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戰(zhàn)故事:鋼盔(2)
八年抗戰(zhàn)故事:鋼盔
“軍神”之死
飯冢國五郎,日本陸軍101師團101聯(lián)隊聯(lián)隊長,號稱“軍神”。此人喜歡頂個破鋼盔,揮舞戰(zhàn)刀,又沖又殺,十分張揚。
做到聯(lián)隊長,手下有幾千人,按說,在第一線戴鋼盔??岬臋C會不是很多。不幸的是,有人請飯冢???。這人就是日本著名戰(zhàn)地記者小俁行男,他到廬山前線采訪飯冢。
在廬山一線,中國軍隊奮勇抵抗,巧妙利用地形,與日軍頑強周旋。日軍雖然裝備精良,無奈廬山山形雄奇,道路險峻,故久攻不下。中國軍隊把迫擊炮搬上山頂,炮彈“如同雨點從天而降”,戰(zhàn)斗的結(jié)果可想而知。
與飯冢作戰(zhàn)的是中國陸軍160師,師長華振中。這是粵軍唯一戴鋼盔的部隊,絕對是一支精兵。雙方在東孤嶺浴血苦戰(zhàn),飯冢連續(xù)發(fā)動15次進攻,依然無法突破中國軍隊的防線,白白損兵折將。
由于連日苦戰(zhàn),飯冢被曬得極黑,眼里全是血絲,胡子多日未刮,顯得相貌猙獰。
記者小俁行男建議飯冢比畫幾下,以便提振士氣。
被幾個記者一捧,飯冢推辭不過,記者們特意選了一個比較符合戰(zhàn)場氣氛的高地,飯冢拔出指揮刀,又吼又叫,又躥又跳,很快,記者們拍完了膠卷。后來,從照片上看,拍攝效果的確不錯,如果飯?;畹綉?zhàn)后,可以考慮去演電影。
飯冢的“外景地”雖然適合拍攝,卻在中國陣地對面,那里正好有160師的一個哨所。視線內(nèi)的目標太多,中國哨兵未必都能注意到。日本記者為了突出效果,給飯冢扣上了一頂鋼盔。當時,日軍鋼盔的涂漆工藝不過關(guān),又正值炎熱季節(jié),長期暴曬,偶爾又是一場大雨,時間一久,鋼盔的綠漆剝落,露出鋼底,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
遠遠地,中國哨兵發(fā)現(xiàn)有一個燈泡似的東西,定睛細看——哦,是個鬼子?。‰m然看見了,中國哨兵也沒辦法,距離太遠,“漢陽造”夠不著。
看著飯冢表演,幾個中國哨兵越看越煩。突然,眼前一亮,幾個中國老兵沿著戰(zhàn)壕走了過來,他們背的不是“漢陽造”,而是三八大蓋。
三八大蓋,即日本造三八式步槍,因為槍機上有一個拱形防塵罩而得名,其射程遠,射擊精度高。
飯冢所在的那個高地,“漢陽造”打不著,三八大蓋的射程可是正好??吹饺舜笊w,哨兵趕緊把幾個老兵攔下,讓他們看看對面飯冢的表演。
飯冢扣著一個鋼盔,赤膊,幾個中國老兵分辨不出他的身份,但看他耀武揚威的樣子,一致覺得這赤膊鬼子太猖狂了。
老兵槍法好,把槍一端就瞄上了。那邊采訪已經(jīng)到了尾聲,飯冢一轉(zhuǎn)身,正好把面門亮了出來。這時候,中國老兵也瞄好了,一扣扳機,“砰”,飯冢應(yīng)聲倒地。
附近的日本兵趕來救護,發(fā)現(xiàn)這一槍正從飯冢的心窩穿過……飯冢在101師團被稱為“勇將”,他的死亡,對前線日軍的士氣造成了沉重打擊。中國軍隊對此事的記錄,來自于獨9旅官兵的回憶,并不是日本方面的材料。遺憾的是,雖然有此段記載,卻沒有擊斃飯冢的中國老兵的名字。
言歸正傳,鋼盔反光暴露了飯冢,算是鐵帽給日軍帶來的又一個悲劇。不過,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直到太平洋戰(zhàn)爭開始逐島爭奪,日軍在鋼盔上涂抹煤焦油,才多少降低了其反光度。
并非無用
1945年的一天,一支日本軍隊出炮樓掃蕩,晚上找了個山村宿營。
日軍做夢也沒想到,這個村子表面很平靜,實際上卻是八路軍的一個重要據(jù)點。
八路軍悄無聲息地溜到打谷場,埋伏下來。
吃完晚飯,日軍小隊長吹哨,召集部下晚點名,地點就是打谷場——村里唯一平坦的地方。
這時,一個日本新兵手忙腳亂,鬧出了笑話。日軍條令規(guī)定,晚上點名,穿軍便服即可,而這個新兵沒有記住,居然戴了沉甸甸的鋼盔前來點名,引起眾人哄笑。
笑聲未絕,忽然,雷聲炸響,電光四射——八路軍戰(zhàn)士扔出了手榴彈。
有理由判定,這是八路軍的主力部隊。其理由有二:第一,八路軍戰(zhàn)士的投彈動作準確,肯定都是把手榴彈拉火后等上兩秒鐘再扔的。結(jié)果,手榴彈凌空開花,打谷場上的日本兵連殺傷死角都找不到;第二,這支八路軍用的手榴彈,不是那種內(nèi)置黑火藥、一炸兩片的邊區(qū)造手榴彈,而是繳獲自日軍的破片卵形彈,雖然這種彈的投擲距離不如國軍的德式手榴彈,可是破片多,散布廣,對露天的日軍殺傷力極大。
這個小隊的日軍沒有死的只有一個,就是那個犯迷糊、戴著鋼盔前來點名的新兵。鋼盔擋住了大多數(shù)彈片,他只是肩部負了傷。
抗戰(zhàn)歷史故事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