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活著有感3篇
觀活著有感1
盡管在看《活著》之前,我對小說原著做了一些了解,對于這種“傷痕文學”也做了心理上的準備,但是在目睹了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在不同的歷史年代的生活狀態(tài)之后,我不免還是有胸悶氣短、不吐不快之感!
電影以秦腔和皮影為主線貫穿始終。當福貴還是少爺時,皮影是他的玩物;當福貴賭輸了全部家當時,皮影是他養(yǎng)家糊口的工具;當福貴在服役時,皮影是他免除充當第一線炮灰的擋箭牌;解放后,皮影又成了他干革命工作的有利證據;當場全國人民大煉鋼鐵時,皮影又是鼓動干勁的鼓風機;“”時皮影又變?yōu)榱怂呐f被焚燒。福貴富有傳奇的一生,讓我們看到了什么是禍福相依---福貴輸的片瓦不留,解放后得以貧農的成分,逃過被批斗的一劫;龍二靠賭贏來的徐家的房產卻成了被判死刑的證據;同時我們也發(fā)現,“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也不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我們在影片中體會更多的是:生活中每一個人就像是一顆“棋子”,在別人的操縱中在“楚河”、“漢界”中奮力拼搏,而最終的勝負卻似乎與自己無關!!當然,從福貴的身上我們也看到了生命的頑強和堅韌,看到了信念是一種支撐,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
對于家珍,我沒有批判更多的是褒揚。作為少奶奶時,她遷就福貴,那是“夫為妻綱”的體現,而在福貴“戒賭”不成時,她毅然帶著鳳霞和還未出生的有慶回娘家,這在當時的封建社會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呀!更可貴的是,當福貴輸的一干二凈時她卻回來了,又一次讓我們目睹了忠誠和患難與共。之所以對家珍印象特深,最重要的還是她人性的光輝。開始時,造成有慶死亡的肇事者春生,身為區(qū)長幾次三番賠償、道歉他都不接受,就連鳳霞結婚時春生給的賀禮她也不想收。可是當得知春生當作走資派被打倒,人人都想和春生劃清界限的時候,她卻破天荒的原諒了春生,并囑咐他要好好活著。此刻我讀懂了家珍的善良、寬容和偉大。
電影里面,活著只是一種生活的狀態(tài)絕沒有涉及生活的質量。就像我們理解“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不是為了吃飯”一樣,生活與活著是截然不同的,因為生活是有價值、有追求的。我們應該是為了生活而活著才對!突然想到上學時的激情滿懷,覺得整個世界就是屬于自己的。甚至同學間經常說出這樣的豪言壯語:“活著都不怕了,難道還怕死嗎?”那個時候并沒有對“活著”有深刻的感悟。通過電影才知道活著有時候是多么不容易,甚至“生不如死”!其實對于處在逆境中的人來說,困難永遠是一種災難。只有成功者,才會把不幸的經歷視為財富。
試著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把人物還原到那個時代,想想生活真的是這樣!!
觀活著有感2
早幾年曾看過電影《活著》?!痘钪防锔饍?yōu)扮演的的福貴,由年輕時的一個浪蕩公子,在經歷了家族的繁榮昌盛,到后來賭光了祖輩的家業(yè),差點淪為乞丐,之后,終于覺悟,脫胎換骨,變成一個吃苦耐勞、樂觀隱忍的地道農民。那時,身在農村的我,就有頗多感慨。
今天在“迅雷看看”又遇電影《活著》,我的內心再次掀起波瀾。這部電影,觀眾評分高達8.9分,好評如潮。年輕的福貴,浪蕩輕浮,嗜賭如命,終于輸光了家產——一百多畝土地。中年的福貴,痛于喪子,悲于家亡,人生的不幸集于一身。老年的福貴,艱難地活著,他常與家里的那頭牛對話,用與人說話的口氣跟牛交流,想讓牛出力出得“心理平衡”。福貴,經歷了社會的各種變革,他的一生,是現代中國的演變史,是一部底層農民的苦難史。“一個善于忘卻歷史的民族必定是一個沒有前途的民族”,我們應該記住歷史,好好地活在當下。余華質樸的文字,張藝謀導演的高超技術,通過《活著》,讓我們又看到了一段復活的歷史。
在那苦難的年代,可以說福貴經歷了人生所有的痛苦,支撐他走過一生的,是其對土地的信仰。地道的農民離不開土地,土地是莊稼人生活的唯一依靠和保障,他們在田野上勞動求食,和土地結下不解之緣。土地,對于一個農民來說,那就是命,就是生命意義全部之所在。作者用一種很平靜、很舒緩的方式,向觀眾娓娓述說著,敘述苦難,也敘述豁達;導演用鏡頭說話,穿越時空,再現苦難,他們想告訴讀者與觀眾的可能就是:人,只要活著,就得面對。
看電影《活著》,我想起了前一陣子所讀過的閻連科的一篇紀事散文《我與父輩》,作品全篇都是寫“我”與父輩的掙扎,與土地的糾纏,與村莊的糾葛,人與人之間無所不在的聯系。字里行間,都是在敘述“活著”的不易,探究“活著”的方法。閻連科的父輩們,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他們的愿望是非常質樸的,希望能夠好好的活著,希望孩子能夠成家立業(yè),而想實現這樣的目標也是非常的艱難的。母親的一次次改嫁,為的是孩子們的肚子,全社會都吃不飽肚子的時候,溫飽就成了最大的問題——嚴重的社會問題。所以他們所有的掙扎,表面看是一種本能,但從深層里看,卻是另外一種精神意義上的掙扎。有時候,“尊嚴”一詞,在饑餓面前是那么的柔弱,“命運”一詞,在生活面前是那么的無奈。讀這篇大散文時,與觀看電影《活著》一樣,我的心中產生強烈轟鳴,掀起心海狂瀾。
人生,其實就是由幸福或者不幸組成。閻連科的文字中無處不是在說怎樣“活著”,與余華的電影《活著》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活著,無論多么艱難,都應該好好活著。只有活著,才有希望。
觀活著有感3
那是一個亂的年代,戰(zhàn)亂,社會腐敗,思想腐敗。他讓人看到希望又讓希望破滅。
嗜賭成性的富二代福貴在與龍二的賭博中輸掉了父親的最后一個庭院,失去了自己的四合院,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父親,他的父親實現了自己的愿望——死在自己的四合院中。讓人在悲哀中帶了一絲絲的安慰。
龍二雖然讓人看起來很狡猾,其實卻也不是那么壞,他讓福貴破產了,還去討房契時看著福貴失去了這間大房子時冷笑,但是又是他給了福貴一絲希望,福貴向他借錢,他沒有借,他給了一件比錢更有用的東西——福貴工作的皮影箱子。
這也不得不說福貴是個在那個時代與眾不同的人,他即使沉溺賭博,在輸掉了錢財的現實前,痛苦但不會絕望。因為他還有一身的絕活——演皮影戲,一口好嗓音。因為他有著他的老婆家珍不離不棄的支持,還有他那兒女鳳霞的微笑,他勤勞的靠著賣皮影戲的手段謀生,養(yǎng)活了全家。
但是在這仿佛幸福的時刻又是一嘶撕裂聲破滅了。他們的戲班被國民黨軍捉壯丁送上了戰(zhàn)場,在戰(zhàn)場上遇到了一個好同伴,一起有說有笑的,但是好景不長,聽說著共軍攻打過來的時候,一切變得是那么的突然,自己的同伴都倒下了,在血泊中福貴果斷和他的好基友選擇了投降。
他帶著皮影箱再次回到了家里,可惜母親已經病故,而鳳霞又燒成了啞子,和家珍靠著幫燒水活著,有慶也慢慢成長著。
正是一場賭博輸光了家產,又是賭博讓他們獲得了活著的權力,他們沒有被判為地主階級,眼看這又是一個美好的開始。
又遇上了大躍進時期,全民大煉鋼鐵,好不容易保住了的皮影箱,讓人感到,松了口氣一樣。
這個皮影箱從開始就伴隨著福貴,這似乎就是另外一個他,這是養(yǎng)活他的道具,就像他的好兄弟一樣,不離不棄。在皮影戲中他多次演上了封神演義。這個皮影戲同時也是對當時社會的一個折射,人們的命運就像是人偶一樣被擺弄著,皮影是整個電影的謀生工具,更是一個重要的深廣內涵的文化符號。
有慶在小說里是抽血而死的,他使人不得不悲痛,不憎恨當時的庸醫(yī)。電影里的也未嘗不使人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有慶被福貴自己的好基友區(qū)長春生的車撞死了,他面對著基友,面對著自己的兒子,面對著這樣的現實,所以現實就是一場皮影戲,無論你是多么的靈巧,也是逃不出手的操控的,而操控的手,正是上天的命運。
更為令人氣憤的“”時期,到處都是大字報,到處都是對毛澤東的宣揚,讓我感到真的很反感,就連結婚的嫁妝什么的,定情信物什么的都是老毛的選集,我沉默了片刻,難道你們破四舊,換來的就是這種作為么?你們把皮影戲歸為四舊,燒掉了福貴的幾個皮影用具,毀滅了這些文化遺產,即使是代表著打敗了封建思想,但是追捧毛澤東這種行為未嘗不是一種大錯特錯的行為,與把他這個口口聲聲上的無產階級領導者變成了坐得高高在上的皇帝有什么區(qū)別?
鳳霞的死去又是一個悲劇,在醫(yī)院里,剩下的都是一些手忙腳亂,不知所措的學生。而那些原來的醫(yī)生、護士都被批斗,這個劇情讓我為那個破敗不堪的年代感到了徹徹底底的反感。
總而言之,這個電影,還是小說,我看了有很大的感想。
我記得,在片尾,福貴對著饅頭說到“你趕上好時候了,以后的日子會越來越好。”四十年,揮指一彈或是滄海桑田,無數黃面孔的、沉默的、堅韌的中國人就這默默的生活著。這個結尾貌似有某種暗示似的,讓人不禁的想象這美好的未來,又不讓人忘記這苦痛的過去。
余華先生想告訴我們的是“生命中其實沒有幸?;蚴遣恍业?,生命只是活著,靜靜的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感覺。”我雖然不太理解,但是我看完后,的確有著一種很沉重的感覺,只要人活著,就能看到希望,即使總是受到命運的擺弄,他也許不會讓你一帆風順,但只要可以活著,就不要去抱怨太多了。就像其中的一個片段也讓我感動了,春生撞死了有慶后,家珍是對他懷著怨恨的,春生很是懊悔,他又被打成走資派,他正想要去自殺的時候,家珍的一句話讓我難忘“春生,你記住,你還欠我們家一條命呢?你得好好活著。”
皮影戲不僅是敘事,又是賦予了哲學。對于命運,你只能去忍受,生命是堅韌的,你在命運面前,不要因為一時的好景而得意洋洋,也不要因為一時的衰落而唉聲嘆氣,因為命運是時時刻刻都會改變的,而活著卻是靜止的,他是堅韌的,只要你不選擇出去死,你活著,就能看到下一刻的曙光。所以我們應該堅守著我們的這一份原本就屬于我們生命中的堅韌,不要輕言放棄,一定要堅定的活著,展望未來。
皮影箱中的玩偶也是一種重要的手法,如果把玩偶賦予了生命,那么每一個人都是那些一只只的玩偶,被操控著,不過是轆轆的歷史車輪下碾過的一粒細沙,不過是滾滾的時代洪流中的漂浮的一葉扁舟罷了。
陪伴了福貴整整四十年的皮影箱子,從抗戰(zhàn)時期,國共內戰(zhàn)時期,從他是好賭的富二代,變成了貧窮流落街頭的賣藝者,他靠著這一個皮影箱,他唱的每一出戲其實對情節(jié)的發(fā)展都是有關聯的,他唱的全是表達了自己的生活現狀,自己的心情。又從大躍進時期,他機智的把這個皮影箱保存了下來,他不希望失去這個“好兄弟”,他還表演給有慶看,可是有慶卻是小孩子,他不懂事,沒有認識到這是歷史的傳承,這又是讓人心痛的一個故事。最終這個逃過了被煉為鋼鐵的皮影用具還是在被破四舊的“”被焚燒成了一堆廢物。
其實捉弄人的不僅僅是命運,命運只是把你安排在了那個時代罷了,而真正讓你去體驗痛苦的卻是腐敗的制度,是那一些錯誤的思想造就的一次又一次浩劫,是破敗的制度早就的命運走向低谷。
這個跨越年代的故事中讓人又喜又悲,起起落落,生命里難得的一絲絲的溫情,先讓人感到一陣陣的溫暖,看到世間原還是有光明、幸福,但是很快就又會被一次又一次的死亡撕扯得破碎,只剩下福貴伴隨著一頭黃牛的回憶。
福貴在小說中既是主角,但同時也是一個旁觀者,他經歷過命運的折磨,又同時見證了一個又一個時代的不同的現實。但是福貴真的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人物,他其實經歷了那么多的痛苦,他失去了大院,失去了父親,失去了母親,失去了戰(zhàn)友,失去了自己的兒子,失去了女兒,他要去死的理由其實比很多人都要多,他在及其悲慘的命運的打擊下他都沒有選擇過去死,也許你會說他是貪生怕死,但是我可不這樣認為,我恰巧是很佩服他的,他一刻都沒有選擇過要去放棄生命,無論是遭遇到什么糟糕的事情,一次又一次的失去親人,剩至是陷入了絕望之中,都沒有想過會去死,而是選擇如何生存,一次又一次的見到了活著的光輝,最后,他和一頭老黃牛相依為命,依然善待生活,也許是他經歷了太多的痛苦,讓他變得越來越通達,活到了最后,未嘗不讓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