美玉。稱它欄桿巖,這是因為在崖畔有叢竹環(huán)翠,宛如綠色的欄桿。瑯玕巖半壁有一山洞,名“金雞洞”。巖壁上至今還留有鑿了一半的磴道。因此衍生出這么一段傳說:相傳早先洞中曾棲息著一只金雞,是只神鳥。每當(dāng)黎明,它就飛到武夷最高處——三仰峰頂,放聲高唱。那嘹亮的報曉之歌,又是清脆又高亢,響徹武夷碧水丹山間,驚得歌王百靈鳥也閉上了歌喉。金雞飛到哪里,哪里就有了歡樂,幸福;金雞唱到哪里,哪里就五谷豐登,人畜興旺。然而,當(dāng)?shù)赜幸回澬牡呢斨鹘袕埜焕剩箤λ蚱鹆藟闹饕鈵?,妄想捉住它,獻給官家,求得重賞。經(jīng)過一番謀劃,他從外地雇來了一名石匠,沿著崖壁開鑿蹬道,聰明的金雞,早已洞察出這貪心財主的陰謀,等到蹬道即將鑿到洞口,便飛到四曲大藏峰巖洞中筑窩去了。張富朗窮忙了一陣,連雞毛都沒有撈到一根,倒給人家留桃源仙境下筆柄。今天,我們?nèi)匀豢梢郧宄乜吹竭@條鑿了一半的蹬道。
各位團友,桃源洞游覽到此結(jié)束。但愿絢麗的桃源洞勝景能給您留下美好的印象。
篇二:湖南桃源縣風(fēng)景
桃源縣民間歷來流行桃源漢劇(現(xiàn)名武陵戲)和桃源花鼓戲。由于政治的和經(jīng)濟的原因,直至民國末期,看戲幾乎是縣人唯一的文化享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社會主義思想逐步占領(lǐng)文化陣地,文化逐步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shè)的重要手段,加上經(jīng)濟建設(shè)發(fā)展的促進作用,桃源縣的文化事業(yè)日益繁榮。桃源漢劇先后幾次進京獻演,多個劇目獲國家級和湖南省級獎勵。從50年代起,廣播、電影、電視、圖書、群眾文藝等各種文化事業(yè),如春園百花,漸次怒放,斗芳爭妍。至1988年,除縣城有文化館、廣播電臺、電影院、劇院、電視差轉(zhuǎn)臺、新華書店、圖書館、工人俱樂部等文化機構(gòu)和文化活動場所外,各區(qū)、鄉(xiāng)(鎮(zhèn))均建有文化站、廣播站、電影放映隊及影劇院等,其中有28個區(qū)、鄉(xiāng)(鎮(zhèn))建起文化中心,3個鄉(xiāng)(鎮(zhèn))建起業(yè)余劇團。文學(xué)創(chuàng)作也取得很多可喜成果,繼50~70年代作者常有短篇小說及詩歌等作品發(fā)表在省級以上報刊之后,80年代,更有多部中、長篇小說等作品問世。
2011年,桃源縣強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wù)體系建設(shè),共建成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站30個,農(nóng)家書屋344家,并且縣圖書館、縣文化館和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站實現(xiàn)了免費開放。
篇三:湖南桃源縣名勝古跡
桃花源不僅是風(fēng)景名勝,也是文化古跡,遺有唐代以來眾多大詩人如孟浩然、劉禹錫、李白、王昌齡等碑刻詩文及古建筑,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桃花源
桃花源在桃源縣城西南15公里水溪附近。面臨沅水,背倚群山,蒼松翠竹。相傳因東晉詩人陶淵明所寫的《桃花源記》和《桃花源詩》而得名。自唐代開始建寺觀,宋時更盛,元末毀于火,1455年(明景泰六年)又建殿宇,明末復(fù)毀于火。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重修淵明祠,沿山配置亭閣,按陶淵明詩文命名,此后又屢經(jīng)修葺。解放前荒蕪殆盡。1950年后除對原有建筑物進行加固維修外,并對已經(jīng)傾圮的部分亭閣,也陸續(xù)進行整修和復(fù)建。修復(fù)桃花觀、秦人洞、高舉閣等古代建筑,拓展桃林10余里。
桃源八景
自縣城下約十華里的潼舫,溯沅江而上至桃花源,共約四十華里。
桃川仙隱:(即今桃花源,包括桃花山、桃源山,桃仙嶺、奏人村)。
潼舫晚渡:縣城下十里,相傳曾有仙人在此渡江。
漳江夜月:沅水流經(jīng)這一段稱漳江。相傳江底晦(三十)朔(初一)都有月光。另,原有漳江閣(今已毀),江 中倒映的閣窗之中,白天黑至天明,都有一輪明月,賞月之人無不稱奇。
潯陽古寺:遺址在沅江東岸八字路的潯陽坪,據(jù)傳寺內(nèi)有一古井,井中有龍泉劍一口,時現(xiàn)劍光,故寺亦名龍泉寺。
楚山春晚:縣東南四里,此山狹而卑、園如彈丸。氣曖春早、花木先發(fā),雞亦先鳴。
綠蘿晴畫:在縣南三里,沅江之濱。峭巖削立、具畫理、雨時常有晴色。
梅溪煙雨:在縣南四里、雖久晴、溪中煙生如雨。
曰馬雪濤:縣南七里,沅江至此處、山狹水急、云奔石怒,放眼遠(yuǎn)望、雪浪沖天。此地被道家譽為“三十五 洞白馬玄光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