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黄特色三级在线观看免费,看黄色片子免费,色综合久,欧美在线视频看看,高潮胡言乱语对白刺激国产,伊人网成人,中文字幕亚洲一碰就硬老熟妇

學習啦 > 實用范文 > 心得體會 > 實習心得體會 > 工程地質實習心得體會

工程地質實習心得體會

時間: 發(fā)昌0 分享

工程地質實習心得體會5篇

作為一名工程地質人員,應該懂得如何書寫自己的地質實習心得,因此可以將自己想法與成長記錄下來,以此勉勵自己。那么,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工程地質實習心得體會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工程地質實習心得體會

工程地質實習心得體會(精選篇1)

(1)石漠化

石漠化即喀斯特荒漠化或石化,與我國西北一帶沙漠化現(xiàn)狀相似,是土地劣化演變的極端形式之一。廣西和貴州等地原本就有大面積的碳酸巖分布,又由于不斷地開荒種地,破壞了原有植被,需千萬年才能形成的瘠薄土層經(jīng)風吹雨打迅速流失,最后地表只剩下不能種任何植物的石塊。我國西部石漠化速度相當快,其中廣西碳酸巖占全區(qū)土地總面積的37.8%,石漠化以每年3%—6%的速度遞增。石山地區(qū)不但形成“山光人窮,窮山惡水”的惡性循環(huán),且由于土壤稀薄、缺水易旱,也是造林綠化中最難啃的“硬骨頭”?;ń髰{谷地區(qū)也與此類似,治理石漠化當務之急!

(2)成因機理

一、花江大峽谷區(qū)域碳酸鹽巖系的抗風蝕能力強,成土過程緩慢。據(jù)資料顯示,每形成1cm厚的風化土層需要4000余年,慢者需要8500年,較非巖溶區(qū)慢10~80倍,這是西南巖溶山區(qū)土層淺薄、易出現(xiàn)石漠化的客觀背景條件和基本原因。

二、山多坡陡的地表結構不利于水土資源的保存。西南巖溶山區(qū)地表崎嶇破碎,山多坡陡。山多坡陡的地表結構加劇了斜坡體上水、土、肥的流失,某些人類活動擾動的激發(fā)下,使大片巖溶山地變成石漠化。

三、巖溶山區(qū)特殊的土體剖面結構加劇了斜坡上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巖溶山區(qū)土壤剖面中通常缺乏C層(過渡層),在基質碳酸鹽母巖和上層土壤之間,存在著軟硬明顯不同的界面,使巖土之間的粘著力與親和力大為降低,一遇降雨激發(fā)便極易產(chǎn)生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四、降水的影響。西南巖溶山區(qū)年均降雨量多在900~1300mm,暴雨集中在春季(約占4O)和夏季(占55%以上)。春季和初夏季的暴雨正是大面積坡耕地的中耕播種季節(jié),農(nóng)作物(玉米、油菜、綠肥等)正處于幼苗階段,疏松的坡土得不到很好的覆蓋,故春季和初夏季暴雨加劇了石漠化的發(fā)展。

五、人口增長過快,農(nóng)業(yè)人口多,土地負荷壓力大。西南巖溶山區(qū)是少數(shù)民族聚集區(qū),農(nóng)業(yè)人口比重大,增長速度快。人口增長快、密度大,加上素質低,使西南巖溶山區(qū)陷人人口增加一過度開墾一土壤侵蝕性退化一石漠化擴展一經(jīng)濟貧困的惡性循環(huán)中。

六、對土地掠奪式經(jīng)營,耕種方式落后。亂砍濫伐、濫墾濫耕、鏟草皮、挖樹根、燒秸稈等在山區(qū)經(jīng)常發(fā)生,對土地掠奪式經(jīng)營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此外,耕種方式水分環(huán)比泥沙環(huán)比山地石率環(huán)比西南巖溶山區(qū)三分之一的旱耕地仍采用落后的順坡耕種方式,加劇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3)合理的治理方案

一是采取砌坎培土的方式,增加土層厚度;二是采取林農(nóng)混種的方式,實行以耕代撫;三是采取興修蓄水池方式,保證林竹生長供水需要;四是采取封山禁牧的方式,禁止人畜踐踏,增加林草植被;五是有條件的地方,實行土壤改良、施肥,促進林竹生長。四、多部門聯(lián)動。石漠化綜合治理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關系到貧困山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群眾的脫貧致富和新農(nóng)村建設,僅靠林業(yè)部門一家的努力難以達到效果。因此,政府把林業(yè)、國土、財政、農(nóng)業(yè)、糧食、水利、畜牧等相關部門的力量進行整合,實現(xiàn)多部門聯(lián)動治理。一是積極開展林下種草。結合當?shù)刂攸c發(fā)展以花椒為種植的在石漠化綜合治理地區(qū)開展林下種情況下,種草養(yǎng)畜,增加了農(nóng)戶收入,調動了廣大群眾石漠化綜合治理積極性。二是配套完善改土工程。該區(qū)域的石漠化治理區(qū)域主要集中在立地條件較差的陡坡耕地富集區(qū),要投入較大力度。三是加強農(nóng)村能源建設。巖溶區(qū)群眾生產(chǎn)生活能源主要靠薪材,長期隨意樵采是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治理的難點之一。

(4)實習心得

此次教學實習我們在實習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教學實習的安排,達到了實習的目地和要求。為我們日后從事相關工作提供了一個難得的鍛煉機會。

通過此次教學實習,我們不僅鞏固了自己的理論知識,而且極大的鍛煉了我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實習中有許多知識課本上是沒有的,我們學到了更加明確可行的操作技術和應用理論。如何充分靈活利用自己課堂知識進行實際操作,鍛煉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這次教學實習給了我們一個充分鍛煉的自己的機會。

通過著此次教學實習,我們不僅鞏固了自己的理論知識,而且極大的鍛煉了我們的實踐操作能力。走出校園,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這次野外實習我們不但欣賞了__秀美的自然景色,調查了解馬地質地貌的類型和地質變化,而且學習并掌握了野外地質地貌實習的一些調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們的知識應用與實踐能力。在野外實習的過程中,雖然非常的勞累,但看到如此的美麗的自然景色,實習后的成果心里還是非常愉悅。這次教學實習讓我們受益匪淺。

但同時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__旅游開發(fā)一些不合理現(xiàn)象,存在著不少問題。例如北部的大山,南部的、寶安山、團山,由于長期墾殖,過度放牧及人類經(jīng)濟活動綜合影響,水土流失嚴重,土壤干旱貧瘠,巖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壞殆盡,只有赤松、櫟類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溝兩側有零星楓楊、槐樹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__天然的資源優(yōu)勢,實現(xiàn)經(jīng)濟、社會、生態(tài)的大豐收是開發(fā)者應慎重考慮的。

目前花江大峽谷旅游開發(fā)剛剛拉開了序幕,我們相信開發(fā)者會充分合理利用花江大峽谷的天然自然資源和人類的智慧,讓自然保護區(qū)煥發(fā)出新的樂章,實現(xiàn)經(jīng)濟、社會、生態(tài)三方面和諧發(fā)展,造福人類。

洪水淹沒,形成一級半埋藏階地。

工程地質實習心得體會(精選篇2)

野外地質實習是我們學習基礎地質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這次野外實習及實習報告的編寫,使我們在外觀,規(guī)模及深度上,都對自然界的真實風貌和地質現(xiàn)象有了更為感性的認識。學會了對三大類巖石和常見礦物的肉眼鑒定;觀察地層剖面;識別古生物化石;判別褶皺類型及斷層性質;了解內外力地質作用等。將在學校所學的課本知識更好地與野外實際相結合,進一步地認識了常見巖石礦物的鑒定方法。

此外,我們還學習了作為一名普通地質工作者應有的一些基本技能,如:學習使用地質羅盤;觀察并描述地質現(xiàn)象;繪制地質剖示意面圖;采集巖石標本等等。通過對這些新技能的學習,使我們開闊了眼界,增強了學習地質科學的興趣。

任何一門自然科學都是建立在對實際事物的觀察研究之上,地質學自然也屬于這一范疇。在野外實際觀察學習中,有一些地質現(xiàn)象與老師的講述存在一些細小的偏差,我們本著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與帶隊的專業(yè)老師積極進行探討交流,在互幫互教中學習知識。

在野外,面對大自然的神奇與奧妙,我們個人的力量顯得是那么的渺小,這就需要我們團結協(xié)作,互幫互助,共同努力攻關,完成課題研究。在本次實習中,我們六人一組,分工明確,相互配合,你采標本,我測產(chǎn)狀,認真、高效的完成了實習任務。在實踐中體會到團隊協(xié)作的力量。

總體說來,通過這次野外地質實習,我們看到了蔚為壯觀的地質構造,聽到了老師細致生動的講解,學到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專業(yè)知識,體會到作為一名地質工作者的艱辛和大自然的令人震撼的神奇力量!

短短三天的野外地質實習已經(jīng)結束,時間匆匆,帶走了身心的疲憊,卻留給我們值得珍藏的寶貴經(jīng)驗。在這里,我也呼吁學校能適當延長實習時間,能讓我們在實踐中更好的感受一名地質工作者的魅力所在!

工程地質實習心得體會(精選篇3)

經(jīng)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我們對工程地質與土力學有了深刻的熟悉與了解,把握了關于工程地質與土力學中的基本學問,但是書本上的學問與實際狀況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為了更好點的熟悉地質現(xiàn)象,加深對其了解,我們08級土木工程專業(yè)在六月三號在劉傳孝老師的帶領下開頭我們的地質實習。

一、地質實習的目的

1、學會對巖石的肉眼判別

2、了解饅頭山沉積巖的每一層的巖石組成及其顏色、厚度等

3、學會地質羅盤的用法方法

4、用地質羅盤測量實地測量巖層的產(chǎn)狀(走向、傾向、傾角)

5、把握褶皺的基本學問和推斷背斜、向斜的力量

6、現(xiàn)場熟悉斷層、滑坡、巖層,背斜、向斜等地質現(xiàn)象

二、地質實習的過程

我們的實習分為兩天(六月三、四號),六月三號實習地點是長清張夏鎮(zhèn)滿壽山和靈巖寺,

實習項目是滿壽山的巖層構成和滑坡、斷層現(xiàn)象,六月四號的實習地點是蘇莊,實習項目是背斜構造和地質羅盤的實習,六月四號下午我們結束地質實習,返回學校。

三、實習的內容

1、熟悉滿壽山的巖層

饅頭山,海拔408米,位于濟南市長清區(qū)張夏鎮(zhèn)境內,當?shù)乩习傩樟晳T稱此山為“饃饃山”、“滿壽山”,或者高雅的稱為“曼壽山“。20__年,饅頭山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第三地質名山,當年又被列入省級地質自然遺跡愛護區(qū)。饅頭組主要由紫紅色、黃綠色等雜色頁巖及泥質、白云質灰?guī)r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雜巖的肉紅色片麻狀花崗巖之上。下部灰?guī)r中含磁石結核和條帶,上部頁巖中具微細水平層理,中部頁巖含有三葉蟲化石~中華萊德利基蟲。厚度119米。

在開頭實習前,劉老師將此次實習分為三組-饅頭組(十層)、毛莊組(六層)、徐莊組(五層)。

一、饅頭組

第一層是由頁巖組成,厚約兩米,巖層呈現(xiàn)黃綠色,局部呈現(xiàn)灰色,風化程度特別的嚴峻,裂隙發(fā)育大,我們在工程中應盡量避開

其次層是由石灰?guī)r組成,該層巖石深化山體,厚約四米,巖石呈灰綠色,此處的裂隙極有可能發(fā)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應留意勘探。

第三層是頁巖,厚約八米,巖石呈現(xiàn)黃綠色,局部呈現(xiàn)褐色

第四層是由頁巖組成,厚約十三米,顏色顯紫色

第五層是由石灰?guī)r組成,厚度約六米,顏色呈現(xiàn)土黃色,裂隙發(fā)育稍微,有利于工程實施。

第六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四米,顏色呈現(xiàn)黃綠色。

第七層是由石灰?guī)r組成,厚度約兩米,顏色呈現(xiàn)綠色,空隙發(fā)育,石灰?guī)r表面掩蓋物為填充在裂隙中的雜質。

第八層為頁巖,厚度約七米,顏色為紫紅色風化程度比較大

第九層為石灰?guī)r,厚度約兩米,顏色為灰白色,縱向裂隙發(fā)育比較大,但是橫向裂隙發(fā)育小,前度較高。

第十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五米,顏色呈鮮紅色,由于該層位于山頂,所以此處巖石風化嚴峻。

二、毛莊組

第一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四米,顏色為紫紅色,頁巖中含有云母

其次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為十三米,顏色呈現(xiàn)紫紅色

第三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為四米,顏色為紫紅色,由于該處地勢高以及各種外力因素,使得該巖層水土流失嚴峻,表面基本無植被掩蓋

第四層:灰色鮞狀石灰?guī)r,厚零點八米。

第五層:灰色石灰?guī)r,厚零點二米。

第六層:灰色鮞狀石灰?guī)r,厚零點三米。

二、徐莊組

由于徐莊組地勢陡峭,我們不能連續(xù)前行,所以未能近距離觀看徐莊組的巖層組成。

2、熟悉滑坡與斷層

下午我們到達靈巖寺四周,開頭下午的實習,主要是熟悉滑坡,斷層以及一塊花崗巖。

首先老師將我們帶到實習地點,指著遠處的山體讓我們找出斷層的上盤,下盤,斷層線,斷層面以及滑坡體,然后具體講解了該處滑坡和短層,在山路的一邊同學們邊聽邊記,最終老師帶我們去看了一塊花崗頒巖,三號的實習結束,

3、熟悉蘇莊斷層

六月四號,我們開頭了其次天實習,首先是一處斷層,這處斷層比昨天的更有價值與意義,由于該處斷層斷距小,我們能看的很清晰上盤,下盤等,而且該處斷層低。加深了對斷層的熟悉。

4、地質羅盤的實習及背斜的判定

地質羅盤儀是進行野外地質工作必不行少的一種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觀看點的所在位置,測出任何一個觀看面的空間位置(如巖層層面、褶皺軸面、斷層面、節(jié)理面……等構造面的空間位置),以及測定火成巖的各種構造要素,礦體的產(chǎn)狀。

巖層走向是巖層層面與水平面交線的方向也就是巖層任一高度上水平線的延長方向。測量時將羅盤長邊與層面緊貼,然后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的水泡居中,讀出指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之走向。巖層傾向——是指巖層向下最大傾斜方向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與巖層走向垂直。測量時,將羅盤北端或接物覘板指向傾斜方向,羅盤南端緊靠著層面并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讀指北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的傾向。

背斜是褶皺的一種,為巖層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皺,經(jīng)風化,剝蝕后露出地面的底層,分別向兩側成對稱出現(xiàn),老地層在中間,新地層在兩側,另外褶皺也包括向斜,其為巖層向下彎曲的槽型褶皺,經(jīng)風化、剝蝕后,露出地面的地層分別向兩側成對稱出現(xiàn),新地層在中間,老地層在兩側。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連接、相間排列,常是多個連續(xù)出現(xiàn)。正常狀況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皺的兩種基本形式。

褶皺要素:褶皺要素是指褶皺的各個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轉折端、樞紐、軸跡、脊線和槽線、褶軸。

結束斷層的實習,我們連續(xù)登山,開頭褶曲的熟悉與實習,首先,老師將我們帶到一個牙口讓我們推斷一下該處是向斜還是背斜,同學都說是向斜,老師說過一會就知道答案了,咱們漸漸的揭露它,然后我們在劉老師的指導

下對地質羅盤進行了實習,同學們分組測量,我所測得巖石產(chǎn)狀如下:走向NE35,傾向NE360,傾角45。

在結束了羅盤的實習,我們連續(xù)上行,在途中老師時常停下給我們講解背斜與向斜的判定方法,我們從中知道背斜與向斜不能簡潔通過直觀的感覺來推斷,就像這個山他就是一個背斜構造,雖然在途中特別像向斜,當我們走到最終一個山頭的時候,結果就出來了,這就是一個背斜構造,是由于地質運動的時候,兩側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緩,所直觀看上去簡單造成錯誤推斷。

在看完了,這個背斜構造后,

我們的實習全部結束,下午返校。

四、實習的結論

1、我們在實習過程中學到了在課堂上學不到的學問,縮小了書本與實際的差距

2、學會了地質羅盤的用法,測得巖層產(chǎn)狀

3、把握了背斜與向斜的基本判定

4、對斷層與滑坡等地質現(xiàn)象有了進一步熟悉,理論聯(lián)系實際。

5、了解了饅頭山的巖層構造,對沉積巖有了更深的熟悉。

工程地質實習心得體會(精選篇4)

實習時間:

20__年4月20日——4月28日

實習地點:

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石門寨地質實習基地

實習班級:

20__級地理科學20__級水文與水資源

帶隊教師:

張威、尹善君、劉集偉、單良、孫云笑

一、實習區(qū)域概括

(一)實習區(qū)位置及交通

秦皇島市石門寨北方地質實習基地位于秦皇島市北28KM。該區(qū)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脈東段,南臨華北平原和渤海灣,行政屬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石門寨鄉(xiāng)管轄。實習區(qū)交通十分方便,(北)京——沈(陽)鐵路貫穿實習區(qū)南部,并有地方鐵路秦(皇島)——青(龍)線,能通往山區(qū)。公路以秦皇島市為中心,四通八達,客運可通省內的青龍、承德、平泉、灤縣、遷安、撫寧、興隆、昌黎、盧龍等地,省外可達遼寧綏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陽和天津等地。海運目前尚無客運,但新建的油港及煤港貨運從秦皇島港可同我國沿海各綱和世界各地。

(二)實習區(qū)地形、氣候、水文

1、實習區(qū)地形:

實習區(qū)南鄰渤海,北依燕山、東接遼寧綏中、西與昌黎接壤,地處燕山山脈東段,北、東、西三面群山懷抱,山脈接近南北走向延伸,地勢由北向南漸低,屬冀東北的中底山區(qū)和低山區(qū),最高點為石湖山,海拔926米,最低點南部沿海地區(qū),海拔僅0.8-5米。

2、實習區(qū)氣候:

實習區(qū)屬溫帶大陸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0.1℃,一月份平均氣溫為-5℃,七月份平均氣溫為24.5℃,年平均降水量769mm,多集中在7-8月份,達全年降水量70%左右。全年無霜期179天。實習區(qū)因受海洋影響較大,氣候比較濕潤溫和,海濱海濱地帶夏季涼爽宜人,古為避暑勝地。

3、實習區(qū)水文情況:

實習區(qū)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湯河、北戴河,除大石河發(fā)源于青龍縣牛心山區(qū)以外,其他均源于撫寧縣北部山區(qū),各河均為獨流水域,河源短、流急,流量隨季節(jié)變化教大,平均水深0.5米左右,洪期水深可達2-3米。

燕山塞湖位于山海關城西北6KM山口處,在燕山腳下,是一個人工湖,于1994年建成,蓄水量為7000萬立方米。

(三)實習區(qū)土壤、植被及礦產(chǎn)

柳江盆地為半干旱森林景觀與干草原景觀和半濕潤夏綠林與森林草原景觀的過渡帶。表現(xiàn)為旱生闊葉林—山地棕壤。耕作土壤中有耕作熟化后的黃壚土和潮壚土。目前面積最大、分布最廣的自然植被是森林遭破壞后次生的灌草叢。次生植被中以灌木以荊條、酸棗為主,草本以黃背草、白羊草占優(yōu)勢。枸樹、臭椿、文冠果、欒樹等為北極第三紀植物區(qū)系的殘留種。綜上所述,本區(qū)氣象資源(光、熱、水)條件較好,適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旅游業(yè)的開展,但本區(qū)又處于高低氣壓過渡帶,季風盛行,為濱岸沙丘堆積帶來動力。夏季雨量過于集中,暴雨頻發(fā),10年周期的大雨和每年臺風的患擾,給第四紀沉積物的堆積帶來特殊的影響。如海岸帶的蝕退均為與大雨、臺風有一定的相關性。再如凍土深達70 cm,歷時長達140天左右,對巖石風化與崩解均有一定的作用;尤其對山區(qū)的影響更加明顯,大片倒石堆的形成,均與寒涼風化密切相關。已探明的礦種有煤、螢石、硫鐵礦、耐火粘土、石灰?guī)r、石英砂巖、白云巖等九種,未探明的礦產(chǎn)有鐵金銀銅鉛鋅石英重晶石及非金屬建材

(四)實習區(qū)經(jīng)濟情況

實習區(qū)工業(yè)非常發(fā)達,以秦皇島為中心,有造船、機械、建材、煤炭、紡織、食品加工等,山海關橋梁工廠,秦皇島耀華玻璃場在全國享有盛名;農(nóng)業(yè),主要是北方干旱的農(nóng)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高粱、谷子、紅薯等為主。山區(qū)盛產(chǎn)水果和藥材;沿海產(chǎn)魚、蝦、蟹等,是我國北方主要水產(chǎn)基地之一。

二、地層描述

本實習區(qū)出露地層屬華北地臺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較普通缺失中上奧陶統(tǒng)至下石炭統(tǒng)、下中三疊統(tǒng)、白堊系、第三系外,就華北型地層而言,該區(qū)地層出露較全,化石較豐富,各單位地層劃分標志清楚,地層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區(qū)范圍內所有出露的地層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奧陶統(tǒng),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統(tǒng)至二疊,中生界的上三疊統(tǒng)至侏羅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龍山組

分布于張崖子至東部落,南部雞冠山等地。由兩個沉積韻律組成。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綏中黃崗巖之上。主要是紫紅色、黃綠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雜色頁巖,底部為砂巖。屬典型濱海相沉積,與下伏的綏中花崗巖呈沉積接觸關系。厚91米。

(2)景兒峪組

主要分布在區(qū)內的東部地區(qū),出露最好剖面在李莊北溝,在黃土營村東也有出露。巖性由粗至細,由碎屑巖—粘土巖—碳酸巖,構成一個完整的韻律,具有海侵沉積的特點。與龍山組呈整合接觸關系。其分界標志是其底部黃褐色或鐵銹色的中細粒鐵質石英砂巖,其中含大量海綠石,其底部的中細粒長石石英凈砂巖具大型海成風暴波痕。本組地層屬濱海相至淺海相沉積。厚38m。

(二)古生界

一、寒武紀

1、府君山組

在東部發(fā)育良好,東部落北剖面可作為標準剖面。是寒武系最下不的底層,巖性主要為暗灰色豹皮狀含瀝青質白云質灰?guī)r,含較多的萊得利基蟲化石。本組屬淺海沉積相,與下伏景兒峪組,上覆的饅頭組均為平行不整合接觸關系,分層標志十分明顯。底部尾暗灰色含瀝青質、白云質結晶灰?guī)r,局部含碎屑。厚146m。

2、饅頭組:

該組由于巖體的侵入破壞和構造破壞,出露零星,東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為標準剖面。本組上下界限明顯,與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頂部的鮮紅色泥巖作為標志層的。巖性特征是鮮紅色泥巖、頁巖為主,頁巖中含石鹽假晶,并夾有白云質灰?guī)r。沒有發(fā)現(xiàn)可靠的化石依據(jù)。與下伏的府君山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與上覆毛莊組為整合接觸。厚71m。

3、毛莊組

在沙河寨西出露比較好,化石豐富,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以紫紅色頁巖為主,含少量白云母,其顏色比饅頭組頁巖的顏色暗一些,俗稱豬肝紅。以褶頰蟲類三葉蟲化石為主。厚約112m。

4、徐莊組

分布較廣,東部落西剖面出露較好,化石十分豐富,本組地層上下界限清楚,可作為標準剖面。巖性為淺海相的黃綠色含云母質粉砂巖,夾暗紫色粉砂巖、細砂巖和少量鮞狀灰?guī)r透鏡體或扁豆體。含有三葉蟲化石。與下伏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黃綠色粉砂巖與暗紫色粉砂巖互層為標志。厚101m。

5 、張夏組:

受到覆蓋和破壞較少,是寒武系地層在區(qū)內分布最廣的地層之一,幾乎盆地周圍都有分布,在揣莊北288高地以東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區(qū)內較好的標準剖面。下部為鮞狀灰?guī)r夾黃綠色頁巖;上部以鮞狀灰?guī)r為主,夾藻灰?guī)r、泥質條帶灰?guī)r。三葉蟲化石最豐富。本組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厚130m。

6、崮山組:

本組與張夏組在區(qū)內的分布相仿,比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為標準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礫屑灰?guī)r及紫色粉砂巖為主;中部則是灰色的灰?guī)r與張夏組界限明顯,接觸部位兩者巖性差別很大?;重S富,幾乎每層都可以采到。主要三葉蟲化石有:蝙蝠蟲未定種、帕氏蝴蝶蟲。厚102m。

7、長山組:

出露較好的剖面在揣莊北288高地,為標準剖面。巖性為紫色礫屑灰?guī)r、粉砂巖與頁巖互層,夾有藻灰?guī)r及生物碎灰?guī)r。三葉蟲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蟲未定種、長山蟲未定種、狀氏蟲未定種。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兩者分界清楚。本組在區(qū)內出露厚度較小,只有18m左右。

8、鳳山組:

本組分布與崮山組、長山組相同,出露較好的揣莊北288高地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為黃灰色泥灰?guī)r夾礫屑泥灰?guī)r。黃綠色鈣質頁巖及薄層狀泥質條帶狀灰?guī)r。泥質成分增多,容易被風化,風化往往形成黃色土狀物。化石豐富三葉蟲化石垂直分帶明顯。礫屑形成小團塊,本組與下伏長山組為整合接觸,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礫屑泥灰?guī)r為標志層。厚92m。

二、奧陶系

1、冶里組

分布于區(qū)內東、西部,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qū)。出露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莊一帶。下部為灰色微晶質純灰?guī)r夾少量礫屑灰?guī)r及蟲孔狀灰?guī)r;上部為灰色礫屑灰?guī)r夾黃綠色頁巖。所產(chǎn)化石有三葉蟲、筆石、腕足類等。與下伏的鳳山組為整合接觸,其分層標志是以灰色礫屑灰?guī)r作為底界,此礫屑灰?guī)r很薄,厚度不到0、5m,其上是純灰?guī)r。厚125m。

2、亮甲山組

位于石門寨亮甲山。屬淺海沉積。主要巖性是中厚層狀豹皮灰?guī)r,下部夾少量礫屑灰?guī)r和鈣質頁巖。含有頭足類、腹足類和蛇卷螺未定種等化石。與下伏冶里組為整合接觸,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層狀豹皮灰?guī)r為標志,風化后呈泥質條帶狀,局部含泥質結核。層厚118m。

3、馬家溝組

本組分部與亮甲山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莊北山發(fā)育較好。屬淺海相沉積,較深水環(huán)境。本組巖性以白云巖和白云質灰?guī)r為主,底部具微層理、含角礫、含燧石結核黃灰色白云質灰?guī)r。化石有:頭足類和腹足類。與下伏亮甲山組為整合接觸,界限十分明顯。白云巖具"刀坎痕"。層厚101m。

三、石炭系

1、本溪組

中石炭本溪組在本區(qū)的東、西部分布都很廣,發(fā)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191高地、小王莊一帶發(fā)育較好,小王莊剖面可作為本區(qū)的標準剖面。有2—3個由陸相到海相的完整沉積韻律。本組巖性特征與華北地區(qū)一致,是一套海陸交互相沉積。陸相粉砂巖中含植物化石:鱗木、科達、蘆木等。下部為鐵質砂巖、褐鐵礦和粘土巖,平行不整合與馬家溝組之上;上部為細砂巖、粉砂巖及頁巖,夾3—5層泥灰?guī)r透鏡體。石門寨西門—瓦家山剖面地層厚度為70、7m。

2、太原組

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帶發(fā)育較好。本組巖性比較穩(wěn)定以灰黑色砂巖含鐵質結核為主要特征,夾少量煤線及灰?guī)r透鏡體,由兩個韻律組成,是海陸交互相沉積。含植物化石:脈羊齒、鱗木,動物化石:網(wǎng)格長身貝、古尼羅蛤。與本溪組呈整合接觸,分界明顯,本組底部青灰色鐵質中細粒長石巖屑雜砂巖,具小型球狀風化。瓦家山剖面厚48m。

四、二疊系

1、山西組

主要分布于東部黑山窯至曹山一帶,西部也有出露。有兩個韻律,第一個韻律含煤層,第二個韻律的頂部含鋁土礦。本組是區(qū)內重要的含煤地層,屬近海沼澤沉積。主要巖性為灰色、灰黑色中細粒長石巖屑雜砂巖,粉砂巖炭質頁巖及粘土巖。含植物化石:蘆木未定種、帶科達、纖細輪葉。與下伏太原組呈整合接觸關系。厚度變化較大,約在35m至60m。

2、下石盒子組

分布于黑山窯至石嶺一帶,西部有零星分布。由三個韻律組成。屬湖泊相沉積。主要巖性為灰色中粗粒長石巖屑雜砂巖。含植物化石:多脈帶羊齒、山西帶羊齒、帶科達。層厚115m。

3、上石盒子組

主要在黑山窯、歡喜嶺至大石河西側有出露。發(fā)育較好的剖面是歡喜嶺,可作為標準剖面。巖性特征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層狀含礫粗粒長石凈砂巖為主,夾極度少量紫色細粒砂巖及粉砂巖。本組未獲得化石資料。與下伏下石盒子組為整合接觸關系。層厚72m。

4、石千峰組

最初的命名地點在山西省太原市西25km的石千峰。本組是二疊系最上一個組。出露較好的剖面是歡喜嶺至瓦家山一帶,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巖層,包括粉砂巖、泥巖、夾少量礫巖、粗至中細粒凈砂巖和雜砂巖。含植物化石:太原帶羊齒、尖頭輪葉、朝鮮羽羊齒。與下伏上石盒子組為整合接觸關系,兩者可以從顏色上區(qū)分。厚150m以上。

三、實習區(qū)人文景觀

(一)北戴河

北戴河位于秦皇島市西南部,一脈青山,山光積翠;一汪碧水,水色含青。北戴河海濱環(huán)境優(yōu)美,風光秀麗。風景區(qū)西面是婀娜俊美的聯(lián)峰山,山色青翠,植被繁茂。每逢夏秋季節(jié),山上草木蔥寵,花團錦簇,各種松柏四季常青。戴河如練,沿兇腳婉蜒入海。山中文物古跡眾多,奇巖怪澗密布,各種風格的亭臺別墅掩映其中,如詩如畫。南面是悠緩漫長的海岸線,質細坡緩。沙軟潮平,水質良好,鹽度適中。沿海開辟的30多個專用和公共海水浴場,為游客嬉戲大海,盡情享受海浴、沙浴、日光浴提供了理想的場所。

(二)山海關

游覽山海關主要是參觀東門鎮(zhèn)遠樓,也就是“天下第一關”。這座城門高約13米,分為上下兩層,造型美觀大方,雄壯威嚴,登上城樓,一邊是碧波蕩漾的大海,一邊是蜿蜒連綿的萬里長城,令人豪氣頓生。樓西面上層檐下,懸有“天下第一關”匾額,是明代書法家肖顯所寫,筆劃遒勁雄厚,與城樓規(guī)制渾然一體。在山海關城樓附近,還建有長城博物館,展出與山海關長城有關的人文歷史,軍事活動情況和文物等。

(三)老龍頭

老龍頭坐落于山海關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濱,這里是明長城的東部起點。老龍頭地勢高峻,有明代薊鎮(zhèn)總兵戚繼光所建“入海石城”。入海石城猶如龍首探入大海、弄濤舞浪,因而名“老龍頭”。澄海樓高踞老龍頭之上,為明代所建,清康熙、乾隆年前重修。樓上有明朝大學士孫承宗所書“雄襟萬里”和清乾隆皇帝所書“澄海樓”匾額。樓壁鑲嵌有數(shù)塊歷史名人手書的臥碑。自澄海樓南下3層城臺有一獨聳的石碑,鐫刻著“天開海岳”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

萬里長城猶如一條巨龍,其龍頭伸于渤海之中掀浪戲水,人們俗稱此地為“老龍頭”,老龍頭位于山海關城南約5公里處,是明萬里長城軍事防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山海關景區(qū)的重要景點。

(四)板廠峪長城

板廠峪風景區(qū)位于秦皇島駐操營鎮(zhèn)北部山區(qū),距市區(qū)28公里,景區(qū)內歷史遺跡和自然風光各具特色,巍巍古長城依山勢而行,形似倒掛九天,山陡城險,還有被譽為長城歷史上震驚中外考古界的重大發(fā)現(xiàn)明長城磚窯群遺址。省重點保護文物板廠峪塔,神秘天然谷,百年古松盡在其中,臨榆縣縣委遺址作為解放戰(zhàn)爭時期老一輩革命者的辦公地點,為景區(qū)平添了幾分政治韻味。景區(qū)內險峽陛谷,斷崖展露一線天,怪石嶙峋,可觀之處眾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氣勢磅礴的石簡峽,更造就了87米落差的九道缸瀑布。景區(qū)內群峰競秀,飛瀑流泉,充分體現(xiàn)了山與水的完美結合。

(五)實習感受

刺激而艱辛的地質實習結束了。這七天的野外實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勞累而充實,艱險而浪漫,是人生一段難忘的經(jīng)歷。每天的野外實習,每一個點,我都認真觀察,記錄,測產(chǎn)狀,畫地層素描圖,認真聽老師講解,力爭當場能夠理解。每天走過的路線也能大致描繪在地形圖上,地質界線也能比較準確的畫出來。比較實在的是,這七天里,我學會了羅盤的使用,地層界面能夠判斷,能夠使用羅盤順利地測出產(chǎn)狀,野外巖性的識別基本掌握,巖漿巖,沉積巖大致掌握,具體巖性,各個地層的巖石也能在野外及室內順利而準確地識別??梢哉f,不枉此行。這次野外實習絕對是一次精神與意志的較量。如果意志不堅定,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這次實習是很難從頭到尾徹徹底底堅持下來的。也可以說,能夠順利完成這次實習的人都是一個精神頑強,意志堅定者。山路的艱險,叢林的繁茂,有時在懸崖峭壁上,前面甚至沒有路,大家都沒有被嚇倒,都腳踏實地地走出來了,手被刺破了,滑倒了,從沒有一個人因此后退。這其中的苦辣只有真正的地質工作者才能感受。本次實習拉近了同學們與老師們之間的感情,使彼此很愉快得相處。老師們也能更加隨意地言傳身教,寓教于樂。尤其是張威老師,一直帶領學生,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工作時一絲不茍,休息時還給我們唱歌舒緩心情,讓我們感受地質考察工作的樂趣。從這次實習中我們不僅體驗到了野外實習的艱辛與樂趣,也從新認識了自己,增強了信心,對今后各方面的學習和生活都會有著潛移默化的幫助。

工程地質實習心得體會(精選篇5)

一、實習目的

通過對基本地質現(xiàn)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xiàn)場實踐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聯(lián)系實習現(xiàn)場的實際,加以驗證和拓寬,使學生獲得感性知識開拓視野,培養(yǎng)和提高實際工作能力(如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識圖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等)。使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為畢業(yè)以后的設計、施工中應用有關地質資料打下一定的基礎。

通過實習了解了關于地質測量的目的(即一般的地質研究和為某種經(jīng)濟或工程服務);學會實測地層剖面、記錄、描述觀測點,了解褶皺、斷層的特點及形成原因,掌握流水的地質作用對巖石的影響及沖刷形成河谷的過程;訓練編寫實習報告等

通過本次實習地質實習學會有關地質觀測的一些基本技能:

1、礦物和三大類巖石的肉眼鑒定與描述

2、用流水地質作用分析秀峰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過程地質體的產(chǎn)狀

3、學會使用地質羅盤儀測量

4、基本地層構造現(xiàn)象的識別、描述與初步分析

5、地質觀測點的觀測與記錄

此外在野外進行地質實習還可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xié)作等優(yōu)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也有利于學生增強體魄和磨練意志,并接受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

在實習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排除干擾,專心聽。

2.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觀察,勤測量,勤記錄,勤追蹤。

3.熟練操作羅盤。對地質羅盤,要求了解其結構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4.積極參加現(xiàn)場討論和及時整理野外記錄。

二、實習內容

廬山及地貌概況

廬山地質公園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座落于江西省北部,位于長江中游南岸,北接鄱陽湖,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方便。.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500平方公里,是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體的旅游圣地。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高山流水形成了眾多的激流和瀑布,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宋代詩人蘇軾曾發(fā)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慨。

廬山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每年7月-9月平均氣溫16.9度.良好的氣候條件和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使廬山在十九世紀末就成為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廬山總占地面積500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跡類型為地質地貌、地質剖面。 地質公園內發(fā)育有地壘式斷塊山與第四紀冰川遺跡,以及第四紀冰川地層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巖群地層剖面。迄今為止,在廬山共發(fā)現(xiàn)一百余處重要冰川地質遺跡,完整地記錄了冰雪堆積、冰川形成、冰川運動、侵蝕巖體、搬運巖石、沉積泥礫的全過程,是中國東部古氣候變化和地質特征的歷史記錄。廬山具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是中國第四紀冰川學說的誕生地、山麓郡陽湖濱.遺留著末次冰期時由古季風環(huán)流產(chǎn)生的獨特的風沙丘群。與歐洲阿爾卑斯地區(qū)及北美地區(qū)第四紀冰川活動特征有許多相似之處,具有全球對比意義,對研究全球古氣候變化和地質發(fā)展史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

以伸展構造為主體,伴隨廬山出現(xiàn)的斷塊山構造和變質核雜巖構造,組成了廬山地學景觀的又一特征。受新構造運動作用,廬山孤山屹立,大構造巍峨壯觀,小構造千姿百態(tài)。廬山變質核雜巖構造十分出眾,與世界標型變質核雜巖具有對比性,廬山南麓出露有25—18億年前的早元古代“星子群”變質雜巖地層,載入了《中國地層典》。

構造運動、冰川侵蝕、流水三種地質作用形成的復合地貌景觀,是廬山地學上的另一大特征,它與植被和生物多樣性一起構成了廬山一幅雄、奇、險、秀的絢麗畫卷,體現(xiàn)了廬山地學景觀極高的美學價值。

11月8日秀峰龍?zhí)?臥龍橋.漱玉洞

(一)秀峰龍?zhí)?/p>

整個廬山以石英砂巖為主,但這里是火成巖中的花崗巖?;◢弾r后期被巖漿侵入形成的。花崗巖,形成于株羅紀燕山運動的產(chǎn)物。分布規(guī)律:沿廬山東麓條帶分布,北面海匯→秀峰→溫泉,順廬山東麓的一條斷層帶侵入上來的。溫泉斷層是廬山和鄱陽湖向的斷層。上盤:鄱陽湖平原下降。下盤:廬山上升。五老峰斷層崖?;◢弾r中剪切節(jié)理,暗色的為黑云母;淺色為石英和長石。

青玉峽:典型V型溝谷,地殼上升強烈,流水侵蝕強烈。山上升,水下切,既形成了光滑的磨石,沖石,和浴石等,也形成了現(xiàn)在的秀峰的深谷。

卸荷裂隙(發(fā)生在硬和脆的巖石當中):平行斜坡坡面,溝谷回彈產(chǎn)生的。

龍?zhí)兜男纬墒撬骱偷貧み\動的綜合作用結果。水流的侵蝕、搬運、沉積按方向分可以分為向下和側向,按成因有:速度沖刷,細小顆粒磨蝕,可溶性巖的溶蝕。下蝕使河床變深,一般在河流上游,側蝕使河彎曲,一般在河流下游。

在那我們還看到了張節(jié)理,由張力引起,裂面寬,不長,不光滑,不寬。

(二)秀峰臥龍橋

逆著秀峰的主溪流而上的,我們來到了臥龍橋。由于有流水的作用沖擊,使秀峰的內部巖石地貌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通過老師的介紹,我們了解到臥龍橋處為火成巖中的花崗巖,它是由地下深處的巖漿以侵入巖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它由正長石,白石英和黑云母組成,東西走向長40KM。南北走向寬1KM,在三疊紀時代重出海平面,并且伴隨有斷層的形成.正式形成于第四紀。此處由于地幔巖漿的侵入形成斷層,既南面凹線的鄱陽湖,正面下降形成現(xiàn)在的九江,所以說鄱陽湖盆地是個斷裂盆地。

此處的巖體比較大,為偉晶花崗巖,他是由于花崗巖內部產(chǎn)生裂隙,巖漿二次侵入形成的,等粒結構、粒徑大于5MM,顆粒徑較大,這種形成主要與溫度有關?;◢弾r是一種分布廣泛的巖石,各個地質時代都有產(chǎn)出。形態(tài)多為巖基、巖株、巖脈等,它是由深度變質和交代作用所引起的花崗巖化作用的結果。即地下深處的巖漿以侵入巖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許多有色金屬礦產(chǎn)如銅、鉛、鋅、鎢、錫、鉍、鉬等,貴金屬如金、銀等,稀有金屬如鈮、鉭、鈹?shù)?,放射性元素如鈾、釷等,都與花崗巖有關?;◢弾r結構均勻,質地堅硬,顏色美觀,是優(yōu)質建筑石料。由于地下巖漿的作用,形成了拉應力作用的張節(jié)理。

我們還了解到在這樣的巖脈和巖墻里,容易產(chǎn)生寶石

(三)秀峰漱玉洞

層狀巖石(變質巖、片巖、芐巖)

變質巖有三種變質原因:熱力變質、動力變質、膠帶變質。變質產(chǎn)物有:紅柱石、藍晶石、石榴子石。在巖漿石英砂巖的交界處易產(chǎn)生變質巖。

這里為墊子巖,它是片巖的一種,層層之間的分離相當明顯,是一種混質砂巖。它是變質巖的一種,墊子巖是由于巖漿的入侵的高溫度高壓作用下又有化學成分加入而改變了它的結構而形成。所以這里是熱力變質巖。它主要是在海平面下時形成的,主要含有石流子石,黑云母,片巖等。中間鑲嵌片層的石英,形成石英肋條。在壓力的作用下定向排列,花崗巖、云母片巖的形成是同時的。

此處是剪節(jié)理,裂隙非常小但密、多。斷口比較光滑,層層之間辨別比較明顯。它與花崗巖形成于同一時代。剪節(jié)理是由剪應力產(chǎn)生的破裂面,剪節(jié)理又名扭節(jié)理。是巖石受切應力產(chǎn)生的裂隙。在巖石中常見到兩組互相交叉的扭節(jié)理,稱x節(jié)理或共軛剪節(jié)理。它的特征是:裂口緊閉,節(jié)理面平直光滑,有小擦痕,延伸較遠,可切過巖石中的礫石和砂粒。由于構造變形作用的遞進發(fā)展和相應的轉化,會發(fā)生應力的轉向或變化,以致常出現(xiàn)一條節(jié)理兼具兩類節(jié)理的特征或過渡特征,表現(xiàn)為張剪性。

11月9日上午海會鎮(zhèn)水庫大壩腳下(河床沖擊物、花崗片麻巖、地質羅盤儀的使用)

(一)水庫大壩腳下

此處的源頭為三疊泉,從河流中的巖石可以看出,自上游至下游,顆粒逐漸變細,這個特點稱為分選性。它是由于搬運途中,瑣碎顆粒在運動中相碰撞,摩擦,帶菱角的碎石被磨得渾圓,而且顆粒逐漸變細。 在河床中沉積有粗大的巨礫,卵石,礫石和粗砂,河流下游則為較細的礫石,沙子。此區(qū)河床比較粗大,在河流凸岸形成河漫灘,洪水時被水淹沒,河漫灘下部有河床相的砂卵石,而上部是河漫灘相的細砂,粉沙或粘性土。

此處的巖石組成是沉積巖,它是由于巖石圈在地表的各類巖石在太陽能,大氣,水和生物等作用下,發(fā)生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使原巖崩解,經(jīng)流水沖刷和搬運作用沉積為松散沉積巖,又經(jīng)物理,化學條件改變,經(jīng)硬結成巖作用而形成,主要是由于流水的沖刷,搬運和在河底,粒徑在20—200mm之間的為卵石,小于20mm的為漂石,它代表巖石受水流沖刷的程度的大小。形成原因:流水沖刷,湖水積土等原因,在河水的沖刷,波浪的0搬運,使巖土從上游巖坡向中心推動,形成了現(xiàn)在的地貌。沉積而形成。

(二)花崗片麻巖

片麻構造。變晶結構。巖石中有深色礦物的云母,角閃石和淺色礦石石英,長石成條狀帶狀分布,相成黑白相間的斷續(xù)帶狀構造。礦物有云母。綠泥石,滑石,等片狀礦物。節(jié)理比較完整。強度低,抗風化能力強。極易沿片理產(chǎn)生滑動。

此巖石形成與震旦紀與二疊紀之間后經(jīng)風化等形成枕狀節(jié)理,沿四角風化,象饅頭,蘑菇的形狀,是全風化的結果。

風化可分為全風化、強風化、弱風化、3種,它們都具有各自的表現(xiàn)特征。詳細內容如下:

全風化:

1、全部變色,光澤消失

2、巖石的組織結構完全被破壞,已崩解和分解成松散的土狀或砂狀,有很大的體積變化,但未移動,仍殘留原始結構的痕跡

3、除石英顆粒外,其余大部分風化蝕變成次生礦物

4、錘擊有松軟感,出現(xiàn)凹坑,礦物手可捏碎,用鍬可挖動。

強風化:

1.大部分變色,只有局部巖塊保持原來形狀。

2.巖石的結構大部分已破壞,小部分巖石已崩解成土,大部分巖石呈不連

續(xù)的骨架或心石,風化裂隙發(fā)育,有時含大量次生夾泥。

3.除石英外,長石、云母和鎂、鐵礦物都已風化蝕變。

4.錘擊啞聲,巖石大部分已風華變質形成風化次生礦物。易碎,用鎬撬可

以挖動,堅硬部分需要爆破。

弱風化(中等風化):

1.巖石表面或裂隙面大部分已變色,但斷口仍保持新鮮巖石色澤。

2.巖石原始組織結構清楚完整,但紛華裂隙發(fā)育,裂隙壁風化劇烈。

3.沿裂隙鐵鎂礦物氯化銹蝕,長石變的模糊不清。

4.錘擊啞聲,開挖需要爆破。

微風化:

1、巖石表面或裂隙面有輕微褪色

2、巖石原始組織無變化,保持原始完整結構

3、大部分裂隙閉合,僅沿大裂隙有風化蝕變現(xiàn)象,或有銹膜浸染

4、錘擊發(fā)聲清脆,開挖需要爆破

新鮮巖石:

1.保持新鮮巖石光澤,僅大的裂隙面有褪色。

2.裂隙面緊密,完整或焊接狀填充,僅個別裂隙面有銹摸侵染或輕微蝕變。

3.錘擊發(fā)聲清脆,開挖需要爆破。

(三)地質羅盤儀的使用

測量走向。

將儀器蓋子開到極限位置,松開磁針鎖制器,使磁針能自由旋轉。將一起下側的棱緊靠欲測的地質界面,上下左右調整使圓水準泡居中(注意不要讓羅盤長邊下側離開地質界面)。此時,羅盤長編下側既相當于走向線。由于走向有兩個方位,所以可讀南針,也可讀北針,刻度盤上的數(shù)值既為地址界面走向就是方位角的走向。

測量傾向。

將一起上蓋的背面緊貼欲測的地質界面,調整羅盤儀使水準泡居中。此時磁針北針所指的刻度盤上的數(shù)值就是該界面的傾向。(切記,此時只能讀北針所指的刻度盤的數(shù)值,傾向只有一個方向)。若傾角較小,也可用連接合頁下下邊的一起外殼短邊緊靠欲測的地質界面。調整水準泡居中,讀磁針北針所指的刻度盤上的數(shù)值亦可。

測量傾角。

將一起上蓋開啟到極限位置,并且將羅盤儀側邊緊靠地質界面并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線,讓長水準泡居于下方,旋動測角旋紐,調長水準氣泡居中,此時傾角指示盤在下刻盤指示的數(shù)值即為該地質的傾角。在實際測量中,如果傾角較大,則可只用測傾向和傾角,如果傾角較?。ā?0),為了提高精度,則首先要測走向且標記走向線,然后測傾向和傾角

我隨便測了一處巖石:巖石走向128,傾角87,傾向230

11月9日下午三疊泉入口,九屏峰

三疊泉位于五老峰下部,飛瀑流經(jīng)的峭壁有三級,溪水分三疊泉飛瀉而下,三疊泉,既分三疊,又一氣呵成,風飄日映,千姿百態(tài)、落差共155米,極為壯觀,撼人魂魄。三疊泉每疊各具特色。自古有“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說

在入口老師給我們講了路邊的石英砂巖。此處我們了解到了沉積巖的有關信息。沉積巖是巖石圈在地表的各類巖石在太陽能,大氣,水和生物等作用下,發(fā)生物理和化學風化,使原巖崩解,經(jīng)水流搬運或其他方式沉積為松散沉積物,又經(jīng)物理,化學條件改變,經(jīng)硬結成巖作用二形成的。顆粒主要由石英,方解石,白云石,巖鹽,石膏,粘土等礦物.其結構是碎屑結構。巖層之間有清晰的層理,有的水平,有的傾斜,或者波狀斜交錯層理。而此處只有平行層理:層與層之間平行,可見它是在沉積穩(wěn)定時形成的三疊泉峰險峻,奇特,而且富有魅力。他是地質現(xiàn)象的偉大杰作。老師在路上找了個點給我們詳細的介紹的結構,沉積巖是地殼三大巖類之一,是由成層沉積的松散沉積物固結而成的巖石,分成不同的層次,彼此間層面很明顯,主要是由海水或湖、河、冰甚至風力造成的。最普通的沉積巖有砂巖、頁巖、石灰?guī)r和礫巖等。在點上,我們看到的是礫巖和沙巖的結合體,也就是礫石之中還夾雜著沙巖層,這種結構在工程上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因為這種地帶很容易造成山體滑坡,對生命財產(chǎn)的破壞很大,但如果能正確的根據(jù)地形來設計規(guī)劃的話,可以大大減輕這種地質結構的不足而帶來的危害。當巖石走向與邊坡角同側時;若巖傾角大于邊坡角,則沒有危險;但巖傾角小于邊坡角時,就會對施工造成危害。所以施工時應當特別注意。因為夾層兩邊很容易發(fā)生錯動,發(fā)生滑坡。當然,如果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也只有加強護坡來最大程度的避免危害發(fā)生。

我們還見到了廬山九屏峰。

此處為剪節(jié)理、成對、呈X型.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經(jīng)流水切割形成陡峭的山坡和險峻的山峰,層巒疊嶂,峽谷深邃。廬山壟斷層與溫泉斷層之間的斷塊上升量為最大,漢陽峰就位于其上。斷塊西側沿廬山壟斷層發(fā)育了廬山壟峽谷。該谷地平直,谷坡陡峭,為一典型斷層谷。斷塊上的河流多與斷層崖走向或廬山壟峽谷直交,表現(xiàn)出斷塊山地的水系特征、峙谷幽深;但從牯嶺街至漢陽峰及其他山峰的相對高度卻不大,走伏較小,谷地寬廣,形成“外陡里平”的奇特地形。

11月10日隘口馬頭山莊.九江縣獅子洞

(一)隘口馬頭山莊

這里是變質巖的石灰?guī)r,主要成分是SiO2。這里有褶皺里的背斜,屬于平臥褶皺。巖層向上彎曲,剝蝕后,其核部出現(xiàn)老地層,兩翼是新地層。核部由于巖層彎曲破裂受到侵蝕在地形上為凹地形,中間在動力作用下形成斷層,此處是斷層中的逆斷層,上小下大。破碎帶夾雜〈2MM的斷層泥,即斷層角粒巖。

此處為沉積巖中的石灰?guī)r,從上明顯看出有斷層現(xiàn)象,上盤上升,下盤下降,為逆斷層.在看到斷層的同時,又有褶皺的出現(xiàn),下盤核部為老地層,兩面為新

地層,可知它是背斜的褶皺現(xiàn)象。

附上褶皺現(xiàn)象圖.:巖層向上彎曲,剝蝕后,其核部出現(xiàn)老地層,兩翼是新地層。核部由于巖層彎曲破裂受到侵蝕在地形上為凹地形,中間在動力作用下形成斷層,此處是斷層中的逆斷層,上小下大。

(二)獅子洞

它位于九江縣城正西5公里處的獅子山腹,因山而得名。獅子洞屬典型的溶巖洞穴,全洞長500米,總面積為3050平方米,有1個景廳40多個景觀,廳廳相連,景景各異,步移景換,異彩紛呈,各種形態(tài)的石乳琳瑯滿目,石塔石幔氣勢磅礴,石菊石蓮芬芳似溢,石禽石獸栩栩如生,就如一座石雕寶庫,蔚為奇觀。

在這里,我們看到了巖溶現(xiàn)象,即為可溶性巖石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蝕、侵蝕和微生物作用而不斷被破壞和改造的一種地質作用或地質現(xiàn)象。巖溶發(fā)育的基本條件:A巖石具有可溶性;B有溶蝕能力的水;C可溶巖具有透水性;D有循環(huán)交替的水流。其礦物主要是變質巖里的石灰?guī)r,在三疊紀時代,在它剛從海平面沖出時,由于水中含大量的CO2的原因,然后

H2O+CO2→←H2CO3←→H++HCO3-

CaCO3==Ca2++CO2+3

CaCO3+H2O+CO2====Ca2++2HCO--3

由于H+和HCO3-的含量過剩,破壞了Ca2+和CO2+3的平衡,從而使Ca2+和HCO--3

形成Ca(HCO3)2進行溶解,同時Ca(HCO3)2又分解成CaCO3,又進行沉淀,就形成了溶洞的形狀。

回來后我還查閱了一些關于廬山的地質資料,作為對實習的補充:

1.地質基礎

廬山地區(qū)處于江南臺背斜與下?lián)P子拗陷的交接地帶,具有較大的活動性,巖漿活動較強,混合巖化作用明顯,區(qū)內地層發(fā)育較齊全,構造較明顯。

2.構造地貌

廬山地區(qū)地質構造復雜,形跡明顯,展現(xiàn)出地殼變化的主要過程。第四紀廬山上升強烈,許多斷裂構造形成眾多山峰。廬山上升之際,周圍相對下陷,鄱陽湖盆地進一步發(fā)展,形成鄱陽湖。北部以褶曲構造為主要特征,形成一系列谷嶺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則為一系列斷層崖,形成高峻的山峰。山地中分布著寬谷和峽谷,外圍則發(fā)育為階地和谷階。眾多的奇峰、怪石、壑谷、瀑布、巖石等,形成了奇特瑰麗的山岳景觀。

廬山地區(qū)新構造運動、巖性和構造與地貌發(fā)育有密切關系。廬山的雛形主要是在中生代燕山期形成,廬山的構造、巖性和新構造運動對山體及次一級地貌的形成起著控制作用。主要構造線為北東-南西向即褶曲延伸的方向。廬山大致從九奇峰-仰天坪一線為界,分為南北兩段。九奇峰一帶發(fā)育一系列逆掩斷層,同時又受到巖性的影響,在地貌上出現(xiàn)奇峰樹立、嶺后相對的現(xiàn)象。最終,形成了現(xiàn)在山北五嶺四谷的地貌形態(tài)。

3.谷地地貌

廬山為一年輕之塊壘孤山,其山谷上游寬平呈U字形,系由寒凍風化和流水相互交替作用所成,下游陡峭的V字形巨深峽谷則主要是新構造運動的塊斷上升及流水沿斷裂和節(jié)理強烈下切的結果.河谷的形態(tài)十分特殊,這就是上游為寬谷,下游為峽谷,兩者之間出現(xiàn)裂點和瀑布。

寬谷:多發(fā)育在軟弱巖層之上,與地質構造相適應,且與巖層走向一致,谷寬而淺,谷地內覆蓋著第四紀堆積物。寬谷形成時期的廬山要比現(xiàn)在低矮得多。

峽谷:表示第四紀地殼上升,河流強烈下切而成。峽谷谷坡陡峭或階梯狀,縱比降大,多裂點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

4.廬山變質核雜巖構造

廬山變質核雜巖構造主要由拆離斷層、玉瓊山背形和五里正斷層組成。它形成于中生代末—新生代初,是地區(qū)性伸展作用的產(chǎn)物,伸展拆離方位為北東東向。拆離斷層上盤為中元古代彭山群淺變質的濁積巖和細碧-石英角斑巖,其下部發(fā)育褶迭層并形成動力變質帶。拆離斷層下盤為早前寒武紀星子群結晶巖系、前震旦紀片麻狀花崗巖和燕山期花崗巖,其頂部形成初糜棱巖帶,且部分地段迭加著脆性變形和退化變質作用。

166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