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實施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你知道什么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題實施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題實施方案1
一、本課題研究之背景
1.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師生活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網絡資源的利用,極大拓展和豐富了作文教學的空間和資源,開闊了學生眼界,豐富了作文素材。利用網絡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和自主作文的氛圍,創(chuàng)造師生平等交流的條件。憑借網絡,“師生”、“生生”之間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及時溝通。這不僅大大拓展了作文教學活動空間,也使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得到發(fā)充分滿足。
2.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要求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合理利用網絡資源,也使作文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得到有機的整合,將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進行作文教學時除涉及到語文、信息技術等方面的知識外、還會用到音樂、美術、科學、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識,在進行作文的同時,也學到了其他學科的知識,使各科知識得到同步增長,達到了有機的統(tǒng)一。
3.小學作文教學的要求
作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和重點,孩子的作文水平是家長關注的焦點,加之教育部明確規(guī)定有條件的地區(qū)可以從三年級開設電腦課,許多家庭為了配合學校的教學都自備了電腦,如何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大面積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以適應時代的需要。為此我們提出本課題旨在尋找網絡資源應用于作文教學的最佳結合點。
考察傳統(tǒng)思維中的作文教學,我們認為存在著兩個突出的問題。一是學生的視野“窄”,二是學生的作文內容“空”。所謂“窄”,就是把課本作為唯一的學習場所,把教材作為唯一的學習資源,以為學習好語文書本上的知識是最根本的任務。其實,這種將書本知識與飛速發(fā)展的現代社會以及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割裂的狀況,使我們的作文教學仍然固守一隅,封閉在課堂上、書本上,不向學生的生活世界開放,不向信息化的社會開放。學生蒼白無味的生活,必然不能充分體驗和享受作文的樂趣。所謂“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沒有生活感受和語言素養(yǎng)的積淀,言之無物;另一方面也缺少必要的方法指導,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言之無法,“集體失語癥”帶來了莫大的悲哀。
二、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及其在教學領域中的廣泛應用,借助網絡豐富的信息資源進行教學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诖耍倚L岢霰菊n題,其研究的意義在于:
利用網絡資源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創(chuàng)建互動合作的學習氛圍。構建網絡資源在作文教學中充分運用的作文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提高學生的說話、獨立思考及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作文教學效率。提高實驗教師作文教學研究的積極性及作文教學的能力、水平。提高實驗教師組織、指導綜合實踐活動的能力、水平。
三、本課題研究之具體目標和內容
(一)教師目標:
通過研究,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改革單一作文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增強教師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使教師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通過對多媒體網絡的運用,使教師適應二十一世紀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二)學生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實驗,全面落實《語文課程標準》,使中高年級的學生掌握寫作技能,初步具有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讓學生逐步做到作文內容具體,有真情實感,遣詞造句準確,通順連貫,有條理性。另外,還要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初步總結出網絡資源與作文教學整合的規(guī)律和方法,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本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
通過“網絡資源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利用”研究,我們將圍繞如下內容進行實驗:
1.研究如何利用網絡資源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積累;
2.研究如何創(chuàng)建班級QQ群、教師教育博客、班級作文博客主頁和學校博客群組,搭建師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平臺,實現作文教學資源的共享。
3.研究如何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創(chuàng)造性教學,形成愉快的學習氛圍和融洽的師生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學習是建構內在的心理表征的過程,學習者并不是把知識從外部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理解?!苯嬛髁x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由于多媒體計算機和Internet網絡的發(fā)展,多媒體的音、像、聲具備和網絡的交互性為寫作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和“協(xié)作”“會話”發(fā)揮巨大的作用,自然地提高寫作能力。從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和教學觀看,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教學系統(tǒng)是非常合適的知識建構的認知工具和認知環(huán)境之一。
贊可夫的發(fā)展教學理論和巴班斯基的教學最優(yōu)化理論
使用觀察法和媒傳法等教學方法,恰時運用多媒體課件生動、形象、感染力強的特點,激發(fā)學生作文興趣。
五、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調查分析法
調查分析學生的基本資料:家庭擁有電腦情況、學生興趣愛好、網上行為、是否有QQ號等等。
2、文獻研究法
運用文獻研究法收集、整理和應用現今國內外與課題相關的先進教育教學理論,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為課題提供充實可靠的理論依據;運用文獻研究法研究培養(yǎng)目標、課程內容等,在開展對課程資源的比較研究的基礎上,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經驗教訓找到新的生長點。
3、行動研究法
在本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將有針對性地采取“五一”措施,即營造一種科教氛圍、磨練一支師資隊伍、建立一套機制、搭建一個資源平臺、探索一種教學模式進行實踐研究。通過網絡資源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利用研究,為學習者的雙向交流提供廣闊的空間,達到“人——機——人”相互交流,即學習者(人)通過多媒體網絡(機)與教師和其他學習者(人)進行互相交流、協(xié)作學習。在整個課題實際操作過程和實施的過程中認真進行行動過程的研究,邊實踐邊探索,邊修改邊完善,使理論與實踐成果與應用有機的統(tǒng)一起來。
4、經驗總結法
對“網絡資源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利用”研究過程中一些有效的課程資源及時積累總結,對有效的教法和學法進行總結、推廣。
5、個案研究法
本課題旨在通過網絡資源的利用,促進學生積極、有效、自主地習作,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宜采用個案研究的方法展開對學生成長過程和規(guī)律的研究,可對學生進行網絡學習檔案袋管理,進行跟蹤分析,于個性中見共性,于特殊中見一般。為課題的假設提供典型的事實例證。
六.本課題研究之實施步驟:
1.準備階段(20xx年5月至12月)
加強軟硬件建設,成立課題組,制定課題計劃,落實人員分工,邀請專家對課題研究方案設計進行論證;進行師資培訓、理論學習、實驗班選擇;組織人員學習課題研究的理論,統(tǒng)一課題組成員思想。
第一階段的研究成果:
(1)調查分析,掌握學生的基本資料:興趣愛好、網上行為、QQ號,為課題開展準備資料。
(2)完成班級QQ群建設,教師依托安慶教育博客平臺制定班級作文網頁,通過初步試用論證可行性,制訂實施方案。
2、實驗階段(20xx年元月至20xx年6月)
全面實施課題計劃,加強課題研究管理,舉行課題研究現場會,定期展示研究進程和成果,做好數據積累、經驗總結工作;
第二階段的研究成果:
繼續(xù)深入班級作文網頁創(chuàng)建工作,進行實驗研究,適時總結實驗過程中的得失,寫出實驗總結;
3、總結階段(20xx年7月至12月)
主要目標:回顧總結實驗研究情況,整理實驗中得到的各種材料,通過對比、分析、得出相關結論。小結本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得失,并請上級和有關專家對本實驗研究進行鑒定。
第三階段研究成果:
收集資料,撰寫實驗研究報告和論文,力爭取得縣市乃至省教育專家的支持和認同,并得到完善和大面積推廣。
七、課題組成員分工情況:
黃金舟:負責課題的定向、指導,協(xié)調人員分工,監(jiān)督課題的實施,課題的總結。
李思迪:負責課題計劃的制訂、本校教育博客群組建設,進行課題行動研究。將科學而全面地總結教改經驗或教訓。
楊賢松:負責課題實施的調控,解決課題研究中所需的人力、財力等問題。
石沉香:負責調查問卷的設計、數據分析,進行課題行動研究。負責問卷材料的收集。
李聲宏、梅慶安:負責文獻研究,即研究對網絡作文教學具有指導意義的理論有哪些,有哪些指導意義,如何在實踐中運用這種理論等。進行課題行動研究。負責論文資料的收集。
石小霞、邵雙梅、段貞潔、余紅燕、葉帶楠:進行個案研究,即具體分析一些網絡作文教學的典型課例,分析在這些課例中,教師、學生、教材和所用媒體這四個教學要素的地位和作用,與傳統(tǒng)教學結構相比,有哪些顯著變化,效果如何,學生在情感和態(tài)度方面有哪些轉變等。進行課題行動研究。負責個案案例資料的收集。
八、完成本課題的條件分析
1.人員結構:
該課題組成員以一線語文教師為主,其負責人黃金舟,系安慶市首屆語文學科骨干教師,縣小語學科骨干教師,縣小語學科帶頭人。曾參與完成“經典誦讀”市級課題,多篇論文獲省市級獎并有論文在省級專業(yè)刊物上發(fā)表。課題組第二負責人李思迪,于多年前便開始了信息技術與習作教學整合的研究與探索,曾于200xx年全國中小學骨干班主任國家級遠程培訓中承擔過本項目縣輔導教師工作,積累了一些處理網絡信息的經驗。有十幾篇論文獲省市獎,并有十多篇論文在各級各類專業(yè)刊物上發(fā)表。課題組成員中有多人曾參與完成省市級課題研究,他們都是教學骨干,課程改革的積極實踐者,是課題研究的重要的人力資源。
2.資料設備、科研手段等: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利用網絡開展教學極為便利。目前,我校已與局域網連接并建立了校園網,已建成初具規(guī)模、功能完備的網絡系統(tǒng),一個網絡教室,一個教師電子備課室,共配備有連網微機百臺左右;全校青年教師均已參加了“現代技術教育”的培訓;過關率達100%。教師們已經普遍學習了信息技術的基本操作和一些信息處理軟件的使用,在運用信息技術的知識和理論方面都具備了一定的條件。我們還將組織部分老師進行有關網絡技術的培訓和相關理論的學習,并實行課題組長負責制,以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3.經費保障:
學校領導非常重視教育改革和實驗,他們對本課題十分關心,并給予充足的經費保障。
學校的生存依賴于學校的發(fā)展,這是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心聲。因此,我校完全有條件、有能力進行課題的研究。
課題實施方案2
一、指導思想
課堂教學評價應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為指導,促進“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這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核心理念的實現,促進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促進每個學生的有效學習,促進教師認真研究學生的學,創(chuàng)造有利于發(fā)揮教師潛能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靈活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
二、評價指標
新的課堂教學評價不是對原有課堂教學評價的否定,而應該是在吸收中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基礎上,根據“課程改革綱要”提出的改革目標,提出具體化的要求。其評價指標主要包括:對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評價、教師教學行為的評價、教師基本功的評價以及綜合評價。
(一)學生學習狀態(tài)評價
這是課堂教學評價的核心,既是出發(fā)點也是歸宿點。分為三個方面:
1、學生的參與狀態(tài)。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是通過學生的參與度體現出來,學生參與教學中的數量、廣度、深度是衡量主體地位發(fā)揮的重要標志。就數量而言,要看學生參與的人數及時間的數量;就廣度而言,要看是否各個層面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即全程參與問題;就深度而言,學生參與的是表面的問題還是深層次的問題,是主動還是被動地參與。
2、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學會傾聽;是否善于交流、交談;能不能獨立思考;能不能發(fā)現問題;能不能從多角度解決問題;針對問題的回答能不能進行自我評價;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否得到關注;學生的回答錯誤或提出的異議有沒有人指責,正確的是否得到肯定性、鼓勵性的評價;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是否能夠彼此交流和分享見解。
3、學生的達成狀態(tài)。學生是否掌握了新知識并納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中,使其融會貫通;學生在獲得新知識時是否積極主動地跟進、共鳴、投入;學生的技能是否得以訓練或提高;學生的情感是否得到積極的引導;學生學習有困難時是否得到了幫助;學生取得成功的時候是否得到鼓勵;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否有變化;學生的求知欲是否增強;學生是否更喜歡老師。
(二)教師教學行為評價
1、教師的教學目的是否明確,三個維度的目標落實狀況如何。并能以平等的參與者身份,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確認和協(xié)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2、教師是否能夠恰當地處理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開發(fā)和利用生成性的資源,給學生提供一個挑戰(zhàn)性的教學情境,實現因材施教。是否能用審視和探究的目光來對待教材,在質疑中探究,在探究中認同或標新立異。
3、教師是否能夠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營造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把學生的困難、問題和經驗當作課堂教學的生長點,同時給學生自尊、自信。
4、教師是否能夠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策略;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身體(眼睛看、耳朵聽、手操作)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生命活動,促進學生成長。
5、教師是否能夠提供一種跨越時空和突破教與學界限的學習平臺,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善于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成長。
6、教師是否能夠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反思,學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調節(jié)、控制和總結,在學習中學會學習。
三、課堂教學評價的意義和作用
說到開展課堂教學評價,很自然的使人們想到怎么用評價標準去評價他人的課,這只是開展評價工作一方面的意義和作用。它還具有如何激勵教師自己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地不斷學習、不斷改進、不斷提高的意義和作用。因此,評價工作就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工作,而是一個研究工作。它需要一個教師參與研究的過程。
1、評價具有導向功能,可以促進課堂教學改革
課改的深入推進,促進了人們教育觀念的更新和教學方法改變。課堂教學評價
體系的建立和實施,可以充分發(fā)揮評價的導向作用,促進教師盡快轉變教育思想,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發(fā)揮教師的教育創(chuàng)新意識,推動學校校改的深化。
2、評價具有激勵功能,可以加強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
教師只有自己了解自己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優(yōu)點、亮點、特點和弱點,才能找
到今后努力發(fā)展的基點。課堂教學評價可以使教師在相互之間的聽課、評課活動中增進了解,互相學習,在聽課、評課的交流中激發(fā)內在的需要和動力。
3、評價具有改進功能,可以強化反思與調節(jié)
為了使教學活動不斷接近設定的教育目標,就必須對活動過程中偏離目標的行為不斷進行修正和調整。教師可以借助于評價的反饋信息,及時了解教學實踐狀態(tài),發(fā)現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從而有了再學習、再改進、再實踐、再提高的反思過程。
4、評價具有決策和鑒定功能,可以優(yōu)化學校管理工作
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師工作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評價體系的核心內容。
通過開展課堂教學評價,可以加快教師隊伍的建設步伐,也可以有效地鑒定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質量、工作能力、業(yè)務水平等,使學校的管理工作更系統(tǒng)化,決策更科學化。
課題實施方案3
一、對研究問題的實情性分析:
永興小學處在地道的農村,其經濟、文化、交通、信息等各方面均不及城市,跟一般的城市相比,仍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基于我校地處農村,調查小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現狀我們發(fā)現:目前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良的學習習慣確實很多。如一些學生寫字歪七扭八,馬虎潦草、字跡很難讓別人看懂;添字、錯字、漏字、落下運算符號、隨意改變運算順序、點錯小數點等等現象時有發(fā)生;數學課的課前準備不充分;不能按老師的要求預習;有些學生計算粗心大意、經常出錯,計算后也不檢查、驗算。有些學生做作業(yè)不善于獨立思考、愛抄襲別人的。更為嚴重的是有些學生對作業(yè)中做錯的題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時糾正,而是走馬觀花、一帶而過;上課不認真聽講、搞小動作、回答問題的語句不完整。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成了我們刻不容緩的天職,它是學生學好數學這門功課的基本保證。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弊鳛榻處?,不但要了解學生的現狀,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重要性,還要有一套培養(yǎng)學生習慣的科學指導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從目前現有的研究成果來看,還沒有一套系統(tǒng)地針對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指導策略方案,因此本課題具有極高的課題開發(fā)價值,我們將在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作一番深入的探索研究。
二、對核心概念的操作定義
1、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復練習形成并發(fā)展,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
2、數學學習習慣是人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養(yǎng)成的一種自覺的、主動的、持久的、自動化的數學學習行為方式,是在一定情況下自動化地去進行某些數學活動的特殊傾向。
3、農村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是指學生由于全部都生活在農村,父母大都在外打工,孩子長期跟祖輩生活在一起,因祖輩溺愛過多,缺乏管教,監(jiān)護無力,學習不自覺,數學學習習慣差。
4、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通過老師的引導,按照老師提出的要求,經過自己的反復練習,從而形成的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三、研究指向與內容
(一)課題研究的指向
1、使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業(yè)務素質得到提高,從而改變教學方式,在教學形式上有所創(chuàng)新,整體提升教師業(yè)務能力。
2、引領教師圍繞課題研究、學習、思考與實踐,尋求有效教學的方式和方法,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3、通過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為今后數學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
4、打造科研型教師隊伍,幫助教師在“同伴互動”和“專業(yè)引領”中,獲得專業(yè)發(fā)展和支持,進一步形成既有研究熱情、又有一定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的
小學數學科研隊伍,推動學校的教學研究工作走向科學發(fā)展、特色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科研軌道。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1、課前預習的習慣
2、認真聽講的習慣
3、認真完成作業(yè)的習慣
四、研究起始時間:
20xx年10月至20xx年12月
五、研究過程與方法
(一)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研究準備階段
1、確定研究方向,撰寫研究方案。
2、結合現狀調查情況,撰寫開題論證報告。
3、組織課題的開題工作。
第二階段:研究實施階段
按計劃實施研究,扎實開展各項研究活動。
1、確定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具體目標。
2、查找并學習相關文獻資料。
3、組織相關的交流、研討活動。
4、定期對課題進行小結、反饋與評估。
5、收集整理論題研究資料,提煉研究成果,完成階段報告。
第三階段:總結結題階段
1、課題資料的歸納與匯總。
2、收集整理案例、隨筆等相關資料。
3、撰寫研究報告。
4、申請結題鑒定。
(二)研究方法
1、調查法。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習慣的問卷調查表或訪談記錄表,或通過學生作業(yè)、日記、讀書筆記、試卷、圖畫、手工作品等,分階段對學生學習習慣養(yǎng)成情況進行調查分析。
2、觀察法。按照本課題研究的目的、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連續(xù)的觀察,并作出準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收集掌握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情況。
3、實驗法。在日常課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反復提醒、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從中觀測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情況,揭示其中的因果關系和教育規(guī)律。
4、個案法。選取不同類別的學生代表,連續(xù)進行追蹤了解,以研究他們乃至全體學生學習習慣的發(fā)展變化情況。
5、行動研究法。研究工作與學校的日常教學工作緊密結合,在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開展活動,采取邊實踐、邊研究、邊總結、邊提高的做法,最終實現課題研究目標。
課題實施方案4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知識經濟日益突起的時代,良好的行為習慣已成為現代人應具備的最起碼素質,良好的行為表現也成為測量和評價素質教育成果的重要內容和主要依據。在我國幼兒教育中,長期重視知識傳授、智力開發(fā)、特長訓練等,而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缺乏足夠的重視和系統(tǒng)的教育,孰不知,幼兒階段是一個人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關鍵期。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就曾說過:人類的動作十分之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yǎng)成的,習慣不好,則終生受其害。因此,我們必須在知行合一、知行協(xié)同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切實采取措施,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抓好幼兒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指出:"幼兒園的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為主……"中外著名教育家對此都有專門的論述,我國教育家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習慣"。 幼兒時期是人生的奠基階段,可見,抓住這一關鍵期,養(yǎng)成一系列良好習慣,將會使孩子終生受益。
我園地處城郊結合部,外來務工子女是我園生源的主力軍,占全園的20xx新學期幼兒園課題實施方案,孩子的家長大多數是外地農民,她們?yōu)榱松?,有打工的,有做小生意的,也有撿廢品的。多數文化素養(yǎng)不高,整天忙于生計,對幼兒的教育不夠重視,孩子送來時有的衣服很臟,有的頭發(fā)淋亂,有的穿著拖鞋,有的愛講臟話,不知道跟老師打招呼,不會說普通話,地方方言很重,老師,幼兒都聽不懂,喜歡打架,大聲說話等等,也就是幼兒行為習慣較差,針對這一突出問題,我們幼兒園很有必要對外來人員子女如何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進行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和實踐價值。
理論依據: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yǎng)"。確實,禮貌習慣好,思想品德就優(yōu)良;學習習慣好,就能取得優(yōu)秀的學業(yè)成績。"人類的動作十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yǎng)成的。習慣養(yǎng)的好,終身受其福,習慣養(yǎng)的不好,則終身受其害"。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的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為主……"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書中告誡家長說:"自出生到七歲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時期,什么習慣,言語,技能,思想,態(tài)度,情緒都要在此時期打下基礎,若基礎打得不穩(wěn)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正確合理的起始教育,要比在教育的矯正工作容易得多。
英國的洛克認為:"一切教育都歸結為兒童的好習慣,往往自己的幸福都歸于自己的習慣"。因此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于一個人的一生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實踐價值:
1、幼兒發(fā)展的需要
幼兒期是人的社會性行為、情緒情感、性格和認知等方面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人的一生中發(fā)展速度最快,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如果在這一時期的幼兒沒有得到科學的、適宜的、良好的教育,對以后的一生都會有著重要的影響。
2、教師發(fā)展的需要
幼兒教師是幼兒園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質幼兒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創(chuàng)造者,幼兒園教育的質量取決于幼兒園教師素質的提高。
隨著教師社會地位和待遇的提高,社會對教師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理念,新思想,主動適應新形勢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使教師們在職為道德,教育觀念,教育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3、幼兒園發(fā)展的需要
幼兒是幼兒園的真正主人和服務對象,物質環(huán)境的準備突出體現適合他們的發(fā)展需要。幼兒園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優(yōu)良品德,有利于開發(fā)兒童的智力。
作為基礎教育,要想豐富幼兒園的校園文化,增強幼兒園的內涵發(fā)展,提升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理論水平和業(yè)務水平,必須考慮幼兒如何發(fā)展的問題。同時本課題的研究也將為""期間幼兒園創(chuàng)辦"南京市標準幼兒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課題的界定
外來務工:是指原本家在外地的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來到當地工作,生活。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是指他們的孩子。
習慣:指有重復或練習而固定下來并變成需要的行為方式,習慣的本質是"自覺自動",是一種出于需要而自動出現的行為方式、傾向。
良好的習慣是指符合當前社會規(guī)范和幼兒自身發(fā)展水平的,在生活衛(wèi)生、道德品質和認知學習諸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穩(wěn)固自動化了的行為。良好的習慣是有規(guī)律的、整潔衛(wèi)生的;獨立的、不妨礙他人的;有利于個人發(fā)展和社會文明的習慣。這種良好的習慣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練習而形成的,它可以使幼兒對社會生活有更好的適應行為。
幼兒時期良好行為習慣內容可以分為:良好品德習慣、良好生活習慣、良好
衛(wèi)生習慣及良好學習習慣。
四、研究目標
1、通過研究,使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文明禮貌習慣、交往合作習慣、學習勞動習慣等,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fā)展,使幼兒終生受益。
2、探索對幼兒進行良好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有效途徑、方法。
3、探索如何指導家庭與幼兒園配合,共同做好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工作。
五、 研究的內容
1、現狀研究:調查分析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現有習慣,明確幼兒不良行為習慣的表現及原因分析。
2、文獻研究:本課題的內涵、特征、原則、基礎理論研究。
3、內容研究:幼兒期間應養(yǎng)成的習慣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4、策略研究:幼兒習慣養(yǎng)成的途徑和方法,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家園合作狀態(tài)下以及在社區(qū)活動中如何養(yǎng)成幼兒的良好習慣。
5、子課題:幼兒園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文明禮貌習慣培養(yǎng)的研究。(小班)
6、子課題:幼兒園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衛(wèi)生習慣培養(yǎng)的研究。(中班)
7、子課題:幼兒園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研究。(大班)
六、運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1、調查法;通過編寫量表、問卷對幼兒、教師、家長的相關情況及研究過程中的變化情況進行調查,取得真實性資料。
2、文獻法: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通過理論學習,查閱整理與課題相關的文獻資料來更新教育理念,確保研究過程的科學、合理、有效。
3、觀察法:通過觀察,發(fā)現幼兒不良習慣并給予及時糾正輔導。
4、個案分析法:對特殊案例進行分析、比較,得出個性的、共性的特征。
5、行動研究法:研究者與實踐者一道深入教育實踐,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篩選出急需解決的,典型性教學實際問題,然后研究者通過講座、咨詢等多種形式有針對性的提供理論指導,幫助實踐者有計劃地、螺旋式地系統(tǒng)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活動,從而不斷改進教育實踐。教育行動研究蘊涵著兩個基本的理起理念:在實踐中學習;實踐者成為研究者。
6、總結法:實驗教師從行動研究中進行總結,課題組形成研究報告。
七、研究步驟和進程安排
(一)研究準備階段 (20xx年9月——20xx年2月)
1、進行理論文獻的收集、整理。
2、組織教師學習有關這方面的理論。
3、請專家到園講座、指導、引領。
4、制定子課題實施方案。
5、邀請區(qū)教科室領導、專家開題論證,提出意見,進一步修改實施方案。
(二)課題實施階段 (20xx年3月——20xx年9月)
XX年3月
1、分析全園幼兒基本情況,對幼兒家長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幼兒在家的一些行為習慣。包括(文明禮貌習慣、生活衛(wèi)生習慣、勞動學習習慣)
2、各班進行個案調查,觀察記錄,跟蹤指導。
3、理論學習,指導實踐研究。
4、小結本月課題研究情況
XX年4月
1、各班進行活動觀摩。研討研究中的問題
2、理論學習。
3、小結本月課題研究情況
XX年5--6月
1、小結階段性研究成果。
2、邀請專家來園引領、指導。
3、根據小結的情況糾正不足,突出重點進行研究。
(三)課題總結階段 (20xx年9——20xx年2月)
1、收集整理課題資料,裝訂資料。
2、各成員認真總結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寫出自己的研究心得體會和經驗論文,形成文集。
3、各課題組認真進行總結,撰寫好各子課題的研究總結,在此基礎上撰寫總課題的研究報告。
4、推廣研究成果,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進行,
5、幼兒園將邀請專家來園指導、鑒定研究成果,申請結題
八、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條件分析
1、園領導高度重視,親自參加課題研究,成立專門的課題研究小組。邀請市、區(qū)的領導專家進行課題的論證、指導幫助。
2、幼兒園投入一定的資金,保證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3、課題負責人是幼兒園園長,在課題研究成果和論文發(fā)表上有顯著的成績,有很強的教科研能力和組織能力。各子課題負責人都是園骨干教師,有一定課題研究工作經驗的積累。
九、預期研究成果
1、課題研究報告。
2、研究論文集。
3、相關的活動圖片資料集。
4、主題活動方案集
十、課題組主要人員分工
1、方云琴(園長):課題主持人 小一
2、姚 豫 : 課題研究者。 小高
3、顏春梅:課題研究者。 小一
課題實施方案5
一、課題研究背景
現如今,90%以上的孩子是獨生子女,許多家長視為寶貝,受家長的寵愛和溺愛,養(yǎng)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這不僅關系到幼兒的身體健康,而且關系到對幼兒的自信心、意志品質、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例如:有的幼兒晚睡晚起,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所以不能保證按時上幼兒園,影響他與其他小朋友正常的活動與交往,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到孩子的自信心;高質量的睡眠能保證幼兒有充沛的精力參加各種活動,而有的幼兒沒有午睡的習慣,有的幼兒養(yǎng)成了不正確的睡眠姿勢,這樣就造成了幼兒的精神不佳,使他在活動中不能與同伴盡情游戲,交往能力受到影響。
按時起居、定時進餐、合理膳食、積極鍛煉等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沒有健康,孩子的發(fā)展就無從談起。因此,從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入手,促進健康人格的發(fā)展,不僅可以克服長期以來兒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適應新的時代環(huán)境和形勢。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建立科學的生活常規(guī)。在幼兒期進行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正是為他們因此,貫徹落實《綱要》精神,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于幼兒的身心和諧、健康發(fā)展,有很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從幼兒個體發(fā)展的需要來看,良好的生活常規(guī)可以使幼兒生活具有合理的節(jié)奏,既能使神經系統(tǒng)得到有益的調節(jié),促進身體健康,又能使幼兒積極愉快地參加各種活動,從而受到更為全面的教育,還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自我服務的生活能力,為幼兒今后的生活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從建立良好的班集體需要來看,每個幼兒都是生活在一個有幾十個小朋友組成的班集體之中,他們要按一定的要求從事分散的或集體的活動。如果每個幼兒各行其是,不僅教師無法按計劃實施教育活動,就連幼兒的日常生活也無法協(xié)調。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和陶行知老先生也充分認識到健康對于幼兒個體以及國家前途的意義,十分注重對兒童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
良好的生活習慣既是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的結果,也是幼兒身心充分發(fā)展的前提;幼兒時代的習慣不僅能夠提高幼兒期的生命質量,而且為幼兒一生的健康贏得了時間。所以,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無論對于幼兒個體還是對于社會都是極其重要的。
二、指導思想
1.《綱要》指出:“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薄敖逃變簮矍鍧崱⒅v衛(wèi)生,注意個人和生活場所的整潔和衛(wèi)生?!?/p>
2.陳鶴琴先生理論的相關內容。
“凡是兒童能夠學的而有應當學的,我們都應當教他”。“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這一條是依據了兒童好游戲、好動的心理。兒童自己動手,就可以得到肌肉運動的快感。自己動手即是做,做了就與事物發(fā)生直接的接觸,就得到直接的經驗,“做”,是教學的基本原則,一切的學習,不論是肌肉的,不論是感覺的,不論是經驗的,都要靠‘做’的”?!八?,凡是兒童能夠做的就應當讓他自己做?!?/p>
據此,我們認為,幼兒園的生活習慣教育,必須瞄準幼兒最近發(fā)展目標,以適度超前,促進發(fā)展為原則開發(fā)幼兒的潛能。在目標的制定中,教師要觀察分析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根據幼兒的不同發(fā)展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注意不同層次的個別引導,以使幼兒獲得最佳的發(fā)展效果。
三、研究方法:
本課題在研究中以教育行動研究方法為主,與觀察法、個案研究法、談話法、文獻研究法、等教育方法相結合。
教育行動研究方法:是指在自然、真實的教育環(huán)境中,教育實際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與技術,以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為首要目標的一種研究模式。
觀察法:在研究中,教師通過對幼兒的行為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觀察,獲得最直接的第一手資料,積累幼兒行為習慣的不同表現方式。個案研究法:對群體中存在心理障礙或特殊表現的某個幼兒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跟蹤記錄與觀察分析,并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進其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
談話法:采取教師和幼兒面對面、教師和家長面對面交談的方法,取得第一手的資料和信息,共同配合與協(xié)作,從根本上促進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取得教育上的一致和統(tǒng)一。
文獻研究法:本課題將對古今中外的已有相關理論做綜合參考研究。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1.了解幼兒生活息息相關的現狀,分析形成這一習慣的原因。
2、了解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與身心發(fā)展影響的關系。
3 、通過對幼兒生活技能、策略、方法的研究,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加強友愛意識,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探索幼兒園一日生活中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yǎng)的途徑和方法,從而促進幼兒生活習慣的提高。
5、引導家長積極配合幼兒園,保持家園一致,為幼兒創(chuàng)設初步的生活習慣觀的空間。
五、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指幼兒在科學引導的基礎上,經過多次練習所形成的、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的良好的生活常規(guī)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飲食習慣、睡眠起居習慣、與個人生活有關的行為習慣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需要從小處開始,從細節(jié)入手。
飲食習慣包括:正確地使用餐具,獨立進餐,進餐時不大聲講話,不東張西望,專心進餐。
睡眠習慣包括:獨立安靜地入睡、掌握正確的睡眠姿勢。(右側臥睡或仰睡)、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作息習慣。
自理能力包括:養(yǎng)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玩具、圖書不亂扔亂放,會自己整理玩具、學會有序地穿脫衣服;不穿反鞋,會系鞋帶、喜歡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
家園合作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
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使幼兒身體健康的需要,同時對幼兒良好個性的培養(yǎng),以及在體、智、德、美諸方面的全面發(fā)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家長老師的培養(yǎng)下更容易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家長還要以身作則。從一點一滴做起,給幼兒做榜樣,教育幼兒做到的家長一定要做到,以良好的生活習慣影響幼兒。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重在堅持,在各方面不斷重復和練習。我們通過家長園地、家訪、與家長個別交談等方式向家長宣傳哪些不良行為的弊端,提出生活習慣培養(yǎng)的正確方法,家園配合,在“既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基礎上,避免包辦代替,鼓勵并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p>
六、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1、圍繞課題研究目標,學習、查閱資料,理論學習和交流活動,明確相關概念。
2、確定研究對象,對幼兒基本情況進行分析。
3、對教師進行課題實施前的培訓,提高教師科研意識。
4、設計研究方案,進行開題討論。
第二階段:研究階段
1、方案具體化,有專人負責執(zhí)行。
2、落實課題設計各種調查表格。
3、創(chuàng)造條件,通過多種渠道實施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
4、探索在幼兒園一日生活、家園共育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方法和手段。
5、積累匯總資料,進行階段性總結評估。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
1、設計調查問卷,分析比較幼兒生活水平發(fā)展水平。
2、歸納、整理研究資料。
3、形成《幼兒生活習慣培養(yǎng)的研究》優(yōu)秀案例、論文集。
4、撰寫課題的總結報告和研究報告。
5、聘請專家論證、結題。
課題實施方案6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圍繞學生的自主學習,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目前我校仍普遍存在著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性不強、學習方法不當、教師指導不到位、保障機制不健全等諸多問題。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些突出問題,為認真落實上級文件精神,結合我校教育教學工作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學校概況
城沙第一小學座落于城沙鎮(zhèn)七五村,東臨東海,背靠大羅山。學校創(chuàng)辦于1949年,至今有60多年的發(fā)展歷史。現占地18345.8平方米,建筑面積9643平方米;現有班級25個,學生1044人,在編教師64人。幾年來,學校執(zhí)著追求“為學生造就高素質的教師,為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的學生”的辦學目標,確立“促進每一位學生健康、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辦學理念和“嚴謹、純樸、拓新”的辦學精神,確立“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育,創(chuàng)造適合教師發(fā)展的管理”的辦學價值觀,逐步形成“立足規(guī)范、關注細節(jié)、凸現特色”的辦學行為準則。成功構建以“走廊門廳成書海,露天書吧溢書香”為特點的學校文化模式,“與童書相約,與快樂同行;與經典相約,與智慧同行”的書香人生?!睂ι弦孕?、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為核心的學校德育教育和“實踐、體悟、引導”的德育模式,“教”的層面強調有效、高效,追求“綠色教育質量”,“學”的層面強調“自主學習”,強調習慣養(yǎng)成和實現學有潛力,以“學校教師發(fā)展規(guī)劃”和“個人發(fā)展規(guī)劃”相結合促進綜合素養(yǎng)提升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以《誦讀經典》為代表的校本課程特色,以“規(guī)范”為特點的學校管理特色。
二、教學現狀
教師方面:
1、師生上課占用時間比不科學,教師講的多,學生講的少。
2、課堂空間布局單一,不管什么課型都是排排坐。
3、作業(yè)還是老一套,而且是單一要求,沒有絲毫的因群定制。
4、教學常規(guī)的要求沒有更新,和教學變革的口號不相匹配,也要因人而異。
5、評價的方式單一,激發(fā)不了學生發(fā)展的欲望。
6、技能課零作業(yè),教師對于學生發(fā)展要求不明確
家庭方面:
1、孩子多在校外機構寫作業(yè),家長疏于監(jiān)管。
2、家長還是只看重成績的多,關注發(fā)展的少。
3、家長對于孩子的獎勵,物質的多,精神方面的少。
4、家長認為孩子哪科差就補哪科,結果不明顯,甚至越補越差。
5、家長對于孩子行為習慣的要求很低,對于道德品質和心理健康不關注。
學生方面:
1、行為習慣較差,自控能力不強。
2、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方法不通。
3、后20%學生進步不明顯,各方面越來越差的多。
4、前20%學生學業(yè)成績優(yōu)秀,能力人格發(fā)展不夠突出。
三、目標任務
1.通過課堂變革,執(zhí)行課規(guī)學規(guī),踐行“以學定教、學為中心”,讓課堂高效。
2.通過設計和運用作業(yè)單,把握學情,精講善導,優(yōu)化學習環(huán)境,重構“學”為中心的課堂結構和“互助”的課堂文化。
3.通過作業(yè)變革,激活更強自主性學習狀態(tài),減輕作業(yè)負擔提高作業(yè)質量。
三、時空布局要求和課堂學習規(guī)則
時間:
1、師生課堂時間使用比1:1。
2、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時間不少于課堂時間的三分之一。
3、教師導和學生學要相適應,教師的提問要精選,學生的回答之前要有充分的時間思考。教師耐心等待的時間不少于1分鐘。
空間:
1、課桌椅的安排
一排排傳統(tǒng)式
一組組研討式
分兩邊辯論式
圍成圈表演式
2、學習小組安排合理,定期更換。
互助課堂需要構建學習共同體——學習小組。學習小組有共同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采用團體評價。學習小組建立并非是簡單的學生分組,要確立小組人數(4人一組較為合適);采取“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分組方式;確立組員責任;培養(yǎng)合作學習六大技能:會管理、會自學、會合作、會傾聽、會討論、會展示。
3、教室文化:教室文化布置上要突出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的特意安排。讓文化布置一舉多得。
課堂規(guī)則:
比如科學學規(guī):
集體論證總規(guī)則(師生共同遵守)
1、所有想法都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接受的。
2、所有人都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3、匯報自愿上來,不強求,大家要耐心等待。
發(fā)言規(guī)則
教師遵守:
1、盡量用短句和學生能夠明晰的句子。
2、盡量不一字不漏地重復學生的發(fā)言。
3、支持每一位學生的觀點,但可以委婉表達教師的想法。
4、不用權威的方式下科學結論。
5、要求學生對觀點做必要的解釋。
學生遵守:
1、自己支持同學的觀點要表達清晰。
2、不支持同學的觀點時,要保留自己的想法,并努力聯系相互之間的觀點。
3、在小組討論時,理清思路,盡量簡短表達。
4、在發(fā)言時,利用自己的科學記錄本做輔助。
5、能提出“是什么”“為什么”“是怎么樣的”之類的問題。
傾聽規(guī)則
教師遵守:
1、盡量不打斷學生的發(fā)言。
2、情非得已,要禮貌插話。
3、眼睛要注視發(fā)言人。
4、用心聽完整并理解兒童的語言。
學生遵守:
1、眼睛看著發(fā)言的同學。
2、思考他的話和你的想法有什么異同。
3、聽的過程不再動器材或者書寫。
4、能在老師或同學提出新觀點的啟發(fā)下改變自己的想法。
課堂基本流程:
需要狠抓教學中的5個環(huán)節(jié):備課從“嚴”,上課尚“實”,作業(yè)求“精”,輔導務“全”,評價樹“正”
師生協(xié)商、生生互助、和諧互動。
基于作業(yè)單的互助課堂秉持“學為中心,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教為學服務”教改理念,以“作業(yè)單”為重要學習載體,構建師生協(xié)商、生生互助、和諧互動的學習型課堂?;谧鳂I(yè)單互助課堂教學基本流程圖如下,但是教學流程不是僵化的,必須要根據學科特點、課的類型以及學情,作出相應的調整。
導學作業(yè)活動一般有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自主學習互助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檢測成效。實際課堂中的導學作業(yè)活動環(huán)節(jié)視學習需要而定。一些個性化作業(yè),就無需“互助學習”(合作探究)環(huán)節(jié),可由“自主學習”直接進入“展示交流”。一些需要合作才能進行的活動,可直接進入互助學習(合作探究)。
1.自主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主動地根據“作業(yè)單”中所提供作業(yè)任務,進行獨立、自主、有效地學習。自主學習的一般形式有:讀書、思考、練習、觀察、實驗、制作等。在互助課堂中,自主學習是互助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總結提升的基礎。
2.互助學習(合作探究):小組合作探究,相互交流自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彼此互助,取長補短,解決問題。互助學習環(huán)節(jié),學習優(yōu)秀學生當師傅,學習較弱學生當學友,通過學生幫學生、學生教學生,實現教學相長、合作雙贏,促使每一個學生得到發(fā)展。
3展示交流:展示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交流存在的問題,并由教師組織全班討論解決。展示成果時,生與生之間、組與組之間要進行互評,教師要進行適當點評和提煉。通過生生互評、教師點評和提煉,引導學生完善知識結構,明確學習重點,把握規(guī)律以及探究思路、方法、技巧等,強化易錯易混易漏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4.檢測成效:在自主學習、互助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基礎上,學生在作業(yè)單指引下檢測學習成效。檢測活動結束后,教師要指導學生開展組內、組間互評。通過互評,交流反饋檢測結果,化解疑難。
四、作業(yè)單變革的內容
提倡兩化三單:(一)作業(yè)嘗試“兩化”:書面作業(yè)隨堂化,課外作業(yè)實踐化。
1.書面作業(yè)隨堂化:通過努力,逐步將課外書面作業(yè)內移到課堂內,與課堂學習活動有機結合起來,融入課堂學習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實現當堂學習當堂鞏固。書面作業(yè)隨堂化基本策略:作業(yè)與學習活動一體化設計;精編作業(yè)內容,保證課內作業(yè)時間;優(yōu)化作業(yè)形式,根據學習需要,將部分書面作業(yè)轉變成口頭作業(yè)、操作作業(yè)等形式作業(yè);改造作業(yè)功能,使之成為“導思”的問題情境,成為“導做”的活動任務。
2.課外作業(yè)實踐化:開發(fā)課外實踐性作業(yè),逐步用實踐性課外作業(yè)替代機械重復書面課外作業(yè),打通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界限,引領學生去閱讀、去體驗、去擔當、去實踐、去創(chuàng)造。課外實踐性作業(yè)分學科實踐性作業(yè)和綜合實踐性作業(yè)。學科實踐性作業(yè)注重與學科學習內容無縫對接,要體現課程性質和學科特點,提升學生學科素養(yǎng)。綜合實踐作業(yè)注重對知識綜合運用,超越學科界限,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
(二)學習基于“三單”:診學作業(yè)單、導學作業(yè)單、拓學作業(yè)單。
將診學作業(yè)單、導學作業(yè)單、拓學作業(yè)單逐步引入學習過程中,支持和促進學生學習。作業(yè)單形式不局限于紙質,提倡用PPT等形式向學生呈現。
1.診學作業(yè)單:診斷學情。教師利用診學作業(yè)了解學生學習新知識所必備的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暴露學生“迷失概念”,揭示學生學習新知識障礙所在。學生通過診學作業(yè)活動,帶著疑惑開始學習之旅。
2.導學作業(yè)單:引導學生學習活動。通過導學作業(yè)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體驗過程,建構知識,檢測成效。導學作業(yè)是“作業(yè)單”的主體內容和重點所在,編寫導學作業(yè)要把握五大要點:一要精選作業(yè)內容。作業(yè)活動內容要緊扣學習目標,鎖定學習重點與難點,為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提供學習線路圖。一堂課配置2-3項導學作業(yè)比較適宜,每項導學作業(yè)內可以配置若干項任務。二要合理安排梯度。各項導學作業(yè)之間以及每項導學作業(yè)內設置任務之間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有機結合,遵循一定的邏輯關系,逐漸深入,螺旋上升。三要明確表達要求。精心推敲每一項導學作業(yè)名稱,非常清楚地告訴學生每項作業(yè)的任務要求,不能出現籠統(tǒng)泛化的表述。四要提供多樣化作業(yè)活動方式。為不同類型學生提供多樣化作業(yè)活動方式,讓學生根據自己學業(yè)基礎和思維方式特點,選擇合適作業(yè)活動方式。五要安排當堂檢測學習成效活動。檢測學習成效活動要緊扣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注重應用;不拘泥于書面作業(yè),形式多樣;難易適當,讓學生體驗成就感。
3.拓學作業(yè)單:拓展學習內容與形式,將學生引向閱讀、引向體驗、引向實踐、引向創(chuàng)新。拓學作業(yè)編寫要結合課堂學習內容,體現課程性質和學科特色,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發(fā)展需要,將作業(yè)融于閱讀、健身、游戲、制作、觀察、調查、實驗、探究、發(fā)明、創(chuàng)作、表演、感恩等活動中。
學科類 切入點 技能類 切入點
語文 群文閱讀
體育
體育作業(yè)月單。自主選擇鍛煉身體方式和鍛煉時間,包括在家里的鍛煉,也包括在社會培訓班的體育技能學習。
數學
預習單、分層作業(yè)、高段錯題集
音樂
音樂作業(yè)月單。自主選擇學習唱歌、樂器、包括在家里的練習,也包括在社會培訓班的學習。
英語
導學活動
美術
美術作業(yè)月單。美術、手工技藝。
科學
科學記錄本、長時探究導學單
綜合實踐
勞動作業(yè)月單。參加家務勞動和社會實踐勞動,幫助家人做農務、商務和參與工業(yè)生產。
五、評價措施的跟進
1、評價學生:基于星卡評價,基本統(tǒng)一星卡發(fā)放標準,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情況按一定的標準發(fā)放,由年級組制定。
2、評價教師:基于教學常規(guī),對于教師的學案做結構上的增減,不能千篇一律。
3、學科備課組,建立集體備課制度,將“作業(yè)單”設計作為集體備課主要內容,通過個人主備、備課組研討、個人再備、課后反思等環(huán)節(jié),切實提高作業(yè)單的質量。
4、組織教學改革的草根沙龍和階段研討活動,學習情況納入校本學習評價。
六、保障措施
1、教師加強學習,教學觀念“五變“
時代在變,學校的教學工作也一定要變。
從“教”為中心變成“學”為中心的課堂,為在教師引導幫助下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豐富多樣的課堂“滿堂講”就是“盲堂講”。
從“教參目標”變成為解讀課標前提下、適切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具體細化真實可測量學習目標。
從“目中無生”變成關注學情研判。
從“一刀切”、“齊步走”的課堂教學內容變成“為根據學生不同學情、提供不同層次、可自主選擇的課堂學習內容。“。
從“單一、單向、以終結性為主的教學評價“變成“為多元、多向、過程性與發(fā)展性的學習評價“。
2、榜樣引領,有序推進
從全體普通老師當中尋找教學變革的榜樣,培養(yǎng)“三能三好”教師,上講臺能導,學生學習效果好。上發(fā)言席能說,老師傾聽反饋好。上辦公桌能寫,專家細閱評價好。分年級組和教研組進行總體變革評估,以教師和學生為評價主體。
3、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成立課堂變革指導小組,由陳曉華校長任組長,全體領導班子成員任組員,明確分塊領導,明確各自責任,責任到人,定期反饋,變革發(fā)展情況,做好記錄,及時掌握變革方向,能夠及時解決老師們在變革試點期間提出的各方面問題。讓課堂變革順利有效進行。
七、方案實施
(一)啟動與試驗階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
1.論證《城沙一小基于作業(yè)單的互助課堂構建行動》方案。
2.不同學科在不同年段開展試點工作。
3.開展“基于作業(yè)單的互助課堂”構建行動系列培訓、研討、視導、觀摩、評比等活動。
(二)拓展與研究階段。(20xx年5月—20xx年5月)
1.探索各學段、各學科“基于作業(yè)單的互助課堂”的教學模式、作業(yè)單設計技術、學習共同體建設策略、教學新常規(guī)、課堂評價量表。
2.積累各學段、各學科“基于作業(yè)單的互助課堂”的系列課型樣本;
3.定期開展研討交流,邀請專家學者蒞臨指導與講座,推動項目進程。
(三)全面總結階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1、建成完善的“基于作業(yè)單的互助課堂”教學資源庫。
2、學校出一本《基于作業(yè)單的互助課堂》的課堂探索。
課題實施方案7
一、問題的提出
人類進入21世紀,人們對傳統(tǒng)學校教育反思的結果是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現代學校教育應立足于人的整體生命的塑造和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而德育是構成、主宰、凝聚和支撐整個生命成長進而獲得幸福人生的決定性因素,倘若失去了德性的生長,那么人的生命的其他部分發(fā)展都會受到限制??梢娊逃腥说纳耐暾砸?guī)定了學校德育的統(tǒng)攝性。因此良好的學校德育體系、途徑、方法,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保證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和正確方向起著決定的作用,追求一流德育工作實效,成了世紀之交人們思考、探索的一個重要話題。
然而反思現行的學校德育,事實上存在著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朱小蔓教授在《關于學校道德教育的思考》一文中說:道德教育人為、表淺化、孤立、封閉化,道德課程知識化;單項灌輸多,個體選擇少;道德教育僵化而少活力,實效性不夠,缺少魅力;德育未能成為有助于人生命發(fā)展、生活質量和精神心靈成長的工作。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中也直言學校德育弊端:……重智育輕德育,重課堂教學輕社會實踐、重校內教育輕校外教育……這一切學校德育弊端引起了許多有識之士的深深憂慮,他們認為一定要在德育的思想觀念、途徑方法、措施做法上作深入探索、改革,從實效出發(fā),走生活化、活動化、實踐化的德育之路才能真正收到一流的德育工作實效。
我校是一所有著上百年歷史的農村中心小學,是z市德育先進學校。長期以來,學校歷任領導都把德育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并初步形成了“引導學生德育實踐,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的德育特色,這一切為開展此項課題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礎?;谝陨险J識,我們開展此項實驗研究。試圖以此為突破口,探索尋求一條切實有效的學校德育之路。
二、理論依據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的有關精神?!耙袑嵦岣咧行W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把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寓德育于活動之中”;“要做到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相結合,切實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兩辦”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活動、實踐作為德育手段、形式的重要意義,對開展我們的課題研究,具有指導作用。
生活教育理論。生活教育理論認為,教育發(fā)生于生活,教育不能脫離生活而存在,“生活即教育”,對學生的教育只有在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中才會產生實效,學校德育如果脫離了學生生活,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顒咏逃碚撜J為,學生的認識和能力發(fā)展主要是在活動和實踐中發(fā)展起來的,兒童在自由活動的過程中進行感知、體驗、學習、提高,教育從兒童當前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因而具有實效性。學生的德育過程,同樣需要在活動實踐中內化道德認識,并在實踐中外化成道德行為。
三、研究目標
1、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心理。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2、形成科學的德育內容體系,開設德育綜合實踐活動課,形成生活化、活動化、實踐化的德育活動序列,在此基礎上開發(fā)德育校本課程。
3、形成科學的德育管理網絡及評價體系。
四、研究原則
活動性原則。教育論研究表明:學生的認識主要是在實踐和活動中發(fā)展起來的。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更要遵循這一原則,因此在本課題的研究中,要依據要求,結合學校、學生特點設計活動序列,明確活動目標,保證活動時間,豐富活動形式,在活動中促進學生道德認識,培育道德情感,外化道德行為。
自主性原則。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是活生生、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在引導學生德育活動的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重視自主活動可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組織、自主實施、自我總結評價。在活動中真正提高道德水平。
協(xié)調性原則。開展德育實踐活動需要學校、社會、家庭各方面的協(xié)調配合,要統(tǒng)籌兼顧,相互配合、協(xié)調一致,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激勵性原則。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能增強學生自信心,因此在活動中教師要采取種種手段不斷表揚、激勵學生的點滴進步,肯定其成績,讓他們經常享受到成功的快樂,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五、操作要點
校園是師生生活、教學、娛樂和開展各項活動的主要空間。校園環(huán)境是校園文化的物質層面。學校的一切為了育人,首先應創(chuàng)建一個賞心悅目而有充滿生機活力的環(huán)境氛圍。
(1)科學規(guī)劃,體現整體性。校園是整體,是一幅科學、精美的畫卷。用幾何學、美學、教育學相結合的觀點,審視校園空間、地形、建筑物體,規(guī)劃環(huán)境設置,使校園環(huán)境有一種整體美感。
(2)布局合理,體現科學性。對校園的室內、外,從地面到墻面、從花草樹木的選種到小景點的確定,從校風、校訓的設置到名人格言的張貼,從櫥窗板報的布置到教育成果的陳列,合理恰當,幽雅充實,既不重復堆砌,又不空泛無物。
(3)精心設計,體現教育性。師生的每一視野無不蘊含教育的寓意特點,有情感的呼喚,有意志的激勵,有品格的昭示,不僅受到美的熏陶,而且引起思索,受到啟迪,催人奮進。
(4)講究特色,體現藝術性。藝術性愈強,校園文化氛圍愈能感染師生,讓師生留下難忘的記憶。教室、圖書閱覽室、音樂室、美術室、餐廳等,不同的空間,有不同的設置。每一空間構思新穎,選擇高雅,比例恰當,色彩調和,呈現出濃郁的育人氛圍。
六、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實驗準備階段(20xx.3~20xx.12)
組建課題組,撰寫課題方案;廣泛搜集資料,組織理論學習和教師培訓;舉行開題會。
第二階段:課題研究實施階段(20xx.1~20xx.6)
依據方案要求組織實施;編制校本德育課程;形成學校科學的德育管理網絡和評價體系;搜集典型個案材料及課題論文專輯;進行有關數據、資料的收集、分析、整理。
第三階段:課題總結評估階段(20xx.7~20xx.12)
總結研究課題成果;撰寫結題報告;形成各類課題成果;組織專家評估。
八、課題管理
組長:z 副組長:z 組員:全體教師
課題實施方案8
一、課題的提出
(一)現行數學教學中的眾多問題要求我們必面進行教學研究與改革。
1、教師備課更多考慮的是自己怎么去教,很少思考學生應該如何去學。教師課上講的過多、過細,學生只是被動地聽、機械地記。
2、不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和積極性的調動,使學生感覺數學枯燥乏味,失去學習信心,逐步走進學困生行列。
3、違背學生認知規(guī)律,課內損失課外補,題海戰(zhàn)術泛濫,使很多學生尤其是學困生不堪重負,苦不堪言。
4、教師以自我為中心,忽視學生主體地位,不能做到以學定教,“教師的教要為學生的學服務”這一思想意識淡薄。
5、以考定教,平時的教都為期末的考而服務,不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
6、少數優(yōu)秀學生獨占課堂,后30%的學生經常被忽視和遺忘。
7、情境創(chuàng)設有生活味卻沒有數學味,有活動卻沒體驗。多媒體包辦一切,甚至成為學生獨立思考的干擾源。
8、課堂教學氣氛沉悶,教師不能及時介入學生的學習,師生互動、情感交融的場面很少見。
9、小組合作學習停留在表面,探究式學習流于形式。
10、總以分數論英雄,很少關注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只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卻忽略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
上述不足并不是每一位教師,每一堂課上都存在,而是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或多或少的會出現類似問題。鑒于此,我們就必須要認真研究自己的教學,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學生的成長,教師的提高,學校的發(fā)展呼喚符合我校實際的教改新舉措。
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使得我們的教學方法簡單陳舊,教學費時多而收效少的現象普遍存在,這嚴重制約著我校數學教學工作的前進步伐,多年來,我們曾借鑒洋思經驗(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和“三段式”教學法(課前預習、課上展示、課后總結)但效果并不明顯。為了追求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實現學校數學教學工作的長足發(fā)展,我們就必須轉變觀念,改革教學。當前,“數學自主閱讀互動式教學”的先進理念和成功做法就擺在大家面前,所以,我們要全力借鑒,用心思考,早日探尋出一條符合我校實際的數學教學新路。
二、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課題研究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以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數學課程標準》要求為中心,追求數學課堂的高效率。
研究中既要解放思想,大膽創(chuàng)新,又要實事求是,統(tǒng)籌兼顧。遵循數學教學規(guī)律,考慮學生認知特點,結合我校實際全面探索旨在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經驗和做法。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一)總體目標
通過研究,掌握優(yōu)秀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效率,不斷優(yōu)化教學過程,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二)具體目標
1、熟練掌握“數學自主閱讀互動式教學”的基本模式和大體框架并合理運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之中。
2、引導學生學習掌握“三步讀書法”。
3、科學建立學習小組,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4、培養(yǎng)學生閱讀課本習慣,鼓勵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課外閱讀。
5、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養(yǎng)成預習和自學的良好習慣。
四、實驗措施和方法
(一)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沒有充分的備課就不會有精彩的上課。
1、教案。教師可以繼續(xù)使用共案,但同組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體現“自主閱讀互動式教學”的設計思路,結合自己班學生特點做好共案的使用修改記錄。
2、學案。鼓勵教師設計學案,設計學案要以“確定學習內容,制定學習目標,設計探究重點,準備教具學具,設計教學過程,撰寫教學后記”這幾方面入手。(具體設計框架請老師們參照《數學自主閱讀互動式教學理論與實踐》182頁)
3、集體備課。一定要利用好每周一的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時以研究學生、分析教材、設計教法、優(yōu)化學法為主,力求用“自主閱讀互動式教學”的新理念去備課。
(二)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數學教學的主陣地,我們進行教學改革和課題研究應該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點放在課堂教學。
1、轉變觀念,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思想
教師的教應該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以學定教”。課堂上并不是看教師講的什么樣,而是要看教師導的什么樣,最終歸結到學生學的什么樣。有這樣一段話——學生思維靈活,潛能巨大,只要教師啟得有道,引得有法,學生便能自會,便能獨創(chuàng),如果離開了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創(chuàng)造,那么數學就沒有生氣,教學思路就會枯竭。
2、認真領悟和運用“自主閱讀互動式教學”的結構模式。
今后我們的數學課堂要以自主閱讀互動式教學模式為主要授課方式,希望教師能把這一結構模式靈活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
學生活動: 自主嘗試 自主交流 自主歸納 自主練習
(主體) 自讀自悟 質疑釋疑 回顧整理 嘗試評價
教師活動: 創(chuàng)設情景 靈活組織 誘導反思 查漏補缺
(主導) 分層指導 歸納總結 當堂矯正
3、大力推行“三步讀書法”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三步讀書法”既初讀(以整體著眼,通讀教材),細讀(逐字、逐句細讀教材)精讀(回到整體,帶著問題閱讀)。
(1)實驗初期我們要致力于在學生中培養(yǎng)滲透“三步讀書法”加強學法指導。
(2)盡快讓學生掌握如何有效的閱讀數學課本。
(3)培養(yǎng)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習慣,提高自學能力。
(4)鼓勵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
(5)努力實踐“三步讀書法 二步讀書法 快捷讀書 自由讀書”的上升發(fā)展過程。
4、倡導小組合作學習,注重實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我們極力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尤其對于我們60---70人的大班額來講意義更加重大。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善加利用。
(1)在給學生分組時要按學生綜合能力的好、中、差分成若干異質小組。
(2)合作小組以四人(前后桌四名同學)為宜,便于組內成員間交流。
(3)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監(jiān)控和指導。
(4)減少對個別學生的評價,盡可能多的對該組的整體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5)鼓勵學有余力的優(yōu)秀學生幫助本組的學困生學習,組內最后的學生能夠學會是評價該組是否達標的底線。
5、培養(yǎng)學生在參與中進行質疑和釋疑的能力。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這些話告訴我們引導學生質疑和釋疑是增強學習信心和克服學習困難的最佳方法。也是調動學習主動性,激發(fā)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所以,教師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質疑和釋疑能力,多為學生尤其是學困生創(chuàng)造質疑和釋疑的機會。
6、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習主動性。
(1)把“讓學生充滿興趣地學習”作為自己工作的基點。
(2)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興致勃勃地學習,聚精會神地思考”的學習氛圍。
(3)千方百計保護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4)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5)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
7、注重課上小結和課尾總結,培養(yǎng)學生整理知識的習慣。
(1)課上小結必不可少,它可以把教學內容進行系統(tǒng)概括,便于學生理解。
(2)課尾總結意義重大,它可以理清學生思路,強化知識鞏固。
(3)總結更多的是由教師組織引導,但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總結疏理、歸納概括的學習能力。
(三)作業(yè)
教師每天除了備課、上課之外,可能用時最多的就是批改作業(yè),教師費時費力辛辛苦苦,學生消極怠慢無動于衷。所以,如何進行作業(yè)的留、批、改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最具挑戰(zhàn)性課題。根據外地先進經驗,結合我校實際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堅決不留機械重復性作業(yè)。
2、作業(yè)(包括課外作業(yè))留量一定要適中。
3、作業(yè)必須在當堂課上完成。
4、作業(yè)中的錯誤之處一定要學生自已改,及時改。讓學生明白錯在哪,為什么錯,養(yǎng)成自己改的能力,終身受用。學生改后教師再批,仍可讓該生得優(yōu)或滿分,保護學生作業(yè)積極性。
5、改革作業(yè)本中只打√或×的單一做法,選用“——”、“ ”、“?”等多種批改形式。例如,學生因抄錯了數而造成整題錯誤的,可在錯數旁畫“?”。算式正確只是得數錯誤的可把得數用“ ”圈起等等。
6、評語不單單就是“優(yōu)”“好”等字樣或打一個分數,而是激勵學生上進或指出錯誤原因的話語,評語也不一定都在作業(yè)結尾處,也可在作業(yè)中的關鍵位置出現。
7、面向全體首先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所以本學期開始我們大力提倡按學生學習情況的不同給他們分層布置作業(yè)。
8、作業(yè)書寫格式要統(tǒng)一。倡導學生寫數學日記,辦數學小報,記數學課外閱讀筆記。
9、鼓勵教師大膽嘗試學生自批互改作業(yè),把批改作業(yè)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教師的單邊活動變?yōu)閹熒碾p邊活動。切記學生自批互改決不是找?guī)讉€優(yōu)秀生代替教師批作業(yè),而是把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在教師指導、學生批改、師生講評的過程中達到所有學生共同參與、共同提高的效果。(具體做法,詳見《數學自主閱讀互動式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第六章)
(四)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對教師而言,能否以“教學反思”的方式化解教學中發(fā)生的教學事件,這是判別教師專業(yè)化程度的一個標志。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具備反思意識、反思能力,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工作能力不斷得到提升。
1、繼續(xù)寫教學反思(教學隨筆)篇數不統(tǒng)一要求,字數也不進行限制。
2、教學反思不等同于教學后記,反思可能會發(fā)生在上課前、上課中、上課后,只要是自己的所思所想,隨時都可記錄。
3、教學反思學期末要進行評比,記入綜合考評成績,學校將選錄優(yōu)秀反思編輯《教師隨筆集》。
(五)數學課外閱讀
數學課外閱讀是數學教學的組成部分,它既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擴展,又是培養(yǎng)學生教學語言水平、數學交流能力和終身學習、個性化學習的有效手段,所以在指導學生數學課外閱讀方面我們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教師要在實驗初期對學生數學課外閱讀進行引導和指導。
2、教師要精心為學生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以數學家成長故事、趣味數學、數學奧秘等方面的書為益)
3、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習慣。
4、與書香班級建設相結合,適時組織數學讀書交流,好書推薦活動。
5、提倡讀寫結合,在閱讀時可適當做讀書筆記(摘抄或心得),也可通過數學日記或小報形式來反饋課外閱讀情況。
(六)評價
數學評價不是排隊,而是為了促進發(fā)展,它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這里重點說一下對學生的評價措施:
1、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不要等學生做錯了再去批評,而是要在做題的過程中就給予指導和矯正。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關注學生知識技能是否掌握,更要關注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
2、很好的利用成長記錄袋。成長記錄袋是一種主要的質性評價方法,它多以描述和記錄為主,通過對學生行為表現,作品等內容的記錄再現學生的發(fā)展過程,所以我們要注重對它的正確使用。
3、個別談話與作業(yè)分析。對個別學生要經常性談話,指出他的優(yōu)點和不足。對學生作業(yè)進行分析,做出正確判斷找出問題根源,引導學生積極健康發(fā)展。
4、引導學生課上正確的自我評價,和真誠的評價他人。
5、分數不代表學生數學學習的全部,希望能夠正確對待考試。
6、通過研究,促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生活。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五、實驗步驟
第一階段(2009.7——2009.8)準備階段
1、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數學自主閱讀互動式教學理論與實踐》。(暑假期間)
2、學校制定實施方案,教師制定實驗計劃。
3、召開開題會。(學習方案,布置此項工作,全體數學教師交流座談)
第二階段(2009.9——2010.6)實驗階段
實驗年級(三、四、五、六年級)對此項實驗進行實施。定期研討與小結,收集整理過程材料。
第三階段(2010.7)總結階段
(1)學校撰寫實際報告,教師寫出實驗總結。
(2)教師要結合此項實驗的開展情況撰寫經驗論文,期末進行交流。
(3)總結各項研究成果及做法,疏理經驗,為下一年的實驗工作做準備。
六、保障措施
1、為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和指導,學校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定期組織交流研討,解決重大問題及督導檢查實驗開展的各項工作。
2、為了保證這項實驗的順利開展,所有數學教師必須認真學習和閱讀《數學課程標準》和《數學自主閱讀互動式教學理論與實踐》,把它們作為自己工作的理論支撐和行動指南。盡量為實驗教師多爭取外出學習機會,加強業(yè)務學習和理論培訓。
3、確保實驗班級和實驗教師的穩(wěn)定杜絕虎頭蛇尾、半途而廢。
4、加強研究氛圍,充分利用好周三業(yè)務學習時間和每月至少一次的教研組活動,確保實驗順利開展。
5、在教師課堂教學考核中,把落實“自主閱讀互動式教學”的新理念做為評優(yōu)的重要依據。
6、為鼓勵教師參與研究的熱情,在學期末對課題成果顯著的教師在綜合考評中加分,并獲教育科研優(yōu)秀成果獎及獎金。
課題實施方案9
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識字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也是提高同學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要求。下面,談一談我們在第一階段將如何實施,培養(yǎng)同學識字的興趣。
一、研究教材,一起學習討論合適的教學方法。
我們課題組的全體教師利用網絡資源和各種書報不間斷地學習,來提高自身,以期在教學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同學的識字興趣。
1、要創(chuàng)設識字情境,激趣樂學。
教師要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愉快的環(huán)境,使同學心情愉快,樂于思維,勇于探索。特別是低年級同學在學習過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響,教師更要順應兒童心理,巧妙地創(chuàng)設各種有利于同學識字的情境,以調動同學識字的興趣。我在識字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教學需要動身,依據識字內容創(chuàng)設一些具體場景和氛圍,激發(fā)和吸引同學主動識字。讓同學先感知、體驗,后理解運用。在課堂上,教師要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如掛圖、投影、多媒體、扮演、繪畫、音樂協(xié)助同學識字。比方,在學習“雞”字時可結合情境圖,讓同學說說生活中小雞的樣子,并扮演一下小雞走路的神態(tài)動作,學學它的叫聲等。這樣,籠統(tǒng)的“雞”字與同學的生活經驗和好奇心很好地結合起來,這樣同學在生趣盎然的生活情境中識字,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識字效果。語文源于生活,但最終要回歸生活,這是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根據同學的認知規(guī)律從他們的生活實際動身,把識字與生活實際有機地結合。再如,學習“土”“大米”“地” 等字時,教師可借助掛圖,通過繪聲繪色地描述,帶小朋友們走入童話世界,這樣,枯燥的識字就成為同學積極探求的目標,濃厚的學習興趣會使困難迎刃而解。因此我們要徹底改變以往封閉的識字教學局面,創(chuàng)設一個開放多維的教學環(huán)境,拉近語文與生活之間的距離。
2、多動手實踐,激趣樂學
識字教學中,可激發(fā)同學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運用。因此,在識字中,要充沛讓同學去實踐,去動口說、動腦想、動手畫、說一說、猜一猜,這樣,就可以從大量的感性認識過渡到對字義和用法的理解。同時也會變枯燥被動的學習為主動學習,達到愿學樂學。比方,在學習“打”“拍”“拔”“跳”“跑”等字時,可讓同學做一做動作,在運動中學字認字。再如,在學習“羊”“犬”“鳥”“鴨”等與動物有關的字時,可讓同學編童話故事并演一演,在自身導演的故事中當主角,既有了展示才氣的機會,又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達到了自主識字的目的。由于活動是綜合性的,不但完成了不同學科的知識整合,又培養(yǎng)了同學對字的應用能力,還培養(yǎng)了同學勤于動腦、勇于探索的精神。
3、探索不同學法,激趣樂學
在單調冗長的識字過程中,簡單機械、枯燥無味的教法,很容易引起同學的厭煩情緒,同學最容易發(fā)生疲勞,從而影響同學的學習效果。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堅持同學識字的熱情,增強識記效果呢?
(1)、猜謎法:如教“秋”字時,我們可以出示謎語:一半綠油油,一半紅通通,待到豐收時,農民笑呵呵。
(2)、拆字法:漢字里的合體字很多,多數可以采用分析部件的方法來記憶,如木子李,弓長張,上“立”下“十”辛辛辛,上“艸”下“田”苗苗苗。
(3)、編順口溜,在課堂上編一些兒歌順口溜協(xié)助同學識記生字,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區(qū)別“有、友、左、右”等字時,我們可以把這些字編成:“左下工,右下口,有下月,友下又”的順口溜;如教“朋”時,可編成兒歌“兩個月亮并排走,一會就成好朋友”。
(4)、比較法。漢字在文本里的出現遵循了先易后難先繁后簡的原則,所以由獨體字可引出許多新字,如教“法、丟”時,我們可先復習“去”字,再以舊字帶新字,編成一句兒歌:“去”字頭上戴斜帽,丟丟丟;“去”字旁邊冒水泡,法法法。另外,給所學的字添減筆畫,也可帶出許多新字,如公——么、日——由——甲,這樣既能互相比較,又能達到識字目的。
(5)、形象記憶法。小同學善于聯想,如記“當”字時,可以對他們說:一座山被推倒了,可山上的小樹還直立著。當了解到蠶的作用時,可以說“蠶”就是天下最好的蟲。
(6)、玩中學的游戲教學也是一種好方法。如在教學形聲字時可以把偏旁和獨體字寫成許多卡片分給每個同學,請某個同學舉著手里的偏旁先站到講臺上來。如“女字旁”站上來,問誰來和我做朋友?下面就會有好幾個小朋友上來和他站一起,如“子”“馬”“乃”“生”“未”“且 ”等,上來要說:“我和女字在一起我們是媽,媽媽的媽 ”;“我和女字在一起我們是好,好人的好”……
教學形近字也這樣玩著學,如獨體字相同偏旁不同的幾個字,請某個同學舉著獨體字站在講臺上,其他拿偏旁的同學上來和他做朋友,輪流上來湊字,等于是換偏旁練習,鞏固了這樣的形聲字。
三、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具學具,增強同學識字的興趣。
教具學具是教育的手段和工具,也是教育的物質條件和基礎。它可以提高同學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果。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將根據教材特點,制作一些合適的教具學具,比方,生字卡片、頭飾、大轉盤、蘋果樹等。
四、定期不定期的交流識字教學經驗。
課題組的教師要經常聚集在一起,討論交流課堂上積累的比較好的識字教學方法,一起學習,運用。
五、安排同學收集識字資料。
識字無處不在,它不只發(fā)生在語文課上,學習的資源和實踐的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課下,同學有廣闊的學習活動空間和時間,教師平日要注意教導同學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觀察,認真廣泛積累識字資料,做一個在生活中識字的有心人。廣泛利用書報、影視媒體、商標、招牌、廣告、網絡等資源,拓寬同學的識字渠道。定期開展識字交流活動,讓同學向他人展示自身的識字效果,分享收獲的喜悅,這樣做增強了同學的成績感和自信心,課外自主識字的勁頭會更足。在課外識字積累中,還可鼓勵同學把收集到的識字資料,如商標、小食品、藥盒、剪報等編成《識字小手冊》,并根據自身的喜好命名,評出最佳小編輯,編匯而成的手冊還可在圖書角中展示、傳閱,增強識字的覆蓋面。這樣做,不但培養(yǎng)了同學的動手能力,還調動了其課外識字的積極性,等于為同學插上了有力的翅膀,讓他們在識字的自由王國中展翅飛翔。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們只有把識字興趣的激發(fā)與調動放在識字教學的首位,注重課內外的有機統(tǒng)一,在識字教學中才會有事半功倍之效。
課題實施方案10
為深入開展“教師專業(yè)素質提高年”活動,推進“嘗試教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促進全校教師高效教學研究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升學校教育科研整體水平,經學校研究決定,在全校教師中開展“帶題授課”活動,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本著“科研服務教育教學,科研引領教育教學”的工作思路,緊緊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圍繞“嘗試教學”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促進教師隊伍內涵素質提升,帶動全校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努力探索課堂教學新途徑,實現專業(yè)素質和教學質量雙提高。
二.活動目標
引導廣大教師自覺接受并實踐“問題即課題”理念,從日常教學工作中最需要解決的困惑入手,抓住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某一問題展開深入的研究,尋找原因,制定措施,并在研究課上進行驗證、總結、反思,從而解決困惑,回歸到常態(tài)教學中,享受教學的快樂。
三.活動安排
1.員部署階段
(1)召開動員大會。講清活動的目的意義,動員老師主動報名參加“帶題授課”實驗探究活動,參與到小課題研究中來(原則上35周歲以下教師必須全員參加,35--45歲教師自愿參加,45歲以上教師擔任指導教師)。
(2)召開教研組長會。論證教師“帶題授課”課題,確定“帶題授課”小課題實驗研究人選,對此項工作進行指導。
(3)召開課題培訓會。針對“帶題授課”方略、研究方向、研究策略等進行專題培訓,做好開題、立項工作。
2.實驗研究階段
(1)組織教師針對立項課題展開深入研究,并在常態(tài)教學中進行驗證、總結、反思,解決困惑,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2)定期開展階段性成果示范、匯報、推介活動
3.全校性“帶題授課”展示匯報,總結,推廣階段。
在全校選樹10名“帶題授課”樣板教師,舉行特色鮮明的展示匯報活動,以典型為引領,通過總結提升、經驗介紹、示范展示等形式,帶動全校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力爭做到人人都有課題,個個都要“帶題授課”。
四.具體要求
1.教師要注重觀察、思考,及時將課堂教學中生成的難點問題作為課題進行研究,通過實驗探索,同伴交流互助,在實踐中解決問題。
2.教師個人要在學校批準實施小課題研究后,制定詳細的研究計劃并在常態(tài)教學中進行“帶題研究”。
3.“帶題授課”教師要注意原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研究過程中要隨時注意記錄、反思和總結。在研究探索中積累經驗,反思不足,不斷改進。
4.學校將定期組織“帶題授課”典型課例展示和經驗交流活動,表彰和獎勵在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個人或集體。參加“帶題授課”的教師將在學校職稱評審、評優(yōu)及骨干教師評選中予以優(yōu)先考慮。
5.學??蒲锌瞥袚敬位顒拥闹笇Ш屯七M任務,并做好協(xié)調交流和培訓工作,學校將定期聘請校內外專家進行相關指導。
五.組織領導
為加強對此項活動的指導和管理,特成立學?!皫ь}授課”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下設辦公室:科研科
主任: 副主任:
課題實施方案11
一、課題研究的現實背景意義
1.《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倍囵B(yǎng)學生良好預習習慣是養(yǎng)成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
2.《禮記·中庸》:“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長期堅持便形成習慣,它不僅是學習的第一步,更是成功的起點。正如烏申斯基所言:“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一生所儲存的資本,這個人一生便享用它的利息?!?/p>
3.預習,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教師講課前學生先行自學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最能體現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學習的精神。預習最大的好處是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習慣,同時也為老師上課做好準備。
4.本校實際:我校地處鄉(xiāng)鎮(zhèn),學生都是農村兒童。家長在外打工的占大多數,相當的一部分成為了“留守兒童”。留在家的多為大字不識的老人家,無法輔導孩子的學習。孩子沒有安靜的學習空間,家長為了生計忽視了孩子的學習。孩子在性格、行為習慣、學習成績等方面都不盡人意。我們發(fā)現,這些學生的學習活動以被動接受居多,主動參與不夠,沒有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葉圣陶在《論中學國文課程的改訂》一文中說:“指導預習的辦法實施了,上課的情形就將和現在完全兩樣。上課做什么呢?在學生是報告和討論,不再是一味聽講,在教師是指導和訂正,不再是一味講解?!笨磥?,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發(fā)現學習法: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積極創(chuàng)導的發(fā)現學習法,是讓學生按教師提供的材料自己探究和主動發(fā)現問題,從而得出相應結論的一種教學模式或教
學方法。這種學習法其實在語文教學中,特別是預習階段應經常使用。長期運用此種學習方法,有助于學生自主走進學習,獨立去發(fā)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生始終保持一顆敏銳的心面對學習。
2.建構主義學習觀:學習是通過已有的認知結構對新信息進行加工而建成的。由此可以看出,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信息,這里的建構一方面是對新信息的意義的建構,另一方面也包含對原有經驗的改造或重組。預習可使學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概內容,使學生對新知在思想上有所準備;能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解決一些教材中能夠獨自解決的問題,同時又起到鞏固舊知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至關重要。
3.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是主體的、能動的。學生是個性認識的主體,實踐的主體,自我發(fā)展的主體。學生成長關鍵在于自身的積極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俺晒逃龔牧晳T養(yǎng)成開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學會做人。習慣是一個人存放在神經系統(tǒng)的資本,一個人養(yǎng)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庇纱丝闯?,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需要教師“嚴”字當頭、長期不懈地去引導、培養(yǎng)。
三、關鍵詞界定
預習:預習是學科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指學生預先自學將要學習的功課,是教師講課前學生先行自學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最能體現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學習的精神。預習最大的好處是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習慣,同時也為老師上課做好準備。
習慣:好的習慣是人們走向成功的鑰匙,而壞的習慣是通向失敗敞開的門。語文預習習慣是指是“在長時間里逐漸養(yǎng)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1]在語文學習中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穩(wěn)固的自動化行為。
四、課題研究的預期目標
1.使學生樹立預習意識,提高對預習的興趣,以此促進良好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
2.使學生掌握正確、科學的預習方法,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以此促進良好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
3.以評價促進良好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五、課題研究的對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全體學生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
針對不同階段研究的需要,設計相關問卷調查表。經科學的統(tǒng)計分析后,得出較有說服力的數據或結論。如此實證分析,一方面,可為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據;另一方面,可為研究的結果提供支撐性材料。
2.文獻研究法:
查閱與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應用理論資料,及時分析整理,充實本課題的理論基礎,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促進研究的深入。
3.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是從實際工作需要中尋找課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進行研究,由實際工作者理解、掌握和應用,從而達到解決實際問題,改變社會行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
4.經驗總結法:在研究過程中,及時進行階段性小結,撰寫經驗總結,積累資料。
六、研究內容
(一)以激“趣”促進學生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有科學的學習方法,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生動直觀和趣味盎然的學習會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欲望。由此可以看出,要使學生由被動到主動,由不自覺到自覺,由“要我預習”變成“我要預習”,必須從“趣”著手,引領學生走入文本,從而促進學生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以此提升預習的有效性。
1.懸念激趣,激發(fā)“思”趣
正所謂“情隨心動,趣從內生?!贬槍πW生年齡小、好奇心強的這一特點,我們可以在預習階段創(chuàng)設懸念情境,以此激發(fā)學生的預習興趣,讓其帶著期待與思考對課文內容進行自主探究。這種激趣方式目的是讓學生在初步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的基礎上,抓住懸念,自主嘗試、解讀懸疑,從而使學生上課時對老師教的內容在思想上有所準備,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新課的“思”趣,更近一步的“探”趣,促進學生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
2.質疑激趣,激發(fā)“學”趣
質疑是學習與創(chuàng)新的起點。在預習中指導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去質疑,初步去解疑,收獲預習的成功與快樂,就顯得尤為重要。如:課題是文章的眼睛。指導學生領會課題含義,對學生深入學習和理解課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預習時教師可讓學生對課題進行質疑,并根據質疑初步走入新課自主探究,找尋答案。也可讓學生到課文中去質疑答題,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新課的“學”趣,促進學生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
3.聲形激趣,激發(fā)“情”趣
“感人心者,莫過于情”。教師在進入新課前,利用課前導讀、自學提示、插圖、錄音、網絡視頻等形式創(chuàng)設與課文內容相符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求
知欲,使其自覺走入文本,感受“情”趣。以此達到動情、感知、曉理的預習效果,促進學生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
4.故事激趣,激發(fā)“知”趣
對于情節(jié)性強的新課,教師可在預習前埋下伏筆。繪聲繪色地講述故事的開頭,在精彩之處戛然而止,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走進預習,以此激發(fā)學生對新知的“知”趣,促進學生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
(二)以“導法”促進學生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
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與手段,一個人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所以,要想讓學生具有自學的本領,作為教師就要重視預習方法的指導。實驗教師根據小學中段語文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及其認知規(guī)律,預設以下幾種預習方法:
1.讀。 “讀”是一種最重要的預習方法。預習做到讀音準確,不添字,不漏字,不換字,不讀破句,正確把握語調、語氣。遇到重點篇目,要反復朗讀。仔細推敲課文的含義,品其意味,得其精華。
2.查。查字典、詞典或其它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弄清、弄懂生字、生詞的形、音、義。將一些難以把握的字詞劃出來,及時請教他人,做到能初讀課文,對文章內容有初步印象。借助各種學習資源,對課文的內容進行拓展學習,如作者介紹、課文寫作背景等,以此達到讓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大概內容的預習目的。
3.思。每篇課文后的思考與練習是課文的有機組成部分,在課前預習時,不妨讓學生將這些思考題想一想,動手做一做,不會做的等上課與老師共同探討解決,這樣帶著問題上課,效果會更好。
4.寫。即勤動筆。預習時,在課文一些重點地方寫寫畫畫,圈圈點點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給不懂讀音的字標上拼音,不理解的詞寫上注釋,含義深的句子
課題實施方案12
一、課題提出
(一)研究背景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深入,小學英語教師掌握多媒體技術和技巧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而為了不斷開展學科課程的整合和提升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對多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深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學英語教師需要在英語課堂上學習英語、融入課堂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營造一個良好的小學英語學習氛圍。
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優(yōu)勢
第一,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教學情境化。傳統(tǒng)單一式板書教學不符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需求,小學生愛動的天性使得教師需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因此可以增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包括常見的情境對話(situational dialogue)和角色扮演(role playing),使小學生接觸到的單詞具象化、生活化,既能強化記憶,又能鍛煉口語,激發(fā)了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如國外每年最熱鬧的Christmas Day,如果單純地告知學生這個節(jié)日類似于中國的春節(jié),學生會產生疑惑:國外的圣誕節(jié)也要放鞭炮拜年嗎?但是如果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通過視頻文件生動展示國外圣誕節(jié)前的籌備工作以及一家人乃至整個國家如何慶祝圣誕節(jié),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圣誕節(jié)歡快的氣氛。因此,信息技術在情景教學方面能把抽象的單詞通俗化,把復雜的內容簡單化,把枯燥的教學情境化,通俗易懂,寓教于樂。
第二,營造良好標準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學習的語感語調。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音頻或視頻播放器播放純正標準的英文詩歌和兒歌,這樣既能吸引學生的課堂聽課注意力,又能營造愉快輕松的學習氣氛,久而久之,小學生不再畏懼英語、怕說英語。
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通過課余調研與公開課的反映,大多數教師和學生對信息技術教學所取得的成果予以肯定,但是也存在下列問題。
第一,教師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和課件制作水平參差不齊,整體上還有待提高。在教學過程中,頻頻出現教師對計算機操作不當使電腦死機等情況而影響上課。在課件制作方面,大部分教師還停留在對課本內容直接復制粘貼,文字冗長,重點不突出,學生抓不住重點語句和單詞,無形中加重學生學習負擔。
第二,課件過于花哨,流于形式。很多教師認為使用圖片可以更直觀地表達所需要表達的意思,因此在課件中疊加放置了很多圖片,而且很多圖片與教學內容并無多大關聯。而過分花哨的內容無形中分散了小學生的注意力,弄得學生不知重點在哪兒,一頭霧水。
第三,本末倒置,過度使用信息技術教學,忽視了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重要性。由于多媒體課件可以極大滿足小學生視覺聽覺上的需求,逐漸讓學生們放棄主動思考和交流,課件內容過于豐富,信息量巨大,已經超出了小學生的接受能力范疇,愛記筆記的學生會埋頭只顧記筆記,基礎稍差的學生會跟不上教師的上課節(jié)奏。而且學生一節(jié)課長時間盯著屏幕,對學生的眼睛也有害處。
(二)研究意義
理論意義:
在現代科學技術迅速發(fā)展,以高技術、高學歷化為特征的信息社會里,對勞動者知識和技術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不斷滿足人們對知識更新的需求,已成為現代教育必須解決的緊迫問題。這也對教育的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必須培養(yǎng)面向信息化社會的創(chuàng)新人才。正如日本學者增田米二認為的那樣:教育要迎接信息化社會的挑戰(zhàn),唯有實施信息素養(yǎng)的教育。因為這種教育注重知識的創(chuàng)新。為了適應這個發(fā)展趨勢,我國已經確定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同時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的教育教學改革?!靶畔⒓夹g與課程整合”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與傳統(tǒng)的學科教學有著密切聯系,是有一定的交叉性、繼承性、綜合性,又具有一定相對獨立性特點的新型教學類型,它的研究與實施對發(fā)展學生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重要意義。也可使學校教育朝著自主的、有特色的課程教學方向發(fā)展?!度嗣窠逃芬粫幸矊懙?1世紀的新型教育模式應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在任何時間與自己需要的、高水平的人士相溝通,以獲得最需要的學習指導建議、學習信息和學習資源,采用最有效的學習模式實現學習目標。這種新型教育模式是以信息技術為依據的,以學生為中心的,無校園圍墻的、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它將成為21世紀教育實效性、自主性、終身化發(fā)展目標的基本模式和基本途徑?!眹医逃炕A教育司副司長李天順在《落實“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積極推進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說到:“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是教育技術應用于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重要途徑”?!罢n程整合就是要將多媒體技術與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解決“兩張皮”的問題。要求在各門課程的學習中,將多媒體作為一種輔助工具,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
我們認為,在學習過程中,比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從知識的傳授過渡到對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的教學要著眼于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著眼于學生的終身學習,把學習看作是信息處理的過程,即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現代多媒體技術以其豐富的內容,多樣的形式,以其“萬物于眼前,觀古今于須臾”的特質,不但有利于激發(fā)農村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極大地拓展學習內容,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能力,使學生真正學會學習。正因如此,“應用多媒體教育技術、促進我校學生英語素質的教育”已經成為我校教師的共識。
現實意義:
近年來,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信息技術開始走進學校課堂,如今應用信息技術教學已經司空見慣。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越來越重要。這與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英語教學的特點和受課群體的特征不無關系。但是,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也并非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它具有兩面性。因此,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小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到趨利避害,制定相關策略,爭取更好地應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水平,同時能保留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
我校每班都配置有多媒體教學設備,每班一臺筆記本電腦,光前網路覆蓋整個校園,學校領導非常重視多媒體教育資源與英語學科教學整合的研究工作,有足夠的經費保障和較完善的激勵措施,為課題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教師也十分重視計算機操作。所有的英語教師接受了教育資源應用培訓,能較熟練地操作現代教育技術設備從事教學工作,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不同程度的運用了信息技術。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教學關系并沒有因此發(fā)生重大改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并沒有等到進一步的發(fā)揮;其作用僅僅停留在輔助教學上,僅僅是教師教學手段的補充,它更象是錄像,只能展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東西,以此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概念界定
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是指通過控制文本、聲音、圖像和影像等媒體語言實現人機交互,使信息傳播者與信息接受者之間的信息交換更為直觀便捷。信息技術教學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單一的黑板板書式教學方式,利用計算機進行演示,其中穿插著各種不同的聲音、圖像和視頻文件,使課堂氣氛生動活躍。而且新的教師、媒體和學生三者交互的教學模式,能使學生由傳統(tǒng)的填鴨式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發(fā)散思維,教師充當啟發(fā)和引導的角色。
小學英語教學
加拿大心理學家Donald Olding Hebb認為,人類言語功能的影響因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大腦中先天就有專門的語言中樞,能夠處理抽象語言符號;另一方面是語言環(huán)境的影響和后天經驗的作用。而小學生年齡段一般處于8 歲到12歲之間,此時的學生正處于兒童時期,后天語言環(huán)境的影響尤為重要。小學英語教學處于小學生接觸英語的初級階段,與高中應試教育注重讀寫能力有很大不同。小學英語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和語言學習習慣,培養(yǎng)小學生敢說敢講,不怕出錯,不怕張口的學習習慣,這對學生以后的英語學習有很大幫助,避免口語脫節(jié)。小學生對新鮮事物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得他們在接觸一門新的外語時,總會試圖表現自己,希望教師肯定自己。因此,教師需領會學生這一心理,適時的表揚與引導會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四)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一種建構過程,是一種活動過程,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就能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建構意義的方式而獲得。小學英語課程的目標就是要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心理以及發(fā)展需求,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運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在運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進行小學英語教學時,教師應成為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利用情境、協(xié)作、會話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多媒體和網絡則是學生在主動學習、協(xié)作探索時的認知工具,使學生有效地達到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最終達到小學英語課程所要求的各項目標。
信息技術教學是現今高等教學的主要方式之一,隨著信息技術教學的推廣普及,大部分城市中小學也已配備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設備。信息技術教學中多種信息傳播方法能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但隨著多媒體的廣泛使用,教學逐漸呈現出諸多問題。有關學者與一線教師針對有效的多媒體課堂教學作了相關研究與調研。多媒體信息的呈現形式需與學習者的知識經驗、視覺空間能力及學習能力水平等相適應,才能達到最有效的學習與教學。多媒體被當作傳統(tǒng)投影儀來使用,且演示文稿過度注重聲音圖像的美化而忽視教學內容。過多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則會使教學流于形式。因此,信息技術教學只能作為計算機輔助教學,教師不能過度依賴多媒體技術。
二、研究內容
在先進教育思想、教學理論指導下,對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多媒體技術教學的教學結構、教學設計、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實驗。運用多媒體技術,實施“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尋求并驗證運用多媒體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結構,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三、研究條件
(一)硬件條件
我校每班都配置有多媒體教學設備,每班一臺筆記本電腦,光纖網路覆蓋整個校園,學校領導非常重視多媒體教育資源與英語學科教學整合的研究工作,有足夠的經費保障和較完善的激勵措施,為課題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教師也十分重視計算機操作。所有的英語教師接受了教育資源應用培訓,能較熟練地操作現代教育技術設備從事教學工作,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不同程度的運用了信息技術。
(二)人員配備
本課題由具有二十多年教齡的小學高級教師李宜斌主持開展,課題組成員均為一線的中青年教師,人員結構合理,并且都熱衷于教育教學研究工作,其中部分同志還開展過省市級課題研究工作,有相當的教科研能力。另外我們課題組成員還積極參與各種網絡培訓和外出學習機會,更通過網絡和書籍閱讀了大量相關的書籍和資料,還利用電子白板、多媒體等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進行教育教學研究,為課題的開展提供了數據保證。因此本課題符合當前素質教育及課程改革的方向,具有現實針對性,理論依據充分、科學。
(三)時間保障
我們在課堂上獲得研究數據和結果,課下進行整理和總結,堅持每周開展課題研究分析會,就課題研究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交流分析。
四、研究對象
以開設英語課程班級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
五、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在重視實踐和探索,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實踐活動,在教學實踐中注意觀察和總結,加強對教學實踐過程的反思,在實踐中不斷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
2、文獻研究法:組織課題組成員反復研究《英語課程標準》,密切關注教改動態(tài),積極搜集整理小學英語任務型教學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組織教師學習討論。同時注意加強對教師教案、課堂實施過程、教學成效的分析研究,全面掌控研究進程。
3、個案研究法:在大量課堂教學實踐基礎上,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科學課堂教學個案(比較成功的或遇到問題較多的),取得經驗教訓,驗證理性認識,為行動研究提供可借鑒的案例。
4、經驗總結法:積極組織課題組成員參加教學觀摩和教學研究活動,及時撰寫教學論文,不斷提煉經驗,探索規(guī)律。
六、研究目標
1、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依據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認識活動特點,積極探索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實施有效教學的策略和方法。
2、轉變學生學習方式,讓學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實行師生互動的探究式改革,學會并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建構自己的知識框架和理論體系。
3、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提升教師的有效技能,使每一位教師成為信息的提供者,發(fā)揮教師潛在的知識能力,從而帶動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
七、研究途徑
1、合理整合教學資源,在英語課堂中適當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授課,提高課堂趣味性,增加課堂容量,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探索欲望,促使學生想學、愿學、樂學,從而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2、強化主體意識,建立合作機制、評價和獎勵機制,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體系。
3、把本課題研究與培養(yǎng)青年骨干英語教師結合起來,提高英語教師隊伍素質。
4、建立定期交流總結經驗制度。及時總結課題研究中的經驗教訓并適時調整研究思路。
5、開展課題研究與實踐,由點到面教師加強交流探討,及時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從而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提高教學效率。
八、研究驗證
本課題研究主要以問卷調查表,數據收集分析和成績統(tǒng)計來驗證。
九、預期成果
本課題研究預期成果及形式包括:研究論文、經驗總結、研究札記、典型案例、教學或活動設計、階段成果總結報告、結題研究報告等。
十、實施步驟
1、準備階段(2014年5月——2015年5月)
1)成立課題研究小組,選擇研究課題。
2)查閱有關文獻,做一定的調查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完成對課堂的研究。
3)召開進行課題論證會、制定研究方案。
4)確定試驗班級,培訓研究人員。
2、實施階段(2015年6月——2015年12月)
實施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制定詳細的執(zhí)行方案的計劃,按計劃開展研究活動、收集必要的資料、進行階段總結、積累總結資料、進行中期對比分析。
1)學習階段
發(fā)動全體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小學英語課程標準》、多元智力理論及構建主義理論,貫徹素質教育思想,更新陳舊的教學理念,學習新的理念,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手段多樣化,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2)觀察分析階段
a.調查研究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及學生對現代信息技術融入英語教學的看法。
b.觀摩公開課,研究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應用中的優(yōu)勢及學生不同的學習潛能。
c.從現狀和優(yōu)勢中分析總結有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必要性。
3、案例研究(2016年1月——2016年5月)
1)從課堂容量、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及情境創(chuàng)設等方面對實驗班和普通班的學生進行對比,探究最有效的信息技術的使用方法來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2)實施實驗計劃,探索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英語教學的重要性、教學策略和注意事項。
3)通過“總結—嘗試—再總結—再嘗試”的研究模式,邊學邊總結,形成階段性成果,以案例集的形式存檔。
4、總結階段(2016年5月——2016年6月)
全面總結、回顧研究的全過程,利于研究中獲得全部資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與思考,從而總結解決問題的經驗,發(fā)現教育的規(guī)律,形成總結報告。
課題實施方案13
一、課題研究的現實背景意義
1、《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倍囵B(yǎng)學生良好預習習慣是養(yǎng)成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
2、《禮記·中庸》:“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鳖A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長期堅持便形成習慣,它不僅是學習的第一步,更是成功的起點。正如烏申斯基所言:“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一生所儲存的資本,這個人一生便享用它的利息?!?/p>
3、預習,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教師講課前學生先行自學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最能體現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學習的精神。預習最大的好處是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習慣,同時也為老師上課做好準備。
4、本校實際:我校地處鄉(xiāng)企城,學生95%為農民工子女。農民工家庭的流動性大,條件較差,孩子沒有安靜的學習空間,家長為了生計忽視了孩子的學習。民工子女在性格、行為習慣、學習成績等方面與本地學生有著不同程度的差異。我們發(fā)現,這些學生的學習活動以被動接受居多,主動參與不夠,沒有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葉圣陶在《論中學國文課程的改訂》一文中說:“指導預習的辦法實施了,上課的情形就將和現在完全兩樣。上課做什么呢?在學生是報告和討論,不再是一味聽講,在教師是指導和訂正,不再是一味講解?!笨磥恚囵B(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發(fā)現學習法: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積極創(chuàng)導的發(fā)現學習法,是讓學生按教師提供的材料自己探究和主動發(fā)現問題,從而得出相應結論的一種教學模式或教學方法。這種學習法其實在語文教學中,特別是預習階段應經常使用。長期運用此種學習方法,有助于學生自主走進學習,獨立去發(fā)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生始終保持一顆敏銳的心面對學習。 、
2、建構主義學習觀:學習是通過已有的認知結構對新信息進行加工而建成的。由此可以看出,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信息,這里的建構一方面是對新信息的意義的建構,另一方面也包含對原有經驗的改造或重組。預習可使學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概內容,使學生對新知在思想上有所準備;能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解決一些教材中能夠獨自解決的問題,同時又起到鞏固舊知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至關重要。
3、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是主體的、能動的。學生是個性認識的主體,實踐的主體,自我發(fā)展的主體。學生成長關鍵在于自身的積極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成功教育從習慣養(yǎng)成開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學會做人。習慣是一個人存放在神經系統(tǒng)的資本,一個人養(yǎng)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庇纱丝闯?,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需要教師“嚴”字當頭、長期不懈地去引導、培養(yǎng)。
三、關鍵詞界定預習
:預習是學科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指學生預先自學將要學習的功課,是教師講課前學生先行自學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最能體現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學習的精神。預習最大的好處是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習慣,同時也為老師上課做好準備。習慣:好的習慣是人們走向成功的鑰匙,而壞的習慣是通向失敗敞開的門。語文預習習慣是指是“在長時間里逐漸養(yǎng)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在語文學習中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穩(wěn)固的自動化行為。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目標
1、使學生樹立預習意識,提高對預習的興趣,以此促進良好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
2、使學生掌握正確、科學的預習方法,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以此促進良好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
3、以評價促進良好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五、課題研究的對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四年級全體學生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針對不同階段研究的需要,設計相關問卷調查表。經科學的統(tǒng)計分析后,得出較有說服力的數據或結論。如此實證分析,一方面,可為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據;另一方面,可為研究的結果提供支撐性材料。
2、文獻研究法:查閱與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應用理論資料,及時分析整理,充實本課題的理論基礎,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促進研究的深入。
3、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是從實際工作需要中尋找課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進行研究,由實際工作者理解、掌握和應用,從而達到解決實際問題,改變社會行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
4、經驗總結法:在研究過程中,及時進行階段性小結,撰寫經驗總結,積累資料。
六、研究內容
以激“趣”促進學生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有科學的學習方法,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生動直觀和趣味盎然的學習會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欲望。由此可以看出,要使學生由被動到主動,由不自覺到自覺,由“要我預習”變成“我要預習”,必須從“趣”著手,引領學生走入文本,從而促進學生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以此提升預習的有效性。 1、懸念激趣,激發(fā)“思”趣正所謂“情隨心動,趣從內生。”針對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的這一特點,我們可以在預習階段創(chuàng)設懸念情境,以此激發(fā)學生的預習興趣,讓其帶著期待與思考對課文內容進行自主探究。這種激趣方式目的是讓學生在初步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的基礎上,抓住懸念,自主嘗試、解讀懸疑,從而使學生上課時對老師教的內容在思想上有所準備,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新課的“思”趣,更近一步的“探”趣,促進學生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 2、質疑激趣,激發(fā)“學”趣質疑是學習與創(chuàng)新的起點。在預習中指導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去質疑,初步去解疑,收獲預習的成功與快樂,就顯得尤為重要。如:課題是文章的眼睛。指導學生領會課題含義,對學生深入學習和理解課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預習時教師可讓學生對課題進行質疑,并根據質疑初步走入新課自主探究,找尋答案。也可讓學生到課文中去質疑答題,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新課的“學”趣,促進學生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 3、聲形激趣,激發(fā)“情”趣“感人心者,莫過于情”。教師在進入新課前,利用課前導讀、自學提示、插圖、、錄音、網絡視頻等形式創(chuàng)設與課文內容相符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使其自覺走入文本,感受“情”趣。
課題實施方案14
一、課題的提出
新《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語文課程的這一基本理念,奠定了語文教學走向開放、走向實踐、走向綜合的基礎,也為作文生活化教學提供了政策背景。
教育與生活,生活與作文密切相關,我國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著名論斷;葉圣陶先生也指出:“寫作系技能,不宜視作知識,宜于實踐中練習,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講知識,或以為多講知識,即有裨益于讀寫能力之長進,殊為不切實之想?!?/p>
然而,教學現狀卻是,作文教學游離于生活,學生作文興趣不高,作文缺乏真情實感,缺少靈性與創(chuàng)新,教學效率并不理想。因此,作文教學必須走向現實生活,貼近學生實踐,教師應該作學生生活的引導者,讓他們覺得平淡生活中,也有許多精彩的地方可供寫作。
本課題的實驗研究,將結合我班學生自身的特點,試圖探索一條全新的具有農村小學特點的生活化作文的教學策略。
二、課題的目標
本課題的實驗研究將在新課程標準的支撐下,確立相應的課題目標。
一是進一步確立新的作文教學理念,端正寫作目的,由“應試”走向“應需”;
二是注重過程與方法,建立以內容為中心的作文訓練序列,改變以形式為訓練體系的訓練,解放學生的身心,引導學生深入生活:直接參與,感受生活;閱讀書報,聽廣播、看電視等,感受作品的意境,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營造作文的真實環(huán)境;
三是注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以我手寫我口,以我手寫我心”,設法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狀態(tài)中,說出最富有情趣、最富有新意和閃耀著智慧光芒的獨特感受;
四是改變作文評改方式,把時間和精力用在進行大量讀寫實踐上。
三、課題研究的基本步驟
本課題的實驗研究,將分三個主要階段:
準備階段:調查摸底,做好開題前的準備工作,包括課題的論證、實驗方案的撰寫、開題報告,落實子課題等。時間:9月份
實施階段:根據課題的基本方案,開展實驗研究工作,在實驗中調整方案、注意積攢過程資料等。時間:10-12月份
總結階段:根據實驗過程資料,進行科學總結。時間:1月份
四、研究策略
1、作文題材的研究開發(fā)
作文教學“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边@是新《語文課程標準》關于作文教學的重要思想。作文寫什么?寫自己身邊的事,自己熟悉的事,自己有感觸的事。這樣學生對習作才能感到可近,可寫,可親。開發(fā)身邊的作文題材,是作文教學改革不容忽視的教學策略。
本次課題研究,教師要從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入手,培養(yǎng)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引導學生走向生活,走向實踐,讓他們真正從“作文難”的陰影中走出,徹底解決作文“無米之炊”的困苦。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寫生活日記、調查、訪問、游覽等形式,引導學生關注自然、關注社會、關注人生,充分感受自然、社會、生活之美,寫出文理兼美的好習作。
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實驗中要引導孩子感受現代農村生活、愛護家鄉(xiāng)環(huán)境、理解和尊重自己的祖輩、熱愛和欣賞家鄉(xiāng)人的產業(yè),描繪自己眼中的家鄉(xiāng)以及家鄉(xiāng)人的才情,讓孩子真正置身于現實生活環(huán)境中,消除“紙上談兵”的作文病灶。通過大量的教學實踐,讓學生面對現實,面對生活,學生才能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
2、閱讀與應用結合的研究
引導學生把閱讀與應用作為自己學習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珍視學生的閱讀中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要用積極的評價,引導和促進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問、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作文沒有終極捷徑,本課題將采用多讀多練,邊學邊用,活學活用等策略,以閱讀促進應用,以應用促進閱讀,達到閱讀、應用“雙贏”的效果。
3、作文評價方式的研究
作文評價,是作文教學理念的一種體現,是衡量作文教學成功與失誤的重要尺度。
按照“生活作文”基本概念,作文的成敗得失,應堅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基本原則,倡導把評價的權利交由生活的主人的作文評價思路。
本實驗將采用多維度、多形式評價的方法。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學生自評與互評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學校評價與校外評價相結合等形式,促進學生的習作能力與評價水平的提高。
課題實施方案15
一、活動時間:
xx~xx完成企業(yè)走訪調研,xx根據調研情況完成總結報告。
二、調研目的:
為積極加強協(xié)會與企業(yè)的切實溝通了解,深入了解企業(yè)的實際狀況,幫助企業(yè)應對困難,破解難題,協(xié)助企業(yè)更進一步發(fā)展。促進我省城市公共交通行業(yè)健康穩(wěn)步快速的發(fā)展。在充分了解企業(yè)的情況和需求上,為企業(yè)提供有效的幫助和指導,同時也對協(xié)會去后的工作做進一步的方向指導。
三、調研對象:
協(xié)會的各大會員企業(yè)
四、調研內容:
(1)對企業(yè)進行實地走訪,切實了解企業(yè)的實際情況,深入了解企業(yè)的基本經營狀況、人員結構、管理政策等方面的信息;
(2)了解收集企業(yè)在其經營當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以及企業(yè)自身在破難解困,轉型升級過程中較好的舉措和做法;
(3)廣泛收集企業(yè)對行業(yè)發(fā)展的建議以及對協(xié)會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4)咨詢企業(yè)對《廣東城市公交網》網站建設的意見,合力打造行業(yè)最新資訊平臺。
五、調研要求:
(1)高度重視,把調研走訪活動當作深入了解企業(yè)實際情況,現場解決實際問題的契機,作為應對困難,優(yōu)化協(xié)會服務的工作任務來抓;
(2)調研人員應事先對走訪的企業(yè)情況進行相關的了解;
(3)根據走訪企業(yè)的情況與特點,結合協(xié)會人員情況,合理安排調研小組人員,并制作出《企業(yè)走訪調研小組成員分組表》;
(4)各調查小組人員合理安排組織走訪行程,與企業(yè)做好相關的聯系工作。確保走訪調研工作順利進行;
(5)認真做好走訪過程中對信息的收集,廣泛收納企業(yè)的意見和建議,并給予高度重視;
(6)各調研小組走訪結束后要及時梳理收集的信息、意見和建議。分析匯總,得出企業(yè)存在的共性和個性、突出的問題;以及各企業(yè)對協(xié)會的工作建議和展望。
六、工作步驟:
(1)確定走訪調研的企業(yè)名單,制作成表;
(2)合理安排企業(yè)走訪的行程;
(3)確定走訪調研小組成員的分配;
(4)提前做好與企業(yè)人員的聯系工作;
(5)充分準備好走訪調研的相應資料;
(6)及時對收集的信息、意見、建議分類匯總,得出總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