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清明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介紹_清明節(jié)傳說故事
清明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是我們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因此這么多年來,我們依然對清明有不一樣的感情。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清明節(jié)的很多活動已經(jīng)談出我們的視野?,F(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有人知道清明有哪些活動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guān)于2020清明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介紹_清明節(jié)傳說故事。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清明有哪些活動
中國人有敬老的傳統(tǒng)美德,對去世的先人更是緬懷和崇敬。因此,每到清明節(jié)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到郊外去祭掃祖先的墳墓。人們?yōu)閴災钩ルs草,添加新土,在墳前點上香,擺上食物和紙錢,表示對祖先的思念和敬意。
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shù)民族大多在清明節(jié)掃墓。按照舊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現(xiàn)在,人們響應政府號召,殯葬方式發(fā)生了很大改變。廢止土葬、實行火葬后,田野里的墳墓越來越少了。每到這一天,人們還是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懷念自己的祖先,或者是在這一天開展祭掃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動。人們紛紛前往陵園,獻上鮮花和花圈,寄托對先人的哀思。
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口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jié),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清明時分,天氣轉(zhuǎn)暖,草木復萌,到處一片新綠,正是戶外游玩的好時候。人們常常結(jié)伴到郊外欣賞春光,呼吸新鮮空氣,觀賞藍天、綠樹、青草和鮮花。古人把到郊外散步的習俗叫做“踏青”,所以清明節(jié)也被稱為“踏青節(jié)”。人們還要折根柳枝戴在頭上,驅(qū)除鬼怪和災難,祈求平安幸福,叫做“插柳”。古時還有踏青挑養(yǎng)的習俗,這種習俗直到現(xiàn)在還可看到。每到清明前后,就有姑娘、婦女踏青,摘一些鮮嫩的野菜,回來包餃子、做圓子,清香可口,別有風味。有些婦女還喜歡把白色的小莽菜花插在發(fā)髻上。
清明時節(jié),人們還有放風箏、拔河、蕩秋千的習俗。此時正是農(nóng)耕春播的大好季節(jié),農(nóng)諺里有不少是說清明和農(nóng)事的,比如“清明前后,種瓜種豆”。古代清明節(jié)還有插柳植樹的活動,古詩里就有“滿街楊柳綠似煙,劃出清明三月天”的句子。
清明節(jié)傳說一
說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荒無人煙的地方,重耳沒有了力氣,站不起來,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給重耳做了一碗肉湯,重耳喝了以后,體力好了。
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執(zhí)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介子推不愿見他,已經(jīng)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jīng)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
第二年,晉文公領(lǐng)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jié)。
清明節(jié)傳說二
秦朝末年,劉邦終于打敗霸王贏得天下。
劉邦衣錦還鄉(xiāng)時,想去雙親的墓上去祭拜,卻因為連年的戰(zhàn)爭,使得一座座的墳墓上長滿雜草,他無法找到自己父母的墳墓。
劉邦非常的難過,雖然部下也幫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黃昏的時候還是沒找到他父母的墳墓。
最后劉邦從衣袖里拿出紙,撕成許多小碎片,緊緊捏在手上,然后向上蒼禱告說:“父母在天有靈,我將把這些紙片,拋向空中,如果紙片落在一個地方,風都吹不動,就是父母墳墓。”
說完劉邦把紙片向空中拋,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座墳墓上,不論風怎么吹都吹不動,劉邦跑過去仔細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后來民間的百姓,也和劉邦一樣每年的清明節(jié)都到祖先的墳墓祭拜,并且用小土塊壓幾張紙片在墳上,表示這座墳墓是有人祭掃的。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