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學年度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工作
2016-2017學年度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工作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的開展要助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實踐、學習做人,初步形成社會意識、公民意識、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為習慣,為逐步適應社會、服務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作為一名任課教師,應該制定好計劃,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帶來關于2016-2017學年度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工作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獲!
2016-2017學年度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工作(一)
一、教材分析
該教材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精神編寫,教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情感性等特點。增強了教科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潑,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親和力。
本冊教材共有五個單元,每個單元下設了2—5個主題,本教材以六年級兒童不斷擴大的社會生活為主線,以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為前提,以發(fā)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為目標,以體現育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為理念,逐步養(yǎng)成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所必備的道德觀,價值觀及相應的良好行為習慣。
二、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分為五個單元:從小學創(chuàng)造、從田野到車間、走進信息時代、人類文明的足跡、我們去環(huán)球旅行。
“從小學創(chuàng)造”這個單元教育學生感受創(chuàng)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益處,初步認識創(chuàng)造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重要性。理解什么是創(chuàng)造,明白生活中創(chuàng)造無處不在,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初步培養(yǎng)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樂于動手的好習慣,在生活中不斷提高創(chuàng)造力。引導學生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創(chuàng)造中可能遇到的失敗,并嘗試在失敗中汲取教訓通過創(chuàng)造活動,讓學生體驗創(chuàng)造帶來的快樂。
“從田野到車間”這個單元教育學生了解工業(yè)、農業(yè)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體驗工人和農民的勞動與智慧;尊重工人和農民并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認識日用農產品及生活用品,探究這些用品的生產過程,知道農業(yè)、工業(yè)與生活的息息相關,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工業(yè)、農業(yè),感受工農業(yè)給人們帶來的便捷、快樂、幸福。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重要性。明白科技創(chuàng)新、科學技術服務工農業(yè)將更造福人類的道理。
“走進信息時代”這個單元教育學生感受現代通訊和現代傳媒與現代生活的密切關系,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一定的現代通訊知識、技能,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和向往。了解通訊方式的變遷,感受現代通訊的飛速發(fā)展,體驗科學發(fā)展給人類帶來的益處。了解并遵守網絡使用道德規(guī)范,努力增強對各種信息的辨別能力,學習利用傳媒安全有效地獲取信息,充分享受信息帶來的方便和樂趣。培養(yǎng)學生健康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自我調控能力、節(jié)制能力。
“人類文明的足跡”這個單元教育學生 簡要了解一些人類的文明遺產。知道一些著名的建筑、科技發(fā)明、文學藝術作品等在人類歷史上具有重要價值。激發(fā)對世界歷史文化的興趣。
“我們去環(huán)球旅行”這個單元教育學生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分布,感受地球之大。了解千姿百態(tài)的地形地貌,感受地球之美。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風光、民俗風情等,對世界地理產生濃厚的興趣。通過探究等活動,激發(fā)學生探索的興趣,滿足學生求知的愿望,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2016-2017學年度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工作(二)
一、學情分析
經過以上幾個學期品德與社會的學習與實踐,大部分學生已具備自己的認知、情感和體驗,對這門學科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求知欲強,對世界充滿好奇,同學之間能相互合作,共同進步。通過生活實例的啟發(fā),思想認識轉變很快,已具備處理社會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的能力,正向著有愛心、責任心和良好行為習慣及個性品質的合格的學生邁進。但也有少數學生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正因如此,促使學生優(yōu)秀品德的形成,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尤顯重要。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四個單元,其體例結構如下:
主題文字:引出一個話題或對某個話題進行提升,一般是該主題主要思想和觀點。
提示語:一般作為對某個話題的的拓展,引導學生思考或開展相應的活動。 旁白:作為和學生對話、溝通的主持人,有時為前后內容起傳承作用,有時為學生提高一種思考方向或揭示某個觀點,有時向學生提出問題。作用相對靈活。
情境對話:一般是經過錘煉的真實生活的再現,幫助學生對自己得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實地呈現社會現實,包括學生的活動場面。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認知、加深體驗、開展活動等。
圖標:包括“活動、交流、小資料”等,引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啟發(fā)學生調查、體驗、討論、探究、閱讀、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學生作品:有時是提供一個可供討論的案例,有時是體現學習過程、呈現學習成果,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增強其溝通與表達的欲望。
空白框:啟發(fā)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體驗,記錄自己的學習成果,引導他們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和創(chuàng)造者。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課余時間,使自己的課余生活豐富多彩,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
2、通過對吸煙、酗酒、吸毒等危害的了解,喚起學生要遠離毒品,激發(fā)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3、通過對“”受害者的介紹,激發(fā)學生以實際行動來反對邪教,立志成為身心健康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4、了解計劃經濟時代人們的社會生活變化,感受社會的發(fā)展與變化,培養(yǎng)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增強社會責任感。
5、學習和了解村干部和居委會的職責,懂得選舉制,培養(yǎng)主人翁意識。
6、知道臺灣是祖國領土的一部分,通過對埃及金字塔的了解,培養(yǎng)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正確態(tài)度。
7、讓學生了解不同地區(qū)飲食文化的差異,體驗人與自然的關系;了解世界各國不同文化,使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產生認同感。
8、了解世界三大人種體質、形態(tài)特征,掌握其主要分布地區(qū),了解不同人種對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貢獻。
四、教學措施
1、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引導學生針對生活實例,充分討論,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認真閱讀,交流情感,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探究能力。
3、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使課內與課外有機的結合起來。
4、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及時關注社會信息,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目標,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教法與時俱進,適應學生的實際,以及新課改的需要。
5、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6、結合教材,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保護教育,開展愛綠、護綠活動和環(huán)保小調查,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環(huán)保習慣。
2016-2017學年度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工作(三)
一、原有情況分析(包括道德認識、學習態(tài)度、行為習慣)
本班學生經過五年的學習,通過學校各方面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對于道德方面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對社會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認識與了解。
本班學生思想比較活躍,人格品質也比較單純,雖然缺乏社會經驗,但已經有了一些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主觀上能主動接受社會、家庭、學校的教育,并從中獲取新的知識。
由于大部分學生為獨生子女,家庭的過分寵愛,在某些方面有點任性,需在教學中不斷矯正。
二、教學總要求
1、要使學生懂得休息和娛樂是兒童和健康的需要,也是兒童的基本權利,學生要學會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課余時間,使自己課余生活豐富多彩,快樂有意義。
懂得吸煙懂的危害,了解酗酒的危害、吸毒的危害,學會抵制一切對青少年身心健康不利的行為,并能對自己周圍的人產生良好的影響。
認識邪教,遠離邪教初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積極向上是態(tài)度。
2、從多角度地了解計劃經濟時代國家經濟狀況以及人們日常生活的狀況。感受經濟不發(fā)達,人民生活的窘困,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樹立高尚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了解農村家庭聯產承包制是如何產生并推廣的,感受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制前后的人們生活變化,體驗農民們的喜悅之情,同時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
了解村官的職責,知道村官雖不大,但責任重大,懂得盡心盡責的好村官造福村民。 讓學生知道臺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國的神圣領土不可侵犯。引導學生收集臺灣資料,了解臺灣。
3、熟悉世界的海陸分布基本常識,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分布特征。知道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初步培養(yǎng)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
知道埃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進一步熟悉世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通過埃及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建造歷史及傳說,了解一些人類的文明遺產。
知道希臘的地理位置、氣候、地形等自然環(huán)境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對世界地理、世界文化的興趣。
通過奧林匹克志愿者的活動,幫助學生了解世界一些國家的地理位置、首都、官方語言、貨幣等知識。
4、了解我國的民俗概況,知道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不同地區(qū)的人民由于居住環(huán)境的不同,而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我們應該理解和尊重。
了解世界文化的豐富性,懂得對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創(chuàng)造持尊重和欣賞的態(tài)度。收集資料,了解世界三大人種體質形態(tài)的特征。運用地圖,掌握世界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地區(qū)。辨析人種沒有優(yōu)劣之分,樹立不同種族一律平等的觀念。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工作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