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歷史成語典故
唐朝歷史成語典故
成語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前人勤勞和智慧的結晶,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包括一段或一個精彩的故事,了解這些故事,不僅可以讓我們在學習中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更可以讓我們進一步了解先人的聰明和才智。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您整理的唐朝歷史成語典故,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唐朝歷史成語典故篇一:桃李滿門
唐高宗時,有位清廉的官名叫狄仁杰,他曾在一年之內,裁決了一萬七千多人的罪名。在江南當巡撫使時,他率先追查各地來歷不明的宗教所建立的廟宇,以破除人們的迷信;在擔任預州刺史時,他更全力救助那些含冤受罪的人,有二千多人得以洗刷罪名,重新獲得清白。他的政績深得老百姓的好評,是一名剛正清廉的好官。武則天在位的時候,狄仁杰雖然受到奸臣的陷害,被降級為于江村小官,但是因為他一向深得百姓的擁戴,其他官員也都支持他,所以不久又重回朝廷當宰相。有一次,武則天請他推薦一個尚書郎,他毫不避嫌地推舉自己的兒子擔任這個職位。當時,有人聽到狄仁杰舉薦自己的親人,就嘲諷他:天下桃李賢才,似乎都出于你的門下。但事后證明,他并不是基于個人情感推薦,而是他的兒子真的有才能。
唐朝歷史成語典故篇二:順手牽羊
唐朝中期,各鎮(zhèn)節(jié)度史都擁有軍事、經(jīng)濟大權,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蔡州節(jié)度使的兒子吳元濟在父死之后,起兵叛亂。唐憲宗派大將李愬。擔任唐州節(jié)度使,剿滅吳元濟。
李愬到任,放風麻痹吳元濟。散布說,我是個懦弱無能的人。朝廷派我來,只是為了安頓地方秩序。至于攻打吳元濟,與我無干。吳元濟觀察了李愬的動靜,見他毫無進攻之意,也就不把李訴放在心上了。
其實李愬一直在思考攻打吳元濟老巢蔡州的策略。他趁機擒獲了吳元濟手下的大將李佑,對他優(yōu)禮有加,感動了李佑。李佑告訴李愬,吳元濟的主力部隊都部署在洄曲一帶,防止官軍進攻,而防守蔡州城的不過是些老弱殘兵。蔡州是吳元濟最大的空隙,如果出奇制勝,應該迅速直搗蔡州,活捉吳元濟。
李愬在一個雪天的傍晚,率領精兵抄小路,神奇地直抵蔡州城邊,趁守城士兵呼呼大睡時,爬上城墻,殺了守兵,打開城門,部隊靜悄悄涌進了城?;I吳元濟從睡夢中驚醒,發(fā)現(xiàn)宅第已被圍困,負隅頑抗,終于被捉。李訴將吳元濟裝進囚車,押往長安。駐扎在洄曲的董重質見大勢已去,也向李愬投降。
唐朝歷史成語典故篇三:傷風敗俗
唐憲宗時,佛教盛行,連憲宗也篤信佛教。有一次,憲宗把傳說是佛祖釋迦牟尼的一塊遺骨迎進宮內供奉。韓愈反對憲宗這一做法,特地寫了《論佛骨表》,呈交給憲宗進行諫阻。在《論佛骨表》中,韓愈說:佛教是從外國傳來的,中國古時候根本沒有。堯、舜、禹等古代圣人不知道有什么佛教,但他們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他們在位的時間長,壽命也很長。佛教是從東漢明帝時期傳人中國的,明帝在位只有18年,宋、齊、梁、陳和北魏后的各個朝代,對佛教無比信奉,但那些朝代的命都很短。就拿梁武帝來說吧,他祭相不用牲畜,自己不吃葷,還三次出家當和尚,結果還是被叛軍包圍,活活餓死。他本想求佛得到保佑,但卻悲慘死去。現(xiàn)在,陛下把佛骨迎到宮里來供奉,使王公大臣們奔走施舍,浪費大量的財富。有的百姓愚昧無知,甚至發(fā)狂地燒的自己的身體,以表示自己對佛的虔誠。這敗壞風俗的事,會被人們當作笑話四處傳播,可不是一件小事啊!依我看來,應當把那塊佛骨扔進水里或者投入火中才是!
唐朝歷史成語典故篇四:佛頭著糞
唐穆宗時,有一個叫崔群的人,到湖南東寺游覽。他見鳥雀在佛像的頭上拉屎,便想趁此考一考佛寺住持的佛學修養(yǎng)和言談機鋒。他問住持:“這些鳥雀有沒有佛性?”
住持知其用意,答道:“有。”,
他接著就問:“它們既有佛性,為何對佛這樣不敬?拉屎竟拉到佛的頭上,真是罪過。”
住持微微一笑,反問道:“施主您說它們沒有佛性,那為何不到老鷹頭上拉屎,而偏偏找到佛的頭上?”
崔群一時語噎。
“老鷹嗜血,鳥雀見了害怕,遠遠避開惟恐不及,哪敢到它頭上拉屎?佛性慈善,容忍眾生,對外物從不計較,因此他容得下鳥雀的嬉耍;而鳥雀因這一點就找到他頭上拉屎,豈不是深明佛理,很有佛性?”住持對答機智,使崔群非常折服。
看過唐朝歷史成語典故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