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董卿觀后感新版央視節(jié)目感受
朗讀者董卿觀后感新版央視節(jié)目感受
作為一檔文字承載情感的節(jié)目,《朗讀者》的氣氛相對安靜,節(jié)奏更為舒緩,且在舞臺設(shè)計上董卿堅持拒絕“晚會范兒”,理由是不想讓外在的修飾蓋過內(nèi)容本身。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朗讀者董卿觀后感新版,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朗讀者董卿觀后感新版篇1
過去二十年,從東方衛(wèi)視到中央電視臺,從《魅力12》《歡樂中國行》到青歌賽,直至主持了十三年“春晚”,董卿像她的其他央視前輩們一樣,踏入了“家喻戶曉”的行列。誰也沒想到,2017年1月一檔原本冷門的知識類節(jié)目突然爆紅,并讓在節(jié)目中對古典詩詞、外國文學信手拈來的董卿,成了網(wǎng)友們口中的“真女神”。
董卿坦言,觀眾對于這一節(jié)目的熱情,讓她略微有點出乎意料。但是,2016年2月份她開始寫《朗讀者》創(chuàng)意案的時候,潛意識中已有一種感受,是時候做這樣的節(jié)目了。
“當我提出這個案子之后,從同行到客戶,幾乎沒有人提反對意見,大家覺得,好像中央電視臺是應(yīng)該做這么一個節(jié)目了,這也給了我很多信心。”
那么,大家對知識類節(jié)目的這種熱情,有多少會轉(zhuǎn)化為對知識本身的渴求?董卿說,“這很難去做一個統(tǒng)計,但如果說喚醒了觀眾的一種新的認知,就成功了一部分。所謂的知識點是沒有太大用處的,知道一百首詩,一千首詩,這些數(shù)字是沒有意義的。有意義的是,你從中認識到了什么,或是跟你的人生體驗是否有所結(jié)合,幫助你成長,重新去審視周邊。”
很多觀眾驚訝于《中國詩詞大會》中董卿的詩詞量,對此董卿稱,“可能因為詩詞大會涉及的面比較廣,有些正好在我知識點上,正好和大家應(yīng)和一下,我不會盲目地展現(xiàn)自己對詩詞量的儲備,或者去顯示自己。”
朗讀者董卿觀后感新版篇2
《朗讀者》是董卿特別堅持要做的節(jié)目。但閱讀其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它為什么需要被搬上屏幕?
對此,董卿直言,閱讀是很私人的事情,但朗讀不是,朗讀要有對象,它和唱歌一樣。只不過我們很多人沒有形成這種習慣,因為它顯得略微有些正式。
“我對文字是有偏愛的。我其實是變相給大家一段閱讀時間,不長,也就一個多小時。”
那么到底給觀眾讀什么,選擇標準是什么?董卿說,“我首先會問,我被感動了沒有?我有沒有看著看著就情不自禁地讀出來。”
挑選朗讀者是一件特別費神的事,董卿說,“他們經(jīng)常會一頁紙60人,密密麻麻,然后說勾吧,可能60個人里我只挑了10個、15個,然后他們特別沮喪地拿著那個名單就走了。再來一頁紙60個人,再挑10個。”
董卿認為選的朗讀者有知名度、影響力,肯定有利于傳播。但僅僅有知名度是不夠的,朗讀者還必須很有個人魅力。就像翻譯家許淵沖像一匹黑馬一樣殺出來。許淵沖是最早朗讀嘉賓名單當中的一員,但開始的時候董卿還擔心,會不會顯得高冷。
柳傳志在節(jié)目中朗讀兒子婚禮的致詞感動了無數(shù)觀眾。對此,董卿透露一個秘密。“柳總本身是一個非常認真的人,為了這個朗讀,他跟我們非常認真地談,光見面就有兩次,然后通過秘書反復溝通。”“我第一次進他辦公室,聊了一會兒,他就從西裝口袋里掏出了一沓紙,疊得四四方方的,就是那段婚禮致辭。當時他兒子婚禮還沒辦。他說:‘我真的想了很長時間,要不先讀給你們聽聽,你看這個成不成?’”
董卿說,當時去了三個女導演,加上他的兩個秘書,一共五個人坐在他辦公室,就靜靜聽他把這封信讀完,沒有人出聲,因為都哭了。“當時我覺得好尷尬呀,我們倆第一次見面,算是陌生人。我覺得,一個做父親的人,不管有多成功,最后你就是個父親,沒什么比看到自己的孩子幸福更幸福的了。后來我們當即決定,就它了。”
朗讀者董卿觀后感新版篇3
《朗讀者》帶給觀眾的感受,無論是企業(yè)家、世界小姐、大明星、大學者、醫(yī)生和普通人,他們雖各有身份之別、建樹之差,但都有著同樣濃度的性情之真。 一對平凡的夫婦上臺念情詩,丈夫為妻子的愿望種下滿谷鮮花,更讓人擊節(jié)贊嘆的是丈夫遇到妻子后的所有荒.唐舉動。妻子說,如果當年我有一萬個結(jié)婚對象可以選擇,他也只排在一萬名之外,卻被丈夫先通知了所有親朋好友結(jié)婚的消息,收了禮金后再求婚的破釜沉舟之勢反攻,妻子說更打動人的是那一往無前的勇氣。從此一生,丈夫偕著妻子,以開闊的胸襟踐行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古諺。
濮存昕帶來的散文與故事,屬于半個多世紀前那個弱小的、不名一文的孩子。“我小時候有綽號 濮瘸子 ,直到小學三年級還踮著腳走路。”鮮為人知的往事里,是一位名叫“榮國威”的大夫,醫(yī)好了孩子的腿,也救贖了一顆幼小的、自卑的心。所以,當濮存昕從老舍散文里遇見那個改變作家的宗月大師,“便如同看見了改變我生命軌跡的榮醫(yī)生,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濮存昕”。墻外是炮火隆隆,圍墻內(nèi)有人生的初啼,這是無國界醫(yī)生蔣勵的真實經(jīng)歷。太多戰(zhàn)爭中降臨的“生”給“死”帶去希望,她朗讀鮑勃·迪倫《答案在風中飄揚》,“一只白鴿要飛過多少片大海,才能在沙丘安眠。炮彈要多少次掠過天空,才能永遠被禁止……”
96歲高齡的翻譯大家許淵沖譯作等身,《詩經(jīng)》、《楚辭》、《唐詩》、《宋詞》、《牡丹亭》……他榮獲過國際翻譯界的最高獎項之一“北極光”杰出文學翻譯獎,然而舞臺上直指人心的是當念及生平翻譯的第一首詩,林徽因懷念徐志摩的一抔深情,瞬間令這位老人淚盈而泣,在舞臺上抽噎。由此可知,許淵沖先生能夠在翻譯上不止步于“美”,更追求“真”的心性源頭。
朗讀者董卿觀后感新版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