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吃青團呢_端午節(jié)青團的做法
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吃青團呢_端午節(jié)青團的做法最新
端午節(jié)從肇始及今,不斷流轉變遷的節(jié)俗內容和精神內涵,豐富了全國各族人民的生活內容。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吃青團呢,歡迎大家收藏與分享一下喲!
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吃青團呢?
清明時節(jié)有吃青團的風俗習慣。青團在各地有不同的叫法。上海、寧波叫青團,蘇州叫青團子,杭州叫青團子或清明團子,南京稱清明團或春團,溫州叫清明餅兒,金華叫清明果兒(月牙形的叫清明餃兒),臺州人則叫青?。
青團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后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后開始制作團子。團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后,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團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
青團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青團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正因為如此,青團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
清明為什么要吃青團?這種風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據《周禮》記載,當時有“仲春以木鐸循火禁于國中”的法規(guī),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間,即渭明前一、二日,還特定為“寒日節(jié)”。
古代寒食節(jié)的傳統(tǒng)食品有糯米酪、麥酪、杏仁酪揚,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節(jié)充饑,不必舉火為炊。現在,青團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麥草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流傳百余年,仍舊一只老面孔。人們用它掃墓祭祖,但更多的是應令嘗新,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端午節(jié)青團的做法
1、青團要軟糯不塌陷,和面很關鍵。首先準備80g土豆淀粉或小麥淀粉,用100g剛燒開的開水,燙成稠糊狀,加入一點淀粉,做出來的青團不容易塌陷。
2、再加入300g糯米粉,20g食用油,40g白糖,攪拌均勻,分次加入180g開水,攪拌成面絮狀,揉成軟硬適中的面團。不同糯米粉的吸水性不同,水量要酌情調整。開水和面,更軟糯好吃。
3、面團和好后,放在蒸屜上按扁,開水上鍋蒸20分鐘,蒸到沒有白心就熟透了。
4、蒸糯米面的同時處理艾草,提前燒一鍋開水,加1小勺食用堿,1小勺鹽,放入400g洗凈的艾葉焯水2分鐘,撈出迅速過涼水,再擠干水分,加入少許涼白開或純凈水榨汁,水加到機器能運轉即可,榨汁后再過濾一下。
5、把艾草汁水充分擠壓出去,只要艾草泥,放入蒸熟的糯米面團中。擠出來的艾草汁可以喝。
6、戴上一次性手套,把艾草泥和面團充分揉到一起,揉到顏色一致即可,蓋上保鮮膜備用。糯米團蒸熟后再放艾葉泥,這樣艾葉不用經過長時間的蒸制,可以保持翠綠不變色。
7、【蛋黃肉松餡】10個咸蛋黃蒸熟壓碎,150g肉松,50g沙拉醬(沒有可不放),揉好后分成30g的小球;【豆沙餡】300g豆沙,分成30g的豆沙球;【花生芝麻餡】100g熟花生,50g熟芝麻,30g白糖,放絞肉機中絞碎。還可以準備喜歡的水果餡。
8、現在來包青團,揪一小團面,由外向里折疊出一個光面,再捏扁放上餡料包起來。我常用的有3種包法,包包子手法,虎口收攏法,折疊法(先左右折疊、再上下折疊,下圖為折疊法)。
9、青團包好后,光面朝上用保鮮膜包起來,一是可以防止風干變硬,二是可以防止粘連。
端午節(jié)美食
1、粽子
“端午節(jié)吃粽子”起源于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屈原面臨著亡國之痛,與五月五日投江自盡,岸上的漁夫和百姓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當時人們?yōu)榱瞬蛔尳锏聂~蝦食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免遭傷害。從此以后,人們?yōu)榱思o念他,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到江上投粽子、劃龍舟。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
2、黃鱔
過端午不僅僅是吃粽子的時候,也是一年里鱔魚肉最嫩、最有營養(yǎng)的時候,所以有“端午黃鱔賽人參”的俗諺。黃鱔由于口感軟滑無刺,一直都是淡水水產中比較受歡迎的一種,尤其是對于孩子和老人來說,是不錯的補養(yǎng)品。黃鱔性溫、味甘,入肝、脾、腎經,具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固脫、溫陽益脾、強精止血、祛風通絡等功效。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黃鱔一定要現殺現烹,鱔魚體內組氨酸含量較多,鱔魚死后體內的組氨酸會轉變?yōu)橛卸疚镔|,故所加工的鱔魚必須是活的。黃鱔用開水焯燙,可以洗去外邊的粘膜,煮出的湯可減少腥味。
3、打糕
端午節(jié)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jié)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于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jié)日的氣氛。
先把米放到水里浸泡一段時間后,撈出來放到鍋里蒸熟,將蒸熟的米放到木槽或石槽里,用木槌反復捶打。一般多是兩個人面對面地站在槽邊,互相交替捶打,或一人捶打,一人在下面翻動糕團使之捶打均勻。隨后,一份香甜細膩、筋道適口的打糕制作完成。
4、鴨蛋
端午節(jié)除了紀念屈原還有就是要避五毒,因為傳說中的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會為害人間,這五毒妖怪就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民間用五種紅色的菜象征這五毒的血,吃著這些菜的時候,就會把五毒妖怪嚇跑,也就是吃五紅了,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雄黃酒,據說端午節(jié)吃了這五紅,整個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與五紅類似,江南民間端午節(jié)還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咸鴨蛋及雄黃酒。不管是五紅還是五黃,都包括鴨蛋在內,所以端午節(jié)吃鴨蛋有辟邪祛暑的原因。
5、艾饃饃
不少地方過端午節(jié)時還用米粉或面粉發(fā)酵與艾蒿一起蒸饃饃。艾中含有多種揮發(fā)油,具有芳香氣味,可驅蟲殺菌,對多種細菌及某些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驅瘟,無論食還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6、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qū),端午節(jié)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涂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兇化吉,平安無事。
7、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jié)這天,家里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8、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qū),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所謂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jié)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jié)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9、黃酒
《清嘉錄》記載:“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飲之,謂之雄黃酒?!币簿褪钦f雄黃酒就是用白酒、雄黃勾兌而成的。這么簡單的飲品為何如此有名呢?這大概與白娘娘和許仙的故事有關吧,白娘娘就是在端午這天飲雄黃酒,現出蛇身原形。故而,民間大概便認為蛇蝎蜈蚣等毒蟲可由雄黃酒解毒,端午佳節(jié)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