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中的心理平衡該如何掌握
社交中的心理平衡該如何掌握
人生活在世上,就必然要參與社會交往,社交的范圍與每個人的職業(yè)、愛好、生活方式及地理位置有很大關系。但現實生活中,為什么有些人在社交中總交不上朋友,或者是交了朋友沒多久,朋友又離他而去,且平時和同事的關系也不融洽。究其原因,是這種人在社交中央理狀態(tài)不佳,阻礙了人際關系的正常發(fā)展,而這種心理狀態(tài),實際上就是社交中的病態(tài)心理,下面學習啦小編和大家聊聊社交中的病態(tài)心理有哪些,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社交中的病態(tài)心理
1、自卑心理
對有自卑心理的人,他們有的連自己都瞧不起自己,辦事無膽量,缺乏自信,畏首畏尾,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這種心理如不克服,會磨損人的獨特個性。
2、逆反心理
有逆反心理的人總愛與別人抬杠,對任何一件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說好,我就認為壞;你說對,我就說它錯,使別人對自己產生反感。
3、自負心理
只關心個人的需要,強調自己的感受,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為目中無人。與同伴相聚,不高興時會不分場合地亂發(fā)脾氣,高興時則海闊天空、手舞足蹈講個痛快,全然不考慮別人的情緒和別人的態(tài)度。另外,在對自己與別人的關系上,過高地估計了彼此的親密度,講一些不該講的話。這種過于親昵的行為,反而會使人出于心理防范而與之疏遠。
4、多疑心理
這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不好的心理品質,可以說是友誼之樹的蝕蟲。正如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的:“多疑之心猶如蝙蝠,它總是在黃昏中起飛。這種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亂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敵友,從而破壞人的事業(yè)。”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觀上設定他人對自己不滿,然后在生活中尋找證據。帶著以鄰為壑的心理,必然把無中生有的事實強加于人,甚至把別人的善意曲解為惡意。這是一種狹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據的一種盲目想象。
5、干涉心理
心理學研究發(fā)現,人人需要一個不受侵犯的生活空間;同樣,人人也需要有一個自我的心理空間。再親密的朋友,也有個人的內心隱秘,有一個不愿向他人坦露的內心世界。有的人在相處中,偏偏喜歡詢問、打聽,傳播他人的私事,這種人熱衷于探聽別人的情況,并不一定有什么實際目的,僅僅是以刺探別人隱私而沾沾自喜的低層次的心理滿足而已。
6、排他心理
人類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思維方式等,需要不斷地更新,否則就會失去活力,甚至產生副效應。排他心理恰好忽視了這一點,它表現為抱殘守缺,拒絕拓展思維,促使人們只在自我封閉的狹小空間內兜圈子。
7、敵視心理
這是交際中比較嚴重的一種心理障礙。這種人總是以仇視的目光對待別人。這種心理或許來自童年時期被家庭環(huán)境使人受到的虐待從而使他產生別人仇視我,我仇視一切人的心理。對不如自己的人以不寬容表示敵視;對比自己厲害的人用敢怒不敢言的方式表示敵視;對處境與己類似的人則用攻擊、中傷的方式表示敵視。使周圍的人隨時有遭受其傷害的危險,而不愿與之往來。
人與人之間如何正確相處?
1、保持謙虛謹慎
在生活中我們要保持不驕傲、不自滿的態(tài)度面對身邊的朋友,以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面對生活,這樣才能使更多的人愿意與你接觸,愿意與你結為好友。
2、慷慨大方
在與人交往中,不要為了小事斤斤計較,小肚雞腸,精打細算的,對待別人就應該慷慨大方、善待他人,這樣的話才能受到更多人的尊重與歡迎,慷慨也是一種智慧的所在;誠實守信。
做人一定要誠實守信,一定不要輕易許諾,如果已經許偌的話,一定要記得遵守諾言完成,切勿只是說說而不去做的。
3、坦誠對待
真實坦誠是與人交往的原則。如果你因脾氣暴躁說錯了話,傷了人心,你要有勇氣承認錯誤,并道歉:“對不起,我脾氣不好,說了不該說的話,我向你道歉。”;如果對方言而無信了,你也要坦誠地表明自己的觀點:“朋友,你失信了,我有些失望,希望下不為例。”