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育反思
小學語文不僅是停留在課本上的一門課程,其教育核心是對學生語言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精神世界的構建,關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育反思,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小學語文教育反思篇一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在我校倡導的高效課堂的改革下,作為語文老師,如何才能真正理解高效課堂并真正實現(xiàn)高效課堂呢?通過學習與實踐,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高效課堂的幾點淺薄的認識。
一、 課堂導語設計的有效性。
在我校的高效課堂模式里,導入是一個重要步驟,而我也覺得導語的設計是否有效,往往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成功的導誤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 激發(fā)興趣,設置懸念
孔子曾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內容很豐富,在設計導語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時空,使學生處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憤”“悱”之中
2、突破重點,切忌生硬
導語設計切忌“作者生平”、“時代背景”、“中心思想”等內容的簡單羅列,過已經(jīng)在冗長機械的導語,除了有喧賓奪主之嫌外,還容易使學生疲勞、厭惡甚至注意力不集中。
二、 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1、課堂問題設計必須有效
首先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因此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fā),鉆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其次,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使他們經(jīng)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提問方式的有效性
好的提問方式應把注意力放在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過程上,提出一些能夠與學生基礎相適應并能引導學生思考的問題,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思考的條件,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開闊,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直奔結果。如果僅僅只要求回答是與否,浪費時間也沒有效果,因此,課堂提問不在數(shù)量,而在提問的思維含量。提問的時機、提問的方式選擇得當,能活躍課堂氣氛、啟發(fā)思維、發(fā)展智力。
3、 問題要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
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shù)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shù)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chǎn)生厭倦情緒。
三、 引導學生選擇有效的學習方式。
首先,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fā)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面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在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后,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學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節(jié)約大量時間,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fā)展。
其次,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如有一次做完課堂練習,我有意識地讓學生們互相學習,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勢,我讓學生互相參觀試卷,然后說出自己認為練習做得最好的同學,學習差的學生說了優(yōu)生的名字,同樣學習優(yōu)的學生也有說學習差的學生名字。他們都在找別人的閃光點。這樣的學習形式有利已經(jīng)在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當老師容易,當好老師就不容易了,上課很簡單,但要上好高效課堂就不簡單了。影響課堂的因素很多,為了使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能更有效直至高效,還不僅僅要以模式和理論作指導,更需要不斷探索。
小學語文教育反思篇二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作為五年級語文教師的我,也不斷在反思:應該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如何讓孩子在我的課堂上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培養(yǎng)對語文的熱愛?我覺得一節(jié)好的語文課可以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 在情感共鳴中學習語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例如《母親的呼喚》一課,以"母親的呼喚"為線索,寫了作者兒時的三件小事,平凡真實,感人至深。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我設計了一段充滿激情的導語:“有一個人,你永遠占據(jù)在她心最柔軟的地方,她愿意用一生來愛你,這個人叫母親。讓我們深情地呼喚她的名字——母親。母親,多么熟悉的字眼,從小到大,母親給了我們無窮的關懷和疼愛,讓我們帶著感恩的心,再一次深情地呼喚——母親。隨著歲月的流逝,母親一天天變老,然而,永遠不變的是母親那一聲聲悠長而溫暖的呼喚——母親的呼喚。母親的呼喚,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聲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母親的呼喚》這篇課文,再次感受一下母親的呼喚里包含的愛和暖。”簡短的一段話,開啟了學生感情的閘門。正是基于對自己母親的熱愛,學生才漸漸走進了作者的心靈,與作者產(chǎn)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對理解課文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二、重視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習興趣。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要通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以任務驅動學習,激活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指導學生體驗和感悟學習內容。”一年多的語文教學,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體驗。的確,語文教學離不開情境,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聲、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覺得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課堂上,教師要大膽地讓學生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每學習一篇新課文前,我都鼓勵學生盡可能地搜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上課時,同學們都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學生們都表現(xiàn)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2、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練習、鞏固、提高?;谶@個思想,我經(jīng)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另外,我還結合教材所涉及到的內容,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使學生盡量領悟不同類型的文章的寫作技巧;同時,鼓勵學生閱讀中外兒童名著,領略書中的精妙所在。我們班還設立了圖書角,讓同學們捐贈出自己喜愛的圖書,作為公共資源分享給更多的同學,豐富了學生們的課外閱讀。
3、引進生活的活水。
于漪老師提出:“語文應和生活相聯(lián)系,把語文學習擠到狹小的課堂里,擠到無窮無盡的練習中,學生幾乎不讀書不看報,與自然接觸少,與社會接觸少,學語文的源頭活水被堵塞,積淀儲存少得可憐,又怎能學好語文呢?”所以在教學中經(jīng)常引進生活的活水,運用多種課型,采取多種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可以充分調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課堂教學以及自己短短的語文教學經(jīng)歷,特別是在整體批閱了學生的作文之后,我真正地意識到:小學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只有學生把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用到對周圍生活的觀察、品味、描寫中,才能真正地學好語文、用好語文。因此,我不斷鼓勵我的學生堅持觀察周圍的一切,要養(yǎng)成從生活中汲取養(yǎng)分的好習慣,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我想信,久而久之,生活中的一切都會演變成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豐富資源。
總之,我期盼著:我的語文課堂會變成孩子們學習知識、放飛夢想的理想舞臺。
小學語文教育反思篇三
在《兩只小獅子》這一課的教學中,看著學生童趣盎燃的表演,聽著學生朗朗的讀書聲,我感受到了學生發(fā)自內心的快樂。在教學中,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童話”般的情境,為學生搭建了一個激發(fā)想象、釋放才智的平臺,充分發(fā)揮自主式、參與式的教學優(yōu)勢,把課堂還給學生,使每個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滿意之處有以下兩點: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做到了深掘教材,敢于創(chuàng)新,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思維、想象、表達的寬松環(huán)境。如讓學生思考:看到懶獅子這樣,你想對它說些什么?在學生思考的同時,教師予以點撥、誘導,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發(fā)揮想象。
在教學活動中,我創(chuàng)設情境以伙伴的身份來到學生中間活動、表演,完全舍棄了“師道尊嚴”。課堂上突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實現(xiàn)了師生間平等對話。
上完這節(jié)“童話課”,我深切地領悟到,要使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必須從學生這一主體出發(fā),在課堂上為他們栽下一棵枝繁葉茂的梧桐樹,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揮灑自我的樂園,從而實現(xiàn)“我喜歡學”。
同時,也讓我感到情境教學,對于低年級學生猶如“靈秀之泉”,滋潤著他們的心田,對培養(yǎng)情感、啟迪思維、發(fā)揮學生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性、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審美情趣,提高綜合素質都有積極作用。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資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和能動性,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學反思
教完了《鄧小平爺爺植樹》這篇課文,反思整節(jié)課的教學,我認為自己能夠以學生為主體,比較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滿意之處有以下兩點:
一 歌曲引入,了解人物,創(chuàng)設情境
1、播放大家熟悉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讓學生說說歌曲中的老人是誰,讓學生了解多少就說多少。
2、讓學生讀著課文,清晰地感覺鄧小平爺爺用行動實踐著他說的話,你看,81歲高齡的他“額頭已經(jīng)布滿汗珠,仍不肯休息”“他挑選了一棵茁壯的柏樹苗,小心地移入樹坑,又揮鍬填了幾鍬土…..”那份認真,那份執(zhí)著,讓人感到不僅僅是在栽樹,而是在播下一個心愿,在精心地描繪美好的未來。
二 讓學生抓關鍵詞句進行品讀
1、我們一起來讀“只見他手握鐵鍬,興致勃勃地挖著樹坑,額頭上已經(jīng)布滿汗珠,仍不肯休息。”讓學生抓住“興致勃勃”“ 布滿汗珠,仍不肯休息”進行理解和體會,讓學生說說從這些詞中體會到了什么。
2、“他站在幾步之外仔細看看,覺得不很直,連聲說:“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樹苗扶正。”讓學生抓住“仔細”“ 連聲”等詞進行品讀,這樣學生不但了解文中的內容,還走進了萬象更新的春天。
三 不足之處
這篇課文難度較大,再加上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還不夠豐富,探索不夠深入,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不夠透徹,我將它做為一個新的起點,不斷改進,更上一層樓。
《歡慶》第一課時的教學反思
(一)注重多學科的交融,激發(fā)學習興趣
“語文教學不僅只是單學科的教學,更是多學科的融合。”孩子對于藝術的
感受力就比較強烈、比較敏感。所以,我以音樂導入,配以“歡慶”的圖畫,以此激發(fā)孩子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中融情入畫,融樂入文,在朗讀感悟中配動作,使語文不單單是語文,更是人文、文化。我們的語文課堂其實是融音樂、美術、歷史等諸多方面的綜合體,孩子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中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深刻文化,使他們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在我教學“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時,當學生看到課件播放的累累碩果的畫面,都情不自禁地叫起來“好想吃啊!”“真美!”“真想嘗一個!” ……更如,讓學生表達“獻上”、“舉起”、“飛著”、“奏起”等動作詞時,學生的熱情更是高漲。在這種多形式的教學中非常積極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情感,激發(fā)了孩子的各項潛能,讓語文學習與其他學科互動,交叉相融,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活潑,學得有效。
(二)感悟文本深層,提高閱讀能力
這首詩歌言簡意賅,它所描寫的是表現(xiàn)國慶的熱烈場面。學生讀起本文來
朗朗上口,很容易由讀成誦。然而教師在教學中常常會忽略文本內在的意義,文本的這種極具隱蔽性的生命意義,只有用感性的方式才能顯現(xiàn)出來,而且也只有當閱讀主體對文本的這種生命意義有所覺悟、有所觸動時,文本的生命意義才會真正生存。案例中讀悟課文前四句詩句的教學,我讓學生自讀自悟,接著讓學生在躍躍欲試中配上動作自由讀,這就使學生帶著對閱讀的理解,以個性化的方式走進文本,還原語言的形象,感受語言的情感。在閱讀中我通過讓學生充分想象來深刻感悟語言,如“田野獻上金黃果實,楓林舉起火紅的旗幟”時,讓生僅憑想象或一些課外知識說說你眼前仿佛出現(xiàn)什么,看到什么?做到“眼前有景,心中有物”,這樣讀起來才會讀中有感;而且學生在讀中邊讀邊質疑,解惑再讀,這樣反反復復,學生自然而然對文本就加深了印象,使他們在“讀”這一感性的學習方式中,在表達閱讀感受中,理解教材、感悟教材內在的蘊意。
(三)捕捉課堂生成,珍視獨特感受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盧梭曾說“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
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 學生作為一個個性鮮明的生命個體,生活經(jīng)驗有著很大的差別,將其帶入閱讀活動時,他們的心智活動也是各不相同,在課堂中由此產(chǎn)生的獨特的感受既無法預設也很難預知,全憑學生的自然生成。本堂課中,學生就帶著自己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情感來接觸文本,在分析前四句詩時,我就質疑“四句你們讀懂了嗎?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交流,自主解決問題,當時學生提了許多各種各樣的問題“老師,為什么說果實是金黃的?”“旗幟是什么?”“楓林跟旗幟有什么關系?”“鴿子有很多種的,為什么要說是潔白,而不說灰色呢?”“大海會唱歌嗎?” ……孩子們思維的閘門一但被打開,語言思維就如泉水噴涌而出;這也是課堂教學的生成例子。看著孩子們精彩的表現(xiàn),此時,我只充當質疑中的一個引導者,兒童表達獨特見解的諦聽者。如果當時我怕“亂”、怕“錯”,怕學生“節(jié)外生枝”而制止他們跳躍的思維,那必將抹殺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我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讓學生自主地讀、說,讓學生自已詮釋問題,將課堂真正還給他們。當然,課堂教學,尤其是語文課堂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孩子們急于表現(xiàn),急于交流,而隨機生成的問題有許多也是我們備課時無法預知的。本堂課我慚愧的是,我把孩子們估計得太低,孩子們的學生真的不是單純的接受知識的過程,他們是創(chuàng)造者;在學生課堂質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正當我為學生的精彩問題與回答而滿意時,打算繼續(xù)下個環(huán)節(jié)時,一雙小手舉了起來,問道:“藍天上的鴿子為什么是潔白的,而不是其它顏色的呢?”當時,我因為學生的質疑詮釋已用去了半節(jié)課的時間,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問題,我就只是敷衍一下。后來,課后想想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如果當時我能抓住這個課堂生成點,由它點出祖國和平祥和的景象,潔白的鴿子代表著純結,美好的生活,那必將成為本課的亮點之一。而我卻放棄了這一契機。所以,我真切的感受到面對孩子們的想法和體驗,你只有真正的尊重他們,尊重他們的“獨特的閱讀感受”,你才能真正做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
(四)強化語言積累,凸出課堂語文味
語文教學不是不要知識的教學,對于處于低年段的基礎教育階段,教師更應重點應用語言教學,重在言語能力的培養(yǎng)。但實驗新課程以來,從形式上看,課程改革后的書談化了語文訓練這一方面,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科學的訓練也是一線老師一直探討的問題。本課中我也在不斷的探索中,在理解課文時,我就充分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如:在開頭導入,讓生觀看了錄像理解了歡慶一詞的意義后,讓生學以致用,除了說“歡慶國慶”之外,還能說歡慶什么?有了前面成功引入的基礎,“歡慶××”這樣的說話訓練就自然水到渠成;另外,我還做課堂詞語的搭配練習,在讓學生把打亂的詞語拼成完整的句子時,學生就從中發(fā)現(xiàn)了怎樣搭配詞語,組織語言文字的合理性,都大膽暢談自已是如何把這些打亂的詞語找到自已的“家”:有學生說“我覺得旗幟就只能舉起,就像我們升國旗一樣慢慢往上升。”“鴿子它有翅膀,所以得用飛著!”“田野要跟金黃的果實對,因為只有田野里才有各式各樣的果實。” ……學生用稚嫩的想法說著自已的發(fā)現(xiàn),讓我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得到了意想之外的效果,適時的強化了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語文課就應當如此,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凸顯語文課堂的語文味。
總之,在課堂中,抓住學生對文本的體驗,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寬松的空間,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片展現(xiàn)想象的天地,使他們得到學習的快樂,在快樂中學習!
《四個太陽》教學反思
教學本課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等帶領學生愉快地進入情境,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
一 滿意之處:
1 注重講讀訓練,達到從感悟到積累
本節(jié)課的設計緊扣新課程的觀念,我注重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自主學習氛圍,在教學中,我予以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和空間,采用錄音讀、師范讀、自由讀、同桌對背,小組背、男女生對背、集體背誦等多種形式,還通過富有激勵性的評價語言,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水到渠成,熟讀成誦,達到對語言的感知,感悟和積累。
2 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說話能力
在本課教學中,我注重了從生活現(xiàn)象入手,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進行教學,不僅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資源,在課堂上營造了濃厚的生活氛圍,而且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相聯(lián)系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發(fā)揮想象的空間,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孩子們說一說,議一議:為什么要給春天畫個彩色的太陽?
二 不滿意的
1.由于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在拓展練習這一環(huán)節(jié)時課堂紀律較亂,誤了一些時間,以后要在組織教學工作要努力。
2.教學時對過程的評價太少,特別是小組的合作學習,而且評價的方式也太單一,如果在學生談議的時候適當?shù)卦黾右恍W生的互評,小組之間的互評的話,效果會更好,我想這樣不僅評價方式多樣化,而且促使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充分發(fā)揮。
《美麗的小路》教學反思
課改后,語文教師該怎樣教,學生該怎樣學,參加課程實驗后,我一直在思索、在探究。在實踐中我領悟到:當學生有興趣時,當學生身心處于最佳狀態(tài)時,當教學內容能用多種形式來呈現(xiàn)時,他們學得最好。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在教學《美麗的小路》一課時,力求讓學生快快樂樂學語文,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能力得到提高,個性得到張揚。
教學本課,滿意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讀一讀
“愛讀書,多讀憶,讀好書”是學好語文的關鍵。那么,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在課堂上非常樂意地去讀書呢?為了激發(fā)學生讀課文的興趣,我采用了“自由讀、欣賞讀、表演讀、比賽讀”等形式,促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讀書中去。
二、記一記
《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要充分利用兒童的天性,”教學中很多環(huán)節(jié)我都讓學生通過表演來理解課文、感悟課文,學生在表演中學會生字,懂了課文。課文表演完后,我又設計了一個想像表演的內容:“原來愛在小路上散步的其他小動物(蛇、公雞、猴子等)也來到了小路上,你就是其中的小動物,看見美麗的小路不見了,你想說什么呢?注意了,你們的表演要盡可能地和課文中的不一樣,這可有點不容易,先想一想,想好了,你就舉止手,我請你來演一演。”此時,我感覺到:學生的表演欲望達到了高潮,個個爭先恐后要上臺表演;這正是我們所期望的:學生始終以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學習真正快快樂樂學語文
在本課的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1 本課的朗讀水平還有待于提高,大部分學生在朗讀時不能準確讀出語氣,不能做到有輕有重,沒注意到停頓,有個別后進生甚至還不能把課文讀通讀順。
2 學生在識記生字時,只選擇一些簡單的生字來記,對于個別較難記的生字(如“鼻”“鹿”等字)無法識記,沒能在“記”上動腦子。
3 在“演一演”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有些膽子小的同學不敢演,沒能進入角色之中。
改進措施:
l 在平時的教學中多加強朗讀訓練,注重語感訓練,課余時間讓學生多聽課文錄音朗讀,提高朗讀水平。
2 鼓勵學生課外多識定,并運用多種方法來識記生字。
《荷葉圓圓》教學反思
在《荷葉圓圓》這一課的教學中,看著學生童趣盎然的表演,聽著學生瑯瑯的讀書聲,我感受到了學生發(fā)自內心的快樂。反思這一課的教學,我認為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在這節(jié)課中得到了體現(xiàn)。具體表現(xiàn)如下:
一、激發(fā)情感,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在這堂課中,我以自己飽滿的教學激情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在整堂課中始終保持積極參與的熱情。因此有了學生爭先恐后自主學習的體現(xiàn)。
二、合作讀演,共享閱讀的快樂
在課堂上,我轉變角色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與學生合作讀書、表演、實現(xiàn)了師生零距離。我還抓住各種機會培養(yǎng)學生互相交往的意識和能力,發(fā)展合作精神,如引導學生邀請伙伴一起讀書,創(chuàng)設導演導戲的情境,開展“最佳合作小組獎”評比活動等。
三、開放拓展,讓快樂走出課本,飛身課外
本課節(jié)改變傳統(tǒng)的語文課只憑教材進行教與學的現(xiàn)象,在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進行自我調節(jié),變封閉為開放,讓學生的閱讀快樂從課本延伸到想象的空間,從課堂飛到課外,多形式多渠道地發(fā)展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不足之處:這節(jié)課中我感到小組合作學習訓練尚欠到位,小組的作用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今后要加強這方面的培養(yǎng)訓練。
《夏夜多美》教學反思
《夏夜多美》是一年級下冊的一個童話故事,孩子們喜歡讀童話故事,富有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力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以學生自學、合作學習為主,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
滿意之處:
一、把課堂還給學生,他們成為語言學習的主人。
這節(jié)課是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的,老師成了學生的學習伙伴和幫手,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相互溝通,師生共同分享彼此的知識情感、經(jīng)驗;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課堂就會時時處處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讓學生來指導老師這一片段,學生的主動性和表現(xiàn)欲被調動起來,爭相向老師挑戰(zhàn),小導演的指導聲情并茂,談得有情有理有節(jié),令我欣喜不已!
二、富于彈性而開放的課堂,豐富靈活的教學手段,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學習情緒,對難點的理解用色彩鮮艷的動畫來演示幫助,頭飾的設計,音樂與課本劇表演相得益彰,課堂一片歡聲笑語。
三、評價方式的改變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是深遠的。課后我細心觀察生活中的同學關系密切了,小伙伴們懂得互相幫助,心貼得更近了,自信心也更強了。
不滿意的是:實踐是語言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語文課要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課內外聯(lián)系,校內外溝通,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語言實踐的機會。當學生充分朗讀、盡情表演之后,如果能增加與本課內容相關的短文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就更好了。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fā)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也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勇于創(chuàng)新的緊迫,提高課堂駕馭的能力,與學生同進步前進,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
《我們成功了》教學反思
《我們成功了》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教學的目的除了讓學生認識并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生字、新詞,體會人們在申奧成功時的激動、歡樂和自豪,并積累語言以外,還要增強學生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有一位教育家說過:給學生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麗的舞蹈。課堂是什么?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舞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們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的舞臺。
為了打造好這個平臺,教學中我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充分相信學生,使學生樂學、會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我們都知道,如果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滿足的話,就會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所以在課堂上,我努力創(chuàng)設輕松、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孩子們的思維在無拘無束中發(fā)展、飛越、撞擊。
2、“以讀為本,以學定教”,在課堂教學中,我盡量遵循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全面實現(xiàn)教學目標,重視三維目標的整合。既教書,又育人。如:在閱讀教學中,我把讀放在首位,讓學生把課文從讀正確——流利——有感情。并使學生在讀中掌握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人們的快樂、喜悅和自豪的心情,從而增強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與此同時,我還重視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和發(fā)散性思維的訓練,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假如當時你就在人群中,你會高呼什么?有什么表現(xiàn)?讓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發(fā)展語言,增強民族自信心。?3、“生活處處皆語文”,我努力實現(xiàn)“大語文”的教學觀,注意課內的積累和課外的引伸拓展。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感悟語言的同時,把學生的目光牽引到課外。讓他們學會關注社會,關注國家大事。因此,課前我們談到了剛閉幕不久的雅典奧運會,課后我又建議學生去收集有關奧運會和有關北京的資料,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和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小學語文教育反思相關文章:
2.小學語文反思周記
5.小學語文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