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故事
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故事
很多歷史事件實際上就可以被定位為故事,而這些 故事 在在歷史教學(xué)過程中往往能夠很大程度上提升學(xué)習(xí)興趣,并由此使得學(xué)生更好地掌握歷史的發(fā)展順序。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故事,歡迎閱讀與借鑒!
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故事篇一:完璧歸趙
完璧歸趙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本指藺相如將完美無瑕的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首都邯鄲,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
公元前283年,趙惠文王時,趙國得到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這件事,派人送邯鄲給趙王一封信,說愿意用十五座城給趙國,請求換取和氏璧。趙王跟大將軍廉頗及許多大臣商量:想把這塊寶玉給秦國,又怕得不到秦國的城,白白受欺騙;想不給吧,又擔(dān)心秦兵打過來。主意拿不定,想找個可以派遣去回復(fù)秦國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頭目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出使。”趙王問:“您根據(jù)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繆賢回答說:“我曾經(jīng)犯有罪過,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國去。我的門客藺相如阻攔我說:‘您憑什么知道燕王(會收留您)?’我告訴他,我曾跟隨大王與燕王在邊境相會,燕王私下握著我的手說‘愿意交個朋友’,憑這個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藺相如對我說:‘如今趙國強,燕國弱,您又受趙王寵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結(jié)交?,F(xiàn)在您竟從趙國逃奔到燕國,燕王害怕趙國,這種形勢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會把您捆綁起來送回趙國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質(zhì)上請罪,就能僥幸得到趙王赦免’。我聽從了他的意見,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認(rèn)為藺相如是個勇士,有智謀,應(yīng)該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趙王召見藺相如,問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換我的璧,可不可以給他?”藺相如說:“秦國強大,趙國弱小,不能不答應(yīng)他的要求。”趙王說:“拿走我的璧,不給我城,怎么辦?”藺相如說:“秦王用城換璧而趙國不答應(yīng),理虧的是趙國;趙國給秦璧而它不給趙國城,理虧的是秦國。比較這兩種對策,寧可答應(yīng)秦的請求而讓它負(fù)理虧的責(zé)任。”趙王問:“可以派誰去呢?”藺相如回答說:“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著和氏璧出使秦國。城給了趙國,就把璧留在秦國;城池不給趙國,我保證完整無缺地把和氏璧帶回趙國。”趙王就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向西進入秦國。 秦王坐在章臺宮接見藺相如。藺相如捧著和氏璧呈獻給秦王。秦王非常高興,把和氏璧傳給妃嬪及侍從人員看,群臣都?xì)g呼“萬歲”。藺相如看出秦王沒有把城酬報給趙國的意思,就上前說:“璧上有點毛病,請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給藺相如。于是,藺相如捧著璧退了幾步站住,背靠著柱子,怒發(fā)豎立,像要把帽子頂起來。他對秦王說:“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給邯鄲趙王,趙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議,都說:‘秦國貪婪,依仗它強大,想用空話來求和氏璧,補償給趙國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給秦國和氏璧。但是我認(rèn)為平民之間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騙,何況是大國之間的交往呢!而且因為一塊璧的緣故惹得強大的秦國不高興,不應(yīng)該。于是趙王齋戒了五天,派我捧著和氏璧,在朝堂上行過叩拜禮,親自拜送了國書。這是為什么?為的是尊重大國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現(xiàn)在我來到秦國,大王卻在一般的宮殿里接見我,禮節(jié)顯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將它傳給妃嬪們看,以此來戲弄我。我看大王無意補償給趙國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來。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頭現(xiàn)在就與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藺相如拿著那和氏璧,斜視著柱子,快要撞擊在柱子上。
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堅決請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喚負(fù)責(zé)的官吏察看地圖,指點著說要把從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劃歸趙國。
藺相如估計秦王只不過以欺詐的手段假裝把城劃給趙國,實際不能得到,就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公認(rèn)的寶貝,趙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獻出來。趙王送璧的時候,齋戒了五天?,F(xiàn)在大王也應(yīng)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設(shè)“九賓”的禮節(jié),我才敢獻上和氏璧。”秦王估計這種情況,終究不能強奪,就答應(yīng)齋戒五天,把藺相如安置在廣成賓館里。 藺相如估計秦王雖然答應(yīng)齋戒,也必定違背信約,不把城補償給趙國,就打發(fā)他的隨從穿著粗布衣服,懷揣那塊璧,從小道逃走,把它送回邯鄲城。
秦王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設(shè)了“九賓”的禮儀,延請趙國使者藺相如。藺相如來到,對秦王說:“秦國自從秦穆公以來的二十多個國君,不曾有一個是堅守信約的。我實在怕受大王欺騙而對不起趙國,所以派人拿著璧回去,已經(jīng)從小路到達趙國了。再說秦國強大而趙國弱小,大王派一個小小的使臣到趙國,趙國會立刻捧著璧送來。現(xiàn)在憑借秦國的強大,先割十五座城給趙國,趙國怎么敢留著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大王的罪過應(yīng)該處死,我請求受湯鑊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們仔細(xì)商議這件事。”
秦王和大臣們面面相覷,發(fā)出無可奈何的苦笑聲。侍從中有的要拉藺相如離開朝堂加以處治。秦王就說:“現(xiàn)在殺了藺相如,終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斷絕了秦、趙的友好關(guān)系。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讓他回邯鄲去。難道趙王會因為一塊璧的緣故而欺騙秦國嗎?”終于在朝廷上接見藺相如,完成接見的禮節(jié),送他回邯鄲去了。
藺相如回國以后,趙王認(rèn)為他是個賢能的大夫,出使到諸侯國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此后秦國沒有給趙國城池,趙國也到底沒有把和氏璧給秦國。
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故事篇二:聶政行刺俠累
聶政是戰(zhàn)國時代一位著名的勇士,因為殺了人,他帶著母親和姐姐從故鄉(xiāng)逃到齊國,以屠宰為生。
俠累是戰(zhàn)國時期韓國的大臣,也是韓烈侯的叔父,曾經(jīng)擔(dān)任過韓國的相國。韓國有個叫嚴(yán)仲子的,是個高官,因為和韓國宰相俠累有怨恨,害怕報復(fù)被殺,于是就逃離韓國。他懷恨在心,就到處找能夠殺死俠累的人。
后來他到了齊國,聽說聶政是個勇士,就去找他。聶政一開始避而不見,后來看到嚴(yán)仲子誠心誠意,就見了他。
嚴(yán)仲子準(zhǔn)備豐盛的酒席,宴請聶政和他的老母。席間,嚴(yán)仲子抬上百鎰黃金(鎰為古代計量單位,一鎰約為二十兩),作為壽儀贈與聶政之母,聶政大驚,推辭不接受。嚴(yán)仲子屏退眾人,然后對聶政說明來意。聶政說:“現(xiàn)在我還不能答應(yīng)你,因為我還有老母要侍奉,不能將我的性命交付給你。”
后來,聶政的母親去世了,嚴(yán)仲子得知消息后,馬上派人去請聶政。聶政將母親安葬妥當(dāng),便脫下喪服,自言自語道:“唉!我只不過是個賣肉的草民,嚴(yán)仲子這樣的大人物,不遠(yuǎn)千里來和我結(jié)交,又拿出重金來給我母親做壽。他如此待我,真是對我莫大的信任。先前我沒有答應(yīng)他的請求,是因為母親還在世,現(xiàn)在母親已去世,該是我為他效命的時候了。”
聶政到了嚴(yán)仲子府上,說:“我母親已經(jīng)去世,姐姐也已出嫁,可以為您效力了,誰是您的仇人?”嚴(yán)仲子見聶政愿意為自己賣命,精神為之一振,便告訴了聶政自己與俠累的恩怨,并道:“俠累是韓國的相國,又是韓王的叔父,所以他的府上戒備森嚴(yán),我派人和您一起去!”聶政不同意,說道:“現(xiàn)在咱們要刺殺的是韓國的宰相,多一個人知道就多一份泄密的危險,那樣你在韓國就很難立足了,我一個人去就可以了!”
聶政辭別了嚴(yán)仲子,一個人背著寶劍來到了韓國,他打聽到相府的所在地,徑直來到相府的大門口。當(dāng)時,俠累就坐在堂上,府邸周圍有重兵把守。聶政并無懼色,拔出寶劍,沖入相府!
俠累的侍衛(wèi)們大驚失色,慌忙上前攔截,聶政大聲咆哮,左殺右砍,連殺幾十人,殺到俠累面前,一劍將俠累刺死!
聶政殺了俠累便欲逃脫,然而,侍衛(wèi)越擁越多,難以脫身,他把心一橫,用劍劃破了自己的臉,毀掉了自己的容貌,并將雙眼割掉,再剖腹而亡!
韓國人對聶政恨之入骨,韓國國君把聶政的尸體曝露在大街上示眾,發(fā)下榜文,重金懸賞知情的人,
很久都沒有人來認(rèn)尸。聶政的姐姐聶榮聽說了這件事,懷疑是她弟弟,便急忙趕到韓國,到大街上示眾的地方一看,果然是自己的弟弟!聶榮悲痛萬分,無法自抑,撲到聶政的尸體上大哭,說道:“他就是我的弟弟聶政啊!”
有的人便問她:“你弟弟殺死了當(dāng)朝宰相,這是天大的罪過,韓王重金懸賞知情的人,夫人您不知道嗎?”
聶榮悲泣道:“我知道。可他是因為我還在世,怕連累我,才把自己身體毀成這個樣子,讓人家認(rèn)不出他來。以前我們的母親在世,聶政為了不讓母親擔(dān)憂而放棄爭取名爵的機會。如今我又怎么能因為怕死,而讓我的好弟弟的英名泯滅了呢?”圍觀的人聽了,都感到驚詫不已。聶榮又哭喊道:“老天爺呀!”便倒在了聶政的尸身旁自盡了。
聶政身懷武藝卻甘愿為母及姐混跡于市販中,對于嚴(yán)仲子國士之禮舍命相報,為免親人受連累不惜毀容一死,他所求者,不過是那種知己相報的信念。而聶榮雖無驚人的武藝,卻具有無畏的精神,為了信仰、親人,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敢于挺身而出,其性格剛烈堅強,行事果決,重義輕生,也可稱其為烈女呀!
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故事篇三:豫讓視死如歸
豫讓,春秋時期晉國人。他曾經(jīng)侍奉過晉國的權(quán)臣范氏和中行氏,都沒有被重用,于是他又投靠晉國的另一位權(quán)臣智瑤。智瑤很賞識他,給他很高的禮遇。后來智瑤被趙襄子所殺。
逃亡到山中的豫讓聽到智瑤被殺的消息,十分傷心,后又聽說趙襄子居然用智瑤的頭骨做酒器飲酒作樂,更加氣憤,哀聲道:“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智瑤如此優(yōu)待我,我一定要為他報仇,為他而死,即使死了也有臉面去見他!”
豫讓想到了一條妙計,他化裝成因罪服勞役的人,混進趙襄子的府邸,假裝給廁所刷墻,卻已經(jīng)暗藏匕首伺機刺殺趙襄子。
有一天,趙襄子上廁所的時候,豫讓正想下手,不料趙襄子察覺出豫讓形跡可疑,便叫人把他抓起來審問,搜出了他身上的匕首。豫讓見身份暴露,便大聲道:“你這個背叛故主的小人,我是智瑤的家臣,我要為智瑤報仇!”趙襄子的手下要殺了他,趙襄子擺手道:“我很佩服他的精神,豫讓不是智瑤的家人,卻敢來為他報仇,也算是個仁義之人啊。以后我小心一點,離他遠(yuǎn)點兒就是了。”就把豫讓給放了。
被釋放以后,豫讓并不領(lǐng)情,還是沒有放棄為智瑤報仇的念頭。他將自己身上涂上漆,導(dǎo)致渾身長了毒瘡;又吞吃火炭,把嗓子燙啞了,形貌大變,連他的妻子也認(rèn)不出來。他又去刺殺趙襄子。
豫讓藏在趙襄子每天經(jīng)過的橋下,有一天,趙襄子和他的隨從們乘車出行,路過此地。豫讓正要動手,趙襄子的馬發(fā)覺橋下有人,驚得前蹄騰空,險些將趙襄子摔下來。豫讓見形跡又暴露了,便跳了出來。趙襄子道:“絕對是豫讓!”
趙襄子的衛(wèi)士將豫讓團團圍住。趙襄子質(zhì)問豫讓道:“你先前不是還侍奉過范氏、中行氏嗎?他們兩人都是智瑤殺掉的,你不去為他們報仇,反而還給智瑤做事。如今智瑤死了,你又為了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找我報仇呢?”
豫讓道:“范氏、中行氏都把我當(dāng)普通人看待,我也就像普通人那樣對待他們;而智瑤卻拿我當(dāng)人才看待,我也就像一個人才那樣來報答他!”
趙襄子聞言嘆道:“豫讓啊!我對你也算是仁至義盡了,這回我可不放過你了!”說完示意衛(wèi)士們動手殺他。
豫讓道:“上一次你放了我,天下人都知道了你的賢名。今天你殺了我,我無話可說。但是,在死前我請求你答應(yīng)我一個要求:你把你穿的衣服讓我刺幾下,就當(dāng)是已經(jīng)報了仇,這樣我就雖死無憾了!”
于是趙襄子就把身上的衣服脫了下來給豫讓,豫讓拔出劍來,一劍將衣服斬為兩截,高聲叫道:“我死后可以有面目去見智瑤了!”說罷,用劍自殺。
豫讓行刺趙襄子,舍死忘生,備嘗艱辛,雖未成功,卻用生命報答了智瑤的知遇之恩。他為知己獻身的精神令人感佩。他為智瑤報仇,是因為智瑤重視他,尊重他,給了他尊嚴(yán),所以,他要用生命捍衛(wèi)智瑤的尊嚴(yán)。他是一個未能成功的刺客,但這個失敗的過程卻成就了他的人格。江淹《別賦》有言:“乃有劍客慚恩,少年報士,韓國趙廁,吳宮燕市,割慈忍愛,離邦去里,瀝泣共訣,擦血相視。”趙廁即指豫讓之事。
看過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故事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