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滾鐘口的導游詞
滾鐘口,在銀川市西北35公里處的賀蘭山東麓,古為賀蘭山勝境之一,現(xiàn)是寧夏最著名的避暑、游覽勝地。人稱“鐘鈴山”,“滾鐘口”由此得名。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寧夏滾鐘口的導游詞,歡迎大家參閱。
寧夏滾鐘口的導游詞1
滾鐘口,俗稱“小口子”,西距銀川市區(qū)約四十公里。此山口三面環(huán)山,山口面東敞開,形似大鐘。在景區(qū)中央有一座小山,又像是鐘內(nèi)懸掛著的鐘錘,人稱“鐘鈴山”,“滾鐘口”由此得名。
滾鐘口山巒起伏,巖石峻峭,林木蔥蘢,巍峨秀麗。在西夏時,就是“西夏古名勝地”。當時,李元昊曾于山溝北部建造了一處規(guī)模宏大的避暑宮苑?,F(xiàn)在在這片參差錯落的20多處建筑遺址上,散落的磚、瓦、器物殘片遺物,還俯拾即是。明清時,這里也大興土木,建造廟宇、樓閣,修建了賀蘭廟、老君堂、大悲閣、斗母宮、小洞天、關帝廟、興隆寺、晚翠閣、觀音廟等14處廟庵臺閣,這些建筑依山臨險,隨勢自然,錯落有致。山內(nèi)的三座山峰之上,還建有三座造型優(yōu)美、小巧別致的白色喇嘛式塔。始建于清朝光緒十八年(1892年)的賀蘭廟,廟宇坐落在半山之上,分為上中下三層臺院,三座殿宇連成一體。主殿泥塑彩像,兩側繪有滾鐘口全景圖和賀蘭廟全景圖,殿宇雕梁畫棟,蔚為壯觀。據(jù)史料載:明清時期,每年六月,城鎮(zhèn)村堡的善男信女多進香山寺,輪騎絡繹不絕,名曰“朝山”,亦借以游覽滌暑。景區(qū)南側山旁的“清真寺”,有阿拉伯也門的馬克倫丁·本·歐斯曼長老“拱北”墓,他曾在16世紀末遠涉重洋來到中國,在銀川等地傳教30多年。每逢回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遠近穆斯林紛紛前來念經(jīng)朝拜,以示紀念。
小滾鐘口經(jīng)過歷代修葺建設,成為一處著名的風景游覽勝地。春夏之際,小滾鐘口內(nèi)滿谷高杉,一片蔥綠。來到景區(qū)入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棵蒼勁蔥蘢的古槐和勃勃生機的長青松柏。進入景區(qū),漫步于山道上,只見滿山遍谷的洋槐、翠柏、白楊綠陰遮蓋溝坡,郁郁蔥蔥。溝間坡地的山果樹上掛滿了晶瑩欲滴的紅山果和紅酸棗。山澗里一縷清泉涓涓流淌。山中綠樹、紅花爭相輝映,絢麗多彩。
南望群山,有三峰峭立,形似筆架,人們稱它為“筆架山”。山下有人采佳石為硯,因而又稱曰“硯石筆架山”。若拾級而上,登臨山顛“望海亭”,可憑高四覽,向西遠眺,但見峰巒起伏,勢若奔浪;極目東望,又見千里平疇,像風平浪靜的海洋,天地相間處,云煙浩渺渾然融為一體。在這里還可觀賞到“日出筆架”、“月光別鐘鈴”、“石嶂穿白云”等自然景觀。如逢朝暉夕映時,又可觀賞到“賀蘭佛光”之景,堪與“峨眉寶光”爭妍。六月暑日,在景區(qū)西邊溝盡頭的青羊溜山巔上,藍天晴空,白雪蓋頂,這就是古寧夏八景之首的“賀蘭晴雪”。
在景區(qū)北部一條寬窄變異、蜿蜒曲折的深溝內(nèi),多有寺廟遺址,故稱“大寺溝”。溝內(nèi)樹木蒼翠,泉水清澈,怪石林立,“獅吼”、“臥虎”、“頑猴”、“仙人指路”、“青羊跳澗”等奇石,神態(tài)各異,令人嘆為觀止。順溝向西而下,有巨石立于溝間,上刻“西爽亭”三個大字,這里山勢開闊,泉水叮咚,綠草如茵,是最舒坦幽靜的休息之地。
寧夏滾鐘口的導游詞2
滾鐘口山巒起伏,巖石峻峭,林木蔥蘢,巍峨秀麗。在西夏時,就是“西夏古名勝地”。當時,李元昊曾于山溝北部建造了一處規(guī)模宏大的避暑宮苑?,F(xiàn)在在這片參差錯落的20多處建筑遺址上,散落的磚、瓦、器物殘片遺物,還俯拾即是。明清時,這里也大興土木,建造廟宇、樓閣,修建了賀蘭廟、老君堂、大悲閣、斗母宮、小洞天、關帝廟、興隆寺、晚翠閣、觀音廟等14處廟庵臺閣,這些建筑依山臨險,隨勢自然,錯落有致。山內(nèi)的三座山峰之上,還建有三座造型優(yōu)美、小巧別致的白色喇嘛式塔。始建于清朝光緒十八年(1892年)的賀蘭廟,廟宇坐落在半山之上,分為上中下三層臺院,三座殿宇連成一體。主殿泥塑彩像,兩側繪有滾鐘口全景圖和賀蘭廟全景圖,殿宇雕梁畫棟,蔚為壯觀。據(jù)史料載:明清時期,每年六月,城鎮(zhèn)村堡的善男信女多進香山寺,輪騎絡繹不絕,名曰“朝山”,亦借以游覽滌暑。景區(qū)南側山旁的“清真寺”,有阿拉伯也門的馬克倫丁·本·歐斯曼長老“拱北”墓,他曾在16世紀末遠涉重洋來到中國,在銀川等地傳教30多年。每逢回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遠近穆斯林紛紛前來念經(jīng)朝拜,以示紀念。
小滾歷代修葺建設,成為一處著名的風景游覽勝地。春夏之際,小滾鐘口內(nèi)滿谷高杉,一片蔥綠。來到景區(qū)入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棵蒼勁蔥蘢的古槐和勃勃生機的長青松柏。進入景區(qū),漫步于山道上,只見滿山遍谷的洋槐、翠柏、白楊綠陰遮蓋溝坡,郁郁蔥蔥。溝間坡地的山果樹上掛滿了晶瑩欲滴的紅山果和紅酸棗。山澗里一縷清泉涓涓流淌。山中綠樹、紅花爭相輝映,絢麗多彩。
在景區(qū)北部一條寬窄變異、蜿蜒曲折的深溝內(nèi),多有寺廟遺址,故稱“大寺溝”。溝內(nèi)樹木蒼翠,泉水清澈,怪石林立,“獅吼”、“臥虎”、“頑猴”、“仙人指路”、“青羊跳澗”等奇石,神態(tài)各異,令人嘆為觀止。順溝向西而下,有巨石立于溝間,上刻“西爽亭”三個大字,這里山勢開闊,泉水叮咚,綠草如茵,是最舒坦幽靜的休息之地。
南望群山,有三峰峭立,形似筆架,人們稱它為“筆架山”。山下有人采佳石為硯,因而又稱曰“硯石筆架山”。若拾級而上,登臨山顛“望海亭”,可憑高四覽,向西遠眺,但見峰巒起伏,勢若奔浪;極目東望,又見千里平疇,像風平浪靜的海洋,天地相間處,云煙浩渺渾然融為一體。在這里還可觀賞到“日出筆架”、“月光別鐘鈴”、“石嶂穿白云”等自然景觀。如逢朝暉夕映時,又可觀賞到“賀蘭佛光”之景,堪與“峨眉寶光”爭妍。六月暑日,在景區(qū)西邊溝盡頭的青羊溜山巔上,藍天晴空,白雪蓋頂,這就是古寧夏八景之首的“賀蘭晴雪”。
寧夏滾鐘口的導游詞3
在滾鐘口的青羊溜山上有一個人工砌筑的多層高臺,被人們稱之為“公主臺”,民間流傳說這里是安葬一位西夏公主的玉香福地。
傳說西夏第七代皇帝襄宗安全有一位美貌絕倫的公主,被視為掌上明珠,疼愛有加。公元1220_年,蒙古大軍在成吉思汗的率領下,第三次大舉進攻西夏。成吉思汗派使臣入城招降,并提出了苛刻的條件,其中有一條就是要納公主為妃。
兵臨城下、國難當頭,西夏被迫與蒙古定下盟約:年年納貢,聯(lián)蒙抗金,公主也不得不遠嫁蒙古。臨行前,襄宗安全在青羊溜山頂平臺之上建成一座送親臺,以使公主可以最后一覽故鄉(xiāng)全景。后因十分思念女兒,安全常常在此眺望遠方,并將送親臺改為公主臺。公主隨成吉思汗返回草原后,贏得大汗的歡心,為西夏國贏得幾年的和平。然而好景不長,西夏第九代皇帝獻宗德旺趁成吉思汗率軍西征,聯(lián)合漠北許多未被蒙古大軍征服的部族共同反抗蒙古,這使成吉思汗大為惱怒,決定滅亡西夏。
公元1220_年,成吉思汗率領蒙古最驍勇善戰(zhàn)的進攻西夏,公主堅持隨征。
蒙古大軍擊敗西夏。此時,成吉思汗已身患重病、臥床不起,為防夏主生變,病中立下遺囑:死后暫秘不發(fā)喪,待夏主獻城投降時,將他與中興府內(nèi)所有兵民統(tǒng)統(tǒng)殺掉。公主隱居在了滾鐘口,并盡自己所能幫助僅存的一些黨項人逃避蒙古的搜捕。后來公主徹底看破紅塵,步入佛門,削發(fā)為尼,以青燈古佛為伴,潛心修持佛法。圓寂后,公主的弟子們就在“公主臺”修建了一座精巧的石臺佛塔,稱之為“公主墳”。
寧夏滾鐘口的導游詞4
滾鐘口位于銀川市西北方向35公里的賀蘭山東麓,歷史上曾是李元昊的行宮和民國期間寧夏軍閥馬鴻逵的避暑山莊,現(xiàn)為賀蘭山著名的風景游覽區(qū)。滾鐘口風景秀麗,林木蔥籠,共有70多種常綠樹和落葉林,尤以初春時節(jié)景色最美,山花爭艷,泉水淙淙,山腰綠蔭蔥蔥,山巔白雪皚皚...
這就是名聞遐邇的“賀蘭晴雪”。景區(qū)內(nèi)古禹王臺、興隆寺、晚翠閣等清代所建的寺廟,布局巧妙,錯落有致。賀蘭山前有筆架峰,峰上有望海亭,站在亭中遠眺,銀川市的平原景色一覽無余。滾鐘口山巒起伏,巖石峻峭,林木蔥蘢,巍峨秀麗。在西夏時,就是“西夏古名勝地”。當時,李元昊曾于山溝北部建造了一處規(guī)模宏大的避暑宮苑?,F(xiàn)在在這片參差錯落的20多處建筑遺址上,散落的磚、瓦、器物殘片遺物,還俯拾即是。明清時,這里也大興土木,建造廟宇、樓閣,修建了賀蘭廟、老君堂、大悲閣、斗母宮、小洞天、關帝廟、興隆寺、晚翠閣、觀音廟等14處廟庵臺閣,這些建筑依山臨險,隨勢自然,錯落有致。
山內(nèi)的三座山峰之上,還建有三座造型優(yōu)美、小巧別致的白色喇嘛式塔。滾鐘口經(jīng)過歷代修茸建設,已成為一處著名的風景游覽勝地。春夏之際,景區(qū)內(nèi)滿谷高杉,一片蔥綠。溝間坡地的山果樹上掛滿了晶瑩欲滴的紅山果和紅酸棗。山澗里一縷清泉涓涓流淌?!肮P架山”、“望海亭”、“獅吼”、“臥虎”、“仙人指路”等奇石神態(tài)各異,令人嘆為觀止。山中綠樹、紅花爭相輝映,綠草如茵,絢麗多彩,是最舒坦幽靜的休息之地。門票:20元交通:從銀川汽車站乘坐往賀蘭山東麓方向的班車。
寧夏滾鐘口的導游詞5
滾鐘口,古為賀蘭山勝境之一,是西夏王陵風景名勝區(qū)的一個重要景區(qū),其擁有的花崗巖風蝕地貌景群。這里還有伊斯蘭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的建筑,反映了當?shù)刈诮膛蓜e和睦相處的氛圍。被聯(lián)合國人居環(huán)境發(fā)展促進會等組織聯(lián)合評為“中國最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滾鐘口的歷史典故、傳說和大型建筑遺址之謎更讓滾鐘口添加了一份神秘的色彩。被聯(lián)合國人居環(huán)境發(fā)展促進會等組織聯(lián)合評為“中國最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
據(jù)史料載:明清時期,每年六月,城鎮(zhèn)村堡的善男信女多進香山寺,輪騎絡繹不絕,名曰“朝山”,亦借以游覽滌暑。景區(qū)南側山旁的“清真寺”,有阿拉伯也門的馬克倫丁·本·歐斯曼長老“拱北”墓,他曾在16世紀末遠涉重洋來到中國,在銀川等地傳教30多年。每逢回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遠近穆斯林紛紛前來念經(jīng)朝拜,以示紀念。
如逢朝暉夕映時,又可觀賞到“賀蘭佛光”之景,堪與“峨眉寶光”爭妍。六月暑日,在景區(qū)西邊溝盡頭的青羊溜山巔上,藍天晴空,白雪蓋頂,這就是古寧夏八景之首的“賀蘭晴雪”。在景區(qū)北部一條寬窄變異、蜿蜒曲折的深溝內(nèi),多有寺廟遺址,故稱“大寺溝”。溝內(nèi)樹木蒼翠,泉水清澈,怪石林立,“獅吼”、“臥虎”、“頑猴”、“仙人指路”、“青羊跳澗”等奇石,神態(tài)各異,令人嘆為觀止。順溝向西而下,有巨石立于溝間,上刻“西爽亭”三個大字,這里山勢開闊,泉水叮咚,綠草如茵,是最舒坦幽靜的休息之地。
滾鐘口山美、樹美、水美。正如明代詩人王遜的詩所贊:
賀蘭西望矗長空,天界華夷勢更雄。
巖際云開青益顯,峰頭寒重白難融。
清光絢玉沖虛白,秀色拖嵐映夕紅。
勝概朔方真第一,徘徊把酒興無窮。
寧夏滾鐘口的導游詞相關文章:
★ 寧夏滾鐘口導游詞
★ 寧夏的導游詞精選
★ 關于寧夏的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