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電影觀后感3篇
打仗電影觀后感3篇
打仗電影觀后感1
暑假期間,我觀看了《地道戰(zhàn)》這部電影,這部影片中的人物都很聰明,日本軍總以為很聰明能夠打敗八路軍,卻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被八路軍打得落花流水。
還沒有挖地道時,日本軍來攻打這里,人們都躲到井旁邊的密道里,日本軍就把沒有一個人的村子掃蕩了一遍。八路軍和鄉(xiāng)親們開始挖每家每戶都連接的,四通八達的地道,利用這地道總是打勝仗。
我認為,有了困難,不僅要團結(jié)一心,還要動腦子想辦法,這樣才能解決難題。影片中的鄉(xiāng)親們不僅團結(jié)在了一起,還共同挖地道,使得日本軍在明處,我軍在暗處,總是讓日本軍摸不著頭腦的吃敗仗,真的好過癮!
所以大家一起動腦想辦法,打了勝仗,勝利也是大家的!我們在生活中也要有這種精神,大家一起解決困難,一起享受成功的快樂!
成功是快樂的,也需要大家共同付出。影片中第一場仗我軍是失敗的,雖然人都活著,但房子被毀了,所以大家吸取教訓,集體的智慧想出了利用地道來打勝仗的辦法。如果沒有第一次的失敗,可能就沒最后的勝利。既然我軍在失敗時都沒有灰心喪氣,那么我遇到了小的困難,失敗了,又能怎樣呢?因此,我們不能僅僅只有嘴上說“失敗乃成功之母”“遇到困難要知難而進”光說不做可不行,要有實際行動才能證明自己不是只會喊空口號的人。
看了這部電影后,我認為這里面的所有的勝仗,都是靠大家團結(jié)一心才得來的,人多力量大!如果有人在第一場敗仗時灰心了,而大家都沒有灰心,那個人的情緒也會變動。所有,一切的困難都要靠大家團結(jié)一心才能夠取得最后的勝利!
打仗電影觀后感2
《五月八月》這部影片記敘了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這個故事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五月、八月這對姐妹倆在親人相繼逝去的情況下背井離鄉(xiāng),獨立生活,經(jīng)歷重重困難,得到了磨煉。
在戰(zhàn)火中成長的五月過早地變得成熟,擔起照顧妹妹的責任,年齡尚小的八月也懂事了不少。
戰(zhàn)爭中的兒女是堅強的。影片中有一個令我深受震撼。1937年12月,慘無人道的日本軍隊在南京肆無忌憚地掃蕩,奸淫擄掠,無惡不作。五月的爸爸出門以后慘遭殺害,于是五月的媽媽把生活用品搬上閣樓,打毀了樓梯。一天,日軍又來掃蕩了,媽媽與奶奶顧不上逃命,讓姐妹倆爬上閣樓,自個兒留在了樓下。日軍一沖進來,就把奶奶殺害了。媽媽也被強奸了。五月、八月眼睜睜看著奶奶媽媽遭到日軍的毒手,心痛不已,恨不得沖下去保護媽媽。但五月知道,媽媽寧可受屈辱也不愿姐妹倆受到傷害,只要一發(fā)出聲音,媽媽的苦心就白費了。五月強忍著心痛和眼淚,咬緊了牙關(guān),連一滴眼淚都沒流下來。八月年齡小,呼之欲出,五月馬上就捂住了八月的嘴。看,五月多么堅強啊!她不會被一點兒困難嚇倒,仍然鎮(zhèn)定地思考,為大局著想。她的這種堅強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戰(zhàn)火中磨煉出來的。
這使我想到了我在報紙看到的一件事。黑龍江省的一個小男孩從小就生活在爺爺奶奶的溺愛與爸爸媽媽的百般呵護中,經(jīng)不起一點兒打罵。他在家里,要什么就有什么,就像一個小皇帝似的。再加上他的爸爸媽媽是干部,家里有的是錢,更使他養(yǎng)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嬌生慣養(yǎng)的他靠著爸爸媽媽的關(guān)系當上了個中隊長,無論什么事都是由爸爸媽媽替她安排好的。有一次,他向他的哥哥要糖吃,哥哥告訴他:“這是要留給爸爸媽媽吃的,你不能吃!”那孩子聽了,還是不肯罷休。他一氣之下,竟用紅領(lǐng)巾上吊自殺了。這個故事是真實的,這一個孩子就是因為沒有經(jīng)過磨煉,從小在要風就風,要雨就雨的環(huán)境中成長,才會經(jīng)不起一丁點磨煉。他和五月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
五月、八月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她們永遠是我的好榜樣。我相信,我也會在生活中不斷磨練自己,成為真實生活的五月!
打仗電影觀后感3
《甲午風云》講的是我國歷史上一個真實的故事。這個故事,我小時候就聽爺爺講過。今天,,我看了這部影片,我的心就更加激動了。我邊看邊想象,仿佛自己也進了那年代,成了其中的一員。故事的每一個情節(jié)都使我很感動。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影片真實生動地再現(xiàn)了19世紀末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豐島、黃海兩次海戰(zhàn),場面浩大、氣勢宏偉,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這一歷史事件中人民群眾和愛國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愛國主義精神,突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譜寫了一曲氣勢磅礴的愛國主義頌歌,把一段歷史悲劇,塑造成杰出的藝術(shù)經(jīng)典。影片曾于1983年在葡萄牙獲得第12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jié)獲評委獎。 影片中作為一位民族英雄的形象,鄧世昌主動請纓、英勇善戰(zhàn)、氣壯山河的英雄業(yè)績是影片表現(xiàn)的重點。人們可以從他對投降分子憤怒斥責、請戰(zhàn)和閱兵時的慷慨陳詞、遭貶后借《十面埋伏》抒發(fā)內(nèi)心的深沉悲憤,到撞沉敵艦以死報國等一系列行為動作,深切感受到這一形象的巨大思想和藝術(shù)價值。 優(yōu)秀話劇演員李默然相當成功地塑造了英雄鄧世昌,他那敦厚偉岸的外形,剛毅深沉的氣質(zhì),以及純熟而富于激情的演技,使這個歷史上杰出的愛國志士形象高大而醒目地聳立在銀幕上。尤其是鄧世昌遭到貶斥后彈撥琵琶曲"十面埋伏"抒發(fā)胸臆的深沉悲憤,回腸蕩氣!李默然以其剛毅深沉而又富于激情的表演,使這位愛國志士的形象成為銀幕藝術(shù)經(jīng)典。片中致遠號炮手王國成以及投降派李鴻章、方伯謙等形象,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該片在處理這一歷史題材時,追求凝煉、明快、濃烈、深沉的藝術(shù)風格,使之充溢著令人感奮的浩然正氣與悲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