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第16講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jīng)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庭教育第16講心得體會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庭教育第16講心得體會范文1
孩子從出生到長大成人,每一個階段都傾注了家長無數(shù)的心血。我們在體會孩子帶來的快樂、幸福的同時,也為孩子的頑皮、不聽話而頭疼,更為孩子試卷上令人懊惱的成績而焦慮,氣憤。由于自身缺乏經(jīng)驗,我在家庭教育上出現(xiàn)過許多苦惱和困惑,也走了一些彎路。時而是來自雙方老人的嬌慣、溺愛,時而是我們嚴厲、簡單粗暴的教育。雖然,我們操心勞累,費盡心思,但收效甚微。
孩子入學后,作為家長我迫切的想要尋找到一種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在學校組織的家長課堂上、在聽取了專家、老師的精辟講解后,使我受益匪淺。結(jié)合平時教育孩子的一點體會,與大家共同交流,相互促進。
一、從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
一、二年級是孩子培養(yǎng)習慣的重要時期,作為家長一定要抓住這一關鍵時期,正確引導孩子。
行為習慣方面:我認為應先淡化孩子的依賴性,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從幼兒階段開始,我們就要求他自己獨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吃飯、穿衣、洗襪子等;我們也有意識地帶他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到公園游玩,鼓勵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在此過程中教會他如何與人相處,讓他懂得謙恭禮讓、文明誠實。有時我們在做家務活,孩子出于好奇也躍躍欲試,拖地板、抹桌子等,我們不會因為她還小、添亂而拒絕,總是耐心地進行指導,讓他體驗成功的快樂。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能讓孩子從中得到很好的鍛煉,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自主、自信、自強的意識,對孩子獨立人格的形成具有積極的意義。
在學習習慣方面:我們要讓他做到四點:
(1)養(yǎng)成定時完成作業(yè)的習慣;
(2)養(yǎng)成專心致志寫作業(yè)的習慣;
(3)要養(yǎng)成認真嚴謹?shù)膶W習習慣;
(4)要養(yǎng)成獨立完成作業(yè)的習慣。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孩子因為習慣不良導致學習較差,如一邊做作業(yè)一邊講話,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業(yè)。我的孩子上一年級后,也存在這些問題,依賴性特強,遇到不會寫的字時就喊:媽媽,這個字怎么寫剛開始我都會告訴他,漸漸的我發(fā)現(xiàn)她連會寫但一時想不起來的字也不想了,直接就問怎么寫。通過家長課堂的學習,我知道,孩子應學會利用工具書來輔助學習,如用字典查找自己不認識的字等。于是,有一次老師讓寫一篇日記,他寫的是放學后的大掃除,當寫到打掃的打時,不會寫了,就喊:媽媽,‘打’字怎么寫。我就告訴他,以后遇到不會寫的字就要去,并且教會他如何使用字典去查自己不會的字。比如說不會寫的字,如果知道拼音,根據(jù)其拼音就可以查到想要的字;
如果說是會寫但是不會讀的字呢,我就告訴他可以根據(jù)字的偏旁部首來查,就可以找到這個字,并且給他找了幾個字用兩種方法做了一下示范,剛開始,很費時間,但是慢慢的她掌握了基礎要領查起來就省事多了,并且慢慢的他認識的字也越來越多。同時,在做作業(yè)時,我們要求他做完后養(yǎng)成檢查作業(yè)的好習慣,如日記寫好后自己讀一遍,可以讓他自己發(fā)現(xiàn)漏字、錯字、漏標點符號等問題。
二、多與孩子進行溝通
家長要做孩子的朋友,多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見。我們周圍有些家長借口忙而很少與孩子溝通,對于孩子的事要么不聞不問、放任自流,要么武斷包辦,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剝奪孩子自由選擇和判斷的權利,等到出了事還覺得不可思議。但是,與孩子溝通時,也應注意時間和環(huán)境,才能起到想要的效果,以前,我經(jīng)常會利用全家在一起吃飯的時間,教育孩子,尋問功課,檢查作業(yè),緊張的氣氛令孩子有飯吃不下,經(jīng)常是愁眉苦臉的,我氣上心頭,滿臉怒容,弄得好好的一桌飯菜,誰也吃不下。后來,通過家長課堂,聽取了專家、老師的講解后,我現(xiàn)在就經(jīng)常利用晚飯后散步和平時在一起的時間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詢問孩子在學校里發(fā)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學到些什么東西等,及時捕捉孩子思想上的細微變化,和老師進行有效溝通,及時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促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二者有效結(jié)合,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三、家長必須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孩子最信賴、最親近的依靠,是孩子的精神支柱。家長在家庭生活中的責任意識、家長對待自己父母、鄰居、朋友的態(tài)度、對待社會生活的態(tài)度、精神、家長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等等,都有意無意地在做著孩子的榜樣,而且家長的一言一行必然地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我們不能在自己沉迷于賭博中時還要求孩子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不能在自己撒謊時還要求孩子誠實,不能在自己面對挫折唉聲嘆氣時還要求孩子堅強樂觀,不能在自己對工作三心二意時還要求孩子認真負責持之以恒。女兒剛上學時,晚上我們讓他自己一個人在屋里學習,我們在廳里看一會兒電視,我們發(fā)現(xiàn)他一會兒出來喝口水,一會兒出來上趟衛(wèi)生間,總是找借口在廳里停留一段時間,瀏覽一下電視中的故事情節(jié),為了孩子我們在他學習期間關掉了電視,有時間看電視時,我們也和孩子一起看一些有意義的、健康的節(jié)目。
四、多表揚自己的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中,家長不要吝嗇表揚。當孩子哪怕有了一點點的進步時,要趕快夸獎他,并指出以后努力的方向,給孩子樹立信心。當孩子有了錯誤時,家長也不要過于斥責孩子,首先要教育孩子有承擔錯誤的勇氣,然后再幫助孩子分析錯在哪里,為什么錯了,會造成什么后果,以后如何改正錯誤。記得在上家教課時,老師說過一句話: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在生活中,我們盡量表揚孩子,使孩子有一定的自信心,才肯自覺得去學習。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覺到她在學習上取得了一定進步,哪怕是改正一個缺點。我女兒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隨著動作難度的提高,孩子就產(chǎn)生了畏懼情緒,不想學了,覺得自己不如別的小朋友,尤其是有一個下腰的動作,他由于身體偏胖,怎么都向后彎不下去,這時,我就安慰他、鼓勵他,并且每天晚上回家后陪她一起練習一會兒下腰的動作,慢慢的,他由一開始的只能向后傾斜15°到后來的向后傾斜90°,雖然離老師要求的還比較遠,但是通過這段時間的努力,幫他提高了自信心。
五、正確引導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
興趣是知識之門,不感興趣的東西,孩子怎么可能去追求呢?作為家長,我們要做的是根據(jù)孩子的個性特點,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并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教育和引導。有些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喜歡替子女報各種學習班、興趣班,恨不得自己的孩子樣樣精通,卻沒有考慮孩子自己喜不喜歡,適不適合,有些甚至只是想圓了自己未實現(xiàn)的夢想而已。這樣導致的結(jié)果往往事與愿違,不僅可能什么也沒學好,還可能挫傷了孩子學習的興趣,從此懼怕學習,厭惡學習。我的孩子在上學前班時,有一次,我去接他放學回家,看到有一位英語老師在操場上給別的班的同學上英語課,邊玩邊學,他在旁邊目不轉(zhuǎn)睛的盯著看,嘴里還跟著老師念著,我在旁邊喊他,他也不搭理我,一直到下課,在回家的路上嘴里還在不住的念叨著剛學的那幾句英語,我發(fā)現(xiàn)他對英語的興趣挺濃厚的,于是就給他也報了名,一直學到現(xiàn)在,英語成績得到了很大提高。
六、家長成員間要配合默契
為了教育好孩子,作為家長的各成員之間要配合默契,形成合力,對孩子的要求、態(tài)度、引領方向要基本一致。如果彼此之間目標一致,態(tài)度不統(tǒng)一,往往會使某一方對孩子的教育引導受到另一方的干擾、抵消,甚至扭曲、對立,孩子在多重選擇面前就會茫然失措,無所適從,家長的心血必然付諸東流。我及我的家人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求知,培養(yǎng)孩子使孩子逐步形成堅強的意志、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最后成人、成才、成功。
以上是我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的幾點經(jīng)驗和體會,不足之處請老師、家長指正,同時也希望和各位老師、家長經(jīng)常溝通,共同把我們的孩子教育得更好。
家庭教育第16講心得體會范文2
1、每天至少對孩子說一次“我愛你”。
2、贊揚你的孩子某一件事情完成得很好,無論是家里的事或是托兒所的事都可以。
3、花一些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做做開心小游戲,哪怕幾天內(nèi)加起來的時間只有10或15分鐘,但所花時間的質(zhì)量往往比時間的長短更重要。
4、去看看孩子的舞蹈表演、講故事比賽等等,媽媽的出現(xiàn)會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關心。
5、創(chuàng)造各種家庭活動項目,比如小朋友聚會或全家外出旅游,并讓孩子在這些活動中承擔某些特殊的任務。
6、孩子們喜歡別人需要他的感覺。給他們分派任務,如自己整理床,或打掃家具,這樣孩子會覺得自己很重要。
7、盡可能創(chuàng)造讓孩子閱讀的機會,同時要鼓勵孩子提問并發(fā)表孩子自己對故事的看法和評論。
8、要讓孩子自信,媽媽自己首先要表現(xiàn)得非常自信,避免說一些模棱兩可的話,或問其他的人“我這樣做可以嗎”。
9、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傾聽最重要。孩子有著太多的話要對媽媽說。你的傾聽會使孩子認為你很在乎它的觀點和看法。當然,你要盡可能的與孩子保持平等和親切和藹。避免說一些如“不是現(xiàn)在,寶貝,你看媽媽正忙著呢!”之類話。如果你確實不能馬上聽孩子的述說,也應換一種方式說,如“現(xiàn)在不是最好的交談時間,我們改一個時間,行嗎?”接著安排好時間。
10、媽媽應履行對孩子許下的諾言,假如你對他們沒有實現(xiàn)你的諾言,孩子們會感覺似乎他們自己做錯了事情。
家庭教育第16講心得體會范文3
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家長最關心也是最困惑的一個問題。今天聽了王仁元教授的講座后,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教育孩子首先應從家長及家庭教育做起,父母在以身作則的同時要還要積極培養(yǎng)孩子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孩子的可塑性強,兒童階段更是教育的黃金時期,把握好這個重要的時期,對于一個孩子乃至一個家庭都是至關重要的。通過聆聽今天的講座,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家長要重視家庭教育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長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jié)合起來,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在校每周五天的教育,老師都是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孩子的性格、品行、意志和興趣等等,孩子也易于接受和成長。可是周末的兩天,孩子在家容易受到家長的溺愛,沒有規(guī)律的學習和生活,把在學校五天培養(yǎng)出來的好習慣給忘掉了。只有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動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才能成長為可以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益的棟梁之才。
二、父母要以身作則
孩子需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些受父母的影響最大。你讓孩子不亂扔衣服,自己回到家后卻隨手把衣服扔在沙發(fā)上,還口口聲聲地讓孩子把衣服整理好,孩子會照你說的做嗎?不讓孩子看電視、上網(wǎng)玩游戲,可在孩子做作業(yè)的時候,家長卻目不轉(zhuǎn)睛的看著放大音量的電視節(jié)目或坐在電腦旁忘我地玩著各種游戲,孩子的心里會怎么想,能感覺到平衡呢?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要求孩子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最好的方式就是陪著孩子一起寫作業(yè),或者孩子寫作業(yè)的時候,家長看看書,讀讀報,輕聲地做些家務,讓孩子感覺到他(她)寫作業(yè)時父母也沒有清閑,這樣孩子的心里會有一種平衡感,也愿意寫作業(yè)了。
三、加強與孩子的溝通
家長要多與孩子交流和溝通,哪怕再忙,家長也要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一起說說話,聊聊天,給孩子講講故事。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要注意講究科學方法:首先要善于傾聽。只有傾聽孩子的心里話,知道孩子想什么、關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后的溝通變得更加輕松。孩子向您訴說高興的事,您應該表示高興;孩子向您訴說不高興的事,您應該讓他盡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當孩子向您訴說您不感興趣的話題,您應該耐著性子聽,表示您關注他的談話內(nèi)容。這樣,孩子便樂意向您傾訴,父母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
四、學會賞識自己的孩子
賞識導致成功,抱怨走向失敗。對孩子要多鼓勵、多贊賞,不斷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自強、自尊和自立。賞識是對孩子的愛,如果我們家長都能用愛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用正確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點,“你能行”,“你真棒”,在家長的鼓勵下,許許多多的孩子在快樂中改變,在快樂中成長。不要因為孩子一次考試成績未達到高分就苛責孩子,而要鼓勵他說“考得不錯”、“考得挺好”,幫助孩子分析沒做對或者沒做出來的原因,找到做題的方法,下次遇到這樣的問題就不做束手無策了。賞識孩子會帶給孩子帶來快樂的動力、向上的自信,其奧妙就在于它卸掉了壓在孩子心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潛能就象火山一樣爆發(fā)了。
五、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了的學習環(huán)境
環(huán)境很容易改變一個人,尤其是對孩子很言。有人說:孩子的大腦是一片肥沃的土地,不種莊稼就會長出荒草。由此可以看出環(huán)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夫妻恩愛、家庭和睦,才會使孩子感受到愛的存在,家的溫暖。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是任何感情都無法代替的,做父母的要好好珍惜這種親情。和睦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積極的,向上的,孩子只有生活在充滿愛的家庭里才會有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才會懂得去愛別人、愛社會。家長要常讀書、常讀報,讓孩子感覺到讀書看報是件很快樂的事情,時間久了,孩子自然就會喜歡學習的。
孩子是父母的唯一,做父母的有責任、有義務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養(yǎng)好,不侈求孩子將來取得多么偉大的成就,只愿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成長,擁有自信自強的心態(tài),擁有獨立的人格,對學習充滿興趣,對生活充滿熱情,對他人和社會充滿愛。
家庭教育第16講心得體會范文4
在xx教師的邀請下,有幸到國際飯店聽“知心姐姐”講座,感受頗深,這場講座對我們家長來說是特別準時的,為我們培育、教育孩子供應了方向。
講座從專家與家長互動開頭,家長寫出孩子的十個優(yōu)點……隨后專家結(jié)合生動事例,娓娓道來,為我們教導科學教子迷津。報告中我不止一次地被打動心靈,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專家讓我明白了無視心靈成長是家長教育中最大的誤區(qū)。她告知我們這些家長,教育的真正目標是孩子的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讓孩子在做人做事上能過關,不能把關注的眼光更多的集中在在分數(shù)上。專家在講座上讓我們明白了孩子的心靈成長需要均衡的養(yǎng)分。給孩子確定的評價,讓孩子樹立自信念,在這一點上我還做得不夠。專家在講座上一再的向我們強調(diào)要讓孩子吃點苦,提高耐挫折的力量。好的心理素養(yǎng)是在平常的吃苦過程中磨練出來的,吃苦的過程中孩子體會到了生活的困難,感受到了父母的不易。過分地溺愛,過分地愛護,不能夠讓孩子安康地成長,只會教會孩子冷漠,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回報。吃點苦能夠提高孩子的耐挫力量,能讓孩子學會感恩,讓孩子有一顆和善的心,也提高了孩子的各方面的綜合力量。
我們家長渴求專家的引領和啟迪,很感謝學校給我們家長這個時機,盼望以后多一些類似活動。
家庭教育第16講心得體會范文5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钡莱隽伺嘤己眯袨榱晳T的重要性。我國思想家陶行知曾說“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tài)度多半能夠在六歲以前培育成功”。揭示了培育良好行為習慣應及早抓起的必要性。
此刻的孩子,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陽,家人對孩子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給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幫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從不在孩子面前說一聲:“不”。祖輩、父母過分的溺愛嬌慣,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適應潛力較差,任性,怕苦等問題。從開學初老師的上門家訪及調(diào)查問卷中發(fā)覺,小班大都幼兒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少家長很重視對幼兒的認知教育、智力開發(fā),把幼兒行為習慣的培育則以“孩子還小”為理由而包辦代替或不予以訂正,在幼兒進展中存在著認知潛力和行為潛力不和諧性、不一樣步性。不少幼兒在表演節(jié)目時還很自信,但一旦讓他們?nèi)オ毩⑼瓿梢患啙嵢蝿諘r,就顯得不知所措。有的幼兒尚未構(gòu)成用餐、入廁、傾聽、玩玩具等方面的基本行為習慣,假如任由這一狀況進展下去,幼兒行為方面的問題將越來越多,幼兒的不良進展將不行避開,對今后的一生都將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 3~4歲是培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家庭教育和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構(gòu)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比學問的獲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構(gòu)成的事,要培育一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務必從小抓起。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要比學問的獲得重要得多,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于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打算 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zhì)量,并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美好,能夠說,習慣是體現(xiàn)一個人素養(yǎng)的重要方面。小班是幼兒從成人呵護中逐步走向獨立生活的重要階段。小班幼兒的很多行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階段培育幼兒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具有更重要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