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草的功效與作用以及鑒別方法
金錢草的功效與作用以及鑒別方法
金錢草為報春花科植物,注意金錢草不應與馬蹄金或者連錢草混淆,別名:過路黃、鏡面草、翠屏草、荷苞草、那么大家知道金錢草有什么作用?下面學習啦小編給大家詳細講解相關知識吧。
金錢草簡介
金錢草,原名馬蹄金。多年生小草本,匍匐莖細長,被灰色短柔毛,節(jié)上生根。葉腎形至圓形,直徑4-25毫米,先端寬圓形或微缺,基部闊心形,葉面微被毛,背面被貼生短柔毛,全緣;具長的葉柄,葉柄長(1.5)3-6(6)厘米。
花單生葉腋,花柄短于葉柄,絲狀;萼片倒卵狀長圓形至匙形,鈍,長2-3毫米,背面及邊緣被毛;花冠鐘狀,較短至稍長于萼,黃色,深5裂,裂片長圓狀披針形,無毛;雄蕊5,著生于花冠2裂片間彎缺處,花絲短,等長;子房被疏柔毛,2室,具4枚胚珠,花柱2,柱頭頭狀。蒴果近球形,小,短于花萼,直徑約1.5毫米,膜質(zhì)。種子1-2,黃色至褐色,無毛。
金錢草的藥用價值
別名:神仙對坐草、地蜈蚣、蜈蚣草、銅錢草、野花生、仙人對坐草、四川大金錢草、大金錢草、對坐草、一串錢、臨時救、黃疸草、一面鑼、金錢肺筋草、藤藤側耳根、白側耳根、銅錢花、水側耳根、大連錢草、遍地黃、黃花過路草、龍鱗片、真金草、走游草、鋪地蓮
全草供藥用,有清熱利尿、祛風止痛、止血生肌、消炎解毒、殺蟲之功??芍渭甭愿窝住ⅫS疸型肝炎、膽囊炎、腎炎、泌尿系感染、扁桃腺炎、口腔炎及癰疔療毒、毒蛇咬傷、乳癰、痢疾、瘧疾、肺出血等。
禁忌人群:凡陰疽諸毒,脾虛泄瀉者,忌搗汁生服。
適宜人群:適宜黃疸,水腫,膀胱結石,瘧疾,肺癰,咳嗽,吐血,淋濁,帶下,風濕痹痛,小兒疳積,驚癇,癰腫,瘡癬,濕疹患者[3]
味甘、微苦、性涼。歸肝、膽、腎、膀胱經(jīng)。
功效主治:金錢草是一種常見植物,而且是一種中藥材,主要功效可預防結石和利膽排石,可以說對結石有非常好的治療和預防效果。利水通淋、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清利濕熱、沙淋、尿澀作痛、黃疸尿赤、癰腫疔瘡。主治肝膽及泌尿系結石;熱淋、腎炎水腫、濕熱黃疸、瘡毒癰腫、毒蛇咬傷、跌打損傷。[4]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60g,鮮品加倍;或搗汁飲。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用藥注意:據(jù)報道[《四川中醫(yī)》1983,(3):40],外用該品引起接觸性皮炎12例,均系風濕性關節(jié)炎、肩周炎患者,用鮮品煎水熏洗所致。
用藥配伍:用于肝膽結石及尿路結石、熱淋、黃疸。金錢草有良好的利濕退黃及排石通淋作用,治肝膽結石及黃疸,可單用該品煎湯代茶飲,或配伍茵陳、郁金、大黃等以增強清利肝膽及排石作用。
治石淋、熱淋亦可單用取效或與海金沙、雞內(nèi)金、石韋等同用,以增強清下焦?jié)駸?、通淋排石之?石淋兼有腎虛見癥者,可與補腎之桑寄生、胡桃仁等配伍應用。
用于瘡毒癰腫、乳癰、火丹、毒蛇咬傷及跌打損傷。金錢草有解毒散瘀、消腫止痛的功交。常用鮮品內(nèi)服或外敷,可單用鮮草搗汁飲,或搗敷患處,亦可與野菊花、蒲公英、萬年青等同用,以加強清熱解毒作用。
此外,金錢草用于水腫、臌脹,內(nèi)服、外敷均有利尿消腫之功,用于肺熱咳嗽、小兒高熱,是取其清熱解毒作用。
金錢草的鑒別方法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報春花科植物過路黃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的干燥全草。此草莖細長而平臥,常橫穿過山間、田野的小路,葉片近圓形,老時呈黃色,形似金錢,故名過路黃,又名金錢草。
【藥材歷史考證】金錢草,原名神仙對坐草。《本草綱目拾遺》引《百草鏡》云:“此草清明時發(fā)苗,高尺許,生山隰陰處,葉似鵝腸草,對節(jié),立夏時開小花。”《本草綱目拾遺》曰:“神仙對坐草,一名蜈蚣草。山中道旁皆有之。蔓生,兩葉相對,青圓似佛耳草,夏開小黃花,每節(jié)間有二朵,故名。”并謂其可治療“黃疸初起,又治虛黃。”根據(jù)以上本草所述考證,與現(xiàn)今藥用金錢草相符。至今江蘇、浙江一帶民間醫(yī)生仍稱之為神仙對坐草。
【植物形態(tài)鑒定】多年生草本。莖柔弱,平臥延伸,長20~60cm,無毛或有疏毛,中部節(jié)間長1.5~10cm,下部節(jié)間較短而具不定根。葉對生,葉柄長1~4cm;葉片卵形或腎圓形,長1.5~8cm,寬1~6cm,頂端鈍尖或鈍形,基部心形或近圓形,全緣,兩面均有黑色腺條,無毛或微具短柔毛,主脈1在葉背面隆起?;ǔ蓪σ干?,花梗長1~5cm;花萼5深裂,裂片線狀披針形,長約4mm,通常綠色,外面有黑色腺條;花冠黃色,5深裂,裂片披針形或橢圓形,長約1cm,先端尖,有明顯的黑色腺條;雄蕊5,與花瓣對生,花絲不等長,上部分離,基部聯(lián)合成筒狀;花柱單一,圓柱狀,柱頭圓形,子房上位,卵圓形,1室,特立中央胎座,胚珠多數(shù)。蒴果球形,有黑色短腺條。花期5~7月,果期7~10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常纏結成團,無毛或被疏柔毛。莖扭曲,表面棕色或暗棕紅色,有縱紋,下部莖節(jié)上有時具須根,斷面實心。葉對生,多皺縮,展平后呈寬卵形或心形,長1~4cm,寬1~5cm,基部微凹,全緣;上表面灰綠色或棕褐色,下表面色較淺,主脈明顯突起,用水浸后,對光透視可見黑色或褐色條紋;葉柄長1~4cm。有的帶花,花黃色,單生葉腋,具長梗。蒴果球形。氣微,味淡。
【藥材顯微鑒定】莖橫切面:表皮細胞外被角質(zhì)層,有時可見腺毛,頭部單細胞,柄1~2細胞。皮層寬廣,細胞中有時含紅棕色分泌物;分泌道散在,周圍分泌細胞5~10個,內(nèi)含紅棕色塊狀分泌物。內(nèi)皮層明顯。中柱鞘纖維斷續(xù)排列成環(huán),壁微木化。韌皮部狹窄。形成層不明顯。木質(zhì)部連接成環(huán)。髓常成空腔。薄壁細胞含淀粉粒。
葉表面觀:腺毛紅棕色,頭部單細胞,類圓形,直徑約25μm;柄單細胞。分泌道散在于葉肉組織內(nèi),直徑約45μm,含紅棕色分泌物。被疏毛者莖、葉表面可見非腺毛,1~17細胞,平直或彎曲,有的細胞呈縊縮狀,長59~1070μm,基部直徑13~53μm,表面可見細條紋,胞腔內(nèi)含黃棕色物。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