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七夕節(jié)習俗活動
寧波七夕節(jié)習俗活動有哪些
實際上,七夕在過往并不叫七夕,而是稱之為“乞巧節(jié)”或“女兒節(jié)”,這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jié)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寧波七夕節(jié)習俗活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寧波七夕節(jié)習俗活動
做“巧芽湯”
寧波民間尚有做“巧芽湯”的習俗,先于七月初一將谷種或綠豆放入小盒中用水浸泡,使之發(fā)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七夕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這天,剪芽做湯,給兒童吃,稱“巧芽”。
相思雨
指望年年七夕天氣總是風清月白、群星璀璨,顯然是奢望。每逢七夕下雨的年份,雖然無法展開乞巧、賽巧、卜巧等活動,但老寧波會在斜風細雨中承接“七夕雨水”,寧波民間認為,七夕雨水乃雙星相會時織女“泣涕零如雨”所致,稱“相思雨”或“相思淚”,屬“圣水”。人們集聚圣水,寶愛備至,以備經(jīng)年炊飲、濯發(fā)或沐浴之用。
月下乞巧
乞巧游戲分“賽巧”和“桐葉卜巧”兩種。賽巧女孩對月穿針線,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姑娘們手執(zhí)彩色絲線對著月影燈影將線穿過針孔,謂之“賽巧”。所謂“卜巧”,即以桐葉在水中投射的影子叩問自己是巧是笨。如桐葉之影像花、像云、像字或其他美麗形狀,謂“乞得巧”。如針影或粗或直,無花或云的形態(tài),則屬“乞得拙”。
吃童子雞
七月初七,鎮(zhèn)海、北侖一帶人家都有吃新雞的習俗,寧波老話:“七月七,吃新雞?!毕鄠麟p星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倆便能長相廝守,為了讓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遂有吃公雞這一奇特的習俗,順便也“秋補”一下。寧波老話講“好看是戲,好吃是雞”,老寧波認為,七月七吃新雞,跟冬令進補同理,年輕人吃新雞長身體,老年人吃新雞強筋骨。
葡萄架下聽悄悄話
在寧波農(nóng)村,七夕這一天,少女會獨自一人去葡萄架下或生長茂盛的南瓜、茄子田塍里蹲著,斂聲屏氣,凝神諦聽,依稀能聽到織女的洗碗聲,或許還能聽到牛郎和織女相會時低聲密談。未婚少女在遐想雙星的濃情蜜意之余,趁機祈求牛郎織女保佑自己日后嫁個如意郎君,贏得純真的愛情。
懸掛西瓜燈
舊時寧波人乞巧喜歡用瓜燈助興,寧波民間有將七月稱為“瓜月”的。宋代慶元(寧波)知府吳潛《鵲橋仙》:“馨香餅餌,新鮮瓜果,乞巧千門萬戶。”制作瓜燈先將西瓜的瓤肉挖掉,再在西瓜的外皮上雕刻各種精美的浮雕圖案,瓜內(nèi)點上蠟燭,別具一格的觀賞燈具就算制成了。
槿樹葉爿(pán)滰頭
寧波老話“牛郎織女碰頭,槿樹葉爿滰頭”。(“滰”在寧波方言中是“洗”的意思)七夕前一天,女子摘槿葉子,外加上橘子葉、紫蘇等,放置于天井之中,承接“織女之淚”——露水,稱“天孫水”,又稱“七夕水”。舊時婦女于此日采摘槿樹葉揉成汁液,放入水中洗頭發(fā),相傳織女用槿葉汁洗頭,故頭發(fā)烏黑。
喜蛛結網(wǎng)
往昔七夕,在寧波坊間,婦女把活蜘蛛安于盒內(nèi),于次日觀看,如見喜蛛結網(wǎng),意味著“乞得巧”了。七夕過后,姑娘們要將自己所制作的小工藝品、小玩藝,彼此相贈,以示情誼。
“鳳穿牡丹”紋樣的金團
在寧波民間的七夕祭品里,有一種寧波獨有的供品,那便是印有“鳳穿牡丹”紋樣的金團。鳳,象征女性;牡丹,喻富貴人家?!傍P穿牡丹”圖樣隱含了將待嫁的少女嫁入富貴之家的期盼。
印巧果
寧波七夕乞巧的應節(jié)食品中要數(shù)“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稱“乞巧果”,款式繁多。宋朝時寧波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均含“七夕乞巧”之意。有模擬神話中牛郎與織女相會時臉上泛起幸福微渦“笑靨兒”花紋的巧果;有模擬天上織女織布梭的梭形面果;有模擬傳說中牛郎擲給織女的牛拐子的三角形巧果。
拜織女
七夕這天,婦女們聚集于宗祠或自家明堂內(nèi),在浩瀚星空之下,擺設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跋惆浮笔怯眉埡?,案上用茶、酒以及“五子”:紅棗、花生、桂圓、蓮子和瓜子作供品,寓意“早生貴子”;陳列瓜果、巧果、胭脂花粉、紙制的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繡、鮮花等,琳瑯滿目,稱為“賀雙星”。姐妹們在香案扎制上下功夫,暗比高下,看誰制作得精巧。
七夕節(jié)是什么意思
在我國,農(nóng)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jié),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jié)”或“女兒節(jié)”,這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jié)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七夕從字面意思上說,“夕”是晚上,七夕就是農(nóng)歷七月初七的晚上。也是神話傳說中,天上的牛郎織女每年在這天晚上相會。
每年農(nóng)歷的七月七日,即七夕,是我國有悠久傳統(tǒng)的民族節(jié)日,又稱乞巧節(jié)、女兒節(jié)、少女節(jié)、七娘會、仙緣會、雙七節(jié)、香橋會、仙橋會、天緣會、巧節(jié)會等。
農(nóng)歷的七月七日這一天還有魁星節(jié)、曬書節(jié)、神仙節(jié)、七夕水、盤古王節(jié)以及耕牛生日等節(jié)日名稱。名稱不同,其過節(jié)的民俗內(nèi)容也不同。之所以有這么多的名稱,這么多的不同過節(jié)方式,就是因為這個日子積淀了太多的感情因素和人們對生活詮釋,所以難以放棄。
七夕節(jié)為什么定于農(nóng)歷七月七
說法一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傳說,規(guī)定兩人每年只能在七月七日這天鵲橋相會。
說法二
關于乞巧的記載。據(jù)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
說法三
“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在民間表現(xiàn)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
說法四
“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
說法五
“七”與“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jié)日。同時七夕節(jié)也被稱之為“女兒節(jié)”。
七夕的傳統(tǒng)習俗:穿針乞巧
穿針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漢,流于后世?!段骶╇s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具習之。”依其說法,在漢代就已經(jīng)有了七夕夜晚女性們聚在一起比賽穿針的風俗,包括宮廷中都年年開展這一活動。
另外,南朝宗懔《荊楚歲時記》明確記載,“七月七日,為牽??椗蹠埂?,“是夕,人家婦女結彩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瑜石為針?!庇芍芍?,這一風俗至晚在南北朝時代(公元420-589年)已經(jīng)確立,甚至可能上溯到漢代。
在乞巧風俗中,針是一種特殊的節(jié)日道具,乃古代女孩子必須會用的,做“女紅”即針線活兒的必備。古代有專門用于七月七乞巧的針,這種乞巧“專用針”的針孔較大,有的還不止一孔,有雙眼、五孔、七孔,多的達到“九孔”。
七月七當晚,如果能順利穿針引線就是“得巧”了。女子比賽穿針,她們結彩線,穿七孔針,誰穿得越快,就意味著誰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稱為“輸巧”?!拜斍伞钡娜艘獙⑹孪葴蕚浜玫亩Y物送給得巧者。
乞巧在古代很盛行,尤其是妙齡女孩更是樂此不疲。為何?其實這里面并非僅是“乞求心靈手巧”的需要,“乞巧”的潛意識里其實是“乞愛”,是對愛情、婚姻和家庭的渴望——“穿針引線”本身就是男女姻緣的隱喻。
七夕節(jié)朋友圈文字
1、七夕來到,情人笑笑,沒有煩惱,只有歡笑,送你禮品,不夠情真,送你玫瑰,露出歡笑,手留余香,短信傳情,屬我情真!
2、今年七夕不收禮,收禮只收短消息。我把祝福送給你,煩惱壓力把頭低,美女對你笑咪咪,祝你艷福無人比,收獲愛情笑嘻嘻!
3、牛郎織女過七夕,靠著鵲橋傳信息,你我一起過七夕,發(fā)條短信傳真情,愛濃意濃情更濃,愿你七夕好心情,愛你一直到永遠。
4、好久沒見,但你的格言我始終謹記在心:饅頭誠可貴,包子價更高,若有燒排骨,兩者皆可拋??蓯鄣膿p友,七夕情人節(jié)快樂!
5、自從愛上你,心就放不下你,走路牽著你,天冷揣著你,天熱頂著你,出門裝著你,你呀你,我沒脾氣,因為太愛你!祝七夕快樂!
6、鵲橋又搭起,解了雙仙愁。牛郎會織女,相見喜淚流。愛情傳佳話,節(jié)日浪漫留。真情且珍惜,真愛去追求,七夕情人節(jié),祝你得幸福。
7、我喝的是假豆?jié){,但對你真情一片;我游不過孫楊,但愿意與你共墜愛河;我買不起達芬奇,但能為你營造溫馨的家!七夕情人節(jié)快樂!
8、今天是七夕,愛情排第一。牛郎不牽牛,織女不織布。藤下站一站,橋上走一走。找個小娘子,識個大相公。結緣有情人,幸福一輩子。
9、昨天+今天+明天=海枯石爛;情人節(jié)+愛妻日+夕陽紅=白頭偕老;牛郎+織女+鵲橋=凄美愛情神話;我+你+真愛=真摯完美愛情。七夕,愛你!
10、七夕節(jié)的這一天。距離越遠我的愛越多,距離越遠我的愛越濃。盼我們的七夕節(jié)永遠屬于我們,愿我們的七夕節(jié)永遠快樂,愿我們情有所屬。
11、七夕的故事浪漫又細膩,七夕的清風溫柔又愜意,七夕的明月皎潔又美麗,七夕的你我快樂又甜蜜,七夕到了,愿我們的愛情陪你歡笑到老。
12、我的心如冬天的一把火,給你美好生活;我的愛像大海一樣深,給你完美的愛情;你就是我心中的白雪公主,七夕節(jié)到了,祝你過的開心!
13、相信今天你收到短信很多,我的短信也在其中,但我的短信與眾不同,因為-它匯聚思念和愛戀,帶著最單純的希望,只愿你幸福。七夕快樂!
14、愿你夢到夢寐以求的人,見到日思夜想的人,約到心中所愛的人,追到長相廝守的人,抱到心儀相愛的人,找到七夕獻吻的人,祝你七夕快樂!
15、為了能讓我的祝福靈驗,我特地把我的電話開了光,為的就是讓接到我信息的朋友在這浪漫的七夕都能有個美滿的姻緣,心想事成,甜甜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