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陶喆的音樂
陶喆作為華語樂壇上較為有影響力的歌手,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他和他的音樂呢?來和學習啦小編一起探討一下吧。
陶喆是一位能讓我“喝茶遠目”的歌手,我記得02年的某天在親戚家聽完了整張《黑色柳丁》就沖出去買磁帶——你看這次我不是看MV后沖出去的哦呵呵呵~很快,陶喆便大紅大紫,和周董風頭相當。雖然此前陶喆靠同名專輯和《I'm OK》的良好口碑收獲了一批粉絲(我通過《找自己》和《普通朋友》已知道他的大名),但《黑色柳丁》和《太平盛世》迎來了他的人氣大爆發(fā)。
我認為陶喆是一名很有才華的歌手和制作人。他的才華和周董不同:我說過周董的才華體現(xiàn)在強大的旋律創(chuàng)作能力和大存量歌曲庫,相反編曲就是他的軟肋。聽完前四張專輯,大致能摸透他的編曲套路。
而陶喆更像一個制作人,他熟練把玩各種歌曲風格,不光R&B,搖滾、布魯斯、流行、爵士等等風格手到擒來(這點在《黑色柳丁》中體現(xiàn)得很明顯)。此外,他的歌曲編曲“精致”,混音制作技術(shù)過硬,新意層出不窮。即使把注意力從旋律上移開也能從歌曲整體上獲得樂趣。其實,就算不做歌手,僅作一名制作人,陶喆也很有前途。但臺前更風光不是嗎…
陶喆有一點很有意思,他的行動總是與大家對其期望的相悖:出道后因為前兩張專輯中的R&B元素,大家叫他“華語R&B教父”(我擦這是誰按他身上的!);后來《黑色柳丁》和《太平盛世》中走風格混搭路線,R&B元素減弱;大眾期待他繼續(xù)走宏大敘事社會關(guān)懷的路線,他就在《太美麗》唱起情歌,和囧琳手牽手唱著“今天你要嫁給我啦~”,口水到鐵桿粉都看不下去了;到《69章》他又擺弄搖滾去了,哪還有一點早年R&B的影子?
陶喆有意無意的要突破大眾貼在他身上的標簽,但是當他的行為與大眾的期待相悖時,聽眾總是難掩失望之情,這點在從《太平盛世》到《太美麗》的轉(zhuǎn)變中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其實《太美麗》一如既往制作精良,只是一來聽眾受不了風格陡變至“歌頌小情小愛”,二來陶喆在第五張專輯終于要面對旋律創(chuàng)作能力下降的窘境了。
知乎曾有一個回答,將各種作曲方法分為吉他掃弦派、吉他Riff派、鋼琴掃弦派(這是神馬…)等多種。在我看來陶喆直接奔著作曲方法最高難度去的:他要寫出又復雜又抓耳的旋律。這不是自虐嗎?!周董的作曲宗旨是“抓耳”但不強求“復雜”,典型歌曲就是《反方向的鐘》,一個簡單上口的動機豐富為一首歌;或者兩個動機通過變調(diào)豐富為一首歌(《她的睫毛》)。
實際上,出色的編曲可以掩飾歌曲旋律的簡單,比如王菲的《悶》,以及ELLEGARDEN的Salamander。按理說陶喆以其編曲能力也能走這條路,可他偏不,就要把一首歌寫得復雜無比。再加上他寫歌習慣圍繞幾個慣用的調(diào)式,所以當他好容易寫出一段長且復雜的旋律,聽眾卻會覺得“咦?似曾相識啊…”?!督裉炷阋藿o我啦》雖然被指“口水”,歌唱難度低,但是旋律依然有很多變化,而且這是一首很難得的抓耳的歌曲。
在新專輯《再見 你好嗎》中,陶喆其實還是秉承以往的制作理念:編曲精致,混音技術(shù)過硬,旋律追求復雜化(能否抓耳就顧不上了)。效果嘛,見仁見智,恐怕“抓耳”程度還是不足。
哦對了,經(jīng)知友提醒我還想起來一點:陶喆放棄R&B路線,就相當于放棄自己最顯眼的風格,雖然風格多樣化,但整體風格軟化導致他滑向“華語流行”的范疇。再加上旋律創(chuàng)作上吃虧(您一心追求復雜旋律何苦來哉…),導致他現(xiàn)在越來越像普通華語歌手。
我要再重復一遍:陶喆的制作能力超過他寫旋律的能力。他留給聽眾印象最深的時期,一個是早年R&B路線,一個是《黑色柳丁》和《太平盛世》關(guān)注社會議題的的混搭路線。不過那時華語唱片業(yè)還沒崩潰,陶喆的成功也有時運之助?,F(xiàn)在就算他的創(chuàng)作力回復巔峰,恐怕也回不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