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上吐下瀉的原因
寶寶上吐下瀉的原因
寶寶上吐下瀉是一種病理現(xiàn)象,常見于急性腸炎、胃炎,幽門痙攣、肥厚、狹窄,肺炎,腦膜炎等疾病。其主要特點是同時伴有惡心、腹壓增高,吐奶次數(shù)頻繁,嘔吐量較多,常含有奶塊和胃內容物,甚至混有綠色的膽汁,有時嘔吐呈噴射狀。由于原發(fā)疾病的存在,寶寶在嘔吐時常常表情痛苦、哭鬧不止。
家長發(fā)現(xiàn)寶寶有嘔吐癥狀時,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及時去醫(yī)院診治。
寶寶上吐下瀉的原因
胃腸炎:胃腸炎(也稱為腸胃感冒)是胃和腸道的一種炎癥,可以引起寶寶、兒童和成人的腹瀉。胃腸炎很常見,可以由很多不同的病毒引起。最常見的病原是輪狀病毒,由于腹瀉住院的小朋友中有一半是感染了這種病毒,好發(fā)于秋末冬初。如果你的寶寶拉肚子,并伴有胃痙攣、嘔吐、低燒,那很可能是胃腸炎。請注意,如果寶寶吃的或喝的不多,可能會失去很多水分。
細菌感染:寶寶嚴重腹瀉(有時伴有嘔吐),同時有腹痛、血便、發(fā)燒,往往是病毒或細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引起的。這種感染有些是可以自愈的,但有些也可能非常嚴重(比如由半生不熟的肉類里含有的大腸桿菌引發(fā)的感染)。因此,如果你的寶寶有上述癥狀,就應該帶他去看醫(yī)生。醫(yī)生會給他做檢查,還可能會做大便培養(yǎng)來看看是否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
寄生蟲感染:寄生蟲感染也可能引起腹瀉。比如賈第蟲病(也叫梨形鞭毛蟲病)就是由一種寄生在腸道內的、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寄生蟲引起。集體生活時寄生蟲很容易傳播,而且需要特殊藥物治療。所以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比如更換尿布后勤洗手,是終止寄生蟲感染傳播的最好方法。
抗生素:有些抗生素使用不當會造成寶寶腸道菌群失調,引起寶寶腹瀉。因此,如果你的寶寶在使用抗生素治療期間或治療后發(fā)生腹瀉,可能與藥物有關。要及時告知醫(yī)生,看看是否可以換用其他藥物或更換治療方法?!∈澄镆蛩兀汉忍喙?尤其是含有山梨醇和高濃度果糖的果汁)或太多含糖飲料也可能會使寶寶肚子不舒服,大便變稀。給寶寶少吃點這些食物,應該1周左右就能好轉。建議不要給6個月以下的寶寶喝果汁,6個月以后,每天果汁的攝入量也不要超過大概113~170毫升。配方奶沖調不當也可能引起寶寶拉肚子,所以當你沖奶時要按比例加水。
牛奶過敏:牛奶過敏的現(xiàn)象并不少見,也能引起腹瀉,有時候還能引起嘔吐。如果你的寶寶對牛奶過敏,他可能在喝了以牛奶為原料的配方奶或吃了奶制品(如果他已經(jīng)開始吃輔食)后幾分鐘到幾小時的時間內就會表現(xiàn)出過敏癥狀。如果你懷疑寶寶拉肚子與牛奶有關,請找醫(yī)生詳細咨詢。
寶寶上吐下瀉的飲食護理要注意什么?
1、腹瀉時盡管寶寶食欲不好或者拒食,仍要堅持喂食,此時腸道功能雖然降低但仍可消化吸收部分營養(yǎng)素。為維護寶寶腸道功能及部分滿足其對能量的需求,每日攝入食物的總量不應低于寶寶每日需求量的70%。
?、賹δ溉槲桂B(yǎng)兒,不必停食或減食,寶寶想吃就可以吃喂奶。
?、谂D袒蚧旌衔桂B(yǎng)兒,每次奶量可減少1/3,另外加飲料如葡萄糖鹽水、稀淀粉液。如果減量后寶寶不夠吃,則維持原量或者略減量,但將其中牛奶量或奶粉量減少1/3,稀釋后喂食。
?、弁V箤W習吃新的輔食,病情較重者甚至暫停所有的輔食,待腹瀉稍呈穩(wěn)定時再添加已經(jīng)接受了的容易消化的輔食,一定要從少量開始,慢慢增加食量,觀察消化及腹瀉情況,穩(wěn)定數(shù)日后再考慮加量。要注意少增加脂肪量,原添加的魚肝油和鈣劑也可暫停。
?、艹浞止┙o液體,用含鹽類的葡萄糖或稀淀粉液在兩次喂奶之間喂食,可防止和減輕脫水和酸中毒的危害。目前所使用的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口服補液鹽,按其說明配成液體,每千克體重50 毫升、較重者80 毫升、分多次用匙喂食完。如沒有上述口服補液鹽,可在200毫升涼開水中加入1克食鹽以補充水分。
?、莘乐範I養(yǎng)不良,在腹瀉恢復期,每天要增加1次進食或在食物中加入脂肪或植物油,以彌補患兒在腹瀉時本來應該攝入的能量和營養(yǎng)物質。
?、薅鄶?shù)感染性腹瀉是由病毒引起,抗生素是無效的。但中藥對恢復消化道功能卻有良好作用。
2、適量飲用果菜汁。
?、俸}卜湯:胡蘿卜是一種“堿性”食物,富含果膠。果膠能使大便成型并能吸附腸道里的細菌和毒素,胡蘿卜的揮發(fā)油也能殺菌和促進消化。其做法為:把新鮮胡蘿卜洗凈,切成兩半,剔除中心白莖,切成絲或小快,放在鍋內煮爛后用紗布過濾去纖維。把擠出的胡蘿卜泥狀物按1兩胡蘿卜泥加2兩水或米湯的比例配制后,放糖再煮沸,即成胡蘿卜湯。放在兩餐之間飲用,1日3-4次,每次100-150毫升。
?、谔O果泥:蘋果泥中含有果膠和鞣酸,有吸附和收斂止瀉的作用??扇⌒迈r蘋果一個切開,用小匙輕輕刮取果肉泥喂食。
3、注意飲食衛(wèi)生,預防病從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