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學教育敘事
科學教學教育敘事如何來寫呢?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科學教學教育敘事,供您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查看。
小學科學教學教育敘事1
小學科學的學習倡導從兒童身邊的自然事物開始學習活動,以形成對自然進行探究的態(tài)度、技能和獲取關于自然知識的學習方式。為了更好的落實這一指導思想,根據《磁鐵有磁性》這節(jié)課的特點我設計了一堂以師生互動、學生交流并互為合作為模式的課堂教學。分別準備了銅鑰匙、鐵鑰匙、回形針、鐵釘、鋁片、銅導線、茶葉筒(底和蓋是鐵制的,筒身是紙制的)和幾種不同材質的硬幣等物品。首先引導學生親自實驗,感知磁鐵吸引鐵類物體,然后引導學生在具體感知的基礎上比較歸納和抽象概括出磁性的概念,并進行討論。最后把所學知識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使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得到發(fā)展,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整個課堂安排了小游戲,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教學。
為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上課時,我讓學生猜“寶物”——磁鐵,觀察磁鐵吸引鐵釘。以激發(fā)學生提出問題,激起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為下面的教學奠定基礎。然后分組實驗,可以相互討論。課堂的氣氛立即活躍起來,他們會拿著各種各樣的磁鐵,這里吸吸,那里碰碰,甚至可以拿著磁鐵離座位去碰碰門、窗、黑板等。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從觀察和實驗中取得的感性認識,進行理性思維,把事物的本質抽象出來。問一問學生在“玩”磁鐵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并讓一些學生演示給同學們看。讓沒有發(fā)現(xiàn)磁鐵這種性質的學生模仿剛才同學的演示方法自己做一做。這樣的一個實驗的過程,既發(fā)揮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使每個學生都進行了一次理性思維,從而認識磁鐵有磁性這個概念。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教師只起了架橋鋪路和引導啟發(fā)的作用,學生自己參與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但是,當?shù)叫〗M討論時,我信步走到學生中間,一幅讓我深思的場面呈現(xiàn)在我的面前,只見一個組的組員在為誰先回答哪個問題而爭吵的面紅耳赤,當我走到他們身邊的時候,他們驟然停止。另一個組:一位女生見到了我,如同見到了裁判,立刻舉手后便說:“老師,他說錯了,應該是這樣的?!倍俏煌瑢W則搶白道:“我沒錯”。為了不引起大的波動,我回到講臺。當我環(huán)視四周,在教室的角落處,一組中有一名同學正呆呆地坐著,他好象對大家的討論并不感興趣。短短的討論時間到了,幾位同學進行了回答,很快通過了問題。一節(jié)課很快結束了,但不知為什么我卻沒有感覺到輕松,那個呆呆的眼神和那兩張爭執(zhí)的面孔我始終不能忘記,這使我在思考到:什么樣的合作才是成功的合作學習,什么樣的問題才是學生值得討論而同時又能吸引學生參與的問題呢?
《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他要求教師在授課內容
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等各方面都要有助于學習方式的形成。無論教師的每一步都應遵循:“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原則,合作學習也不例外。首先合作學習是有組織、有分工的,尤其針對低年級學生組內學習,必須讓每個學生知道自己的任務。例如:組長、記錄人等。從而達到每個人都能參與并發(fā)表意見。另外,當學生之間發(fā)生爭議時,教師要給學生方法,組織意見一致的同學進行題,即有必要討論再討論,這樣學生才會有興趣,樂于參與討論,并與其他意見進行爭辯,切不可放之不管。其次,教師要求學生討論的問題必須是大家希望解決的問題外,教師還要把握當出現(xiàn)新知識時,需要時再進行討論。新課程理念取而代之了消然引退的沿用了幾十年的教學大綱,這一變革有如春風拂面,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生機,讓我們體會到了新的活力。然而我們教育者應看到并關注那些教育中最本質的東西,挖掘其。這是某一節(jié)課,某一周所不可能完成的目標。我們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不是不要接受學習,更不是浮于研究學習的表面,也應該因課而定,因人而異,要通過老師的不斷引導,讓學生不斷體驗,終究領悟,努力接受新知識的過程。
小學科學教學教育敘事2
小學科學教學是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尋求科學的答案,其間更多的是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進行學習探究的。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的現(xiàn)象:合作學習中有些孩子忙得手忙腳亂,而有的孩子好似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tài)勢,在一邊獨自“偷閑”。下課后,我就喊了一個“悠閑”孩子,問他:“你上課的時候,怎么不和同學一起動手學習呢?”這個孩子滿懷委屈地說:“老師,不是我不想和他們一起學習,而是(小組長)太霸道,從來不聽我的,也不讓我“玩”實驗器材。”孩子的一席話,使我陷入了迷茫:什么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才能使孩子們都樂意動手呢?如何恰當?shù)匕l(fā)揮小組長的作用呢?
于是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這個問題確實很普遍,這是在小組學習背景下引發(fā)出的一種正?,F(xiàn)象,這是多種因素所導致的。因素有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個性差異,有小組內的環(huán)境因素。但教師的對學生小組學習的組織策略,對小組學習的認識水平,學生分組合理性,學生學法滲透,這一切都是我們教師起著決定和主要作用。所以我們在課上發(fā)現(xiàn)的這些部分學生顯能就不奇怪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教師先要給自己看看病,什么是小組內分工,怎么分法,什么樣的問題要小組研究,小組內怎么研究討論,在討論時教師怎么參與……,把握這些問題,整理這些認識,學生的小組討論就有序而就不是這個樣子。當然對參與差的學生,我們可以讓組長為其開小灶,或是你特意為這些學生提出小要求,當然要求是為這個探究活動做些什么,是直接參與的。這樣的參與對其慢慢適應小組活動,參與小組活動有一定的幫助。學生會慢慢自信起來。
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尋到解決的方案,于是我就在班上花了一節(jié)課的時間,進行了科學課以外的合作教育訓練:螞蟻搬食物的活動:首先我說:“當一只小螞蟻發(fā)現(xiàn)了一個蝗蟲的尸首,他會怎么做呢?”孩子們積極匯報自己平時的發(fā)現(xiàn),“對,小螞蟻迅速找來同伴齊心協(xié)力把食物運回‘家’。那你們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怎么辦呢?”于是,我選擇一些簡短的文章交給孩子們討論。某些同學發(fā)現(xiàn)了問題,在小組里提出,其他同學一起來解決問題。于是各種合作行為,就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開始了:如尊重對方,理解對方,善于傾聽對方;不同見解,要等對方說完,再補充或提出反對意見;對對方的精彩見解和獨立觀點,要通過表揚、鼓勵形式,達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難和分歧較大之處,要心平氣和,學會反思,建設性的解決問題。
學習合作的氣氛慢慢有些融洽了,發(fā)現(xiàn)孩子們都愿意參與到小組的探究中來了。可是又有了新問題:小能人們的積極性不再高漲了,在匯報的時候,手不愿舉了。哇,我在無形中又傷害了一些孩子的心靈。怎么辦?由于小能人是在每位老師的呵護中成長的,他們也養(yǎng)成了一些驕傲自大的性格,當不在被眾星捧月時候,他們感到了失落。面對這種情況,于是我又采取另一種做法:我對小組進行重組,能力強集中在一起,選擇能力一般的做組長,讓他在激烈的競爭中進步,能力相對弱的組成一組,選派班上的小能人,由他來帶動整個小組的活動,充分發(fā)揮他的作用,帶動其他學生進步,有些組員在小能人的影響下,甚至可以到其他組去當組長了。這樣一來,班級中的合作學習更融洽了。
曾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說沒有效果的話,不做沒有效果的事?!蔽蚁胝f:不要組織沒有效果的小組。
小學科學教學教育敘事3
工作20來年,沒想到在年近半百之時,我任4——6年級科學課教學任務。此刻,倍感肩負的任務之重要。壓力也很大,畢竟自己對科學知識比較陌生,為此,自接任以來,在備課上可以說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同時,也學到了不少科學方面的知識,受益匪淺。
科學課是豐富的 是多彩的,以概念為引領的科學教學, 它將實現(xiàn)兩個基本效果:一是日常教學對學生的思維要求提高了,不僅僅是知識理解層面,而且要上升到綜合分析層面,這樣的教學會大大提高學生在課堂中表現(xiàn)出的思考力;二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找到了落腳點,幫助學生在熟悉事物、收集事實的同時,還要形成一種觀念性的概念,用這種原理性的概念引領科學探究的發(fā)展,這對學生長大后所形成的科學素養(yǎng)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一、讓學生敢想敢問
教師首先應從教育觀念上更新,學生來說有的內容學生易采取更適合學生教師首先應從教育觀念上更新,采取更適合學生發(fā)揮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于學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yōu)閷W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松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敢于表達的真情實感。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積極鼓勵,贊揚他敢于提問的勇氣,而后再給予點撥和啟發(fā),讓他們帶著成就感體面地坐下。
其次,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勵學生敢問,愛問。
二、引導學生會問
學生不會提問,是因為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通過示范提問,向學生展示發(fā)現(xiàn)問題的思
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范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啟發(fā)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
1.從課題上質疑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如教五年級科學電和磁,出示課題后,引導學生質疑。問學生:磁鐵性質你能說出幾種啊?為更好地理解電和磁之間關系。
2.從課題的重點,難點處質疑
對課題重點、難點的質疑,既有利于學生深入探究本課主題,同時,也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教學。如教四年級水的三態(tài)變化一課,一個學生提到:“霜和雪形成”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提得很有價值解釋時,。其實,。通過把水三態(tài)變化通過實驗講解,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學生明白了生活在發(fā)生變化的原因了。
3.從矛盾之處質疑
有些課文中有看似矛盾之處,那正是編者匠心獨具所在。從而悟出道理,提高認識。如第十三課《冷水和熱水》一課,有這么一個實驗:向燒杯中加入280毫升熱水(80度左右)向錐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將錐形瓶放入燒杯中,用紙板蓋住杯口,在紙板上打兩個小孔將兩個溫度計分別放入熱水和冷水中.觀測兩個容器中的初始溫度和每間隔1分鐘的溫度變化.(到5分鐘時\到8分鐘時)在實驗前讓同學說一說將要出現(xiàn)的結果. 同學們只說出了兩個結果: 溫度一樣, 熱水比冷水高一點。我說冷水比熱水溫度高點.同學們說“那是不可能的.”我說“那好吧我們來試一試再說.”同學們都非常好奇,認真的看和記錄.結果正是冷水高一點.這樣一來同學們的積極性上來了,紛紛討論為什么.。
在本課設計中,在了解學生對“溶解”直觀概念上的基礎上,我設計了本課的又一個活動:觀察面粉在水中的變化。這個活動是為了
挑戰(zhàn)學生元認知,激發(fā)認知沖突,面粉有些看不見了,有些還看得見,算不算“溶解”了呢?當我們用眼睛看難以判斷的時候,過濾方法和沉淀方法可以幫助我們作出合理的判斷,這樣就豐富了學生對“溶解”第二層次的認識——溶解后的物質不能被過濾和沉淀的方法分離出來。
4、保護好奇心,激發(fā)興趣
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種朝向、注視、接近、探索心理和行為動機,它究活動,進而成為創(chuàng)新是人類行為的最強烈動機之一。好奇是孩子明顯的心理特點,他們對周圍任何事物都充滿探索求知的渴望,并善于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老師應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理,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地給予理解,滿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并鼓勵孩子多思考,多提問題,有意識的保護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要想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必須注意其好奇心與求知欲的培養(yǎng)。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眱和季S開闊、想象力豐富。對學生的一些超現(xiàn)實或異想天開的想法或問題要給予肯定和贊賞,在興趣的形成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起學生的探的動力。
5、推敲概念教學策略,促進了有效教學
1)重視觀察描述
觀察和描述是概念之本,并能有效促進教學。溶解是一個過程,教學中更要注意引導學生對溶解過程變化的觀察和描述。學生要建立科學的“溶解”概念,他們頭腦中必須有豐富的有關于“溶解”事實儲備。學生通過親身觀察是獲取事實的最佳途徑。正是基于這一系列觀察的事實,學生通過分析、綜合、概括,形成了“溶解”的概念。
2)關注實驗教學細節(jié),力排干擾
關注教學細節(jié),直接影響溶解概念的形成和發(fā)展。實驗的細節(jié)指導,能更好地幫助學生觀察到溶解過程的變化。如學生做面粉、沙子
和食鹽的過濾實驗時,教師給學生兩點溫馨提示:不要用筷子在漏斗里戳;對混合物倒入漏斗的指導是倒一次就夠了。這兩點操作提示保
面對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我們應努力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不辜負己任,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具有科學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更加聰明的新一代。
小學科學教學教育敘事4
小學科學的學習倡導從兒童身邊的自然事物開始學習活動以形成對自然進行探究的態(tài)度、技能和獲取關于自然知識的學習方式。為了更好的落實這一指導思想在教學小學五年級上冊《冷水和熱水》時根據這節(jié)課的特點我設計了一堂以師生互動、合作探究、學生交流為模式的課堂教學。 課堂上我先指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插圖中的內容有什么不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用語言描述什么是冷與熱。然后提出問題手指能準確地感知水的冷熱嗎并讓學生進行簡單的猜想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才能更準確描述物體的冷熱程度激發(fā)學生探究冷熱問題的興趣為下面的教學奠定基礎。 然后分組實驗我先對活動的內容、方法、過程及注意事項提出具體的要求。特別要強調熱水的溫度不要過高實驗中先用指尖感受一下水的溫度讓學生按教材要求分步進行實驗用手指分別感受冷水和熱水并用恰當?shù)恼Z言描述自己的手指對冷水和熱水的不同感覺。 再組織學生先在小組交流自己的感受并試著分析其原因。當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我信步走到學生中間一幅讓我深思的場面呈現(xiàn)在我的面前只見一個組的組員在為誰先回答哪個問題而爭吵的面紅耳赤當我走到他們身邊的時候他們驟然停止。另一個組一位女生見到了我如同見到了裁判立刻舉手后便說“老師他說錯了應該是這樣的。”而那位同學則搶白道“我沒錯”。為了不引起大的波動我回到講臺。當我環(huán)視四周在教室的角落處一組中有一名同學正呆呆地坐著他好象對大家的討論并不感興趣。短短的討論時間到了幾位同學進行了回答很快通過了問題。一節(jié)課很快結束了但不知為什么我卻沒有感覺到輕松那個呆呆的眼神和那兩張爭執(zhí)的面孔我始終不能忘記這使我在思考到什么樣的合作才是成功的合作學習什么樣的問題才是學生值得討論而同時又能吸引學生參與的問題呢
《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他要求教師在授課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等各方面都要有助于學習方式的形成。無論教師的每一步都應遵循“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原則合作學習也不例外。首先合作學習是有組織、有分工的尤其針對低年級學生組內學習必須讓每個學生知道自己的任務。例如組長、記錄人等。從而達到每個人都能參與并發(fā)表意見。另外當學生之間發(fā)生爭議時教師要給學生方法組織意見一致的同學進行題即有必要討論再討論這樣學生才會有興趣樂于參與討論并與其他意見進行爭辯切不可放之不管。其次教師要求學生討論的問題必須是大家希望解決的問題外教師還要把握當出現(xiàn)新知識時需要時再進行討論。新課程理念取而代之了消然引退的沿用了幾十年的教學大綱這一變革有如春風拂面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生機讓我們體會到了新的活力。然而我們教育者應看到并關注那些教育中最本質的東西挖掘其。這是某一節(jié)課某一周所不可能完成的目標。我們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不是不要接受學習更不是浮于研究學習的表面也應該因課而定因人而異要通過老師的不斷引導讓學生不斷體驗終究領悟努力接受新知識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