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還有什么習俗
中秋節(jié)還有什么習俗
中秋節(jié)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間盛行應(yīng)是宋代的事情。你知道中秋節(jié)習俗嗎?下面學習啦小編就告訴你中秋節(jié)習俗,一起看看吧!
中秋節(jié)習俗
一、玩花燈
中秋沒有像元宵節(jié)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jié)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谷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
在廣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進行樹中秋活動,樹亦作豎,即將燈彩高豎起來之意。小孩子們在家長協(xié)助下用竹紙扎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于高桿上,高技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們多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彩最精巧。另外還有放天燈的,即孔明燈,用紙扎成大形的燈,燈下燃燭,熱氣上騰,使燈飛揚在空中,引人歡笑追逐。另外還有兒童手提的各式花燈在月下游嬉玩賞。
在廣西南寧一帶,除了以紙竹扎各式花燈讓兒童玩耍外,還有很樸素的柚子燈、南瓜燈、桔子燈。所謂柚子燈,是將柚子掏空,刻出簡單圖案,穿上繩子,內(nèi)點蠟燭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燈、桔子燈也是將瓤掏去而成。雖然樸素,但制作簡易,很受歡迎,有些孩子還把柚子燈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戲。
廣西有簡單的戶秋燈,是以六個竹篾圓圈扎成燈,外糊白紗紙,內(nèi)插蠟燭即成。掛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給孩子們玩。
二、燒塔
南方廣泛流傳著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游戲。如《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直至夜深,無人觀看,始行潑息,是名燒瓦子燈”。廣東潮州的燒瓦塔,也是以磚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樹枝燒起火來。同時還燃煙堆,就是將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結(jié)束后燒燃。而在廣西邊疆一帶的燒番塔,亦類似這種活動,但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清代抗法名將劉永福將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國侵略者)燒死的英勇戰(zhàn)斗。福建晉江亦有“燒塔仔”的活動。
傳說這種習俗與反抗元兵的義舉有關(guān)。元朝確立后,對漢人進行了血腥的統(tǒng)治,于是漢人便進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約中秋節(jié)起事,在寶塔的頂層點火為號。類似于峰火臺點火起事,這種反抗雖被鎮(zhèn)壓下去,卻遺存了燒寶塔這一習俗。
三、祭月、賞月、拜月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shè)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shè)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在少數(shù)民族中,同樣盛行祭月的風習。
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同樣盛行“拜月”風俗。
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jié)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guī)模,中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跡。文人士大夫?qū)p月更是情有獨鐘,他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團圓的十五明月反襯自己飄泊異鄉(xiāng)的羈旅愁思;宋代文豪蘇軾,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水調(diào)歌頭》,借月之圓缺喻人之離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jié)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四、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fā)》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后,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五、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于塔上燃燈的節(jié)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jié)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jié)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于節(jié)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nèi)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豎于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shù)丈,家人聚于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桿,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guī)模似乎僅次于元宵燈節(jié)。
中秋節(jié)食俗
中秋節(jié)食俗一、月餅
中秋吃月餅,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tǒng)風俗。風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嘗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別有風味。月餅作為一種形如圓月,內(nèi)含佳餡的食品,在北宋時期就已出現(xiàn)。詩人兼美食家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當時,杭州民間就有“又月餅相饋,取中秋團圓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餅已成為中秋節(jié)日美點。
中秋節(jié)食俗二、鴨子
我國云南的仫佬族鄉(xiāng)親都要在八月十五這天買餅子,殺鴨子,歡度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為了紀念以游村賣糖動員鄉(xiāng)親殺番鬼佬的賣糖佬一家三人,仫佬人每年八月十五,家家戶戶都要買餅子、殺鴨子,以此教育后代不要忘記反抗侵略的斗爭。
中秋節(jié)食俗三、芋頭
中秋食芋頭,則寓意辟邪消災,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大有鐘馗驅(qū)鬼的氣概,可敬。
中秋節(jié)食俗四、田螺
至于中秋食田螺,則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志》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間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但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節(jié)特別熱衷于食之吃。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nèi)無小螺,因此,肉質(zhì)特別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時節(jié)。
中秋節(jié)食俗五、南瓜
中秋節(jié)有一個特別的習俗,就是要吃老南瓜。中秋吃南瓜在江南這塊比較盛行,中秋正值南瓜豐收之時,此時的南瓜不但個頭最大,而且味道醇厚香甜。
中秋節(jié)食俗六、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明月,聞著陣陣桂香,遙想?yún)莿偪彻?,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jié)日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
古代的中秋“拜月”習俗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中秋之夜,一輪圓月高掛在深邃夜空,播撒下皎潔光華。自古以來,我國就有中秋拜月習俗。
據(jù)中國民俗學會常務(wù)理事黃濤教授介紹,拜月習俗興盛于上古之時,源于先民對月亮的自然崇拜和神化。周代以后,對日月的隨意性跪拜演變?yōu)楣潭〞r間場所和程序化的祭祀制度,并成為皇權(quán)象征。《國語·周語上》記載:“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于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南北朝之后,我國古代歲時文化進入新的發(fā)展時期。尤其是隋唐以后,國力昌盛、經(jīng)濟繁榮,為節(jié)日游樂奠定了堅實的經(jīng)濟基礎(chǔ)。形成于唐朝初年的中秋節(jié),將皇家壟斷的拜月活動,發(fā)展為千家萬戶全民賞月的浪漫節(jié)日,聚會、宴飲、拜月、賦詩等習俗隨之興起。
到了宋代,中秋節(jié)更加隆重熱鬧,少男少女們對月祈福許愿,成為當時京城的流行時尚。據(jù)宋代金盈之的《新編醉翁談錄》記載,當時京城賞月聚會與其他地方不一樣,城里十二三歲的孩子都穿上成人的服飾,到樓上或庭院里焚香拜月,男孩子祈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孩子對月佇立、默默許愿“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明清以來,親人團圓、拜月祈福成為中秋節(jié)最重要的主題。記載明朝北京風俗的《帝都景物略》一書中,對中秋節(jié)祭月有詳細的記載。京城之外,全國各地中秋拜月、全家團圓、吃月餅等習俗都很興盛,吟詠中秋、感悟人生的宋詞更是佳作迭出。其中最為著名的要數(shù)蘇軾在“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對月而作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據(jù)上海民俗專家徐華龍介紹,明清時期的中秋之夜,上海商賈、官紳之家都會供設(shè)天香案桌,擺放嫦娥、月宮、玉兔等吉祥圖像,置備菱、藕、石榴、柿子等四色鮮果,取“前留后嗣”之意拜月祈福。上海人的中秋節(jié)晚飯,除了月餅和桂花糕,一般還要吃毛豆莢和芋艿。豆莢諧音“得吉”,芋艿諧音“運來”,以示祈福吉祥。
此外,上海還有中秋夜燒香斗(又稱斗香)的習俗,許多大橋的橋頭都燃著特制的大號香斗。人們將中秋夜結(jié)伴出游賞月稱為“走月亮”,將女性結(jié)伴到寺廟祈福、到夜市游玩稱為“踏月”,踏月女性在中秋夜至少要走過三座橋,稱做“走三橋”。
今年中秋,正值上海旅游節(jié)火熱舉行期間,上海許多旅游景點結(jié)合傳統(tǒng)文化推出了中秋拜月主題活動。上海桂林公園通過“吟中秋”“拜中秋”“樹中秋”三大板塊活動,再現(xiàn)繁華盛唐的古雅慶典。位于上海閔行區(qū)的韓湘水博園推出“中秋月浦江情”馬橋拜月游園會,繼承發(fā)揚當?shù)貍鹘y(tǒng)的請月、拜月、詠月、走橋、挑燈、對歌等習俗,同時增添了民俗特色集市、大型LED祈福墻、互動游樂等現(xiàn)代娛樂活動,古今交融,推陳出新。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